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传统

2024-03-10李孟伦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

李孟伦

“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继承这种写意精神,将写意精神移植到当代工笔画创作中,有效地中和、平衡因工致写实而带来的画面的匠人作风,可以增强工笔画创作的艺术性。”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意”的表现,这是中国艺术审美情趣的精神所在,在这种审美观念下,传统工笔人物画从“应物象形”到“以形写神”的造型观念和表现技法,形成了“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于笔”的绘画理念。工整而简约,细腻而写神,这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一大特征,即常说的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写意性

传统工笔人物画追求 “以形写神,传神写意”的艺术精神,所蕴含的“写意性”特征,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盛唐之后,文人士大夫提出“怡情、寄兴”等绘画主张,写意人物画开始兴盛,重写实而淡写意的绘画风格在清代逐步形成。现代工笔人物画受到西方写实主义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有所冲击。所谓写意精神“就审美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言,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凸显的是主体的人性精神与抒情、谴兴、恣意的创造性,甚至于还夹杂着些许的潜意識表现”。时至今日,在创作中强调“写意性”观念,并将这种观念始终贯穿于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之中,真正理解并充分认识到“写意性”在现代人物画创作中的艺术价值,才能为助推现代工笔人物画艺术前行做出我们的贡献。

一、工笔人物画“写意性”

在传统绘画观念中,“意”是传统人物画的主体精神,占有重要地位。伴随着这种特有的审美观念,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产生始终围绕着对人物的传神写照来发展,可以说这种“写实性”特征正是传统文化在绘画艺术中的凸显,工笔人物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肖像写真的功能而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写意画从南宋的梁楷《泼墨仙人图》,到石格《六祖劈竹图》,至明清徐渭、清初明末的石涛、八大、近世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已经形成了体系完善的写意传统。但是,随着写意画的发展,工笔画日益公式化,摹习物象走向具象,失却了绘画意图而日益工匠化。将写意精神引入现代工笔画创作,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

(一)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特征

从绘画技法而言,中国画主要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工笔人物是以精谨细腻的创作笔法、以人物为表现主题,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材料(如矿物色),结合“三烘九染”的技法进行色彩渲染,色彩透明、绚丽,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而入木三分,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在画面表现上讲究细致、匀净,重视细节的刻画,尤其倾向于对人物微入纤毫的形神写照。画家在塑造和刻画的过程中,擅于把“意”的表现融于画面的形色之间,收放自如,形收而意放,工其形而写其意。

(二)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中国画艺术的写意性,“写”即书写、表现;“意”指意念,即作为创作主体的人来抒发自我意念而表现出来的行为过程,它还指画家用“目视”来选定所要描绘的形物后,再结合“心视”,与自我的思想、审美情趣等融合后生成的新意象。“意”可以理解为“神”,是一种内在精神气质,它有别于人物外表形象。“写意性”可以衍生为传神、写心,绘情性笑言之姿、抒意趣之所在。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提到“昔人谓:画人物是传神,画花鸟是写生,画山水是留影。”众所周知,绘画题材中,人物的神是非常丰富、微妙又难以捕捉的。这是中国画真正意义的“写意性”,具体而言,指的是理解与刻画人物的神态、内心世界等,即人物的“传神”写意。

由此可见,这里谈到的“写意”,不是指狭义的写意画,而是指“写意性”观念,它是存在于绘画意识形态中的。按照传统所理解工笔人物画注重工整化、精细化,重新发现它在表现上始终遵循着的“写其意趣”极其重要。它表现着客观形物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精神,还表现着画家的审美观、精神、感情旨趣及主观意识等。在画家笔墨的绘制下,我们不仅发现了客观形、物自然的状况,还能观照出画家的内心世界。既具备客观的真实性,又含有主观的意志性,有再现的形、物和艺术家思想的统一;既有具象的成分,又有抽象的内容。主客观统一,形意相合、物我相融而又不互相抵制,这形成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审美艺术观。

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继承这种写意精神,将写意精神移植到当代工笔画创作中,有效地中和、平衡因工致写实而带来的画面的匠人作风,可以增强工笔画创作的艺术性。

二、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的“写意性”表现

(一)以线造型的写意特征

线条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与组成部分,画家通过线条来描绘形、物,表达内心的情感。线条不仅可以塑造形象,更为独特之处在于情感性,画家通过目识心记,对物象进行观察后提炼概括。用线条来概括形体,表现对物象的认识与情感,刻画物象内在的气质、神态。在西方的造型观念中,物象并无线的存在,只有体与面,然而,从古至今,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中,线就作为主体而存在。线甚至被强化而成为中国画的本体与生命,“骨法用笔”、“书法用笔”、“书画同源”,中国艺术家对线的追求可谓费尽了移山心力。这就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所以,这种线条是超越写实的,中国画从写实性走向写意性,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猜你喜欢

工笔人物画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夏日》国画工笔
李川的工笔人生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关于陈争的写意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