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阳热圆运动解析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月周律与调周法”

2024-04-01徐静刘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基础体温经期阳气

徐静,刘健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1 月周律与月经周期调治法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以下简称“夏老”)所倡导的月周律与月经周期调治法(简称“月周律与调周法”)是基于太极八卦、时辰钟(即子午流注)和现代医学周期学说等理论所形成的,“太极、八卦、时辰钟等学说,是中医固有的阐述圆运动生物钟规律的理论,有助于分析月经周期、生殖节律变化”[1]。所谓的“月周律”是把月经周期分为四个期:“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和经前期”[2]13。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关系是中医阴阳学说基本规律。夏老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结合长期临证经验,总结出了人体的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规律在月经周期中的具体体现。其中:行经期为重阳转阴、经后期为阳消阴长、经间期为重阴转阳、经前期为阴消阳长。行经期强调了由阳转阴的状态,并且是达到阳极状态后再开始转阴。经间期强调了由阴转阳的状态,并且是达到阴极状态后再开始转阳。机体若能够较好地达到“阳极”和“阴极”状态,则表现为女性基础体温的高温相与低温相温差增大。夏老重视基础体温的测量,通过观察基础体温高温相的持续时间及低温相与高温相的温度差协助诊断,并且还可以帮助分析病情、观察疗效。夏老通过长期的临证总结出:基础高温相与低温相差距在0.4~0.6 ℃之间,并且稳定的高温相维持在12~14 d,是高水平重阳的标志。

“月周律与调周法”着重在“调”字上,夏老强调既要重视周期阶段的普遍性特点,又强调要结合个体体质特征以及每一次周期发展的特异性(包括就诊时的节气状态)。调周法的本质是基于月周律,恢复机体阴阳消长及动静升降的正常节律[2]14。

2 阳热圆运动

《吕氏春秋·圜道》指出:“日夜一周,圆道也……物动则萌,萌则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圆道也”[3]。现代研究表明,宇宙中无论是“大而无外”之宏观天体,还是“小而无内”之微观粒子,皆呈圆形或近似圆形,而其运行轨道亦为圆形或椭圆形[4]。夏老在阐述“月周律与调周法”的诸多文章中多次提到“圆运动”一词,并提到一切生物的生命形态,包括原子、电子、质子均是以圆的运动路线不停旋转着。可见,圆运动是宇宙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5-6]。

前人从伏羲六十四卦中抽取出十二个卦,用于表示节气的变化规律,即十二消息卦,反映了十二月的阴阳消息变化[7]。十二个月共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通过描述一年中阳热的降沉升浮,精准地体现了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此处所指的“阳热”是指太阳照射到地面之光热。夏季包含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期间地面的阳热经夏浮之力浮于地面之上,对应十二消息卦中的乾卦、姤卦、遁卦;秋季包含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期间夏季太阳照射到地面的阳热经秋气肃杀之力降入地下,对应十二消息卦中的否卦、观卦、剥卦;冬季包含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期间降入地面下的阳热继续经冬季收藏之力沉于土下的水中,对应十二消息卦中的坤卦、复卦、临卦;春季包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期间土下水中的阳热再经春升之力升出地面,对应十二消息卦中的泰卦、大壮卦、夬卦。春升夏长,秋收冬藏,降沉升浮是阳热的四个运动状态。

冬至一阳生,冬至阴气增长到极点,此时阳气开始渐渐升起,不过冬至到大寒这段时间,气温却继续下降,越来越冷。此是何因?虽然冬至阳气开始升起,但阳气从升起到浮出地面还有一段时间差,此时从卦象上看,内卦开始由阴转阳,但外卦仍然是阴爻,阴寒继续,故冬至到大寒,气温继续下降,大寒才是气温的最低点。同理,夏至一阴生,夏至阳气盛极而生阴,但气温一般在大暑时才能达到至热。夏至后,金秋凉降之气将浮于天空中的热逐渐向地面降伏,而热气炎上,故会形成一种欲降不降之矛盾,此乃三伏天产生之原理。“初伏前,地面虽热,不觉有热气熏鼻”[8]13,“初伏以后,地面上即觉有热气熏鼻”[8]13,所以,大暑时地面最热。

