APP下载

浅析工时定额管理与其激励作用

2024-04-12吴佳丽

南北桥 2024年6期
关键词:激励作用优化措施

吴佳丽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6.050

[摘 要]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工时定额作为一种劳动组织形式,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等有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企业应当加强对其内部工时定额制度的建设和管理,并建立一定的的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工时定额管理进行介绍,分析工时定额管理的重要性,总结工时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供相关企业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工时定额管理;激励作用;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志码:A

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各企业为维持自身的稳定发展,稳固市场竞争地位,开始逐步引进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工时定额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工时定额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的计划管理、成本控制、产品报价等方面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进而实现企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标准化的工时定额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工作水平进行衡量,并帮助其进一步实现自身生产能力、薪酬评定、岗位编制等方面水平的提升以及各项工作流程的优化,因此,应当加强对工时定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 工時定额管理概述

工时定额即标准定额,又称“基础定额”。主要是指在科学的劳动组织条件下,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消耗时间决定的,反映社会平均先进水平的定额。工时定额管理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根据科学技术进步与合理组织生产条件下规定的最低限度必须完成的劳动消耗量,包括两方面内容:每个职工单位时间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这些工作任务应该用多少时间来完成。工作日历制度又称“工作台班”或“标准操作法”,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的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以及工作班次和工作周期,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日历的制定和修改、工作日历的执行、工作日历的检查和修订,以及工作日历的统计和分析[1]。

2 工时定额管理的重要性

工时定额管理是企业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现劳动报酬同劳动成果紧密结合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各类产品制定不同的工时定额标准,并将其纳入企业的考核体系,能够使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从而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增加效益,促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提升。由于企业的工时定额指标往往是可量化的,且便于比较,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主观上没有达到定额标准的员工会受到处罚甚至降级处理,反之,对于超额完成计划的员工则会给予其一定的物质或薪酬方面的奖励。随着定额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尤其是新的定额标准实施之后,严格执行定额标准已成为很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以往靠消磨时间获取劳动报酬的现象得到大幅度遏制,职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真正做到干多少活拿多少钱,实现多劳多得,避免不必要的的浪费,减少企业内部的资源消耗,进一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此外,实行工时定额管理有利于增加员工收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帮助企业在其所处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更具竞争力的市场地位,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员工权益,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机器设备都需要消耗相应数量的人力或物料,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劳动者拥有的技能也越来越成熟,企业所提供的报酬也就更多。这样看起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即既可以让员工获得较为丰厚的收入,又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由于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控制手段,导致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极易出现“用工荒”的情况,还有部分企业由于缺乏科学的用人规划,内部存在大量冗余人员。因此,想要改变目前的困境,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从概念上讲,只有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那么该项工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即符合工时定额的范围[2]。

3 工时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工时定额标准不一

在现代社会,许多行业都明确规定劳动者必须完成某种特定任务所需要付出的最短时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工时定额。但由于各个行业之间对工作内容和技术水平的要求差异较大,因此即使同样性质或相似的工作也可能采用不同的工时定额标准。造成工时定额标准不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在进行工时定额标准的制定时没有综合考虑不同企业在工作环境、工艺环节及产品种类方面的差异;第二,标准制定者是否参照科学的编制流程,例如根据设备安装工艺流程及其组织管理方式不同,可分别按照设备吊装、检验调试、试运转编制不同的工序定额。当然,还要考虑先后顺序对定额执行情况的影响,以便选择合适的工时定额标准。

3.2 信息化系统不成熟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人员流失率逐年升高,造成“用工荒”“招工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生产效益和竞争能力,部分企业开始使用工时定额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计件工作量自动核算并进行奖惩,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但该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尚未完全成熟,整体的应用水平较低。工时定额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应用软件,它不仅包含现代计算机技术中大量的数据处理能力,而且还涉及许多社会学科领域,因此在设计上必须考虑其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以保证该系统有效运行,并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我国计算机硬件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目前还缺乏成熟稳定的网络环境,因此人们对该项工作存在顾虑,加之信息系统与定额工时管理综合型人才缺乏,导致工时定额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研究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针对这种情况,只有解决好工时定额管理信息化系统所面临的各方面关键问题,才能促进该系统更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为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企业要明确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和意义,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新型企业组织结构。通过规范操作流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费用,改变传统企业模式下粗放式增长方式,最终达到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的目的[3]。

