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翻译技术赋能下翻译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2024-03-27高艳丽张舒欣

高教学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机遇挑战

高艳丽 张舒欣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国家对高质量翻译人才的需求,该文通过梳理分析人工智能时代现代翻译技术为翻译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发现现代翻译技术为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人才需求与完善培养模式的机遇的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机构在认知与应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和机遇,人才培养机构需要改革现有培养模式,优化培养体系,强化师资建设才能有效应对机遇与挑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语言与技术能力兼备的翻译人才。

关键词:现代翻译技术;翻译人才培养;机遇;挑战;语言与技术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7-0155-05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translation talents and meet the country's demand for high-quality translation talents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modern trans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ranslation talents. It is found that modern translation technology not only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talent demand and improves training models for translation talent but also poses new challenges for training institutions in terms of cognition and application, training modes, curriculum systems, and faculty team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alents training institutions need to reform existing training modes, optimize training systems, and strengthen faculty development to effectively respond to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producing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s with proficiency in both language and technology.

Keywords: modern translation technology; cultivation of translation talents;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linguistic and technical

自2006年首次在高校中设置翻译专业以来,我国翻译人才培养规模急剧扩张。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共有301所高校设置了翻译本科专业,316所高校開设了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翻译人才队伍总数达到538万。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翻译(代码0551)被列为文学(代码05)下一个专门的一级学科,增设翻译专业博士学位点。至此,翻译人才培养已走上了体系化、规范化道路。无论是从翻译专业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上,还是翻译硕士学位点的数量上,都足以见得国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对翻译的重视程度已然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不断得到重视。

随着开放、多元、复杂的全球语境的建立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不同国家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向纵深发展,翻译人才在其中承担了更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翻译人才培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所收录的1978年至2023年四十多年间所刊载的3 958篇论文作为数据来源,其中2017年到2019年对于翻译人才培养的发文量最多,且绝大部分均为学术期刊发文。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一带一路”带来的翻译人才需求、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等。这与“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吸引全球关注,热度持续攀升十分相关;也与国内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特别是应用型MTI招生人数激增密切相关。对比国内的研究,国外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更加成熟,相关研究虽相较于翻译的历史起步晚,但也比国内早了几十年,且其研究呈现纵深发展趋势,研究维度、层次和视角显示出多样性特色[1]。在翻译技术层面,国内已有的MTI学生翻译技术使用特点的调查研究发现,MTI学生多在笔译的译前和译中阶段使用翻译技术[2],且使用的翻译技术种类较为集中[3]。

国内外翻译研究及现代翻译技术的深入发展,将学界的关注重新带回翻译专业,为翻译人才培养继续向专业化发展,尽快走上规范化道路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给翻译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不得不思考现代翻译技术下,翻译专业人才该如何立足,翻译人才又该如何培养。

一  现代翻译技术为翻译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和发展,计算机辅助翻译(CAT)与机器翻译(MT)等技术在语言服务业中得到广泛应用[4]。对此,有人会生发出机器翻译是否会逐步取代人工翻译的疑问。但从对翻译技术应用流程的分析来看,“技术产品,不管多么复杂,无法与人脑的创造力(creative power)相比,现在对此已毫无疑义”[5]。不可否认的是语言智能的确会对人工翻译产生影响,但同时也会为完善翻译人才培养带来机遇。

(一)  时代赋予翻译人才巨大需求

中国的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到各个领域,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的是对大量翻译人才的需求,以搭起中国对外沟通的桥梁[6]。“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拓宽了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范围,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交流,为诸多国家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中国正紧抓机遇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话语权。而这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都需要通过翻译解决沿线各国民族语言的多元化带来的交流障碍,这无疑激发了对于翻译人才的巨大需求。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更旺盛,翻译市场潜力巨大。

市场对翻译人才的巨大需求,激发了翻译领域技术的不断革新。人工智能翻译在全球飞速发展,既冲击着原有的传统人工翻译模式,也推动翻译业态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翻译市场的特点是任务量大且任务周期短,这就需要大量专业的翻译人才对翻译材料进行准确而快速的处理。翻译技术的发展为翻译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但技术的发展不仅未完全取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反而是越来越离不开译者在译前进行信息搜索和译后编辑以及对翻译项目进行管理。基于此,现代翻译技术的发展,不仅不会取代人工翻译,反而带来了大量新型工作,产生了大量人才需求,为翻译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  完善翻译人才培养的机遇

