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所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24-03-16戈振凯凌旭王佰灵赵永恒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4期
关键词:中药学应用型中药

戈振凯,凌旭,王佰灵,赵永恒

(湖北医药学院 药学院,湖北十堰 442000)

在全球医药产业变革与创新的国际大环境下,中药产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政府将中药产业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1]。目前,中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3]。中医药创新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药产业链的发展,要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现阶段,我国中药产业仍存在地方产业发展基础较薄弱,人才队伍建设参差不齐,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探讨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存在的不足,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旨在为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开始快速调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大力倡导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4]。高校应积极推行应用型本科专业,强调基于企业和行业需求开展教学,培养兼具知识的专业性与通识性、能力的专业性与发展性、素质的通用性与鉴别性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中药产业集群发展对人才教育、科技创新和开拓国际市场的需求日益迫切,高素质中药学人才的培养是中医药事业得以发展的关键。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中药学相关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实践教学是中药学相关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与理论教学相比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5-6]。医药院校应与时俱进,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直面社会需求,以中药现代化发展所需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目的,对中药学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索,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以期为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亟需兼具系统专业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多样化人才。传统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各环节常常相对独立,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实践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总体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主流考核评价体系又以理论考试为主,进一步加剧学生重知识的掌握而轻实践技能的提高。另外,教师、院校和企业的协同观念较为淡薄,多主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科研平台建设相对落后和封闭,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难以达到理想状态。人才培养定位的模糊不清、协同创新机制的缺失、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均会导致人才培养脱离行业需求而无法与市场接轨。因此,要培养出中医药创新应用型人才就亟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推进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国内呈现多样化办学格局,各高校相继明确“培养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创新应用型本科教育正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7]。为适应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许多高校进行了中药学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包贝华等[8]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行业应用为导向,探索将研究型教学方法用于中药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邓娇娇等[9]采用了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强调成果导向、学生本位以及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范琦等[10]将翻转课堂融入传统课堂,采用“低—高—低”型教学结构序列进行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课前学生自主进行低结构化的认知和探索,课中以“讲解—讨论—实验操作—再讨论”模式进行高结构化教师协助学习,课后学生再次自主进行低结构化总结和拓展。传统课堂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翻转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实时调整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结合模式,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这种动态结合模式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认知、探索、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2 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为满足国家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适应中药产业集群发展,学校鼓励教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层次的深入探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尤其对实践教学改革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2.1 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

将理论知识进行分割和模块化,在药厂实训基地或医院进行现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始终贯穿于日常理论学习的全过程而区别于毕业实习。学生提前与企业对接,了解岗位需求,一方面,可发现知识与能力的欠缺,主动弥补缺口,完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定位有更清晰的认识。课堂采用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案例教学法[11]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理论课堂,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让学生不但有理性认识,还能上升到感性层面的认知。科研案例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和认识的同时,可激发学生对科研的浓厚兴趣。通过对案例的探讨,还可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2 多元化实践教学方法

信息化时代,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个性化、差异化较为明显。单一的实践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今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和学生差异化的需求。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侧重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在实践教学理念方面,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注重教与学过程中方法的应用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应舍掉繁琐陈旧的内容,及时更新和扩展新的实践方案;在实践教学方法方面,应综合运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采用案例式、情境式、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将教学与科研、生产实践等有机结合,实行“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多元多层次实践教学方式[8],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科研素养是创新的基础,将科研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的研究性实践教学受到众多高校的推崇。其核心是以真实问题为导向,创设研究情境,将学生置于其中,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启发其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新领域,始终把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放在第一位[12]。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中药分析、中药药剂学、药物分析等,引入了研究性实践教学,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技术难题或教师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构建多元化、趣味化、系统化的开放式科研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浓厚的科研兴趣。课题的设计以地方企业技术难题为出发点,依据实训基地的所见所闻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自主设计,推行差异化设计和服务,力争有所突破。这种实践教学是一种主动探究式的文献阅读研讨课模式,全程由学生主导,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查阅文献,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小组研讨汇报,收集整理意见并对方案再次调整,最后依托重点实验室、校企研发共享平台或校企共建实训中心进行方案验证。为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科研实践锻炼,除开设日常的实践教学,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每学期接纳一定数量的本科生进入研发团队,开放科研平台,进行科研实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申报各级科研项目,让实践技能得以提升,提高综合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用于中药研究和质量评价的高精尖仪器层出不穷。学校购置了大型精密仪器用于教学和科研,但限于成本、经费、实验平台等原因,大型设备资源有限,同时高精尖仪器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较高,导致学生实践机会较少。仅靠实验课堂的短时间接触,不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很难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基于信息技术的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可弥补这些不足。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依托先进的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开展大规模在线实践技能培训,辅助实践教学。目前,学校及课程团队正积极筹建药学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借助人工智能、三维仿真、虚拟仿真、传感技术和人机交互等先进技术,虚拟各种精密分析仪器以及大型制药设备,便于学生在人工虚拟环境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在线实践技能培训。采用这种由虚到实、虚实结合的实践模式,可在有限的实验条件下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让实践教学不再受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限制,保障教学效果的同时又能降低对实验室实体资源的依赖[13]。

