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诞生在灵石西山的红军东征游击队

2024-03-31遆国宁

文史月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灵石游击队工作组

遆国宁

“密云遮星光,万山乱纵横。黄河上渡过民族英雄们,摩拳擦掌杀气高,我们的铁红军……”

1936年早春,随着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作战命令的下达,2月20日晚,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北起绥德沟南至清涧河口长达一百多里的黄河线上发起了“东征战役”。仅仅三日,红军就突破阎锡山晋军防线,占领了包括三交、留誉、义牒各镇在内的横跨50余公里、纵深30公里的地区,随即兵分三路,转战山西,历时75天。

东征期间,从2月底红军进入双池(今属吕梁交口县)灵石境内开始,到4月底红军地方武装接到回师命令南行出境为止,红军在灵石共计两个月左右。两月中,毛泽东主席路居西庄,亲自指挥部署;红军主力北上威胁太原,东向截断南同蒲铁路,南下所向披靡;地方工作委员会放手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和党组织,地方游击队从无到有,就此诞生……

红军来到双池镇

在灵石,汾河以西地区习惯上统称为“西山”。这里地处中南吕梁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干旱少雨,到处黄土漫漫,丘壑纵横,沟谷峁梁间及台塬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村庄。民国以来地方实行区村制,西山属灵石县第四区,区署设在双池镇,管理着10个编村150多个自然村。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这里极度闭塞与落后,繁重的苛捐杂税加上地主劣绅的盘剥,百姓们的生活十分贫困。

1935年秋,阎锡山闻知中央红军已经到达陕北,与山西只有一河之隔,大为惊恐不安。于是,在增派兵力加强黄河沿线防守的同时,派员深入各县、区、编村,大力开展防共反共准备及宣传。西山各编村纷纷征粮派款抓壮丁,建立防共保卫团、公道团进行集训操练,并到处散发防共手册,张贴反动标语,教唱反共歌曲,说什么“红军杀人如割草,无论贫富皆难逃”“共产党是青脸红头发,杀人不眨眼,共产共妻”等等。一时间,西山地区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1936年2月,大年刚过不久,细心的人们在互相走亲拜年时发现,盘踞在双池镇及各编村的往日耀武扬威的防共保卫团、公道团等突然不见了,大家纷纷猜测传言,说是红军要来了。快出正月的时候,双池西南面的隰县方向已经能听见隆隆的枪炮声,而且越来越近。枪炮声过后,沿大麦郊河往南的道路上,可见有前线下来的白军(百姓对阎锡山晋军的称呼)在仓皇逃窜。

2月下旬的一天,双池南面的石咀会街上正在赶集,一支当地人从来没见过的军队突然来到了街外的河滩边上休整。他们头戴八角帽,身穿深灰色衣服,腿上打着绑腿,背挎斗笠、大刀、枪支等。老百姓吓得东躲西藏,商贩们紧着收摊搬东西,准备关门回家。几个骑兵模样的战士策马来到街上大声高喊:“老乡们,不要怕,不要跑。我们是抗日救国的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天下穷人是一家!”然后红军战士下马,有的口头宣传,有的张贴标语,有的还帮穷人捡拾掉在地上的东西,样子十分和气。老百姓们见此情景,便不再慌乱,有的开始围了上去,瞪着眼睛静静地听红军讲话,有些胆大的年轻人还与红军攀谈起来,七嘴八舌地回答问话。红军做了一阵宣传,问清周边情况确定方向后,就告别乡亲们,向双池镇去了。

这支最早进入灵石境内的红军队伍是肖华、宋时轮领导的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随部队一同行进的还有张浩、李富春、凯丰、胡耀邦等领导的红军地方工作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宣传抗日,发动群众打土豪、筹款、扩军,组建地方政权和武装,发展党的地方组织。

1936年2月28日,七十三师进入了双池镇。这支红军是从石咀会方向经双池河南边的大道上过来的,时间是在午饭后,陆陆续续进驻一直到天黑。人员很多,估摸在两千左右,除在前后街驻扎外,府地、小河子、后沟、阳岩湾、堡子上、梁家崖都住滿了。其中梁家崖一层二层几个院子住的是红军首长,进进出出的人都穿着灰色棉大衣,身后跟着佩戴匣子枪的警卫员,还装有手摇马达电台,在不分昼夜地工作。由于有阎锡山的飞机经常来袭扰轰炸,没几日首长们就搬到西庄去了。

