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艾灸联合耳穴压豆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和护理效果的影响

2024-04-1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7期
关键词:耳穴艾灸胫骨

陈 兰

泰州市姜堰中医院骨伤科,江苏省泰州市 225500

胫骨平台骨折是因车祸和外伤等暴力导致胫骨上端和股骨下段接触面骨折,疾病特点是膝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常需要行切开内固定术,以恢复膝关节的解剖功能位和稳定性。由于骨折和手术创伤常会导致术后膝关节及下肢软组织疼痛和肿胀,影响术后早期康复效果,增加围术期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炎、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因此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实施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措施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对骨折术后常采用镇痛和活血祛瘀等药物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多,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随着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穴位艾灸、穴位按摩、中药泡洗、中药跌打膏贴敷和耳穴贴压等中医特色护理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肿胀疼痛处理和康复方面得到快速发展[1]。穴位艾灸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之功效,能有效减轻术后软组织肿胀和疼痛;耳穴贴压可调节机体气血,平衡阴阳状态,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和改善睡眠质量。本研究探讨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采用穴位艾灸联合耳穴贴压康复护理对下肢肿痛和功能康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104例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标准:根据病史、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符合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标准,具有切开内固定术手术适应证;年龄40~8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72h;患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骨关节肿瘤、结核和感染,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和其他骨折;手术顺利,无严重手术损伤和并发症;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认知异常,依从性较差;病历资料不完整;中途退出研究,失访等。按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2.48±5.19)岁;交通事故伤25例,摔伤14例,坠落伤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71h,平均时间(17.36±5.27)h;左侧28例,右侧24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2.42±5.17)岁;交通事故伤26例,摔伤15例,坠落伤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70h,平均时间(17.32±5.29)h;左侧27例,右侧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1)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休养环境,向患者介绍疾病和手术的相关基本知识和治疗康复方案,告知现代医疗康复技术的优越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指导患者学会床上排便、正确使用助行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2)生活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要求,给予合理的饮食和膳食标准,围术期按需禁饮禁食,恢复饮食后逐渐增加营养丰富和易消化的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指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纾解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3)专科干预:加强病区管理,病室定期开窗通气和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各种导管和引流管的护理,指导患者术后定时翻身、拍背和有效咳嗽,抬高患肢,适当采用加压包扎和冰敷等措施,密切观察肢体肿胀和末梢循环情况。(4)康复锻炼:指导和协助患者将患肢取功能位,早期行床上踝泵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借助手拉吊环行扩胸和挺胸抬臀运动,逐渐行直腿抬高和使用持续被动运动仪行膝和踝关节被动活动,做到科学适宜和循序渐进。

1.2.2 观察组于术后2h内开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的康复护理措施。(1)穴位艾灸:主穴为关元、外膝眼、足三里、阳陵泉、涌泉和大敦穴,配以气海、内膝眼、梁丘、阴陵泉等穴。医护人员做好手卫生后,将艾炷用血管钳持夹,点燃吹至红火状态置于距穴位1.0~1.5cm处施灸,以局部皮肤潮红温热为宜;由上至下逐个行穴位艾灸,每个穴位施灸约1min,循环3次,每天艾灸3次。(2)耳穴贴压:主穴选交感、神门、心、皮质下和膝穴,根据辨证施治配穴加减治疗,失眠甚者加内分泌穴,神经衰弱者加神经衰弱区配穴,肝郁化火者加肝、胆穴,心脾两虚者加脾、胃穴,阴虚火旺者加肾穴。使用耳穴探测仪精准确定敏感点,将一侧耳郭常消毒后,将预制好的王不留行籽分别贴于上述穴位;每个穴位轻压1~2min,以耳郭局部酸麻胀痛热感为宜;指导患者家属每天按压3次,每个穴点按压1min,循环3遍,每天按压3次;48h后交替贴压另一侧耳郭。疗程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 (1)膝下肿痛指标:于术后第1、3、7天时,评价膝部肿胀和疼痛情况。测量患侧和健侧髌骨下极往下3.0cm处的周径,膝部肿胀程度为患侧和健侧差。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分值0~10分, 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2)临床生理指标:于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2周时,评价睡眠质量和膝关节功能。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效率、障碍等,总分0~21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评价膝关节的疼痛、稳定性和活动度等膝关节生理评分,以及上下楼梯和行走能力等功能评分,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佳。(3)并发症:观察两组术后2周内的切口感染、急性尿潴留、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4)护理满意度:采用病员满意度调查表测评护理满意度,>95分为非常满意,85~95分为较满意,75~84分为尚满意,<7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尚满意。

