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尖子生,考试遭遇惨败?

2024-03-14马志国

心理与健康 2024年3期
关键词:答题高三考试

马志国

男孩高远自进入高中以来,成绩一直在年级前10名。转眼,高远升入高三,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在老师心目中,高远已是重点大学的种子选手。在高远心里,重点大学也成了他放不下的目标。

然而,这样一个尖子生,在高三的第一次月考中竟考砸了,从年级前10名滑到了500多名。高远父母震惊之余,担心是不是孩子心理方面出了什么问题,所以才突然考砸,于是和我预约了咨询。

一天下午,我接待了高遠一家三口。谈到当时考试的具体情况,高远痛苦地回忆说:“第一场考试我拿到卷子,看到第一题就蒙了,脑子一片空白,完全没有了答题的状态,迷迷糊糊交了卷。后面几场考试更是完全崩溃,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考试失败,有何心理原因?

我和高远做了单独交流:“能说说考前的心态吗?”

高远眉头紧皱:“其实,进入高中后我就感到很紧张,到高三就更紧张了。因为我知道高三太重要了。到高三后我特别努力,每天晚上都学习到很晚。很快该第一次月考了,我更加紧张,学习更努力,每天晚上睡得更晚,因为这是到高三的第一次考试,对我太重要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可没想到最后居然考砸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给他讲了一个心理学实验:研究者让被试给小小的绣花针引线,事先激发他们不同强度的目的性,比如设置价值不同的奖品。结果发现,被试目的性越强,越全神贯注地努力,手越颤抖得厉害,线越不容易引入。

概括成一句话就是: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

高远很聪明,一听就懂了:“原来太看重考试结果,竟会导致失败啊!”

对考试结果,为何过分看重?

我问高远:“那你为什么这样看重考试结果呢?”

高远说:“因为我想考重点大学,自己很看重成绩和排名。如果成绩不好,考不上重点大学,我这些年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男孩自身对于重点大学的强烈渴望,以及对自己的高要求,导致了他对考试结果十分在意。但我想,这应该不是全部原因。

我:“还有其他原因吗?”

高远:“还因为他们……”

我:“他们?是爸爸妈妈吗?”

高远低下了头:“他们对我的分数看得太重了,为此,他们说我,打我,骂我,长期这样,您去问他们吧……”说到这里,男孩有些说不下去了。于是,我又和高远父母进行了单独谈话。

跟高远父母交流后得知,他们都对高远的学习抱有极高期望。对高远的学习,母亲是温柔地施压,不断讲父母供他读书多么不容易,他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父亲是粗暴地施压,一旦高远在学习上有所松懈或者成绩有一点轻微浮动,就会打骂高远。

为了监督高远,母亲每晚都陪在高远的书桌前,看着他写作业和复习。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日日都要询问高远母亲孩子的学习情况,还经常要求高远母亲拍下孩子学习时的照片,说必须亲眼看到高远在学习,才能放心。

深知父母对成绩多么看重,高远怎么敢考差?怎么能不格外看重考试结果呢?

沟通到这里的时候,高远父亲低下了头。高远母亲流出了追悔的泪水:“都怪我们对孩子期望太高了……”

心理对策:亲子双方的共同调整

1对孩子心理调整的策略

交流中,我谈到:目的本是引领我们前进的,但如果太看重那个目的,就会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目的难以实现。

进一步说,做事情保持一颗平常心,避免“我一定”“我必须”这样的思维模式。尤其是对于比较重要、难度较大的事情,努力争取的同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失败有心理准备。

另外,做事时一定要保持专注,心无杂念。考试时就专心答题,不要在答题时担心分数,担心考砸了怎么办。不患得患失,保持高度的专注力,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高远领悟地笑了:“我知道了,考试时就专心考试,不要想太多,不要太看重考试结果,毕竟只是一个小月考。平时还要努力,但不能让自己绷得太紧。”转而又现愁容,“可他们怎么办?就怕您也很难让他们改变啊!”看来高远还是很担心父母那边的问题。

2对家长心理调整的策略

基于高远父母对自己的盲目高期望已有反思,为了激发他们改变的决心和动力,再次跟高远父母坐在一起的时候,我问道:“请问二位,想让孩子好起来吗?想让孩子高考顺利吗?”

高远母亲赶紧表态:“想,您说吧,我们改。我们不会再做以前那样的傻事,我们不能再对孩子期望值太高了,您说对吗?”

我笑了:“还有一点,叫作响鼓不用重锤。二位不再期望太高,不逼得那么紧,孩子就不会有那么重的心理负担,心态上能放松不少。但这还不够,还要对孩子的学习放手,不要再天天紧盯着孩子写作业,一点自主空间都不留给孩子。你们应该是最了解高远的人,应该相信他有动力,也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在高三阶段,家长营造出轻松平和的家庭氛围,就是对孩子很大的帮助了。”

高远母亲再次泪光闪闪:“我们听您的,我们放手,坚决不再给孩子帮倒忙了!”

3对亲子双方的共同建议

最后,我对高远及他的父母提出了一个共同的建议:“跳出单一的评价体系,成绩并不是一切的价值所在。”

往往越是成绩好的孩子,越可能存在一种错误认知,认为成绩就是衡量自我价值的尺度。一旦成绩不好了,他就会否定自身价值,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了。但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不是只有成绩好,你才是有价值的。

作为父母,也需要跳出“以成绩论成败”的思维,要发现孩子的其他优点与才华,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价值和独特之处。

猜你喜欢

答题高三考试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我把高三写成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