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培养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现路径

2024-03-31王忠君石玲王冲

高教学刊 2024年37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

王忠君 石玲 王冲

摘  要:随着2022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的正式出台,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将成为培养风景园林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渠道。针对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从课程体系设计、实践体系设置、学位论文创新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性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以充分保障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风景园林学科;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博士专业学位;专业博士教育;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1-0010-04

Abstract: As the Academic Degrees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Catalogue of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ies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2022), the professional doctoral educ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cultivating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professional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postgraduates'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o implement a training system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of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practice system setting, and thesis innovation. This system significantly can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the train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doctoral postgraduates.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iscipline; professional doctoral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doctorate; professional doctoral education; training system

當前,风景园林行业普遍存在以偏工程技术为主的不合理技术人才队伍结构问题,这不仅成为影响我国风景园林行业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阻碍风景园林学科竞争力提升的主因之一。为响应国家建设需求,提升我国绿色发展的底色建设质量,我国于2022年正式设置了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区别于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实践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属性,面向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战略需求,重点解决城乡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致力于培养风景园林工程建设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一  实施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必然性

(一)  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逻辑起点的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力抓手[1]。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赫然在册。发展博士专业学位是高等教育应国家建设之所需,主动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是着力培养知识、技术、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职业领域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手段。围绕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科学谋划并构建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对于规范和推进我国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虽然在风景园林行业博士学位并不是“从事职业工作的先决条件”,但面对城乡统筹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社会急需在城乡绿色人居环境营建领域的顶层设计和创造性实践工作中能够发挥“道”“术”结合效应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正是高等教育针对风景园林行业实际需要所做出的重要选择。

(二)  风景园林学科成长的历史性机遇

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实践能力要求高的应用型风景园林行业人才。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将“生态文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国家,正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正紧密地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国家战略工程,以“师法自然、创造诗境”为特色的风景园林学肩负着巨大的历史责任。风景园林行业能与国家重大战略产生紧密联系,为学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当前国际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背景下,风景园林学科迫切需要创新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知识及应用技术体系[2],培养的风景园林博士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3]。根据博士生分类发展的政策导向,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注于实践应用,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看家手段”的风景园林专业博士在我国现代化城乡建设中拥有广阔的应用技能施展空间。

二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研究进展

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风景园林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新类型。2005年,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MLA)正式设立,标志着我国的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式开始,当年有25个硕士专业学位试点院校开始招收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培养规模快速增长[4]。截至2021年底,我国设有风景园林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有196所,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达到80个[3]。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体系建设为博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

徐琴等[5]、杜春兰等[4]、杨锐等[6]、林广思等[7]、周春光等[8]和李雄等[9]分别对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概况进行了多角度的回顾,均指出了当前风景园林教育面临的变化与挑战,并从营造学科環境、服务社会需求、提升学科竞争力等方面对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提出要求。杨锐[2]结合最新版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特点,阐述了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巨大发展机遇和逐步边缘化的巨大落差,提出新时代的风景园林应该加强学科专业中的科学和技术含量,构筑风景园林知识和实践体系。回顾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近20年(主要是2005—2023年)的文献发现,现有研究主要从国外经验借鉴、国内实践等视角为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诸多发展建议,现有文献多集中于从院校层面考察院校在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培养目标设定、培养模式选择及培养制度设计等教育实践举措[10],较少关注教育模式设计与制度安排。本文以培养单位管理者视角对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对的新问题与培养过程进行分析,以促进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科学建立。

三  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新问题

与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相比,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风景园林行业领域实践需要,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为风景园林学科高等教育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其研究生教育规模将快速增长,培养体系建设与培养条件优化将成为重要任务。当前,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面临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  生源多样与培养方式灵活

随着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的取消,学术型博士学位也随之取消或转入其他一级学科,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成为风景园林学科的唯一高层次人才培养“主赛道”。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学位点目前所在的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农林类、建筑类、艺术类三种类型[7]。专业博士学位点依托院校背景的复杂性可以反映出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将会是多样化的。另外,风景园林实践的内容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面,自然环境、建成环境、区域景观、乡村景观、风景区、城市绿地和雨洪系统等都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科关注的对象,跨学科的综合性已经成为风景园林实践创作的主要特点。当代的风景园林除了在城乡人居环境内发挥生态、社会、美学效益之外,还向着广阔的国土范围延展,开展了大量区域性的自然保护地及国土空间景观规划[11],风景园林行业实践工作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社会实践系统,行业的多元化也要求专业博士的来源应是多样的。

