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文旅融合 推进转型发展

2024-03-22王晓雅

科学导报 2024年13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转型发展

王晓雅

关键词:教民稼穑;后稷文化;文旅融合;转型发展

稷山县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拥有无可撼动的绝对优势。稷山县委、县政府制订的“十四五”总体目标中提出,要实施文旅融合战略,全面推动三产市场化。持之以恒扛起弘扬后稷农耕文化的旗帜,大张旗鼓发展以后稷农耕文化为主线的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提升“后稷故里、板枣之乡”品牌影响,举全县之力把稷山建成全国后稷农耕文化研究开发基地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热点。近年来,稷山县的文旅融合成绩突出,旅游接待人数逐年增多,旅游收入稳步提升,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文旅融合发展的潜力巨大。

  一、稷山县文旅融合的现状

稷山是后稷故里,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所以我们的城市定位就很鲜明,就是建设稷王文化名城。稷山县不仅仅只是把后稷当做是一种传说,而是更上升为一种文化,通过打造稷王文化品牌,凸显自身特色,更好地促进稷山县文化、经济发展与繁荣。包括成立了后稷文化研究会和农耕文化中心,编辑出版了《后稷文化》季刊,从小的细节上来讲街名、地名、城市小品都融入了农耕文化元素,从大的框架上来说规划了“一轴一圈一园一带”的城市总体布局。整个县域体现了浓郁的农耕和后稷文化特色。近年来经过大力宣传,文旅融合也取得明显成果,但距离打造“古中国农耕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稷山县文旅融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稷山县文旅融合面临的挑战

1.稷山县由于缺乏带动旅游的龙头景区,难以突破传统点状分散、线状短窄、片状不足的旅游格局

目前周边县市纷纷加快龙头景区建设,万荣县有4A景区李家大院,乡宁县有4A景区云丘山,新绛县提出打造4A绛州州府旅游景区。稷山县旅游景点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7处,但大多规模偏小、产业化发展难度大,无论数量和规模在全省全市均不具比较优势,缺乏一个能达标4A景区、同时体现稷山农业和文化优势的龙头景区。

2.稷山县重点节庆活动的文旅融合亟需大题材、大场地

板枣文化节是稷山的一大特色,在市域和周边县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限于季节性和旅游标的较单一,缺乏带动县域旅游的号召力。第三届桃花节游人如织,人数比去年明显更多,限于场地旅游产品只能做简单展示,非遗体验也无用武之地,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3.稷山县的非遗资源丰富,亟需传承和创新的氛围和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俗文化的流传和积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稷山县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资源丰富、人才荟萃的先天优势和独特魅力。稷山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省级23项、市级49项、县级59项,合计136项,认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51名,市级以上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如何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而建设集展示、交易、教育、研究、传承为一体的非遗产业园区就是破解资源分散、经费短缺、传承乏力、后继无人的现实困局,这将成为解决社会就业、传播文化基因、培养后备人才、延续非遗活力的聚集地,必将成为探索非遗保护传承的创新之路,必将是引领全省非遗保护展示的创新之举,必将成为稷王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和靓丽名片。

  (二)稷山县文旅融合面临的机遇

1.从文化角度看,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成为新时代最强音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第一次就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系统的意见。稷山县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農耕文化资源独具特色。《史记》《诗经》《尚书》《左传》《国语》等史料有记载,大量的考古发现和遗迹遗存也表明,中华农耕始祖后稷在稷山县境内的稷王山一带教民稼穑,开辟了中华农耕文明的新纪元,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是今天和未来的稷山发展必由之路。

2.从旅游角度看,弘扬康养文化,发展农村游引领山西旅游新格局

山西省提出了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篇旅游大文章的思路举措,并重点推介了健康养生、乡村旅游产业。稷山县的医疗卫生一直处于全市前列,康宁护理院业已成为全国健康养生、医养结合的典范,稷山县加快建设健康医疗城、发展康养产业具有明显优势。

3.从转型发展角度看,加快绿色发展、涵养农业和文化产业是稷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稷山县传统煤焦化产业占比重的问题依然突出,产业分布和发展水平总体还处于中低端。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曾讲到“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这是总书记给予稷山的金字招牌,为我们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遵循。加强顶层设计、文化引领稷山腾飞,稷山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

稷山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更好地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让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还需要从宏观顶层设计上做好规划。一是创新思维,“差不多”的审美疲劳下切忌同质化开发。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标识性文化产品,抓住市场满足需求。二是树立精致化理念,注重品质提升。向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包括干净卫生的游览环境、热情专业的讲解服务、生动可体验的民俗文化、做工细致精美的文创用品以及高效便民的维权服务等,让游客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提升游览体验。

  (二)创新文旅融合方式

创新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一是将传统文化搞活。文化是活态的、发展的,脱离现代社会和现实生活的文化谈不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也难以实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要实现创新性发展,将传统的文化元素通过新的方式展现出来,推动稷王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二是研发本地文创用品。通过深入挖掘本地特有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标志,打造文创产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让稷王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三)创新宣传方式

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推进稷山县旅游业走出去至关重要。一是积极参加各类推介活动。如借助山西文旅集团实施的山西省智慧旅游云平台,宣传好稷山文旅产品。二是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加强景区与自媒体、流量达人的合作,增加媒体曝光度。自媒体拥有很大消费群体,借助流量平台推介稷山文旅,让稷山真正成为华夏农耕文化的旅游体验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让稷王文化和农耕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我们要责无旁贷担负起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责任,攻坚突破,拿出勇气、拿出魄力,高起点、大手笔,高标准、大情怀,深入挖掘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这座文化富矿,使之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无愧于“稷王文化名城”的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刘晓瑞,杨明有.稷山县打造板枣基地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纪实[N].山西经济日报,2019-9-23.

[2]田波.后稷文化与农耕文明.强国论坛,2017-12-13.

(作者单位:中共河津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转型发展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论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转型发展与改革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