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亚运会定点医院院内护理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2024-04-10陈芳杨旻斐姚晓月周诗博

护理学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专区医疗保障演练

陈芳,杨旻斐,姚晓月,周诗博

(1.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浙江杭州 31005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浙江杭州 310009)

第19 届亚运会于2023 年9 月23 日-10 月8日在杭州顺利举办, 该赛事是我国举办的规模宏大、层次极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盛会,其规模和运动员数量创历届亚运会新高[1-2],参赛运动员人数11 830 名,开幕式出席人次高达70 000,观众人次达2 850 000[2]。 大型活动聚集众多人员,潜在复杂的医疗公共事件的危险[3],医疗救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这对于举办国的应急资源系统造成极大的压力[4]。 我院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创伤区域中心及距离主场馆奥体中心最近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承担了此次亚运会的医疗保障核心职责。笔者所在的保障单位建立了完整的院内保障体系,为赛事提供及时、专业、精准的救治,成功地完成保障任务。现总结赛事期间的院内保障经验,以期为未来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保障提供参考。

1 护理保障体系的建设

1.1 护理管理组织架构优化 我院成立亚运会护理保障专项工作组,以建立和完善管理组织架构,形成专项的组织管理体系。 该管理体系包括护理部主任、护理部副主任、亚运会各专区护士长,以三级垂直管理模式运作。在此架构中,护理部主任负责全院护理安全与质量控制、 统筹指挥保障和护理人员的调度;3 名护理部副主任分别负责3 个院区的护理保障管理、护理保障团队人员的选拔和资质管理、培训工作的实施以及护理人员的调动,设立A/B 角制。当A 角遇到特殊情况无法承担任务时,则由B 角替代A 角完成;亚运各专区护士长8 名分别负责抢救专区、诊疗专区、亚运诊区及亚运病区的护理保障,包括患者信息安全与保密管理、安全用药、急救处理及属地安全管理。 其中抢救专区承担所有涉赛人员的抢救工作,诊疗专区承担普通涉赛人员诊疗与住院,亚运诊区承担中外贵宾诊疗工作,亚运病区承担中贵外宾住院工作。 另设立亚运事务护理联络人1名,负责和医务科、亚运各专区的信息沟通和协调。

1.2 护理保障团队设置 我院根据国际赛事经验和亚运会涉赛特点, 在亚运赛事期间构建三大院内亚运护理保障团队:五大护理应急梯队、六大症候群护理保障团队和空中急救转运小组。 保障团队人员每日排班,设立A/B 角制,24 h 待命。 针对不同突发的医疗事件类型,启动相应团队。 (1)五大护理应急梯队:第1 梯队为护士长保障团队,主要由资深护士长组成, 负责亚运期间每日急诊患者分流、 安全巡查。 第2 梯队为重症监护单元VIP 团队,由重症监护单元质控护士组成, 负责保障监护单元贵宾危重症护理。第3 梯队为专项技术核心团队,主要由重症监护单元护理骨干组成, 负责赛期公共卫生事件重症单元护理,如体外膜肺氧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第4 梯队为亚运病区扩容保障团队,由普通单元护理骨干组成, 负责赛期公共卫生事件扩容病区护理。第5 梯队为急诊应急团队,由护理部机动库成员组成,负责赛期公共卫生事件时急救力量扩容。 (2)六大症候群护理保障团队:针对急诊重症患者,组建颅脑、胸痛、腹部、发热、核和辐射、多发伤/烧伤/爆炸伤/枪伤六大症候群护理小组,每个症候群包括急诊与重症护士各1 名。 (3)空中急救转运小组:针对山地、马术等非城市区域的比赛,组建16 人急诊飞行医疗队。 24 h 开通空中救援热线快速响应。

2 护理保障体系的实践

2.1 护理保障人员的选拔 我院根据赛事保障需求、服务对象特点及场馆保障体育项目的特点,选拔护理保障人员时对外语、急救技术有一定的侧重性。赛前6 个月选拔出护理保障人员178 名, 其中应急梯队护士122 名,症候群保障护士48 名,空中急救转运护士8 名,覆盖急诊、重症、心内科、运动医学等多个专业, 并对赛事医疗保障护理人员的准入条件进行规范:(1) 通过政治审核及良好职业素养;(2)2年内参与美国心脏协会的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培训并完成资质认证;(3) 具备大型活动保障经验的优先(如参与过G20 峰会保障);(4)通过大学英语6 级;(5)具有急危重症护理背景;(6)主管护师以上的职称;(7)临床工作满5 年;(8)N2 层级以上。

