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就我国声乐艺术新的辉煌

2024-03-14石惟正

人民音乐 2024年1期
关键词:声乐音乐艺术

石惟正

声乐的本意就是以人声作为乐器演奏(演唱)出来的音乐。从广义来讲,不但包括歌剧、音乐剧、歌舞剧中的演唱,音乐会中的独唱、重唱、齐唱、合唱,还包括各地原生态民歌、各种戏曲中的演唱和大鼓、琴书等曲种中的演唱。但在近现代以来群众约定俗成的概念中似乎声乐这个词的狭义专门用于近百年前西方专业歌唱艺术传入我国和我国社会生活相结合后产生的歌剧、音乐剧、音乐会的演唱艺术。

百年以来,我国狭义的声乐有了很大的发展。从第一代的应尚能、黄友葵等老一辈声乐家,到斯义桂、郎毓秀、周小燕,喻宜萱等声乐大家,再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沈湘、郭淑珍、葛朝祉、高芝兰、李光曦、娄乾贵、罗天婵等各位名师、名歌唱家,再到新中国培养的黎信昌、叶佩英、吴天球、王秉锐、常留柱、刘若娥、顾平、廖昌勇、蒋大为、金铁霖、刘辉等声乐家。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歌唱家们在世界青年联欢节多次获奖,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举办的世界声乐大赛中多人次获大奖,我国声乐艺术在国际比赛和国际演出中为祖国赢得了很多荣誉。

近年来声乐界年轻一代的演唱家中也涌现出了很多有突出成绩的人才。如石倚洁、于冠群、张喜秋、张龙、王山等,还有最近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奖的陈滢竹、袁野、张丽、林子豪、洪振翔、张怡等人。

声乐艺术不仅包含演唱,还包括声乐作品的创作。近年来我国也产生了不少广受欢迎的声乐作品。如歌剧《沂蒙山》《长征》《山海情》《再别康桥》等,音乐剧《蝶》《在远方》《丝路之声》等,艺术歌曲《关雎》《幽兰操》《梅花引》等以及流行歌曲《不忘初心》《雪花》等。

除了专业的声乐创作和表演,我们也注意到,声乐艺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近年来,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以及各省市各地区的老年人大学中的声乐学习和合唱活动的兴旺开展,都说明我国当代社会中对声乐艺术的发展有着旺盛的需求。

我国现当代声乐艺术虽然已经取得了诸多成绩,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我觉得在发展中也仍然存在一些不如人意之处和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分析,解决,使我国声乐艺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达到新的高度。

第一,在一部分声乐学习者和从业者当中仍然存在着重发声,不重语言,重发声,不重情感表达的现象,即使在发声中,又比较重视高声区,轻视中、低声区。这种错误倾向往往会造成舞台演唱缺乏艺术性和感染力。中声区的基础不牢,高声区也很难稳定和提高。在唱中国歌时因为主要注意力放到音量、共鸣的追求上,造成吐字、咬字含糊不清。在用原文唱外国歌剧咏叹调或艺术歌曲时根本没有掌握该国文字的发音规律,而是大概其地模仿唱片或外国歌唱家演唱的音像资料,并没有弄懂每个外文单词的词意,从而造成语音不准、语气不对、表情不符合词意的现象。这种演唱当然难以产生现场的感染力,难以受到听众的欢迎,也不会赢得比赛的好成绩。

第二,重技艺、轻文化、缺修养。一部分中学生不爱读书,成绩不好,于是家长觉得他(她)的嗓音还可以,干脆学声乐,因为艺术院校对高考成绩的分数线远低于普通高等院校。于是造成藝术院校多数声乐专业学生都是中学成绩稍差或较差的学生。表面看来似乎高等艺术院校中的声乐专业好像用不上普通教育阶段的文化课程,但一个在中学就不愿意好好读书且成绩较差的学生,其文化水平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肯定也会较差。声乐艺术又是音乐艺术和文学高度融合的艺术门类。一个声乐学习和演唱者不仅需要训练科学的发声方法,而且需要理解由中文和多国语言写成的歌词;不但需要懂得词和句的意义,更需要语言发音准确、语气生动。歌剧和音乐剧更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理解和体验人物的个性、行为、成长过程和深刻理解剧情的发展脉络。在艺术院校的学习中除学习专业主课外,还有音乐史、艺术概论、表演理论、外语、和声、曲式、视唱练耳等多门课程。一个不善学习,不喜欢动脑筋的人就会只对唱歌感兴趣,对各门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的课程只是应付、对付,不认真学习,于是他们难以真正理解经典声乐作品的内涵,难以理解多声音乐的创作意图,当然也就无法成为一个好的声乐演员或声乐教师。

第三,无论是声乐作品的创作者还是演唱者都应重视和热爱我国民族音乐传统。虽然专业是歌剧和音乐会演唱,但必须打好民间音乐的基础。要按原汁原味学习各族各地的民歌,要熟悉和接受一些戏曲演唱、曲艺演唱的熏陶,因为这里有深厚的历史传统,有非常接地气的民族风味、民族气派。优秀的民间音乐(包括器乐)体现出了中国人的灵魂和气质,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和认真学习,会自然地渗透和体现在你的创作和演唱当中。当然,中国声乐要走向世界,在国际比赛获奖确实能为国家民族挣得荣誉,但不能把在国际歌唱比赛中与外国选手比拼外国歌而赢得奖项作为自己的最高目的和唯一目的。我国的创作者和演唱者在努力中应有这样的思考:如何让各国歌唱家热衷于在表演曲目中选唱中国歌剧和艺术歌曲,甚至以能较纯正地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为荣?如何让中国举办的声乐国际比赛规律化、常态化?让各国选手在规定曲目中必选一至两首中国歌剧选段或中国艺术歌曲。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中国声乐学派,使中国声乐的经典作品和演唱艺术更加全面、深入地走向世界。

