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教教师,请巧用情绪“红绿灯”法则

2024-03-14张琳郭宁

心理与健康 2024年3期
关键词:黄灯情绪化打扫卫生

张琳 郭宁

“君君,你组织同学们一起把教室的卫生打扫一下,好不好?”上节课是美工课,地上有些颜料污渍,新来的班主任杨老师打算利用下节劳动课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清理。

“不、不……”君君嘟着嘴,脸上写满不情愿。

“怎么了,君君,你不是最喜欢打扫卫生吗?你是班长,可要带头啊!”君君虽然是个有轻度智力障碍的女孩子,但动手能力是最好的,是杨老师的好帮手。

“我、我、我要画画。”君君低着头,继续用画笔在纸上描绘。

杨老师说:“待会儿再画,先把卫生打扫了,可以吗?”

“不,不!”君君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杨老师耐心劝道:“君君,你是班长,要起到带头作用啊。先打扫卫生,再画画。”结果这次君君头也不摇了,根本不回应杨老师。

杨老师很生气,把画从君君手里抽走了,没想到君君竟“哇”一声哭了出来。我恰好从教室门口路过,听到动静进来看看。得知原委,我当场没有和杨老师说什么,而是允许君君继续画画,让其他同学打扫卫生。

回办公室的路上,我和杨老师解释道:“大多数有智力障碍的孩子都非常执拗,只要是认准的事,很难改变。而且情绪表达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容易大哭大闹。面对这些情况,你自己的情绪必须学会控制。”

我深知,杨老师作为新班主任,工作上未能得心应手,学生还会不定时爆发情绪问题,她压力很大,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学生产生摩擦。但同样作为特教学校的班主任,我更明白面对一群特殊的孩子,教师的情绪化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还会影响师生关系。

杨老师问:“可我总控制不住自己,想和学生发火、较劲,怎么办?”我建议她运用“红绿灯”法则。

何为“红绿灯”法则?

“红绿灯”法则,是一种管理情绪法,它通过将情绪比喻为交通信号灯的颜色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控自己情绪。

大家都知道,过马路时要看红绿灯,红灯亮时就停下来,耐心等待,强行通过可能受伤;黄灯表示警示;绿灯亮了,就能平安通過。同样,在我们心中,也有这样一个信号系统—— 情绪系统。

具体来说,当我们生气、愤怒、恐惧时,我们就处于“红灯”状态,此时要提醒自己:红灯亮了,情绪化无法解决问题,停下情绪化的行为;停止后,我们就处于“黄灯”状态,这一阶段要不断告诉自己冷静,并尝试探究情绪背后的原因;当理智重新控制我们的思维,并思考到解决办法时,就告诉自己:绿灯亮了,可以继续了。

教师掌握情绪的“红绿灯”法则,遇到事情时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能够好好和学生说话,并采取良好策略去解决问题,学生在与我们相处时才能够受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何运用“红绿灯”法则?

● “红灯亮”时停一停,学会觉察情绪

杨老师让君君先打扫,再画画,君君不肯,此时杨老师肯定是对学生不满意的。不满意就是一个情绪按钮,杨老师知道了自己的情绪按钮,当别人再来按它时,就能提醒自己觉察,避免情绪爆发。

在生活中,还要培养自己觉察情绪的意识,这样即便某些情绪不容易被觉察到,我们也能因为具备觉察的意识,而时常给自己提个醒,避免情绪化。

一个好方法是写情绪日记。情绪日记中,应包括情绪类型,情绪出现的时间、地点、环境,情绪事件中的人物、过程、原因,以及影响。在日记中必须如实记录,坦诚面对自己的情绪。

● “黄灯亮”时想一想,学会分析和思考

觉察到情绪并停下来,就进入了“黄灯”状态,要探究情绪背后的原因。

杨老师可以在心中对自己说:我知道学生不听话让你很生气,但冷静下来才能解决问题。

冷静下来,杨老师要思考,引起情绪波动的事件,带给自己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在我的引导下,杨老师发现,君君不听话带给自己的感受是难过和生气。

杨老师觉得学生听话就是喜欢自己,反之就是讨厌自己。君君不听话,她认为自己被讨厌了,感到难过;同时,杨老师跟君君沟通不顺畅,心里着急,越着急就越生气。

我告诉杨老师,学生听不听话和喜不喜欢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教学和人品没有问题,真心待学生,他们一定能看到、感受到你的好。至于和君君的沟通,杨老师要学会运用一些沟通策略,避免不顺畅的情况出现。

● “绿灯亮”时动一动,正确沟通与行动

“动”即“行动”。经过觉察、分析、思考,下一步就是付诸行动。

与君君沟通不顺畅,杨老师必须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轻度的智力障碍。这样的孩子一般主动性较差,你说一次两次,对方大概率不会采取什么行动。杨老师心里要有个预判,对君君说话,其效果必然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不要心急。可以采用正常的语调一遍遍表达你的需求,等她愿意把注意力放到你身上时,视线持平继续对她说话。

如果君君仍然不愿意打扫卫生,依旧不要心急,问问她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的智障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情感的交流和沟通有很大欠缺,听其说话时需格外有耐心,并适时地做出相应的表情或动作来回应。如此,对方也会比较愿意以语言或非语言的姿势、表情、手势等方式来回答你。

了解到君君不想打扫卫生是想画画后,可以使用肯定的表达:“原来你喜欢画画,真棒!”“不半途而废,是好品质!”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认可,有助于后续沟通。

接下来可以说:“可是现在教室很脏,需要大家一起动手打扫。”“君君的动手能力最强,打扫卫生可不能缺了你呀!而且你是班长,是大家的榜样呀!”智障孩子同正常孩子一样,也有荣誉感和自尊心。言语中表达出对其的重视与肯定,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还可以对她表达期待:“等打扫完卫生,你把画画完成,老师帮你贴到班级的文化墙上做展示,好不好?”

用以上沟通模式进行交流,既容易达到目的,又能有效避免师生冲突的发生。

猜你喜欢

黄灯情绪化打扫卫生
打扫卫生
我和妈妈打扫卫生
打扫卫生
情绪化沟通的危害
本期话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情绪化?
帮爸爸打扫卫生
无知之幕与博弈:从“黄灯规则”看博弈论的一种实践方案
还有94分
考虑黄灯驾驶行为的城市交叉口微观仿真
你情绪化指数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