2.2 赛前人员培训与演练

2.2.1 赛前保障技能培训 赛事医疗保障的任务就是确保对参赛人员各类突发事件进行时效性急救与处置,确保赛事安全和参加人员的健康[5]。 我院在亚运会赛前6 个月开始启动赛事医疗保障培训与考核, 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形式完成保障专项通识课程学习,共25 课时。针对不同亚运专区属性,进行各专区个性化培训。 抢救专区重点开展急救能力提升课程, 内容包括创伤/胸痛/脑卒中/运动损伤患者的急诊评估与处理、群体伤医院应急预案、核心急救技能等;诊疗专区培训内容则重点围绕专业护理技能、应急处理能力等; 亚运诊区与亚运病区则围绕隐私安全管理、团队协作沟通等方面进行培训。

2.2.2 赛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 国际体育赛事的参加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对医务人员的跨文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 赛前6 个月保障人员通过发放员工礼仪实用手册自主学习,完成医院礼仪专项小组开展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授课, 内容涉及职业礼仪、接待礼仪、电话礼仪、会务礼仪和问诊礼仪5 个模块。此外,所有保障人员均参加由亚组委医疗卫生保障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启动跨文化交际大讲堂和组织外事礼仪培训。课程包括《跨文化交际策略与技巧》、《亚洲国家概况与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东欧国家文化》、《外事礼宾礼仪》、《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经验分享》等内容。

2.2.3 赛前语言技能培训 我院护理保障团队的语言培训以个人自学、教师授课、英语沙龙活动3 种形式开展:赛前6 个月发放亚运英语学习手册,个人则可通过亚运会医疗卫生服务常用手册学习专业的医疗用语; 教师授课则由院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外教师资围绕接待患者、问诊、评估、用药、运动损伤、辅助检查、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心肺复苏/团队沟通8 个场景进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英语培训,为期半年,每2 周1 次;英语沙龙活动赛前6 个月开始,选择介绍比赛项目、参赛国特殊信仰与习俗、旅游与美食3个主题,每隔2 月举办1 期,共3 期。

2.2.4 赛前保障演练 在亚运会开幕前3 个月,我院制定详细全面的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多种紧急情况进行深入的模拟演练,共组织12 次全要素演练,覆盖了医疗保障的所有关键要素,包括护理部应急人力资源调配预案、胸痛症候群、颅脑症候群、全院群体伤及贵宾保障专项从患者入院至出院全流程演练。 考虑部分赛事特殊性, 我院联合杭州亚组委、消防、公安、杭州急救中心进行了多维度立体急救演习,包括海-陆-空救援。 演练前通过沙盘推演不同类型患者的就诊流程,撰写演练脚本,确定参加演练相关人员,明确职责与分工,落实每位演练人员熟悉个人岗位与职责,熟悉不同患者接诊流程。 演练现场由护理医疗行政3 人观察小组现场记录问题。 演练后对身份确认、运动员用药等关键节点进行总结,反馈存在问题,对整个流程进行反思和审查,优化应急预案。

2.3 赛期保障实践

2.3.1 场馆-院内衔接 为提高场馆-院内衔接的紧密性和流畅度, 保障医疗信息的隐私性和精准传递,亚运患者医疗信息系统使用亚运钉专用软件。我院建立5 G 智慧指挥平台, 与120 急救系统无缝对接,转运中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影像信息能实时传送到医院。场馆医务室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转院指征者联系120 急救车转运或空中转运团队,同时联系接收医院的医务科。医务科接到通知后,院内指挥平台实时动态显示120 急救车内患者主诉、位置、生理信息及异常症状等医疗信息,随时提供远程诊疗,并与组委会综合指挥平台、亚运钉等其他平台高效对接。重症患者广播启动相应症候群人员,保障团队听到广播后5 min 内到达亚运抢救专区待命,后续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与处理,见图1。

图1 场馆-院内患者衔接流程图

2.3.2 一站式亚运专区服务 我院为确保涉赛人员能够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设置独立的亚运专区,根据功能分为抢救专区、诊疗专区和病房专区,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 涉赛人员入院后根据病情引导至相应专区。在抢救专区内一站式完成预检分诊、危重抢救和紧急床边手术。 诊疗专区内一站式完成普通就诊、创面清理和药物发放。病房专区一站式完成入院-离院结算服务。 同时为了帮助医护人员与外籍人员畅通交流, 亚运专区所有电子系统文件打印自动进行中英文切换输出, 即医务人员打印电子文书时自动切换到对应英文文本。 针对小语种语言服务,所有亚运专区均配备翻译机,能满足老挝语、泰语等50 多种语言交流。