面对营造美好人居环境的迫切现实需求,当前的风景园林行业需要大量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术高、实践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虽然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形式还未完全明确是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但通过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经历,不难想象为了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能会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就读方式同时并存。不同培养方式的博士生群体在就读期间的活动参与情况会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全日制学生多在实践能力提升方面有强烈诉求,而非全日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对理论和前沿技术应用研究的需求更加明显[12]。双重培养模式并重将导致多样化教育需求可能不会得到有效满足,以及专业学位博士职业能力需求与教育供给未必会有效匹配。因此,应对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定制化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各培养环节的制度设计,增加校外力量联合培养的有效参与,强化资源配置,采取灵活的人才培养方式,引导各方有效发挥力量,充分保证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  理论创新为主转向应用方法为主

由于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取消后其二级学科归属并未完全明确[2],各院校的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过去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惯性”还可能影响着高校对专业博士生的培养,其人才培养体系可能仍然有较重的学术学位博士生痕迹[10]。但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追求在工作场所“应用”知识,目标是“为实践而研究”,为改进专业实践、变革工作场所等作出应有的贡献[13]。与大多知识不同,风景园林的业务知识主要产生于园林应用情境,其知识多是行业实践场所和行业实践问题解决的经验总结,知识更多产生于解决实践问题中[14]。所以,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点是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的应用和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学术型博士可以侧重于理论创新,而专业博士的培养重点在于风景园林方法论的总结。在培养方式上,专业博士教育以能力导向培养为主,要求学生在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实践工作能力。风景园林专业博士的培养讲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应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迫切需要建立整体性的、覆盖面广的实践课程体系。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是以实践中的方法论创造为主要目标,实践能力与技术水平的提升将是培养成果的主要体现形式。

(三)  多学科融入与实践能力要求增强

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为风景园林行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而服务的,研究生需要具备解决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园林工程技术创新、规划和组织实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10]。目前,传统的风景园林经验性知识已经滞后于中国式现代化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要求[2],尤其是适用于复杂风景园林系统的风景园林新科学技术与方法论急需总结、融合、创新。在当代的风景园林实践领域,许多先进的环境工程相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数字信息科技在风景园林设计的基址信息采集、环境影响评价、生境变迁模拟和场景交互式实时呈现等方面都充分得以运用[11]。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风景园林行业会越发重视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会越来越注重文化、体育、旅游和商业等多元业态的融入,多元化发展的风景园林需要通过生动的实践示范来创造闲适市井生活与良好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美好生活空间。风景园林从规划、设计、施工直至管理等工作会大量使用文化创意、空间信息、智能终端和互联网技术等现代科学与技术[11],新科技方法与新材料的广泛应用需要经过风景园林行业实践的检验,这也是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最佳课堂。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着力培养、增强应用先进科技方法解决行业实践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  高质量培养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路径

(一)  精心设计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

风景园林学现有的6个学科方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風景园林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和风景园林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均有更加高远的行业使命和历史责任[3],合理凝练深化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的研究方向,科学设置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强化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博士点建设要面对的紧迫问题。

在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发现各类院校的培养体系具有如下共同特征:①课程设置覆盖内容广泛,越来越注重学科的交叉;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践类课程比重较高;③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院校背景特征[4]。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之上,体现创造性和实践性,课程内容除了突出风景园林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应强调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有效融合,拓展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将风景园林行业实践中的开放性、包容性特征在专业博士学习过程中得到体现。除体现传统的工学、艺术学、植物学交叉融合的特征外,还应植入社会学、人类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等跨学科知识,体现风景园林理论研究的共生性与实践应用的前沿性。建议风景园林专业博士的课程学习应采用学分制和模块化课程,知识性课程可采用线上自修完成学分积的方式进行,根据研究方向进行模块化课程选择,鼓励以公开的学术报告进行阶段性学习总结,至少有一年的实践学习课程;课程教学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报告讨论等方法可能是其主要的学习形式。