红军地方工作委员会随红军主力一起进驻,并随即展开群众工作。当时,李富春、胡耀邦等领导同志住在石口村,委员会驻双池工作组主要由马佩勋等负责。马佩勋是孝义兑九峪人,青年时曾在双池一带当过店员,对当地情况较为熟悉。他进入双池后首先找到了在双池小学当校长的侯德长,通过侯又找到了在枣林村当教员的刘子聪,侯、刘二人又分头找到了赵家声、冯克武等。这几人觉悟高、进步快,不久就都成了工作组的骨干。后来,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又有一大批本地同志先后加入进来,地方工委人员力量迅速壮大。

双池是灵石西大门,进出吕梁山必经之地,其北面紧邻孝义县,西、南两面分别与隰县、汾西交界,是附近一带的区域中心。当时,马佩勋工作组主要在双池镇一带活动,经常到附近的桃红坡、后寨沟、枣林、侯家渠、石咀会、回龙、老虎山、梁家墕等周边村落发动群众。

起初,群众因受阎锡山反共宣传的蛊惑,加之对红军不了解,都有警惕和戒备心理,不愿意接近。红军和工作组就深入村中街巷院落,主动走近群众,扫院担水,帮助干活,交谈拉家常,并通过张贴漫画标语等方式宣传党的政策和抗日救国道理。他们纪律严明,每到一处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拿一针一线,还对一些假借红军之名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进行严肃处理,从而以实际言行取得了百姓的好感与信任。这样,阎锡山对红军的污蔑不攻自破,群众疑虑被打消,大伙儿都说红军是救苦救难的“仁义兵”,争着抢着反映情况,工作组很快就扭转了被动局面。

随着群众的发动,红军地方工委趁热打铁,于3月7日在双池镇二郎庙召开了抗日救国动员大会,上千名群众参加。会议成立了雙池区苏维埃革命委员会,选出了委员会主席(野场村人宋相雄)和区长(侯家渠人侯德长),并设置了党政部门各办事机构。会后,根据工作的需要,侯家渠、回龙、木瓜曲、韩家沟4村也相应成立了乡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的职责任务主要是在红军地方工委的领导下,召集各村干部群众,成立农协会和贫农团,团结起来革命抗日,废除苛捐杂税,打倒汉奸卖国贼和地主恶霸,没收其土地财产分给穷苦百姓。这样,农村群众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运动。

从3月初开始,在不到半月的时间里,西山的山山沟沟、村村寨寨,到处红旗招展,到处是沸腾的人群,“打倒阎锡山蒋介石”“严惩地主恶霸”“劳苦大众当家作主”“参加红军抗日救国”的口号喊得震天响,熊熊燃烧的火把映红了贫苦民众的脸。在双池镇,红军查抄了盘剥百姓血汗的“万兴当”当铺,让群众无偿领回了自己的当品。在石咀会,红军没收了囤积居奇的“福庆长”杂货铺盐库,将存盐无偿分给了长期缺盐吃的百姓。在牛家垣、王家洼、南泊、窑上等村,一大批顽固不化、拒不配合革命的地主恶霸被处死或镇压,他们的财物被红军没收充作抗日经费,粮食全都无偿分给了贫苦群众。对于那些能够接受党的政策,主动捐款抗日、交粮救济穷人的商号富户,则丝毫未动并予以保护。

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符合广大穷苦百姓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他们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也为红军扩充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成立红军游击队

武装力量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早在双池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初,红军地方工委就开始了扩军扩红工作。区苏维埃政府下设游击队和扩军队,在双池街上“光裕亨”隔壁的院子里设立了“红军新战士报名处”,游击队长张仁喜、冯来保和扩军队长张明喜专门负责新兵报名接待工作。驻双池工作组也深入到各村进行宣传,号召青壮年群众踊跃参加红军。在红军和地方工作组的影响推动下,双池及周边各村群众革命热情高涨,许多农村青年和学生亲朋拉亲朋,同学叫同学,出现了成群结队报名当红军的热潮。短短几天时间,双池周边一带就先后涌现了多支游击队伍。