第四,应在各院校作曲专业的教学中提高对声乐作品创作的重视程度,在各高校的文学类专业中提高学生对歌词创作的重视程度。专业作曲教学中往往认为歌曲创作比较简单,放到低年级,和作曲基础课同时进行;认为创作像前奏曲、四重奏或交响乐那样的作品才代表水平。即便在歌曲创作的教学中,对歌词的分析研究也很不够。歌词中的逻辑重音及每个字的四声走向如何与旋律的走向相匹配,如何做到既体现旋律的个性和表现力又体现字音的美,这些问题都缺乏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歌曲写得效果如何,就全凭学生自带的才能和修养了。其实写大部头的交响乐和歌剧固然不容易,写好一首短小的歌曲,使歌曲不但内容健康而且具有美感和较强感染力并能生命力长久、广受喜爱和广为流传,也一样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第五,不少声乐学习者和声乐演员有重视独唱轻视重唱、合唱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往往是因为独唱这种表演形式容易使歌唱者出名,容易让个人“火”起来。第二个原因是,很多声乐学生和演唱从业者没有全面学习音乐,没有欣赏和驾驭多声音乐的能力。即使是独唱,他(她)也只顾把自己独唱的主旋律唱好,突出自己的嗓音。对钢琴或乐队伴奏中的和声进行以及伴奏中多声部织体的构成、各声部的进退、交叉缺乏理解,难以达成声乐作品应有的效果。

第六,歌唱比赛的问题。我曾多次担任过全国性歌唱比赛评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我认为,包括歌唱在内的各种艺术种类可以通过展演、展览,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向广大听众展示。事后也可以在媒体上或通过座谈会的形式,由专家和普通观众去评论。因为艺术不是体育。体育可以量化,可以据实排出顺序,而艺术无法量化。有时我们看到歌唱比赛的评委打分,甚至把分数打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如果有人问评委:“你打出的分数有9.85,而把另一位的分数打成9.84,那相差这0.01分的差距究竟差在哪里呢?”恐怕评委就很难回答吧!所以我觉得,真正凭自己的审美观对演唱真实感受的来自各方面的评论,当然不是故意吹捧或刻意贬低的评论,才真正是对声乐作品和演唱的最好滋养。让演员、作曲家和广大听众从各种相同、相似观点或不同看法的讨论或争论中进行比较和思考,将会受益匪浅。、

第七,模仿好不好?讲老实话,几乎所有歌唱者在开始阶段往往都热爱甚至崇拜自己心仪的歌唱家及其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其音色,以及对歌曲快慢、强弱的处理。模仿之后以相像为荣,受众也以像不像某著名唱家作为评价的依据。就像写字,开始可以描红,可以临摹字帖。但这只是初级阶段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果作为终极目的,那即使不是“千篇一律”,也是“千篇几律”,艺术世界成了“模仿”的世界。艺术的重要规律之一就在于创造和个性,而一味模仿就是否定和抹杀个性。戏曲界的模仿之风比歌唱界还严重。唱青衣的有人唱梅派,有人唱程派,都追求学得像,谁像谁就大受欢迎。但应注意到,梅兰芳没有完全模仿任何一个名家,而是博采众长,突出自己的创造和特点,才被人称为梅派,成为一代大家。学习名家的舞台表演或音像制品,或者听教师的演唱示范,应通过教师讲解和自己思考,弄懂名家的思路和演唱的方法,而不是照搬和模仿他們的音色特点以及他们对音乐的处理方式。每个歌唱者应该对自己选唱的声乐作品进行认真读谱,弄懂作曲家在乐谱上的各种标记和术语,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演唱当中进行再创作,进而体现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和艺术个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你的潜能,唱出你的水平、你的修养,你的艺术质量。于是听众可以欣赏到不同歌唱家对同一首作品的有差别、有个性的艺术诠释。当然,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以有模仿的过程,但决不能停留在这个阶段,只要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和思路对头,才会随着自己的成长过程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自然进入自由的创造过程。

综上所述,声乐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其他门类相比,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难度。我们的文化艺术从古至今有丰厚的优秀传统,声乐艺术在我国历史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在近现代革命史的各个时期,都发挥过不可磨灭的作用。我国当代声乐艺术首先要牢牢把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满足民众的要求、社会的需要,把普及工作做好,还要从文化基础、音乐基本功、全面增强艺术修养几个方面着手,充实、提高专业声乐创作者、演唱者的水平和能力。不但要让好的作品、好的表演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还要用好的作品和表演和各国人民交流,让我国当代声乐艺术进一步走向世界,让其中的精品经受住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成为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文化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规则制定权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很快,国际影响力也在迅速提高。与此同时,国际交流也在快速发展,如共建“一带一路”、孔子学院、鲁班工坊在很多国家都广受欢迎。这不但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开辟了更为广泛发展和交流的可能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各个岗位上扎实努力,奋发进取,创作和演唱更多好的声乐作品,创造我国声乐艺术新辉煌!

猜你喜欢

声乐音乐艺术
纸的艺术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音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