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唱练耳研究文献计量的可视化分析

2024-03-15徐健

当代音乐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视唱练耳

徐健

[关键词]视唱练耳;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

2001年10月中国音乐学院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委托开展了5日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基本乐科理论与教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该会议是自1988年后召开的第一场会议,时隔13年,国内九所音乐学院院校召开基本乐科领域的学术会议,在会议结束后,国内兴起了“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以实践为目的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热潮,学界也涌现出一大批相关的研究文献。因此,笔者以2000年为起始时间线,数据样本聚焦中国知网收录的国内九所音乐院校学报发表的期刊论文,结合数据可视化分析,有助于我国高校视唱练耳课程建设现状、教学研究进展与学科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一、数据来源

为了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代表性,本研究中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选择国内九所音乐院校学报发表的期刊论文。检索条件设定为:关键词=“视唱练耳”并含全文=“视唱练耳”,以2000-2022年作为时间限定,文献来源限定为《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星海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并对论文内容没有提及与视唱练耳本体及其视唱练耳教学层面相关的文章进行剔除,把文章关键词的条件限定在了具体层面的视唱练耳教学本体内容、宏观层面的学科发展建设以及教学现状分析的内容上,共筛选检索出242篇视唱练耳方向的论文。

二、研究数据可视化分析

(一)文献发文量分析

能直观反映科学知识量变化的是科学文献的数量变化,衡量科学文献数量是研究学科领域发展情况的重要标尺之一。笔者以图表形式将纳入文献的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总体发文量呈现递减状态。在2000-2015年这16年内,该研究领域的发文量较为平均,年均发文量为12篇,整体上较为稳定,其中2000年、2004年、2008年为数量峰值,各占到文献总量的7%,且出现20多年来文献发表数量的峰年。近7年的研究成果的发表数量相对不稳定,2016-2022年文献数量减幅较大。2022年的文献因截至6月中旬,所以数量最少,仅为1篇。

笔者以5年为一个时间段,把2000-2022年划分为4个时期,分别为“一五”(2000-2005年)、“二五”(2006-2010年)、“三五”(2011-2015年)、“四五”(2016-2022年)。其中,通过后文对引文数的统计,排名在近20年影响力最大的前五文章分别出现在“三五”“二五”“一五”时期,综合年发文量以及后文提及的最大引文数可知前10年的研究成果及其影响力对学界是最深的。

(二)核心研究机构分析

将文献以期刊进行归类,以刊发量进行降序排列制表(如表1所示),排行第一为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占总文献发表期刊的24.79%。据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期刊刊载文献量需占总量三分之一,而《乐府新声》以及《交响》发文量合计为40.9%。通过计算发现,排名前四名的期刊发文量共计69.82%,超过总发刊量的一半,证明《乐府新声》《交响》《黄钟》以及《星海音乐学院学报》这四本刊物大致上形成了视唱练耳研究的核心期刊。

将前4个刊物的年发文量进行深入的统计,第一为《乐府新声》,发文总趋势较为平和,总载文量为60篇,年均发文3篇,2007、2014、2016、2018年发文量最多均为5篇;《交响》排名第二,总载文量39篇,年均1.7篇,2008年发文量最多,为5篇;并列排名第三的是《黄钟》与《星海学报》各35篇,年均发文1.5篇,《黄钟》总体发文趋势是下滑的,最高年发文5篇是2003年;《星海学报》趋于平和,最高年发文量4篇,分别位于2000、2004、2010年。分析可得,发文高峰期与冷静期是交替出现的,一般为5+2年的高峰加冷静周期,但目前数据显示发文高峰的周期在缩短,冷静期在延长。

(三)研究者影响力分析

对242篇论文的研究者进行统计分析,共计的学者162位。支撑一个学科或领域形成以及发展的来自核心学者所作的贡献。发文量(重要性评价)和被引量(影响力评价)是文献计量学主用评定核心学者的标尺。第一,判定核心学者的发文量篇数,以发文量最高的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唐俊巖为参考,该学者发表论文8篇,将其数值带人普赖斯公式当中,此领域发文≥3篇为核心学者候选人。第二,将文献以引文量用降序的方式进行统计排列,把最高次数的文章-2013年张晓燕在《乐府新声》中发表的《20世纪音乐从乐音体系到音响创作理念的变革》引文量(99次)带入普赖斯公式中得出,总被引次数≥8次为核心作者群的条件要求。结合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我国视唱练耳研究发文超过3篇及其以上,总被引次数大于等于8篇的核心学者经统计共有21人。前五名学者分别为武汉音乐学院黄茜、沈阳音乐学院唐俊岩、沈阳音乐学院的张晓燕、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任志琴、集美大学艺术教育学院的杨丽霞。

(四)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关键词的总结归纳除了能对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主题进行高度的概括,还能对某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及研究热点进行把握。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与研究热度是正相关的,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研究热度就越强;中心度越高的关键词,越靠近网络中心的地位,亦该影响力和支配力就越强。笔者统计了这242篇视唱练耳研究的文献(2000-2022年)关键词,根据关键词频次(6次及其以上)排序的相关数据,频次出现6次以上的关键词“视唱”(24次)、“练耳教学”(14次)、“教学”(13次)、“视唱练耳教学”(12次)、“听觉训练”(10次)、“节奏”(11次)、“视唱教学”(7次)等。笔者通过对高频词、高中心度关键词的归纳和汇总,并结合近年来国内举办的各项基本乐科理论学术会议和视唱练耳教学论坛等进行二次文献阅读,整理总结出20多年来我国视唱练耳研究的三大热点。

