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征前夕毛泽东在逆境中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担当

2024-03-24谢芸华管冬梅

党史文苑 2024年3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同志

谢芸华 管冬梅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毛泽东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留下了永志后人的崇高精神风范。毛泽东同志展现出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怀、坦荡宽广的胸怀境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敬仰,毛泽东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永远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1934年5月至10月中旬,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利用半年的时间在准备战略转移各项事宜。此时,被排挤在党和红军领导权之外的毛泽东,在得到许可的条件下,先后深入南线粤赣省机关驻地会昌、赣南省机关驻地于都,开展了细致的军事调查,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政治思想动员,作了周全的、具有前瞻性的善后工作安排。今天,让我们走近长征前夕的毛泽东同志,了解他在逆境中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担当。

在江西于都县城的濂溪路,保留着一栋完好的客家建筑,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暨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何屋。1934年9月,毛泽东同志眼看前线战事吃紧,日夜忧思,对战局放心不下,向中央提出到于都视察,得到同意,并要求他特别注意军事情况。中旬,毛泽东带着秘书和警卫员抵达于都。当年,毛泽东住在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暨于都县城北门外何氏民居的东厢房。他的住房仅有9.08平方米,在这间简陋的小房间里,他思考战略转移需要应对的一切挑战。

毛泽东来到于都第一时间便是作军事调查。1934年9月20日,毛泽东同志在于都复电周恩来,报告中央革命根据地西南部于都、赣县、登贤(在今于都境内)等地的敌情。电报主要包括五项内容,详细叙述了敌军小队、地主武装及小股散匪在何地侵扰和潜伏的情况;同时报告红军和地方武装的防务,及对敌军小队进行戒备,对地主武装及小股散匪迅速进行打击、驱逐和肃清;电报的第五项内容反映“于都、登贤全境无赤色戒严,敌探容易出入,现正抓紧西南两方各区建立日夜哨及肃反”。通过这个电报,反映了毛泽东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中央红军顺利地渡过了于都河的历史结果表明:在1934年9月20日这个关键时间节点,毛泽东同志通过实地调查和主动作为,不仅及时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确保了于都这个战略后方的绝对安全,也为中央红军顺利渡过于都河做了准备。

毛泽东同志善于作调查研究、善于向群众学习。长征前夕,他在何屋召开了手工业工人、贫苦农民和村、乡、区干部座谈会。在会上,毛泽东同志亲切地和大家促膝谈心,从生活到生产、从群众到干部作风无所不谈、无所不问。他亲切地问打铁工人:铁锚是怎样打的?现在打铁用火屎,能不能改用煤炭?接着他又问撑船工人:船上有几个人?一天行多少路?下水船行多少路?从宁都到于都,会昌到于都,于都到江口各要多少时间?造一只船要多少钱?每只船能装多少粮食?他一边问,一边听,还一边作记录。这些工作都为指导赣南省做好長征前的准备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做好特殊时期干部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毛泽东同志召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座谈会。他在干部座谈会上教育大家:苏维埃政府的干部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对群众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搞强迫命令,更不能打人骂人。干部有缺点,要向群众作检讨,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毛泽东在会上还征求到会人员对上级苏维埃领导人的意见,感动得参加座谈会的群众和干部们说:“毛主席待人比自己的爹娘还亲,毛主席想事比谁都周到,连你心里的事他都知道。”

毛泽东同志在于都繁忙的工作期间,突然患恶性疟疾,高烧数日不退。张闻天得知后,立即派傅连暲医生从瑞金赶到于都为毛泽东同志治疗。他病刚好,又开始翻阅文件,傅连暲医生劝阻他多休息,他却说:“局势很紧张,休息是做不到的。”生病期间,看到负责扩红工作的刘英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而感到焦虑时,他便在病榻之上给刘英出谋划策,告诉她:“一定要开会,思想打不通,再有时间也完不成任务。”并安排自己的警卫员深入基层召集扩红突击队员到城里参加扩红动员会。

为了做好善后工作,稳定留守干部群众的思想,10月15日,毛泽东同志参加了赣南省在于都谢家祠召开的省、县、区三级主要干部会议。会上给到会的两百多名干部精辟地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形势,部署了当前工作任务,教育干部要依靠和发动群众,做好坚壁清野工作,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牵制敌人,掩护红军突围。毛泽东同志强调:我们主力红军不能在苏区和敌人死打硬拼,打阵地战,这是不能胜利的,只会消耗和削弱自己的力量。我们的主力红军,必须转移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以游击战和在可能条件下采取运动战的战略战术去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壮大自己,发展新的苏区,只有这样才能保卫和恢复中央苏区。

当时,有些地方干部有疑惑,问:“红军主力走了,我们地方干部怎么办?”毛泽东同志说,主力红军出动,不是全部撤走,还要留下许多独立团、营和游击队,坚持苏区内外的游击战争。地方干部也要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领导机构要缩小,干部要到游击队去参加和领导游击战争,还要组织更多的游击队。形势变化了,要采取灵活的游击战的方法。总之,要以灵活的行动,去扰乱敌人,打击和消灭敌人。你们要紧紧依靠群众,勇敢地担当起这个重要的任务。

毛泽东同志对于接下来留守干部可能遇到的困难也作了客观的分析,他强调:“今后你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不要丧失胜利的信心,只要时刻注意不脱离群众,和群众团结在一起,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最后,他鼓舞留守的苏区干部:“不要认为红军主力走了,革命就失败了,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困难,要看到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我们坚持斗争,新的革命高潮一定会到来。”

思想的灯塔,照亮革命的前程。从1930年1月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初期,毛泽东同志在回复林彪的信中,用诗一般的三个排比句强调“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到1934年10月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依然相信“新的革命高潮一定会到来”,毛泽东同志“踏遍青山人未老”的坚强斗志,和在伟大历史转折中为中国革命“布道”的坚定信念,照亮了迷茫中留守苏区的干部。

毛泽东同志最放心不下的是留守红军的作战打法,长征前夕他编撰了3万字的《关于游击队动作的指示》小册子。长征出发前,中革军委印发了这个小册子。这篇理论性文章,对当时转入游击战的留守红军具有很强指导性。小册子对游击队的任务、游击队的战术、游击队政治工作和给养都一一作了详细论述。长征路上,毛泽东同志运用这套战略战术带领红军走出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写道:“红军的战略退却(长征)是红军的战略防御的继续,敌人的战略追击是敌人的战略进攻的继续。”这种长袖善舞的军事指挥艺术,来自毛泽东长征前和长征中的战斗实践,无不体现着毛泽东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毛泽东同志在长征前夕的历史主动精神光照历史和未来,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实践者。红军到了陕北,毛泽东决定创办抗日军政大学,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抗大的教育方针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从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中、从伟大的长征中总结出来的。

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此时毛泽东同志丰富了“长征”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在新起点上书写新的时代华章。

当前,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国际经济重心“自西向东”位移,国际格局“东升西降”。但是,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国际局势依然有诸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尤其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对中国虎视眈眈,想通过各种方式来打压中国、限制中国,阻碍中国的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辩证关系上,作出了无愧于历史的正确选择,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表现出了当代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要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当下,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展示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作者谢芸华系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馆长,管冬梅系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编辑研究科科长)

责任编辑/曾莎莎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同志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严良堃同志逝世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