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研究

2024-03-10王磊王思文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价值观思政

王磊 王思文

摘要:多元文化改变了高校思政教育环境,通过开展思政教育改革推进思政教育工作适应新时期的育人工作要求,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多元文化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为高校思政教育成效的提升以及大学生群体成长成才构建保障。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一、多元文化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不同的种族、民族和国家具有的文化发展环境、文化发展历史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这些单元具有的文化呈现出了独立且多样的特征。在全球化进程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国内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这则为多元文化环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多元文化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有必要了解与抓住多元文化为育人工作带来的机遇,而且需要认识与应对多元文化为育人工作带来的挑战,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发展提供助力。

从多元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来看,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将优秀的多元文化引入育人工作,能够有效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大学生群体文化视野的拓展,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认知能力,培养大学生群体的跨文化意识。这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具有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丰富,而且也可以促使大学生对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环境做出深入了解,进而推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1];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比对多元文化差异,锻炼学生价值思维能力。比较不同文化体系存在的差异,能够帮助大学生群体认识到母文化与异文化之间存在的不同,这既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文化敏感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具备较高文化辨别能力的基础上避免糟粕文化对自身思想、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也能够强化大学生群体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从容、开放的态度看待外来文化[2];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托多元文化挖掘教育资源、借鉴教育经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进一步的优化。

从多元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来看,首先,多元文化环境为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带来了冲击。多元文化中包含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内容,例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都容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冲击,与此同时,大学生群体处于价值观有待成熟、文化辨别能力有限的时期,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多元文化会为大学生群体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3];其次,多元文化环境制约着大学生群体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提升。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文化冲突,而如果大学生群体欠缺足够的文化敏感性与文化辨别能力,则容易在面对文化冲突的过程中产生摇摆。由此可见,相对于传统的文化环境而言,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进行认知、产生认同的环境基础发生了变化,这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产生着制约作用;最后,多元文化环境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如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覆盖范围以及如何针对多元化背景下出现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行优化,都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4]。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一)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发挥着指导与调解作用,在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有依据地处理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路径,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具体而言,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遵循以下幾项原则。

首先,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一元主导。多元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不容忽视,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辩证地看待多元文化,从多元文化中汲取有意义的内容,从而为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助力。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需要强化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育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从而构建起具有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其次,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在保护民族性文化的基础上保持开放性。多元文化为我国民族性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冲击,这些民族性文化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丰富资源,而高校也可以成为传承这些民族性文化的重要阵地,为此,高校需要在文化育人工作中保护民族性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以开放性的姿态看待多元文化,从而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最后,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坚持层次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与针对性的同一,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构建起涵盖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学生基本学情、思想特点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供给侧与需求侧实现对接。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对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做出探索,从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多个层面体现出差异化,确保教育对象的个性得到尊重,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所收获。

(二)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优化,离不开系统、完善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教育环境的变化,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依托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在此要求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必要性,以问题与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为相关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助力[5]。

首先,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做到尊重人的特点与差异、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使用科学的目标引导大学生群体,使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群体,将大学生群体需求作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开展有效激励,促使大学生群体深度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从而充分发挥出大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贯彻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理念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能够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特征。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强化自身与其他课程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与专业课程教师一起探寻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性,实现专业课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

最后,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推行大思政课育人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而且需要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精准定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弊病,重视提升实践教育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比重,依托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推进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实现深度融合,发挥出社会大课堂在提升大学生群体思政素养中的作用。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既需要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心态,尊重不同文化存在的差异,也需要警惕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危害,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的基础上,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进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6]。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具有的特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完整、系统的呈现,确保大学生群体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自身成长、社会发展具有的重要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推进理论内容向大学生群体生活经验转化,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呈现出“三贴近”的特征。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推进教育方法得以多元化地发展,让系统的理论知识讲授与自主思考、合作探讨以及实践教学实现紧密结合。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具有熏陶人、感染人的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强调校园文化的重要地位,能够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平衡,进而让教育工作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做好主题文娱活动设计工作,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例如,高校可以将重大节日作为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举办文艺汇演活动,也可以引导学生社团自主设计与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活动,从而提升教育工作吸引力、强化教育工作渗透力。

(四)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在互联网时代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占领网络阵地,这既有利于应对网络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时期的信息传播环境,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为教育水平的提升夯实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构建,主要要求高校能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矩阵建设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从教育媒介矩阵的构建来看,重视做好思政教育媒介矩阵建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依托多元化的载体更好地应对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在媒介矩阵构建实践中,高校需要重视从横向与纵深两个维护开展教育媒介布局。从横向媒介矩阵的打造来看,高校有必要实现多种媒介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密融合,通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主题网站、主题微博、主题微信公众号、主题视频号等,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网络平台中的覆盖范围以及影响力。在纵深布局中,高校既需要重视打造覆盖多元化媒介的官方媒体,也有必要要求教务部门、思政教育工作者乃至学生干部等在各个媒介平台中开通账号,共同助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形成网格化的媒介矩阵。

从网络教育队伍的建设来看,高校思政教育队伍网络教育能力的提升,是教育媒介矩阵价值能够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高校做好网络思政教育人才引入、培训以及激励工作,是提升网络思政教育队伍专业素养的有效路径。在网络思政教育人才的引入中,高校需要明确网络思政教育对教育人才专业素养、队伍结构提出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引入规划,并通过提升岗位待遇等方式,强化网络思政教育岗位具有的吸引力;在网络思政教育人才的培训中,高校则需要重视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工作能够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在网络思政教育人才的激励中,多元化的激励手段有利于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为此,高校有必要针对教育工作者需求,对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方案做出科学设计。

此外,高校需要重视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力量,通过发挥自身主导、协调作用,促使社会、家庭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覆盖范围。政府部门、大众媒体等都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在助力高校思政教育应对多元文化挑战中的作用。

多元文化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通过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来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得以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在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优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实践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思政教育原则、革新思政教育思想,通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网络教育阵地、形成教育合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明.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林区教学,2022(03):23-26.

[2]徐余跃.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04):109-110.

[3]夏开堂,陈毅.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现状及措施试析[J].品位·经典,2022(01):119-122.

[4]潘伟锋.探索多元文化对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活力,2021(20):68-69.

[5]彭武娟.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建设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28):13-16.

[6]张安冬.多元文化背景下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文化融入研究[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03):5-9.

作者简介:王磊(1989.10——),男,汉族,河南郑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王思文(1992.1——),男,汉族,辽宁铁岭人,讲师,碩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政课“需求侧”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