在双池以北、以西一带,最早参加工作组的冯克武拉起了一支游击队,主要在孟家焉、西逻、大麦郊、张村等地活动。冯克武是汾阳人,在双池一带很有名气,很多人认识他。他是穷苦家庭出身,从小好打抱不平,通拳术、善使枪,早年来往于陕西、山西两地间,靠武装贩卖烟土为生,与本地邓寨沟的武装土客邓如海惯熟,受陕北红军革命影响,冯、邓二人曾拉起队伍在附近的汾西县打过游击,结果惨遭镇压,邓如海被杀。红军东征来到双池时,正在当地流亡客居的冯克武随即加入马佩勋工作组,并在组建游击队后负责军事工作。

在冯克武游击队建立的同时,双池周边的其他游击队伍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了。一支是区苏维埃的冯来保游击队,在双池东南的老虎山、武家洼、郝家川一带活动;一支是马凤歧率领的队伍,在双池南面的石咀会、回龙、田家山等村活动。另有两支是孟来保游击队和邓金保(邓如海的儿子)游击队,前者常在灵石与汾西边界一带的王堤、圪台头、兑竹、槐花、介头、下庄、加楼等村活动,后者主要在灵石与隰县交界的沟二里、泊泊村、泉子坪等村活动。

起初,这些队伍不统一,名称也不一致,有的叫赤卫队,有的叫游击队,也有的称独立营,彼此之间没有联系,都在各自区域内活动斗争。不久,工作组就加强了整合与领导,建立了统一的游击支队,设了队委会,由支队长冯克武负责军事工作,政委马佩勋负责政治工作。支队下面设有3个中队:第一中队(也称灵石中队)队长张明喜,第二中队(也称隰县中队)队长邓金保,第三中队队长冯来保,每个中队约二百人左右,中队之下还设有分队。后来,随着加入人数越来越多,队伍进行了扩编,分成了6个连队,大约有1000余人,名称正式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支队”,主要领导人未作调整,仍是冯克武、马佩勋等。

各游击队在建立之初,装备几乎没有。队员们穿戴仍是加入时的破衣烂衫,武器少得可怜,一个中队只有几杆自制土枪和几枚手榴弹,战士大多拿的是大刀、长矛等。最初的任务也主要是在红军地方工作组领导下打土豪,逮捕镇压那些顽固不化、阻挠破坏革命的地主恶霸和汉奸卖国贼,同时进行扩军、筹款、收集刀枪弹药等。在各村干部群众的配合下,红军游击队先后查抄了10多家土豪劣绅财产,并处死了牛家垣村罪大恶极的恶霸地主庞全福,筹到了不少工作经费。

3月中、下旬,红军主力继续向前推进,之后不久转战别处。毛主席率红军总部来到灵石,路居西庄村两天,听取地方工作汇报后南行进入隰县,双池镇上只留下红军地方工作组坚持工作。为免遭敌人袭击,马佩勋他们随即转移到了双池附近的明志沟村,带领部分游击队在枣洼村、窑上、庞家庄一带活动,继续开展扩红、建党工作。不久,一大批本地骨干相继入党,灵石县第一个党支部随即成立,由赵家声任支部书记,侯德长任组织委员,刘子聪任宣传委员,冯克武分工军事。

红军及地方工委退出双池后不久,阎锡山区公所、巡辑队、稽征所、防共保卫团等反动势力又卷土重来,再次回到了镇上。这些人白天耀武扬威,晚上却胆小如鼠,不敢住区公所里,而是天一黑就龟缩在梁家崖的深宅大院里,关起门来吃喝、打牌、赌博。红军游击队了解情况后,决心打掉这伙敌人。