4 提升工时定额管理与其激励作用的优化措施

4.1 科学制定工时定额标准

科学制定工时定额标准是促进企业科学管理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组织都需要准确掌握各种物化劳动消耗情况及产品数量,即把握人、财、物三项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节约又增收,進而取得良好效果。工时定额标准则是根据某类产品的生产特点和规律,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度,采用先进的测算手段和方法,对该类产品全年的总工时消耗量加以估算,形成精确的指标值。它直接反映生产活动中人、财、物三项基本内容的消耗程度,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者劳动熟练程度的客观尺度。此外,科学制定工时定额标准,是推动企业降低成本、挖掘内部潜力的迫切需要。工作量与实际完成量之间存在差异,尤其当工作量超过预期目标后,无论是否符合定额,均属浪费。因此,企业需要通过编制工时定额标准,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非生产性支出,减少材料、辅助材料的损失,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4]。

4.2 完善工时定额管理机制

完善工时定额管理机制既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表现,又是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工时定额管理机制势在必行。首先,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明文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然而,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仍有一些领域存在违反《劳动法》的情况。比如,某些私营小型企业老板认为给员工太高的报酬会增加企业负担;还有一些外商投资企业虽然享受税收优惠,但却无视《劳动法》的强制约束,随意延长工作时间,严重侵害员工权益。另外,部分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组织普遍存在超时加班现象。可见,只有把握关键环节,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共同维护《劳动法》尊严,切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好《劳动法》。其次,健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推进企业改革创新。一般来讲,凡是符合市场竞争原则的企业,均已逐步向现代化企业模式靠拢。企业越是走向集团化,越要注重协调好内部各层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避免内耗损失。

4.3 推动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增强工时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工作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必须提供准确可靠的劳动定额和相关数据,才能保证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而这些数据是通过科学合理地制订标准工时表测算得出的,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简单、便捷。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仍然采取手工记录方式,导致计量结果缺乏准确性。首先,企业应当加强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增强工时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使企业更好地利用已有的技术改善计件单价,获取真实可靠的工时数据;其次,应提高考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他们严格按照工时定额计算规则进行考勤操作;第三,注意处罚制度的严肃性,避免人情化管理,避免引起员工对考勤管理的不信任感;第四,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细化和完善各项考勤管理制度,提高制度执行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工时数据的收集与汇总工作,要求员工认真填写考勤记录,做到公开透明,让考勤管理办法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作用[5]。

4.4 加强对工时的监督与检查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及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尤其表现为对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能力的竞争。如何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如何参与更广阔的国际分工领域,成为摆在各类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求企业在管理方式上进行重大改革,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模式转轨,而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加强工时监督检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要求对企业的用人、分配、奖惩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从企业角度分析,其用人制度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避免按“关系论”用人。通过考核,把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到管理岗位上来,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企业还要注意防止论资排辈、平均使用干部现象的出现,努力打破平均主义,同时也要严格遵守回避制度。此外,在分配上更要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实行能者多得的原则,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激励制度,实现按劳分配、重视贡献的价值观念,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运用各种手段,如培训、轮岗、提职、降级等,促进员工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不断提高劳动效率。

4.5 增加工时考核薪资比重

工时考核,就是根据一定标准确定某项作业所需劳动量与该项作业中各个操作环节耗费劳动力之间的关系。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规模日益扩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创造财富。失去激励机制,再优秀的员工都无法被留住。因此,如何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要对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果只是简单地从物质上满足员工需求,虽然短期内能够奏效,但却难以长久维持,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导致管理混乱。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挖掘员工潜力,尊重每位员工的自身价值及追求,最终达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目的。

另一方面,增加工时考核薪资比重,把工资收入同员工的贡献紧密联系起来,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样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按劳分配,又符合我国国情,让真正勤奋努力者获得报酬。同时,通过设置奖金或津贴等形式给予精神鼓励,强化竞争意识,促进整个组织形成良好的氛围。对于具备条件的岗位,可试行弹性工作制,以缓解由于固定工作时间带来的压力,减轻员工疲惫感。企业要实现健康稳步快速发展,除依靠政策支撑外,更离不开员工的辛勤付出,特别是对于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来说,人才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用人理念,构筑新的人才战略格局,形成良好的用人文化,打造良好的用人机制,创造优秀的用人氛围。

5 结语

工时定额管理是现代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基础,也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和体现科学管理方法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够反映职工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消耗的劳动量及其相应的技术水平,而且可以促使职工加强对劳动效果的重视,有助于形成多劳多得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孙昶,李艳丽,薛杰. 企业工时定额管理探究[J].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15):137-139.

[2]孙昶,李守川,穆小光. 工时定额数字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14):134-136.

[3]邱朝敏,张希,路声杰,等.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工时管理[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1(6):44-47.

[4]朱颖,李攀,刘锐,等. H公司实行工时定额管理的做法[J]. 财务与会计,2021(5):79-80.

[5]刘趁姣. YZ公司标准工时管理优化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激励作用优化措施
企业薪酬福利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分析
浅谈基本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市政工程招投标
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优化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如何在国有企业中激励统战成员建功立业
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及其实现策略解析
论述多重职业发展通道对国企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有效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