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0后”女孩姜雨荷:从流水工到世界技能冠军

2024-03-10王磊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大赛实验室比赛

王磊

“是姜雨荷!快看。”擦肩而过的瞬间,一群男生看到去校园餐厅“干饭”的姜雨荷窃窃私语。“他们也不打招呼喊声老师。”姜雨荷开玩笑道。这位河南女孩姜雨荷肉眼可见的火了。

她盛名在外——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获得者、2023年登上央视“五四青年节”大型晚会,还走进过中南海参加高技能人才座谈会并作主题发言……

2022年11月27日,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奥地利赛区比赛落幕,代表中国出征的河南化工技师学院“00后”女孩姜雨荷获得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自从比赛落幕,回国后不久,姜雨荷留校任教。从渴望通过学习一门技能改变命运的初中毕业生,到为国争光的世界冠军,再到教书育人的青年教师……姜雨荷用自己奋斗的青春,证明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证明了“没有逆袭的天才,唯有奋斗的青春”。

南下打工后,重返技校

奥地利之旅,于姜雨荷个人而言,是一次圆梦,而这个梦,源于5年前一次重返校园。

5年前,姜雨荷刚刚17岁,那时,她是一名中考落榜生。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学习差、考不上高中,只能背井离乡,南下打工。

2017年,和家乡许多同样经历的女孩一起,中考失利的姜雨荷背起行囊,走进广东的一家工厂。由于缺乏知识和技能,她只能干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在工厂内,姜雨荷是一名电子厂的操作员,为手机生产配件。打工生活并非轻松,每天早起晚归,14个小时,站在流水线上,高强度的劳动让瘦弱的她有些吃不消。

“觉得特别辛苦,不想再去第二次。”每次与人交流时,姜雨荷总不愿提起那段时光。

“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像个机器人一样。”姜雨荷说,在电子厂最大的感受是很辛苦。枯燥而又单一的节奏让年纪轻轻的她,感到厌倦,难道以后只能过这样的日子?

姜雨荷老家在南阳邓州一个偏僻的农村,从小目睹父亲辛苦种地的场景,所以,她憧憬重返校园学门真技术,找个好工作。2018年春节回家过年,姜雨荷跟父母坦言“不想打工了,想回去上学”,听后,父母非常支持女儿。

2018年3月,姜雨荷再次走进学校,成为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的一名学生,这时离她打工已过去半年时间。“目的是想找一个轻松一点的工作,不想过没有意义的生活。”对比前后打工和上学,姜雨荷说出变化的原因,“打工跟打工之间它是有区别的,但凡知识和技能,你掌握一个,都可以靠这个技术养家糊口。”

立志向世赛看齐

理论基础差,该如何选择专业?姜雨荷明白自己擅长的领域,就选择了操作性强的化工分析與检验专业。有了打工经历后,姜雨荷深知校园学习的来之不易,倍加努力。

在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姜雨荷知道了世界技能大赛,还见到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铜牌获得者贺江涛,她立志要成为像贺江涛那样的人,梦想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

入校一年后,姜雨荷萌发参加技能大赛的想法。有了目标,姜雨荷更加努力,等待她的是一场又一场比赛和淘汰。

为了补上大量的专业知识,上课时,姜雨荷总是坐在最前排。姜雨荷的任课老师们每天都会先把理论嚼透讲解给她,“比如说我今天做一个实验,然后这个实验它哪里有难点,老师会针对性地给我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补充、讲解,知识慢慢积累就多了。”

课后,她转身扎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十来个小时,姜雨荷的刻苦也打动了任课老师。

“做实验必须站着,做一个实验最长有6个小时,最短也要3个小时。”教练龚玉印说。

在备赛的三年半时间里,姜雨荷每早六点半起来,就到实验室训练,除去吃饭时间,最晚要训练到凌晨一点。据她自己粗略估计,这几年的训练总时长超过了14000小时。龚玉印认为,每天高强度、长时间训练,对于选手,都是正常的一天。

姜雨荷回忆,备赛时,一个动作重复成千上万遍,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模拟测试更是家常便饭,每天训练达十四五个小时。

从省赛、国赛,再到世界技能大赛,一直不断有人被淘汰。龚玉印说,比赛竞争很激烈,从头到尾一直在PK,而姜雨荷就是在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哪个环节不用功,就会在那个阶段被淘汰。

“学校集训时,有十几个人,最后只有她进了决赛。”龚玉印说,集训中的人,有很多比姜雨荷入校早的。

向自己的短板发起挑战

有志者,事竟成。姜雨荷进入了决赛。决赛圈高手如云,想要突出重围,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比赛,不仅考验选手的动手实验能力,还要求选手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姜雨荷所在的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就是如此,这一项目要求选手独立撰写大篇幅、高质量的英文实验报告,英语底子薄是姜雨荷最头疼的事。

姜雨荷记得,结束打工重回学校后,脑子里只记得26个英文字母,其他英文单词都不会。在备赛期间,姜雨荷格外注意补齐英语短板。

“理论为基础,实验操作、专业英语、心理素质、体能训练都要学习。”姜雨荷说。

本来初中成绩不好,英语怎么能提高?