现代翻译技术飞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高等教育在其充分发挥为社会需求发展提供高素质翻译人才方面迎来了难得的机遇。翻译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培养模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7]。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的出台,表明了翻译人才的培养已逐渐倾向于应用技术型[8],高校作为翻译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国家整体趋势的引导下,纷纷开始了针对翻译人才培养的改革。在技术赋能和学科融合的新文科背景下,人工智能驱动的翻译技术不断推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是指人才培养中专业课程布局、开课数量与具体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托。“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翻译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平台更加多元化、教学环境更加开放、教学互动更加充分[9],为高校翻译人才课程结构调整更新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对优化课程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翻译技术的发展也为教师自身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語言智能化大背景下,为满足职业要求,教师十分重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力求对现代翻译技术的掌握,紧跟最新的行业技术发展。努力提高现有教师翻译技术的学习和使用能力,为建设多元化教学团队提供了可能。各高校有意识地加强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购置和使用,也积极聘用语言服务公司的兼职教师,为构建由本校教师、外聘兼职教师、学生实习指导老师和特聘教授组成的更加专业的教学团队提供了机遇,也为充分利用行业优质的师资和实践教学场地为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机遇。

二  翻译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现代翻译技术发展不断冲击和推动传统人工翻译模式的改革。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对翻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翻译人才培养面临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严峻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何将译者对现代翻译技术的认知与应用相匹配、改革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翻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及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

(一)  匹配现代翻译技术认知与应用

提升技术能力的首要任务和关键途径是掌握CAT技术的应用[10]。现代翻译技术飞速发展,大多数译者对于翻译技术和翻译工具的认识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出现的问题是技术认知“高水平”却未能有技术使用“高水平”来匹配[11]。且目前全球翻译市场仍有大量译者不使用或未能有效使用CAT工具[12]。

有研究表明,大约仅有50%的职业译者使用CAT软件或机器翻译系统[13],且MTI研究生对翻译技术有较强的使用意向。就读时间、工作经历和职业规划对翻译技术使用意向有显著影响[14],但强使用意向在实际技术应用过程中并未给译者带来高水平的使用体验。

最近十多年来,翻译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云翻译等的发展使翻译技术日趋成熟,传统翻译流程在现代化趋势中逐渐被革除,翻译系统在功能上得到提升,这给译者带来极大的便利,语言服务业生产力不断提高。通过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强大记忆功能,结合译员的译前信息搜索能力和译后编辑能力,极大提升了个人乃至团队的翻译效率[15],这种正向认知促进译者主动了解翻译技术。这带来了“高水平”认知,但在实际应用上,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或者学习,译者容易受到技术和操作障碍,这使得“高水平”认知未能有相应的“高水平”应用来匹配。

(二)  改革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应围绕译者专业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培养构建,但由于种种限制,从培养质量上来看,翻译人才培养还存在着同质化和单一化的问题[16],人才培养局限于听说读写等外语技能和翻译技能,知识领域局限于文学、文化和语言,专业知识和技能单薄或单一、项目管理意识淡薄、翻译技术使用能力不足。传统的培养模式相应地更加集中在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能上,对于翻译技术相关课程的设置少之又少,对于学生翻译技术的培养往往难以实现,这势必导致所培养出的毕业生与翻译行业及社会的要求所差甚远。因此,翻译人才培养在其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翻译人才培养以翻译行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为满足行业和社会的要求,进而不断推动翻译人才培养向现代翻译技术下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基础、CAT工具应用、语料对齐和处理、术语管理、翻译质量保障QA技术、OFFICE办公基础、翻译管理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桌面排版、本地化与国际化、项目管理系统和内容管理系统、技术写作、计算机编程基础知识、网页代码基础知识靠近,这要求各学校根据翻译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减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这也是对翻译人才培养的极大挑战。