3 阳热圆运动与月周律与调周法

3.1 阳热升极而降与经期重阳转阴

夏至阳热升极而降,阳中已经孕育阴长之势。行经期为重阳转阴,所谓重阳即阳长到了至极状态,物极必反,继之则是开始由阳转阴,在妇科表现为基础体温高温相后开始进入低温相,月经来潮。

夏季人体之阳气升浮于体表,是人体体表脉络最通畅的季节,有利于通过出汗的形式排出体内的浊物。若夏之长气不充分必定会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及机体排邪外出的能力,比如通过自身代谢消除包块和清除癌细胞的能力等。

妇女行经期重阳转阴,阳升极而降。夏老认为“行经期除旧排瘀,必须完全、干净、彻底,全部排尽应泄之旧瘀”[2]14。行经期的失常,大多与经后期及经间期的失常有关,所以“调经是次要的,如何保持圆运动规律的正常才是主要的”[2]20。故夏老提出了调经六大治法:温阳、疏通、下降、利湿、宁心、益肾。夏老在经期常选方有五味调经汤(当归、川芎、五灵脂、艾叶、益母草)合越鞠丸,临证中若患者大便易稀溏,可用丹参代替当归以除润肠致泄之弊;若月经量多,可以赤芍代替川芎,赤芍活血调经的同时还能凉血降火。夏老还常加入茯苓与泽兰叶,二者共奏排浊利湿之功效。对痛经较重的患者,夏老还会酌情加入乌药、肉桂、三棱、莪术,并加入少量全蝎以通络解痉止痛[2]16。

3.2 阳热金秋肃降与经后期阳消阴长

夏季升浮于地上的阳热,经秋季肃杀之力向下收降,阳热降则液生,大自然中表现为露霜。金气肃杀,从夏转秋,是阳热从气态的发用状态转为液态的能量储藏状态。秋金阳热肃降不足,必然会影响冬藏。人身同理,立秋、处暑后,阳气下降,万物得根,人身渐强健也。经后期阳消阴长,应重视养血滋阴,为经间期之排卵受孕奠定阴(水)基础。夏老在经后期的治疗中提到:“降则阴生”[2]24,“静则阴生”[2]24,降即降火,静能抑制火动,火不动则阴自生。故经后期的主要治法是降火滋养阴血,而不是单纯地滋养阴血。尤其是在经后初期,夏老非常重视降火,尤其是降心肝之火。同时,夏老非常重视中宫脾胃在助力降火过程中的作用,脾胃虚弱,则火降无力。夏老在经后初期常用清心健脾汤,以钩藤、黄连、莲子心、丹皮清心肝,青龙齿镇心安神,党参、茯苓、白术、炮姜、木香、砂仁振奋脾胃阳气,全方共奏火降而阴自生的功效。当然,在辨证中还可能有痰湿、水饮等中阻导致火降不利,均应随证治之。

3.3 阳热降极而升与经间期重阴转阳

冬季大气沉而能藏,阳热沉藏于地下水中,火合水化,才能转化成孕育万物的阳根。寒能收藏,寒藏越足,则万物根基深厚,生长乃足。冬至阳热降极而升,人身同理,夏季浮于体表的阳热经秋收降、冬沉藏,来年春天生长发育和祛除体内瘀毒的能力才可旺盛。相应经间期“重阴”得越好,则可产生锦丝状带下,并且能够持续5~7 d,如此则受孕能力较强;并且“重阴”得越好,则越容易达到经前期的高温相。同时,经间期的“重阴”后转阳,可表现为内在的氤氲状活动及排卵。

