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sICAM-1、RDW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2024-03-08熊娟张广清刘彬郭李梦

山东医药 2024年5期
关键词:心血瘀阻证素气滞

熊娟,张广清,刘彬,郭李梦

1 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长沙 410208;2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3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党委办公室;4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5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脂质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心绞痛是冠心病典型的临床特征[1]。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冠心病心绞痛与细胞因子的炎症级联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体浸润、氧化应激、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形成有关;中医理论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痛,与患者体虚气弱、阴寒内侵、饮食不当、肝气郁结有关,以血瘀、阴虚、痰浊、气滞、寒凝等为主要表现[2]。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丰富的经验及独特的辨证优势,中医辨证可对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病位等基本特征进行高度概括,综合分析外在症状及内在病机,并对病机核心进行针对性干预,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近年来,蛋白组学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靶向治疗机制提供了的大量的信息,蛋白组学与中医证型都是机体即时功能状态的反映,对蛋白组学的研究可以为中医证型提供微观基础,从微观结构阐明中医证型的生物学机制[4]。本研究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旨在为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循证证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请补充伦理批号),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断标准;②符合《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6]中冠心病心绞痛西医诊断标准;③意识清醒、无认知功能障碍,可以配合相关检查;④心绞痛分级为Ⅰ~Ⅲ级;⑤临床资料完整;⑥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既往心脏外科手术史;②合并严重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等;④合并多种器官严重功能障碍。共收集符合上述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6 例,其中男50 例、女46 例,年龄34~78(53.72 ± 6.84)岁,病程(5.16 ± 1.25)年。根据《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证型的辨证诊断标准》[7]将96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痰瘀互阻26 例、心血瘀阻22例、气虚血瘀18例、气阴两虚16例、气滞血瘀14例。痰瘀互阻患者男14 例、女12 例,年龄(53.51 ±6.17)岁,病程(5.23 ± 1.12)年,BMI(24.88 ± 2.84)kg/m2;心血瘀阻证候患者男12 例、女10 例,年龄(52.86 ± 5.96)岁,病程(5.07 ± 1.08)年,BMI(24.92 ± 2.59)kg/m2;气虚血瘀证候患者男9 例、女9 例,年龄(53.02 ± 6.15)岁,病程(4.88 ± 1.13)年,BMI(25.23 ± 2.77)kg/m2;气阴两虚证候患者男9例、女7 例,年龄(54.13 ± 6.22)岁,病程(5.36 ±1.20)年,BMI(23.89 ± 2.65)kg/m2;气滞血瘀证候患者男8 例、女6 例,年龄(53.50 ± 6.24)岁,病程(4.97 ± 1.34)年,BMI(25.06 ± 2.73)kg/m2。各证型类型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血清IL-18、sICAM-1、RDW 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3 500 r/min 离心10 min,离心半径8 cm,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L-18、sICAM-1,采用BC-512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迈瑞公司)检测血清RDW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检验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sICAM-1、RDW 比较 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 水平比较痰瘀互阻>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清sICAM-1 水平比较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瘀互阻>气阴两虚,血清RDW 比较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P均<0.05)。见表1。

表1 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sICAM-1、RDW比较()

注:与痰瘀互阻比较aP<0.05,与心血瘀阻比较bP<0.05,与气虚血瘀比较cP<0.05,与气阴两虚比较dP<0.05。

?

2.2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sICAM-1、RDW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以血清IL-18、sICAM-1、RDW 为自变量,中医证型类型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赋值:有相关证型类型=1、无相关证型类型=0,血清IL-18、sICAM-1、RDW 为原值连续输入。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18、sICAM-1 与痰瘀互阻呈正相关,血清IL-18、sICAM-1、RDW 与心血瘀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呈正相关,血清sICAM-1、RDW 与气阴两虚呈正相关(P均<0.05)。见表2。

表2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sICAM-1、RDW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3 讨论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冠心病心绞痛主要位于心前区左前胸及胸骨后方,以反复的胸部闷痛心悸为主要特征,并映射到颈部、咽部、颌部、肩背部及上腹部[7-8]。根据中医理论,冠心病心绞痛的致病原因与患者身体密切相关,如年老体衰、饮食不当、脏器失调等,可导致气滞、血瘀、痰浊,引起静脉阻塞、通道堵塞,导致胸肌麻痹和心肌损伤,从而形成心绞痛,冠心病心绞痛往往伴随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合并症[9]。中医药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环节的作用,可以调节脂质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改善心肌微循环梗阻,调节血小板功能、减少内皮损伤、抗自由基、抗炎等[10]。但中医辨证受中医师主观因素影响,辨证的结果直接影响治疗的措施,因此提高中医辨证准确性对提高中医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现代医学蛋白组学及疾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为中医辨证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探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蛋白表达的差异,可以寻找不同证型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为中医辨证提供生物分子依据,还可以明确中医证型深层物质基础,为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循证证据支持。

IL-18 是由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生成的促炎因子,可以诱导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内皮细胞的促凝血活性,加速血液凝固,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及血栓的形成,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1]。痰、瘀两种证素与冠心病心绞痛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灵枢·百病始生》中对痰饮、瘀结的论述为凝血蕴而不散,其与炎症引起的凝血活性增加、血液凝固性加大、血栓形成增加在病机理论上有较高的相似性[12]。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IL-18 与证素中的痰、瘀两种证素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当痰、瘀两种证素同时存在时,血清IL-18水平升高;当患者至少存在其中一种证素时,血清IL-18 水平高于两种证素均无患者,血清IL-18 与痰瘀互阻正相关性最高,其次为气滞血瘀、心血瘀阻、气虚血瘀,与LUO等[13]研究结果一致。

ICAM-1是位于内皮细胞表面的膜蛋白,当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ICAM-1 脱落形成sICAM-1,可以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并向病变部位募集炎症细胞,从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冠心病心绞痛的发展,是心血管心肌细胞炎症反应及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观测指标[14]。炎症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聚集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是造成冠状动脉堵塞、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在病理机制上与中医证素血瘀理论中包含的浓、黏、凝、聚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互为表里。因此,中医证型中血瘀可能与sICAM-1 水平相关[15]。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瘀阻、气滞血瘀等证型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气阴两虚患者,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瘀阻、气滞血瘀与血清sICAM-1正相关性最高,其次是气虚血瘀、痰瘀互阻、气阴两虚,与吴丽敏等[16]研究结果相符。

RDW 是反映血液红细胞异质性的参数,在组织缺血、缺氧、炎症反应情况下,正常铁代谢过程被破坏,骨髓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降低,使红细胞寿命缩短,加剧未成熟红细胞释放,红细胞体积差异及变异性增大,因此RDW的升高可影响红细胞功能及氧气、二氧化碳运输[17]。中医理论认为,血的运行障碍会导致血瘀,而气的运行障碍、阻滞不通则会引起气滞。《医林改错》指出,气滞、气虚而不动,不动则瘀[18]。因此RDW升高与红细胞功能受损、血气运行受阻、心肌低灌注有关,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器质性的冠状动脉血栓,导致心绞痛等不良心血管事件。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RDW 与血瘀、气滞等中医证素相关,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患者血清RDW 水平较其他患者高,并与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等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血清IL-18、sICAM-1、RDW 可以反映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的病理生理机制,IL-18 与痰、瘀证素有关,sICAM-1 与血瘀证素有关,RDW 与气滞、气虚、血瘀证素有关,可以作为中医辨证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猜你喜欢

心血瘀阻证素气滞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的效果研究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祛瘀止痛汤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