(二)  着力探索建立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体系

对不同工作背景、不同教育需求的个体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构建更具针对性和匹配度的多样性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体来看,在课程教学环节,可由学生和导师(组)根据项目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目标共同协商确认课程结构,解决课程设置与学生发展需求不一致的问题。在导师指导环节,倡导导师组制或双导师制指导,校内外导师应协调各方责权,并充分尊重博士生教育需求,给予针对性指导训练。主动甄选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较高的风景行业工程师与管理者作为校外导师参与到学生培养过程中。在实践训练环节,针对博士研究生的差异化工作背景与风景园林实践工作经历,学校应给予定制化的实践训练方案设计,着重增加其实践培训环节比重,并增加其实践性课程学习。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立跨学科、跨学院的课程设置的必要性,确保实践课程是“提升实践能力的课程”,目的是学习如何从实践中解决问题,而不是“学习提升实践能力的理论课程”[10]。

(三)  强化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实践性与方法论

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现实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实践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强调从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发进行风景园林研究方法论的探索。风景园林专业博士是今后风景园林行业的学术引领者,其学位论文不仅要有较强的技术实践应用性,而且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形成丰富深厚的研究成果。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成果来源于园林实践并高于当前的园林实践,为风景园林行业发展起到引领性作用。对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是不仅风景园林实践应用方面做出成果,而且要求总结风景园林实践经验并上升为方法论方面能作出创新性贡献。

五  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  研究结论

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是当前许多申请、拥有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正在面临的紧迫问题,由于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共同面临着生源复杂、培养目标不一、培养方式多样、训练目的不同和双重培养模式共存等现实问题,有必要建设学术与专业水平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高层次风景园林专门人才”是对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即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风景园林行业实操工作能力和较开阔的风景园林发展视野,能从较高的层次判断风景园林与社会其他行业融合发展的机会和解决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复杂问题,还应担负起创造风景园林实践方法论的重任,要对风景园林实践发展作出引领性贡献。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应从课程体系、实践训练、学位论文应用性三个方面进行全程管理式建设,通过构建特色全过程质量育人模式,推进风景园林行业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中国特色化人居环境高质量营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  研究讨论

当前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理念上面临四大转变:城乡风景园林营建路径从“城乡绿地”向“绿色城乡”转变、发展方式从“增量发展”向“存量提质”转变、发展逻辑从“境-居-人”向“人-居-境”转变及治理方式从“建设模式”向“治理模式”转变,创造高品质“人-居-境”是全社会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要求。我国现在开展培养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针对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高层次风景园林专门人才的需要应运而生的。科学地建设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质量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保障。各院校应重视并提高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社会吸引力与美誉度,尤其是对当代风景园林行业从业者的吸引力,聚焦这类受教育群体需求,设计凸显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个体职业发展与专业实践使命的培养方案,树立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品牌[10]。

当代的风景园林行业急需心怀“国之大者”的高层次人才,“营绿涵养生态、塑城美化生活、创造人民福祉、推动绿色发展”是新时期城乡建设对风景园林行业的新要求。风景园林工作者要积极让绿色空间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真正变成公众福利,营建“居园相融、人城和谐”的美丽城乡人居环境,为促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创造美好生态格局。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要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炜,李春林,张学良.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借鉴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10):28-33.

[2] 杨锐.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发展评估、困境与突破[J].中国园林,2023,39(1):23-25.

[3] 杨锐.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简史[J].中国园林,2021,37(1):6-11.

[4] 杜春兰,郑曦.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园林,2021,37(1):26-32.

[5] 徐琴,杜春兰.多学科视角下当代西方人与建成环境关系研究的发展、转型及趋势[J].中国园林,2022,38(12):88-92.

[6] 杨锐,钟乐,赵智聪.在大变局中研发风景园林学的新引擎[J].中国园林,2021,37(11):14-17.

[7] 林广思,罗越.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和专业设置现状与分析[J].风景园林,2021,28(10):72-83.

[8] 周春光,李雄.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园林,2017,33(1):17-20.

[9] 李雄,刘尧.中国风景园林教育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园林,2015,31(10):20-23.

[10] 罗英姿,韩霜,李雪辉.学生需求视角下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教育质量评价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42-52.

[11] 张晋石,杨锐.世界风景园林学学科发展脉络[J].中国园林,2021, 37(1):12-15.

[12] 罗英姿,李雪辉.我国专业学位博士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进策略——基于“全国专业学位博士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11):67-78.

[13] 翟月,毛立伟,陈玥.专业博士教育研究20年:主题比较与路向探寻[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1):16-23.

[14] 燕艳.英国博士学位多样化:形成、发展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3):87-93.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