2.3.3 隐私与信息安全 隐私作为医疗保障的一部分,维护患者隐私是医疗机构的首要职责[7]。 特别是国际赛事运动员、参会国际官员等特殊群体,信息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8]。 我院根据患者隐私保护级别,在患者入院后启动相应保护措施,如设置亚运虚拟病房、医务人员信息查阅权限分级、纸质病历上锁专人管理及特殊人群身份信息以数字编码代替等,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2.3.4 床位扩容 在亚运期间, 除提供日常医疗保障外,我院还制定了院内应急床位扩容预案,预留部分急诊抢救室、监护室和住院病床,同时设置可扩容的床位数, 场馆5 km 范围的核心区域所在院区可扩容最大床位174 张,5~10 km 范围院区可扩容最大床位116 张,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多院区迅速协调,完成转换,详见表1。 赛期护理应急第1 梯队与医务部联合巡查,分流急诊患者,保证应急床位和绿色通道通畅。

表1 赛事期间床位设置方案

3 成效

2023 年9 月23 日—10 月8 日, 杭州亚运会期间,我院亚运专区成功接诊患者235 人次,急诊手术4 人次,住院患者6 人次。 就诊患者的疾病类型前3 位为损伤(28.5%)、呼吸系统(15.3%),消化系统(10.6%)。 通过精心构建的院内护理保障体系,护士长保障团队常态化覆盖整个亚运周期, 赛事期间共提供外语语言支持17 次;启动症候群护理保障团队5 次,启动专项技术核心团队1 次,患者急诊入院到手术最快为40 min,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4 体会

4.1 构建护理保障体系是有序救治的基础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 设置管理组织架构合理, 职责清晰,是有序开展医疗保障的基础。在组织架构管理岗位设置AB 角,为紧急情况下做好应急预案,也是重大国际赛事的通用规则。赛前针对各类比赛场景,分析医疗保障需求,优化护理保障团队结构,设置不同功能组的护理团队。 护理服务覆盖院前空中转运和院内普通和重症单元护理, 个体救治和群体公共救治。通过培训、演练和实践,使护理保障工作更有序、更规范、更有效。

4.2 多方位培训是赛事护理保障的基本保障 大型国际综合体育赛事具有竞技类型多样, 赛事突发事件风险大等特点,赛前做好各种预案非常重要。护理人员作为医疗保障团队的核心成员, 多方位培训方案对于提高患者全流程救治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相应技能培训,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证护理高质量[9]。 我院作为医疗保障最主要的定点医院,赛前根据赛事特点及需求设计培训课程,并制定通识手册和模块式培训,涵盖急救知识、跨文化能力及外语交流等科目。 使保障团队从容应对各种照护需求。强大的外语交流配合专业的医疗救治,体现大型国际赛事的高效专业医疗水平[10]。

4.3 多场景演练是提升医疗保障质量的关键 杭州亚运会赛事参与人数多,比赛项目多样化,医疗保障工作存在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紧急响应能力显得尤为关键。 赛事医疗保障有别于日常医疗救治。 不同竞技项目引发的运动性损伤也不同。 开展特殊医疗场景演练, 包括水上、山地及马术等特殊环境下的紧急情况医疗处置,涉及院内院外的衔接,跨团队协作救援、一站式救治模式的运行等, 能检验医疗保障方案的有效性及可行性。通过这些综合性多场景的演练,提升了院内应急医疗保障体系的整体性能,并确保及时、专业地处理不同类型的患者, 显著提升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准备度[11]。

4.4 一站式全链条服务提升医疗体验 一站式全链条服务是理想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好诠释, 我院通过设置独立亚运救治区域, 无缝隙衔接场馆-院内,在患者到达之前启动症候群护理保障团队, 整合最优医疗资源,对患者提供就诊、入院、住院、出院的全流程管理,实现了从院前急救到院内急诊复苏,再到损伤控制手术和重症监护的高效一体化救治过程,优化危重急诊患者的抢救。 提升患者医疗服务体验的同时也保障了患者的隐私, 也是今后大型赛事值得借鉴的经验之一。

猜你喜欢

专区医疗保障演练
首次演练
医疗保障
活动专区
活动专区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活动专区
活动专区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