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4-05玉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2期
关键词:机电类证书技能

玉河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2019 年2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 条”),“1+X”证书制度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是其主要特点。现阶段,高职教育开始从专科教育转向为本科与专科并存暨应用型本科的育人格局[1]。高等职业教育有着高等性与职业性的属性,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直观体现了这两种属性。学历证书通常与高职教育过程有着密切关联,学生技能则与多元培训关系密切。从理论层面来说,高职院校需把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达到相应等级鉴定,从而实现育人目标。国家育人方案与试点“1+X”证书制度的发布,为未来高职院校育人提供了重要的标准与模式[2]。高职院校需要以此为核心,以辩证的视角看待“1”与“X”,创新教学与培训模式,构建高效的育人模式。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以达到“1”的目的。另外,学校还需要适应行业的发展,实现“X”的目的。

1 “1+X”证书制度下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1.1 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X”证书培训的内容和考核以培训评价组织为主,由其他职业院校共同合作制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能够反映出行业岗位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展现出行业发展的态势。高职学生在考取职业等级证书的过程中可了解和熟悉岗位技能要求,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另外,为提升学生考试的通过率,学校会对教材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例如开发活页教材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职业院校一般会组织专业负责人与教学团队针对某个主题进行研讨,结合学校实际,对“1”和“X”融合下的人才方案进行优化,例如增加证书的培训环节,把证书内容和机电类技术专业育人结合。从专业课程的角度来讲,学校会结合“X”证书的内容,对现行的专业标准进行重修,以实现“岗课证融通”[3]。通过把“X”证书内容和日常教学相融合,开发更适合专业发展的新教材,将会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2 有助于提高教师素养

在“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素养是决定其实现效果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机电类技术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基本素质、专业素质以及职业素养等都会影响“1+X”证书制度的实施[4]。在该制度的推进中,高职教师队伍素质可以得到提升的原因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教师是培训者,他们在等级证书的相关工作中要针对考试要点为学生进行考前指导,在此期间学生能学到知识,教师的教学技巧也能得到提升;第二,为满足学生考证的需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接受相关培训,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通常会在各高职院校设置考核站点,把培训和考核工作迁至学校,技能考核的站点通常会有合格的培训师负责培训,这些培训人员大多是学校教师[5]。所以,高职院校在践行该制度时,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均可得到提高,更有助于成为“双师型”教师。

1.3 有助于扎实推进产教融合

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新型人才是硬实力,若想在高质量发展变革的创新竞争中赢得先机和未来,人才驱动是创新驱动的实质[6]。“1+X”证书制度是关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全新制度的改革。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能够有效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育训结合、课证融合,深化“三教”改革,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以高水平企业标准为引领培养人才,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高水平企业的证书标准推广至更多的企业、机构,形成人才培养标准、考核与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7]。应在充分学习认识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产教融合职教发展命运共同体,发挥各成员作用,促进共同体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企业入校,校企互通,师生协作”的策略[8],落实“1+X”证书制度,实现利益共享、资源共建、人才共培。

2 高职机电类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现阶段,教育部对机电类技术专业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提到机电类技术专业是面向地区经济的,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培养机电类技术专业方面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到企业发展和工业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机电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实际所需。从国内机电类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定位不准确和与产业衔接不紧密、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同时课程设置和实际生产岗位脱节,学生在校掌握的知识技能未能与时俱进,从校到企衔接不畅,难以满足现代企业需求,未能有效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使用的教材未能及时对接新产业、新标准及融入新技术和新工艺,这些都阻碍了机电类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另外,现在的课程体系与实际的育人需求不符,“机”和“电”的界限分明,彼此独立,缺乏必要的融合和联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未匹配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3 “1+X”证书制度下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3.1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贯彻德技兼修、美劳通行、育训并举、知行合一的职教理念,对接职业岗位,以企业为需求,培养能胜任企业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9]。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学情特点,对接“四新”,结合机电类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匹配实际企业工作岗位,进行“书证融通”的教学改革,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及“工匠之心”,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掌握岗位核心技术,能够胜任企业工作任务。高职院校的机电类技术专业团队确立融入“岗课赛证训创”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既要服务国家战略,又要与高质量建设发展相适应的“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专任教师需以此为基础重构教学模块,完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融入与时俱进的典型案例,使专业学生既学到理论知识,也有机会实践,还能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最终培养的人才能够与企业实际岗位所需匹配。

3.2 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1+X”证书制度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制定的,符合国家的实际情况,而当前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机电类技术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所需。为更好地适应行业变革,学生还需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遇到问题勇于“质疑”,继而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高职机电类技术专业实践性较强,教师要尽量平衡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需求,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重构新的知识技能体系,围绕核心技能点的增值提升,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形成机电类技术专业理论和实践同步进行的“岗课赛证”教学体系[10]。总体来说,教师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评价、课后增值提升等环节入手,调整思路,推动“三教”改革。

