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4-05马晓春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2期
关键词:育人目标高职

马晓春

(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夏银川 750000)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多次调整与变革后逐渐走上了发展的正轨,但是在发展中也常常遇到新问题,或者基于教育形势、人才培养导向的变化出现教育模式的不适应性。因此,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动态的思维实现教育模式的灵活调整,以增强学前教育育人模式与现代教育的融合性,提升两者匹配度,真正推动高职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多元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其中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和模式推行的思路日渐清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持久的关注。

1 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背景

在国家紧抓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下,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要求,高职教育充分利用教育阵地优势,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以教学做一体化推进深化改革,逐渐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之路。具体到学前教育专业,其有着教育发展的利好条件,迎来了教育变革的契机[1],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现实必要性和时代紧迫性。分析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可以作为高职院校育人的新尝试,也可以作为成熟经验加以推广,真正发挥出一体化育人的示范引导、教育引领作用,从而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输出,这也将弥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不足,补齐职业教育的短板,开创高职育人的新格局。学前教育具有学科特殊性,以学前教育学为基础教育内容,力求培养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服务托幼一线的高素质人才。在一体化人才培养中需要重点关注课程[2],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辅助以各项教育配套的同步跟进,促进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课程的融合,以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一体化思维融入,促进学前教育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落地。

2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

2.1 教学目标方面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有着明确的育人目标和较高的教育期待,力求输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师德、先进教育理念、丰富育人经验和知识储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目前高职教育存在育人导向不清晰,一体化人才培养思维融入不足的情况。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教学理念较为滞后、实践动手能力弱等[3],与当前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教学目标的一体化转变是当务之急。

2.2 课程设置方面

课程设置是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规定了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存在重理论知识灌输而轻技能锻炼的倾向[4]。学生缺乏对实用性课程的关注,实践动手能力弱,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地解决问题。因此,课程设置是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一大着眼点。

2.3 教学方法方面

教无定法是教学变革的金科玉律。学前教育目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示范引导不足,情境教学、实操教学法应用深度不够的问题[5],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和融入程度低,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实效。

2.4 课程评价方面

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存在课程评价方式不当的问题,成为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现实阻碍。评价中的突出问题是重视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职业教育要立足实际,强调并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人才评价时主要参考试卷分数,不重视学生技能的考核,考核过于简单及形式化。

3 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举措

3.1 明确育人导向,坚持精准育人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需要做到“精准滴灌”,明确育人导向并坚持精准育人,实现订单式、引领式的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应全面分析学生的未来就业形势、毕业出路问题,对可能的学生出口岗位进行分析,以实现精准育人。例如,针对学生将来成为保育员的情况,在宏观人才培养导向不变的情况下,基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制定具体的育人目标。关注主班教师的责任、教研范围、教学环境创设、人事管理等,制定具体的育人小目标,小目标嵌入大的育人目标体系,指导全方位育人[6]。小目标在嵌入目标体系时要基于课程目标规范化表述需要,及时对接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目标标准。在目标制定时要处理好市场引导和教育功能凸显的关系,防止学前教育育人完全被市场主导情况的发生。学校可以聘请教育行业翘楚、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为学前教育一体化育人目标制定把关。一体化育人目标最理想的情况是既能体现学前教育的规律,凸显一体化办学的主线,又能与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相关联,以专业教育引领学前教育行业发展。

3.2 理论教学实用化,实践教学细节化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秉承一体化的育人思路就是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一方面是理论教学的实用化,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的细节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常常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育人倾向,及时地转变、调整是关键。在理论教学方面,坚持实用为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范畴等方面均体现实用性。职业与专业是理论教学的关键,是理论教学的核心模块[7]。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要突出实践性与可操作性。选择具体的教学目标、便于组织的教学内容、学生认可的教学方式、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评价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坚持适用为主的理论教学原则,把握好理论教学的深度、难度、课时占比、教学范畴。对于学生来说,要确保他们理论学习能用与够用。坚持实践教学的细节化就是要将实践教学量化[8-10],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综合性、职业性与创新性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高职学前教育教学中学生根据项目主题任务模拟实践,在情境分析与案例解读中解决学习者与行业从业者衔接不好的问题。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来说,要增加实习教学,并根据教学需要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三部分,让学生充分参与主题式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多方面的社会调研,促使学生实现从认知经验到职业经验的转变。

3.3 “引、观、缩、用”融合,提升教学灵活性

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要求改革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体现学前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认知实际,营造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可以将教学方式的变革概括为“引、观、缩、用”4 字箴言。在“引”的方面是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减少知识的硬性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11]。可以选择问题导向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要求设置任务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在典型的案例分析中学会举一反三。“观”就是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帮助学生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加强理解。基于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变革的大趋势,借助多元的教学媒体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可以让学生观看一线教学场景,聚焦真实教学案例,以数字教学媒介为纽带带动学生远程学习、职业培训等。也可以借助多元的教学媒介或者实习平台,让学生在沙龙研讨与工作室锻炼中强化教学反思能力。“缩”就是创造真实教育情境[12],让学生提前体验和演练。主要涉及模拟教学与方案教学。模拟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模拟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借助情境总结育人技巧,积累实操经验。方案教学则是以学生兴趣激发为出发点,设置不同的探究主题,让学生以自主研究、小组合作等形式探究式学习。“用”则是学以致用,诠释陶行知先生的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育人理念。高职院校应担负起教育资源整合的责任,让学生学以致用,用理论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教学研讨、专题报告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也可以让学生参与项目观摩、校企合作、在线实验,真正聚焦学前教育中的典型问题,关注幼儿的行为活动,构建校、家、园融合教育格局,促使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

3.4 优化教学评价,凸显评价实效

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后,教学评价体系也应做出相应调整。重点是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在教学系统中的中心地位。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成长记录的完善,实现学生成长轨迹的可追溯化。在教学评价时也可以借助访谈、日常考核、调研等多种方式[13-14],了解学生一体化学习的实际情况,明确学生一体化学习中的不足,聚焦问题,督促学生改进。此外,创新教学评价应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参与评价。

4 结束语

在当前教育变革的大趋势下,抓好学前教育变革是当务之急。目前,高职院校承担着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职责,对高职学前教育深入研究,发现存在教学目标导向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课程体系有失偏颇、教学评价滞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体化的育人新模式,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学生所学即所用,解决学生高职学习与学前教育从业衔接差的问题。一体化模式的推行是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常态化、多维度的支持,总体来说任重而道远,但从其推行的意义看,又具有推行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因此,加大对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找到其落地的举措,抓落实、压责任是关键。

猜你喜欢

育人目标高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