1.以局部基础训练技能为主的热点研究

作为音乐专业基础课的视唱练耳课程,其目的是提升音乐学习上的视奏与听觉能力,使得音乐学习者能掌握更好音乐素养,服务于音乐本身。然而音乐是由多种音乐要素融合构成得来的,因此针对局部的基础技能的训练自视唱练耳引人中国以来一直贯穿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从高频关键词中能得知教学重点关注的模块,“视唱”出现频次为24次,频次排序为第二:关键词“节奏”“首调唱名法”“固定唱名法”“音程”也是靠前的关键词。目前,出现此类关键词的文章大多集中于2000-2005年阶段,这与受到在2001年10月由中国音乐学院承办“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基本乐科理论与教学专题学术研讨会”的会议精神有关,重新关注乐科本身的学科建设。因此在第一个五年阶段的文章大体都是着眼于训练视唱练耳当中的基础技术展开论述的,文章内容基本是对技术难点的训练步骤的列举,文章的重心落在了解决基础技术难点的教学方法上。如张燕的《四部和声听觉训练的意义与方法》(2002)、黄茜的《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的节奏感及其培养》(2004)等。

2.以多维、整体音乐思维为主的热点研究

自2005年首次出现“分级制教学”“多维”的关键词不断增加,学者的研究方向也从局部、片面的基础训练走向整体、多维的音响训练。自2005年,“音响”“多维”“整体”“听觉思维”“分级制教学”此类关键词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内,而自2008年又分别出现“多层面”“综合”“多元”等关键词。笔者整理了2004-2011年开设的视唱练耳教学论坛及艺術周(见表2),发现关键词的更替与期间召开的学术会议密不可分,中央音乐学院于2004年、2006年分别举行了两届视唱练耳教学论坛,参加艺术周的人员包括来自全国九所音乐院校和师范学院的专家、教授及学生,这两届的会议皆对法国视唱练耳课堂教学的手段、学科的建设历程以及体系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分级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此后便出现如左佳的《建立多维、整体的听觉思维模式——20世纪音乐听觉训练探微》(2005);张燕《论音乐学院的视唱练耳课分级分类教学——以武汉音乐学院本科教学为例》(2006)、《对整体的、综合的音乐听觉训练方法的探索与分析》(2006)等文章。

而2010年9月在广州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提出要走向多维视角,打破传统片面视角,在此背景下先后出现了黄茜《从作品中来回作品中去——视唱练耳整体听觉教学法研究》此类文献。

综上所述,自2006年,我国视唱练耳教学文献的研究切入角度已经从局部的基础性知识教学逐渐转变至多维的整体性音响教学当中。

三、学科建设热点研究

自2006年后,多元化、交叉融合学科热点研究是学科建设模块的新焦点。从2007年至2010年举办的学术会议中提出关注视唱练耳学科的史学研究,构建中国视唱练耳学科史学体系,随后的一年里对视唱练耳学科建设的研究热点先后出现,如任志琴的《视唱练耳学科理论建设的多学科视角》(2008)、赵海鹰《对视唱练耳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2010)。

在2010年的中俄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中,提出要适应当代人才培养的过程,应以学生为本,培育应用型人才,因此视唱练耳教育理念以及教学规划要有所转变,要积极地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因此先后出现了卢睿琦的《多元化视野下的视唱练耳教学改革》(2009)、赖群的《论视唱练耳教学中三要素的交叉融合》(2009),王晓伦的《视唱练耳课程与作曲技术理论的交叉渗透性探究》(2021)等文章。

结语

文章利用可视化分析对2000-2022年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九所音乐学院学报当中视唱练耳相关研究进行统计分析。

从期刊上看,《乐府新声》《交响》《黄钟》以及《星海音乐学院学报》这四本刊物大致上形成了视唱练耳研究的核心期刊群:从作者上看,唐俊岩、任志琴、张晓燕、黄茜、杨丽霞、宋超等13名作者组成了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从研究热点上看,局部基础训练技能,多维、整体音乐思维,多元化、交叉融合学科建设研究是该领域发展的三大热点。

在学科建设方面呈现出视唱练耳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打破衡量音乐能力的标准仅靠单方面的技术,以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因为提高学生音乐能力应是全面的,包含演绎音乐、升华音乐、创作音乐,综合性的多元发展成为新焦点。基于对研究现状热点的分析,笔者为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细化视唱练耳领域的理论层面的研究。近几年的发文量呈下降趋势。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对宏观地培养整体音乐思维、多元化交叉融合的教学手段以及模式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都具有宏观的指导价值,但对如何落实分级制教学、实际音乐作品训练基础要素的教学音乐素材的选取范围以及方法等方面都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二是要针对海外优秀的、最新的学科研究状况进行深入学习探讨,把海外优秀的教学法或者是教材本土化,落实到日常教学当中。三是目前研究领域缺乏对视唱练耳音乐会的相关研究,视唱练耳是一门交互的学科,课程不仅仅是通过输入技能进行学习的,输出同样是教学上关键的一环。

本文仅以CNKI数据库收入的九所音乐学院学报的期刊论文为数据的主要来源,尚未对其他的文献进行分析。因此,囿于数据的局限,本文仅从特定的视角对20多年的视唱练耳研究现状作一呈现。望相关学者对如何更全面、科学地采集数据,更深入地分析视唱练耳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给予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视唱练耳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浅析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