姜雨荷从音标开始学起,音标学会学单词,单词学会学短句,短句学完学短文。

“学英语要积累,要读。”起初,老师教完音标后,姜雨荷学着拼写,按照音标的拼读方法,她将老师布置的单词、短句、短文读出声音。

平时,她会将一个英语单词本踹到兜里,走到哪看到哪。“看得多了,见得多了,慢慢就能记住了。”姜雨荷说,学英语还是要多读。

三年半以来,姜雨荷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每天学的量不要太多,但是每天都要看都要记,熟能生巧。”姜雨荷学英语没有固定的时间,但每天学英语要占去她一个小时时间。就这样,一个月内,姜雨荷记了五六百个单词。

如今,她不仅能看懂专业英语文献,还能独立编写英语实验报告。

克服困难,训练各种新题型

争分夺秒,抓紧训练,姜雨荷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22年春节,即将参加比赛,姜雨荷只给自己放了三天假,便匆匆赶回学校,一头扎进实验室。别人和亲人团圆时,她却在实验室与瓶瓶罐罐相伴。

比赛实验中,必须使用“化学滴定法”,关键时刻,单次滴入溶液的量,要精确到四分之一滴(0.01毫升),极轻微的手抖都可能前功尽弃,她便苦练这一技巧。

苦心人,天不负。姜雨荷的努力,老师们都看在眼里。在龚玉印看来,姜雨荷属于竞赛型选手,每次比赛不仅发挥稳定,心理素质也比较稳。

“她的优点是心理素质比较好,在大賽时不慌,比较冷静,遇事果断处理,学习东西快。”龚玉印认为,姜雨荷的缺点是理论基础比较差,但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比赛到最后,选手之间比的是心理素质,谁在考场上失误少谁就是赢家。“冷静的前提是见过各种各样的题。”龚玉印说。

平时训练时,龚玉印和其他教练会专门出一些没有见过的题型。“学生做之前,我们教练要先做,合适了,才让学生做。”龚玉印说,教练很能体会到学生的感受。

这样,每次训练都能搜集一些新的技巧,在考场遇到问题时,也能冷静解决问题。龚玉印记得很清楚,2021年年底,天正冷的时候,竞赛班实验室从老基地搬到新基地,当时空调还在调试阶段,但训练没有停。

“手冻得没法动,大家还在坚持。” 龚玉印说,大家衣服穿得很厚,操作机器可能会碰着水,就把小电炉搬到实验室,围着烤火,暖和一点时接着训练。

荣获世界金牌,留校任教

2022年11月底,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奥地利赛区开赛。于姜雨荷个人而言,三天比赛时间,是对4年所学知识的检验,更是一次圆梦。

“比赛第一天有些紧张。”姜雨荷说,比赛时,试题和国内试题有区别,出题思路不太一样,一时间没法理解赛题的意图。面对陌生环境,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的姜雨荷克服重重困难。教练龚玉印说,姜雨荷身上有一个特质,越是大赛,越能沉住气,并且能快速适应新环境。

冷静下来后,姜雨荷一字一句分析赛题中的每段话,“看看包含哪些信息,罗列出来,先做一个试验方案,挑自己能够做的部分先做。”姜雨荷说。

就这样,姜雨荷慢慢进入了比赛状态。第一天适应后,接下来的两天,姜雨荷比赛都比较顺利。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功底,姜雨荷赢得了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

“坚持。”姜雨荷认为,这是她成功的最大秘诀,面对挫折时候,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夺冠后,我第一时间告诉了父母”姜雨荷说,母亲高兴得不得了,连连说“宝贝闺女出息了,为国争了光,要在家门口摆两桌庆祝庆祝!”

2023年1月,姜雨荷又有了新的身份,成为了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最年轻的老师,留在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任教。闲下来时,姜雨荷经常给学弟学妹分享个人比赛的经验,有时一场课下来,听课的学生达到上千人。

因为参加的大赛较多,在学校,姜雨荷开始带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分享大赛技巧。偶尔,她也会指导学生实验操作中的一些问题,她带的学生,也在2023年取得了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冠军,她的青春经历,也成为学生们的榜样。

如今,在技能课堂的三尺讲台上,姜雨荷开启了新的征程。

猜你喜欢

大赛实验室比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