3.3 改善专业教学模式

鉴于当前国家与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结合机电类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加大改革力度,除了要对内容进行调整外,还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加以优化。教学模式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及时掌握当前行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发展情况,紧扣学校办学定位,融入专业特色亮点,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与企业深入对接,以掌握市场发展动态,同时还需了解专业学生的需求,围绕职教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11]。经过前期了解可知,企业不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可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兼具的高素质人才。这体现了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同时也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了思路。在企业和学校的长期合作中,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实习机会,为学生搭建了实践育人平台,促使理论和实践能够有机结合,借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在寻求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也可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创设仿真虚拟学习情境,如慕课、云平台等载体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4 完善专业师资团队

“1+X”证书制度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技能。一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专业性偏弱、个人素养欠缺、与时俱进能力不强、综合素质跟不上现代技术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对此,学校需要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模式的教师培训体系,可以为教师提供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培训平台,使教师既可针对日常教学经验互动交流,又可以优化个人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能力,还可以对接“1+X”证书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技能鉴定、考评等相关工作,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12]。另外,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系列讲座,为教师交流经验、提升能力提供机会。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可改善现有的条件,建立“政校行企”多方协同的混编教师队伍,优化教师团队,打造集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考评能力、鉴定能力“四方并重”的师资队伍。再者,健全的“奖评聘”全方位绩效考核机制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充分发挥教师各自的优势,使教师更好地培养与企业岗位匹配的技术技能型高质量人才。

3.5 搭建模块化教学体系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现状,在专业学习和发展中,教师坚持“素养—理论—技能”的主线,力争构建“1”和“X”制度下以“学分银行”为桥梁的模块化教学体系。为使企业工作和教学紧密衔接,学校需要对机电人才成长变量加以优化,通过这些变量可看出技术技能型人才塑造的基础。模块化教学体系就是把课程进行拆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并且与职业精神联系,构建模块化课程,将专业学习领域重要变量与模块化课程结合。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机电培养方案体系包括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等模块,但模块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必要的联系,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领域体系没有明确界定。学校应将基础课程穿插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将课程标准与工业机器人运行与维护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耦合,将职业资格证书评价融入课程之中,形成“书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落实职教改革,提升人才培育质量。

3.6 开展基于工作场域的教学

“1+X”证书制度视域下的人才培养过程既需要兼顾学历教育的专业性、规范性、实践性,又需要结合考证评价指标体系所对应的技能复合型需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重构教学内容,开展基于工作场域的教学。教学情境还原真实企业工作场域,涵盖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艺步骤,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行业背景,分析筛选典型工作场域涉及的核心技能、核心知识、核心要素,创设适合在校内开展的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对接真实职业岗位,提取典型职业活动和核心技能素养,提炼学习项目和学习任务,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化、混合式,基于能力本位、工作本位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实操、考点、标准等一一匹配,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工作场域的教学过程除了基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开展教学活动,还需融入通识能力、人际关系等教学内容,例如创新协同、有效沟通、合作竞争等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精准职业能力培养,实现“书证融通”的教学目标。

3.7 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1+X”证书制度评价体系是将学历教育评价与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融合的“书证”考评。“书证融通”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技能等级考核评价模式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过程性考核,重视实践技能的考核,由职业院校、政府、企业、第三方评估组织共同参与,围绕职教新理念、设置的相关指标,选取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结合学生考证通过率、就业率,动态调整教学模块内容并进行针对性考核,不断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在创设工作场域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企业员工”身份,教师是“企业管理者”或者“企业人事考核者”身份,对“企业员工”进行工作岗位评估和绩效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及任务实施过程中,将对学生的考核分为阶段性考核和定期考核,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总体质量作为衡量指标,同时涵盖方法、态度、能力、效率、质量等考核要素;在考核过程中注重激励和引导,形成可视化的良性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积极调动“员工”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助推职业院校“课证融通”质量评价体系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13];将主体多元性贯穿整个教学评价,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让“课证融通”真正面向企业所需、面向市场所需,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育人目标更加明确。机电类技术专业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常设专业,主要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机电类人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担负着培养新时代制造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14]。本文首先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下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随后简要阐述了高职院校机电人才培养的现状,最后针对如何进行机电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议,以此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后续的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基础,使高职机电类技术专业的发展更加顺应市场需求,培养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高质量机电类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机电类证书技能
高级技能
基于Spring Boot的机电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更正启事
收录证书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中的沟通探讨
接地技术在机电类特种设备中的应用及检验
秣马厉兵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