4月5日,清明节的前一天深夜,正在睡梦中的双池人突然听到红军大队骑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街上枪声大作,人喊声、马嘶声、跑步声交织在一起响成一片。梁家崖几个大院里的阎顽人员吓得慌作一团,都以为是红军主力部队又杀回来了。当时,伪区长恰好不在,防共保卫团团长蔡某早早跳墙逃跑了,其余人员在红军的强大围攻下不知所措,都乖乖举手当了俘虏。

此战是红军游击队经过事先侦察精心布置的疑兵之战。他们先是利用黑夜熟悉地形的优势,派人神不知鬼不觉端了敌人门外的岗哨,令其失掉耳目眼线,难以了解外面的真实情况。然后驱赶着两匹马一匹骡子在梁家崖大院周围不停地奔跑,同时队员们分作几处来回呐喊、放枪、投掷手榴弹,通过虚张声势迷惑敌人,最终使愚蠢的敌人信以为真,中了圈套。此战虏敌1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有力地补充了游击队的武器装备,是游击队自成立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消息传到陕北苏区后,4月9日《红色中华》在一版头条予以报道:“本月5日拂晓,我东征红军之另一部袭击灵石县属之双池镇,将该地防共保卫团全部消灭,俘虏100余名,缴步枪45支,子弹数千发。”

回师陕北编入主力部队

红军东征原本是要渡黄河后一直向东,穿过山西前往河北抗日去的,但从4月份开始,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在山西战场,随着红军的节节胜利,蒋介石中央军应阎锡山的请求进入山西进行支援,反动军队从当初的8万骤增至近20万,且集结死守在同蒲铁路和汾河沿线,红军东征的道路受阻。另一方面在红军的大后方陕北,党中央周恩来与东北军张学良、17路军杨虎城私下达成停战协定,陕甘根据地的形势在好转,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相号召促成阎锡山停战抗日也在朝着可能的方向发展。正是基于以上考慮,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果断作出了终止东征、回师陕北的决定。

4月下旬,红军总部回师命令下达到了留驻双池的红军地方工作组,要求做好撤离准备,随大军返回陕北。明志沟党支部随即召开会议进行讨论,最后决定除侯德长等少数同志留下外,其余人随军前往苏区。会后,随即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几天时间里,在外活动的游击队各部被全部召回,集中清点了需带走的物资给养,安排了驮运的牲畜,每个战士都整理好了行囊,由支队长冯克武带领随时准备转移。另外,苏维埃机关干部和工作组人员也编成了一个连队,由马佩勋直接领导一同撤退。

4月下旬的一天下午,马佩勋、冯克武接到了指令,随即指挥队伍迅速南撤,昼夜不停行军,追赶已经回撤的红十五军团主力部队。当时,蒋阎顽军沿途进行围追堵截,派飞机在空中尾随轰炸,游击队途中一度出现人马伤亡事件。游击队克服种种困难,在康城作短暂休整后,经过奋力追赶,终于在隰县蓬门村与同时到达的红十五军团相遇。随后,政委马佩勋就将游击队交给了军团指挥部。留下的干部连则随大部队继续西行进入永和县,最终于5月2日在清水关、铁罗关一带渡过黄河,进入了陕北苏区。

红军胜利返回陕北后,5月5日,党中央毛主席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伟大的红军东征宣告胜利结束。此后,游击队干部连人员进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另作安排任用;红十五军团在延川县马家川进行了整编,游击队从此融入了红军主力之中。

晋西游击支队从诞生到回师仅两个月,存在时间可谓短暂。然而,正是这短短的两个月,其影响却极其深刻。正如后来毛泽东主席在延川太相寺会议上总结的那样,东征“打了胜仗,唤起了民众,筹备了财物,扩大了红军”,在当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抗战时期革命高潮的到来作好了准备。如今80多年过去了,红军游击队的故事依然在灵石西山大地上传唱,成了永不消失的红色传奇。

猜你喜欢

灵石游击队工作组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灵石山药寮”
肖幼率工作组赴戴家湖涵指导抢险
第八章超声游击队——声能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决战学院星座(试阅读)
32个工作组印迹 >
徐州龟山·中国赏石长寿石(灵石润·苏东坡杯)精品展
磁县政协专题听取委员工作组2015年工作汇报
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联合工作组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