经间期与排卵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间期”是夏老调周理论中提出的一个特定时期,“排卵期”是西医妇科学中的一个生理阶段。夏老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生殖功能健康女性,大多数的经间期与排卵期是一致的,故夏老提出了“经间排卵期”的概念。夏老认为经间期是整个月经周期中的关键时期,虽然时间短,但变化极为明显,重阴至极,继而出现氤氲状血气活动,最后排出精卵。夏老在临床上观察到排卵期多在夜间,这与一天之中夜半子时为大气沉极之时相一致,也可以认为与冬至前后的沉极之时段相一致。若经间期转阳充分,则有利于经前期阳长顺利,表现为黄体健全,那么血瘀、痰脂、浊液易得阳长而消;反之,若转阳不好,则阳长不顺利,痰脂、瘀浊凝结,则容易出现血瘀性痛经或血瘀性出血。

夏老在经间期重视“重阴”与“促阳”,常选用归芍地黄丸和五子补肾丸,组成“补天种玉丹”,其中还加入了血液有情之品炙鳖甲,与紫河车共筑滋阴奠基之功,以达“重阴”之效。使用阳药时多配伍具有升性的药物,如鹿血晶、鹿角片、仙灵脾;同时还会加入少量的炒柴胡和荆芥,以达促阳之效[2]47。

3.4 阳热春木温升与经前期阴消阳长

立春后,冬季封藏于地下水中的阳热经春升之力而出地面,草木发生。由春至夏,地面上阳热分布越来越多,而地面下阳热则越来越少。于人身则封藏于肾水中的阳热开始向体表升发,生长代谢较秋冬季旺盛。“月周律与调周法”将经前期分为经前前半期和经前后半期。经前期是基础体温的高温相期,多持续12~14 d。高温相的前6~7 d,称为经前前半期,此一时期的特点是阳长快速刚猛,故耗阴较大;高温相的后6~7 d,称为经前后半期,是重阳后的维持状态,具有冲任血气旺盛的特点。

经前前半期,由于阳长快速刚猛,耗阴较大,所以此期不仅要重视阳长,并且不能忽视滋阴,故夏老提出:滋阴扶阳以助阳长较为稳妥。从阴助阳方,夏老多选用《景岳全书》右归丸或右归饮加减。若基础体温高温相上升缓慢或高温相温度偏低,则会加入鹿角片等具有升性特点的阳药。若患者阴虚或阴虚火旺明显,则当重视滋阴或滋阴降火,可选用大补阴丸或归芍地黄丸,即使需要加入助阳药物,也多选用川续断、杜仲、菟丝子、覆盆子等性质平和的阳药[2]51。

经前后半期,是重阳后的维持状态,此时冲任血气旺盛,结合临床常见基础体温高温相不理想,夏老主张“以扶助阳气为主要,再结合调气”[2]57。因为只有“阳长”充分,才能更好地消散子宫附件腹腔的积液、瘀血、包块,故夏老常说:有理想的高温相,则不容易出现痛经。即是指“阳长”充分后才不容易出现瘀血阻滞导致的痛经。夏老在辨证的基础上,常选用加减健固汤合越鞠丸,其中党参、茯苓、炒白术健脾,巴戟天、杜仲、鹿角霜扶助阳气,荆芥升阳,广木香、砂仁、制香附、六曲、玫瑰花、茯神行气解郁安神。如高温相偏低伴腰酸,带下偏多,尿频者,可予温土毓麟汤合越鞠丸加减,药用党参、茯苓、炒白术健脾,鹿角霜、覆盆子、杜仲、菟丝子益肾温阳,广木香、砂仁、广陈皮、制香附、玫瑰花理气解郁。但如果气郁或气郁化火明显者,当以理气为主,轻者可予逍遥散类,甚者可予四磨饮、枳实导滞汤等[2]57。

4 小结

综上可见,从阳热圆运动的角度分析夏老的“月周律与调周法”,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夏老调周法的理解;反过来,基于“月周律与调周法”观察女性基础体温的波动性特点和月经周期的节律性,可以验证人体这一小天地中阳热的降沉升浮阳热圆运动规律。可以认为,月经周期是女性自身阳热升浮降沉圆运动的结果。

猜你喜欢

基础体温经期阳气
经期延长是怎么回事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如何从基础体温看出能否怀孕
经期用药须谨慎
女性经期怎么吃都不会胖吗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如何从基础体温看出能否怀孕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