无论采用何种实践教学方式,在实践结构体系方面,应始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突出系统化、全面化、立体化、多元化、标准化;在教学资源方面,应统筹优化校、企、院多方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增设虚拟仿真设备;在教学方法方面,应突出现代、综合、多元化。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构建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以岗位胜任、社会需求、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的多模式实践教学体系,详见图1,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改革和完善,推动实践教学的革新[14-15]。

图1 多模式实践教学体系

2.3 考核评价体系

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需具有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更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日益重视,使得教学评价重心由终结性考试转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为确保评价方法的客观、综合、全面,需要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和全面的评价指标,这也是教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方式的转变仅靠学生的自觉性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采用激励加考试双重考核的方式,可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展开。激励政策主要包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训练,对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增设创新性实践、企业实践的多元考核模块,优化理论和实践考核比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的全过程评价模式。课程团队坚持以“规范实践过程,注重能力评价”为指导理念,将科研训练、课题论文、专题实践、研究报告等引入考核评价体系,调整和完善各项评价指标,以期能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充分发挥出评价的引领作用。在学校中药学等相关专业开设的“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银黄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检查”等综合设计性实验中,更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和素养的形成等方面的评价。其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占实践考核总成绩的30%、实验验证过程占40%、实验报告占20%以及实验总结占10%。考核评分可采用实验小组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不同的模块可组合不同的评价方式。为确保评价体系的客观、公正、全面,始终保持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评价体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4 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采用这种半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收集资料发现,2020—2022 年,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明显增多,占比分别为23.1%(6/26)、36.4%(8/22)、42.9%(12/28)。获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数量亦呈明显递增的趋势,2018 级获批4 项校级“大创”项目,2019 级获批4 项国家级和4 项省级“大创”项目,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入驻科研实验平台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在校期间学生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目前,正准备将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扩大样本量并推广应用至其他相关专业。

通过开展2018、2019、2020 级中药学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支持并给予好评。他们认为多模式的实践教学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个人的文献收集能力、科研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自主完成实验设计特别有成就感。也有小部分学生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有些学生认为这种实践模式消耗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平衡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很容易在后半程出现疲于应付的心理,也有部分学生中期从导师团队退出。有些学生参与课题的周期较长,短期难以出成果,担心会影响实践成绩,选择课题的时候会有所顾虑。实践过程中有些小组成员分配的工作量无法保质保量,加大了其他成员的任务量。互评环节碍于学生情面不好评分太低,因此,有学生认为最终评价不够真实客观。针对这些情况,当有学生萌生退出科研团队的想法时,带教导师会及时与其谈话,了解情况后给予开解和疏导,鼓励学生坚持完成课题的设计。如若学生坚持退出,教师亦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向其推荐其他实践方式。虽然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式有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团队成员仍在积极探索和完善实践教学方案以及教学评价体系,使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作用最大化发挥。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所需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离不开高素质科研创新型教师的支撑[16]。作为课程的主动研究者和创新者,教师不仅要有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需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具备科研探索精神,这样才能言传身教地培养学生深层次认知能力和科研探索能力。教师需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回应时代对教师和学生个性与能力发展的要求,具备面向未来的素养。研究性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其科研成果的有效转换,保证多种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还需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并对人才分类管理,做到人尽其才,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 展望

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亟须具有现代思维、敢于大胆创新的应用型人才。高等医学院校需深入分析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医药教育的不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出最优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特色,推进医药教育与中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中药学应用型中药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