(三)  完善翻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影响翻译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定位,涉及到开设课程的类别以及所开设的各类型课程之间的既有序又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关系,还涉及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比例。当前翻译人才培养主要开设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口译课程、笔译工作坊等专业课程以及文学翻译赏析、实务翻译、语言与文化对比与翻译等。从课程结构纵向来看,课程结构面临让翻译人才在各个不同学习阶段逐步建立起统一、有序的学科知识结构的挑战。从横向的课程类别和结构的安排来看,翻译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中每一学年语言课程都占半数以上,同时语言类课程与技术类课程存在的横向联系很少。现行的课程结构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结构都不足以形成完整的翻译人才培养本应要求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框架,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长久以来,培养单位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对翻译专业定位不清晰,对翻译专业发展方向及就业市场需求认识不够深刻;缺乏专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目标设置无法兼顾学生、社会和文化传承的要求;课程内容和结构与实践脱节,课程类型相对单一,倾向于语言学习而轻视技能学习,重学科理论知识而轻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课程结构与翻译人才就业环境相违背[17]。近年来,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所改变,主要包括过分强调文学翻译及其技巧[18]、课程设置失衡、课程间联系及衔接性不强,导致目前培养机构培养效果无法达到课程目标预期、课程类型安排不科学、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和教材选择不实用等。

(四)  建设完备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王华树统计发现,翻译院校中87%的教师具有翻译和语言学背景,而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教师仅占1.74%。文科背景的教师学科知识相对单一,计算机技术基础比较薄弱,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实现翻译人才培养的是广大高校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决定翻译技术教学能否跟上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将从根本上决定所培养出的翻译人才是否能满足社会和职业的要求。现在我国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还是主要依靠各高校作为翻译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在翻译人才的培养上势必要以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为根本。我们面临的实际现状是现代翻译技术迅速向前发展,翻译技术师资普遍匮乏,教育机构对师资建设路径选择莫衷一是且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为开设翻译技术相关课程面临的最主要问题[19]。需要掌握翻译技术的学生很少能在课堂和学习中系统地了解甚至接触这些必要的技术,这种现状不仅是对翻译人才培养的挑战,也是对师资队伍和教育技术的巨大挑战。

三  翻译人才培养对策

面对翻译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现代翻译技术的支撑下,翻译人才培养可以充分利用技术优势,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方面进行改善。为应对翻译技术所带来的翻译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满足时代及职业发展对翻译人才需求,必须改革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强化翻译师资队伍建设。

(一)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研究型大学翻译硕士培养目标分析》通过对人才素质、人才层次、人才类型和人才功能四个维度的分析发现,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呈现较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在人才素质方面,大部分培养单位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层次方面,较集中地定位于“高层次”和“高级”人才上;人才类型方面,以“应用型”为主;人才功能方面,则几乎均以国家需要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20]。复旦大学翻译系主任何刚强教授2012年在《上海翻译》上的撰文指出,翻译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能力较强的“通才”,即翻译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在多领域(商务、新闻、科技和外事等部门)从事跨文化跨语言的翻译应用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翻译实际操作能力。北京大学语言信息工程系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作为国内首个将翻译技术培养提升至专业高度的先头专业,其培养目标为理解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和方法,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完成开发、翻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任务。

当前大多数培养单位的培养目标着眼于培养高层次翻译人才,培养方式为课堂教学与翻译实践相结合,课程体系则通常由外语语言知识与能力课程、翻译知识与能力课程组成[21]。当前的机遇与挑战,要求现代翻译技术赋能的翻译人才培养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相应地也要在传统教学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增加翻译技术相关的专业实践,培养具有现代翻译技术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翻译人才。并在涵盖多领域(外事、新闻、科技和商务等部门)基础上,找准专业方向,凝练特色,培養出能够从事跨文化跨语言翻译的复合型应用翻译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翻译实际操作能力的翻译“通才”,以满足大国发展和国际传播对于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

(二)  增设现代翻译技术课程,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现代翻译技术支撑下的翻译人才培养,需要将翻译技术相关领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置于与语言知识与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增设现代翻译技术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计算机基本技能的现代化翻译人才。能否熟练掌握并运用翻译技术知识与技能将直接影响译者翻译的效率和质量,支持现代译员在翻译项目开始前进行各种文本格式的转换、可译资源的提取、术语提取和对语料进行处理等。译员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了解各工具对于文本内容、术语记忆、管理的可行性,乃至掌握批处理操作系统。现代化译员在译前和译后应能够对译文进行编辑、排版等。

培养课程需要向现代翻译技术下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机辅工具应用、语料库技术、语料对齐和处理、术语管理、翻译质量保障技术、OFFICE办公基础、翻译管理及本地化技术、排版、项目管理系统和内容管理系统等靠近。在原有的语言技能和翻译能力课程设置之外,各培养单位也应顺应现代翻译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增设各类计算机技能、信息检索能力、机辅翻译工具运用能力、术语能力及译前译后编译能力培养课程。应对行业和社会不断更新的要求,积极推动各高校课程结构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