2 结果

2.1 膝部肿痛指标 术后第1天时,两组的膝部肿胀程度和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和第7天,观察组膝部肿胀程度和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膝部肿痛指标比较

2.2 临床生理指标 术后第1天时,两组的PSQI和AK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周和第2周,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AK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临床生理指标比较分)

2.3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P=0.023<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2.4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5,P=0.041<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因突然外伤和膝关节肿痛等多重打击,术后易产生焦虑、紧张和恐惧等负面情绪,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可促使机体过多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加重患肢组织缺血缺氧和水肿,延迟切口愈合,增加切口感染和DVT发生率,围术期给予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措施可改善膝关节周围肌力,提高膝关节活动范围和能力,从而缓解膝关节肿胀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2]。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疼痛的“不通则痛”原因为“瘀”,“不荣则痛”原因为阴阳失调和气血亏虚,治疗应益气养血、活血祛瘀、舒筋通络、理气止痛[3]。关元穴具培元固本、强身健体、补益下焦之功效,外膝眼具通经活络、消肿祛瘀、理气止痛之功效;足三里具补脾健胃、扶正祛邪之功效,阳陵泉具舒筋强筋、理气止痛之功效,涌泉穴具散热理气、安神助眠之功效,大敦穴具调理肝肾、安神定痫之功效;诸穴合用,辨证施治,发挥活血祛瘀、调和气血、疏通经脉之功效。穴位艾灸通过点燃的艾炷在穴位表面熨烫,刺激经络行气活动,能反射性抑制5-羟色胺、组胺等炎症介质的释放,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缓解术后疼痛;能扩张下肢血管促进患肢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减轻因疼痛导致的肌肉痉挛和静脉回流障碍,促进和减轻下肢肿胀[4]。中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也”,耳穴与全身脏腑、经络相关联,采用王不留行籽的耳穴压豆刺激各耳部穴反射区,对人体的经络气血和脏腑功能具有调节作用[5]。交感穴具益心安神、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之功效,神门穴具调节阴阳气血、消炎镇痛、开窍提神之功效,心穴具养血生脉、益心安神、通络止痛之功效,皮质下穴具健脾益肾、清热利湿、益心安神、通络止痛之功效,膝穴具活血镇痛、祛瘀消肿之功效;诸穴同用、辨证施治,能调节体液激素的代谢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消炎镇痛的作用;能减轻骨折内固定术后炎症应激反应,增加血管通透性和肌力,减轻术后疼痛和肿胀;调节下丘脑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发挥镇静安眠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6]。本文结果显示,采用穴位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的观察组术后第3天和第7天时膝下肿胀程度和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减轻了术后疼痛和肿胀程度;术后第1周和第2周时,观察组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AK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效改善了术后睡眠质量和膝关节功能。沈勤兰等[7]对四肢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后患者给予艾灸护理干预,明显缩短术后疼痛、低热和局部肿胀时间,促进了伤口愈合;王旨意等[8]对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和中药内服,有效减轻了术后局部肿痛程度,改善了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促进了术后康复进程,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骨骼、肌肉和软组织创伤性较大,术中隐形失血较多,术后患膝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肿胀和疼痛,发生切口、肺部、泌尿系和急性尿潴留等感染,甚至会出现DVT、肺栓塞和关节僵硬等严重并发症,增加围术期医疗护理风险,影响康复效果和疾病预后[1]。穴位艾灸能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抑制炎症应激反应,减轻患者肿胀和疼痛,患者能早期在床上锻炼和下床活动,减少DVT的发生;耳穴贴压能改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反射,增加患者食欲和促使食物消化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切口、泌尿系等院内感染的发生。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提高了围术期医疗护理安全性。目前临床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术后的康复护理措施较多,尚缺乏行之有效的康复护理规范。本研究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给予穴位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的中医康复护理措施,有效减轻了患肢的肿胀疼痛程度,促进了膝关节的功能康复,改善了睡眠质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医疗护理风险,提升了骨科临床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方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使骨科临床护理工作得到持续性提升和改进。

综上所述,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采用穴位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的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减轻患者肿胀疼痛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骨科临床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耳穴艾灸胫骨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