(三)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的实施、教学模式的运用和翻译技术课程的传授中,教师都扮演着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培养翻译人才的各大高校建设满足现代翻译技术下人才培养所需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各高校可将现有师资整合,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增强不同学科、不同方向教师的交流与联合教学,也要建立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的联系,增强校内教师与具有翻译行业背景教师的信息共享与课程共建。

培养单位应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转型与能力提升,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注重教师计算机技术、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强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建设,加强对此类软件的购置和使用[22]。除对校内师资队伍的建设外,还可以聘用具有翻译行业背景的兼职教师,或者聘用具有专职或兼职翻译经历的教师。鼓励专职教师在专业语言服务公司挂职锻炼。在现代翻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翻译学科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必须配备懂翻译,懂技术,接轨翻译市场的高水平翻译师资队伍。

四  结束语

现代翻译技术日新月异,翻译人才培养也必须随之不断调整更新,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下,机器翻译取代人工翻译呈现技术逻辑层面的必然趋势。但是,这一趋势迎合的只能是翻译本性在语言系统维度的规约,并可能在常规翻译(译法)中获得近乎完美的实证支持,而无法满足翻译本性超出语言系统维度的诉求[23]。在此契机下,更要求我们重新认识翻译人才培养。

因此,在应对现代翻译技术为翻译人才培养带来挑战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其为翻译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未雨绸缪,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将现代翻译技术融入翻译人才培养之中,保证翻译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翻译行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碧燕.国内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差异与启示[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2] 孙津.项目式学习理论视角下MTI学生翻译技术使用特点调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23.

[3] 王华树,李智.人工智能时代笔译员翻译技术应用调查——现状、发现与建议[J].外语电化教学,2019(6):67-72.

[4] GASPARI  F,ALMAGHOUT  H, DOHERTY S. A Survey of Machine Translation Competences: Insights for Translation Technology Educators and Practitioners[J]. Perspectives, 2015(3): 333-358.

[5] SNELL-HORNBY  M.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M].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88:127-128.

[6] 刘桂芳,杨玲.基于市场需求分析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36(6):110-115.

[7] 肖笑飞,眭依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基础与质量——周远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及实践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9):32-36.

[8] 朱跃龙.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75-76.

[9] 张琳.“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探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2,31(6):86-89.

[10] 王华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翻译技术教学实践[J].中国翻译,2012,33(3):57-62.

[11] 王华树,李智.人工智能时代笔译员翻译技术应用调查——现状、发现与建议[J].外语电化教学,2019(6):67-72.

[12] PIETRZAK  P, KORNACKI  M. Using CAT Tools in Freelance Translation[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Francis Group, 2021: 39-40.

[13] GALLEGO-HERN?魣NDEZ  D. The Use of Corpora as Translation Resources: A Study Based on a Survey of Spanish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J]. Perspectives, 2015(3):375-391.

[14] 满德亮,莫娟.MTI研究生翻译技术使用意向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翻译,2023,30(1):86-91.

[15] 张茜,张欣.国际传播视域下翻译人才的SWOT分析及能力建设[J].黑河学院学报,2023,14(7):62-64,76.

[16] 陶琳.新文科背景下面向东盟的地方法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观察,2022,11(1):74-77.

[17] 刘美伶.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18] 王金花.语言服务视角下高校英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2,31(4):100-103.

[19] 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零点有数科技.2019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暨“一帶一路”语言服务调查报告[R].新中国翻译事业70年论坛暨2019中国翻译协会年会,2019.

[20] 高黎.我国研究型大学翻译硕士培养目标分析[J].上海翻译,2016(1):60-64.

[21] 胡开宝,田绪军.语言智能背景下的MTI人才培养:挑战、对策与前景[J].外语界,2020,197(2):59-64.

[22] 马孝幸.高等农业院校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反思[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7):62-63.

[23] 陈伟.机器翻译对译者主体性的解构——兼论人工翻译的未来落脚点[J].外语研究,2020,37(2):76-83.

基金项目:2021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POA理念的翻译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SDYJG21092)

第一作者简介:高艳丽(1977-),女,汉族,山东淄博人,文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文学教学与英语翻译。

猜你喜欢

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我来挑战(二)
你看到的是问题,我看到的是机遇
用科技创造机遇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生存 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