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2024-03-07

职业技术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职教学模式评价

白 欢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800)

0 引言

为了落实《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高等职业院校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等相关文件的精神,高职院校亟需改进学习过程管理与评价,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模式所达到的教与学效果的价值判断,同时也是对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的总结归纳[2],是检验教学质量、助力高职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常态化教学模式,然而,混合式教学不能停留在线上与线下教学形式上的混合,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考核评价也应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因此,构建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契合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形成性评价研究现状

国内对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基本聚焦以下几个方面:有的围绕形成性评价的原则、意义和方法进行学理性探究,从理论层面探讨评价原则的确立、评价方案的设计、评价标准的制定;有的就形成性评价在相关学科的实践应用展开个案研究,针对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等议题基本达成一致,但研究对象大多局限在中小学阶段课程;有的基于教师视角展开讨论,提出实施形成性评价对教师的师资、能力方面要求;有的立足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展开相关实证研究,验证了形成性评价有助于促进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综上所述,关于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大多处于理论探讨层面,较少关注职业教育阶段公共基础课程的实践应用。此外,适用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个案研究的实践检验。

2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现状

当前,高职公共英语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基本沿袭传统终结性评价,以考试为主导的单一测评手段弱化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一方面,教师形成性评价的意识观念和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形成性评价对教师设计评价策略能力、控制课堂教学进度能力、语言基本功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另一方面,形成性评价周期较长,师资不足导致教师往往力不从心。此外,结合教学观察和调研,发现当前形成性评价尚存在亟待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评价内容缺乏针对性。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大学本科英语的一般性属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例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以“适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及“工学结合”为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设计应基于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学生就业发展的需要,强化对语言实践环节的考核评价。此外,现有的评价内容忽略了课程思政这一关键评价指标,影响了评价内容的完备性。

二是评价主体和评价手段单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考核评价现状的另一问题是依据单一的评价主体(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学业质量水平进行以笔试为主导的单一测评手段进行评价,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横向评价方式无法兼顾生源差异性,忽视了学生过程成长,弱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无法体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评价目的。只有从发展性评价视角,注重学生素养的纵向增值发展,实现“不比基础比进步”,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和激励功能。

三是评价反馈滞后。教学评价要充分发挥及时反馈的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质增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评价工具以纸质版表格为主,缺乏信息化评价工具对全过程及时采集的学习数据,评价反馈滞后;教师无法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无法精准预判教学难点;学生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反馈,错过了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最佳时机。

四是评价指标不清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简单地以考勤和课堂表现为依据,评价指标的笼统性和模糊性导致学生缺失明确、具体的行为目标;此外,由于形成性评价指标缺乏量化标准,教师在给予评价时往往掺杂了个人情感因素和主观随意性,不能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

3 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为了破解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的困境,秉承产出导向法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教学理念,遵循“尊重差异、关注过程、强调发展”的评价理念,量化评价数据与质性评价数据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增值评价,从评价标准差异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五个原则构建“量质并举、理实相继”的考核诊断与改进评价体系,着力解决评价内容针对性不强、评价手段单一、评价指标不清、评价反馈滞后等困境,全面客观地跟踪育人效果。

3.1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3.1.1 评价标准差异化

混合式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既要兼顾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要突显因材施教的理念,在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3]。高职扩招后,生源结构多样化、学情复杂化。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其教学组织必须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基础,综合考虑学生的群体和个体差异,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构建与此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具体而言,一是在制定评价体系时,既要注重学习效果的评价,又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在确定评价指标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等,合理分配指标权重。二是在确定评价指标、设置评价程序和具体实施评价的过程等环节要充分考虑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一致性和连贯性。在教学评价计划、实施和反馈等环节关注评价体系是否具有可行性、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和普适性。三是在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既要制定面向全体学生一般性要求,又要尊重不同层级学生英语学习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包含笔试、口试和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科学确定包含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等过程性评价的权重分配,逐步完善形成性考核评价制度。四是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探索增值评价,促进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及改进。既要实现横向比较,更要注重学生个人的纵向比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形成个人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时反思、改进或激励奋进[4]。

3.1.2 评价内容全面化

传统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内容以线下的学习行为为主,如平时作业、阶段性测试、课堂表现(包括出勤、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课堂笔记、听课等情况)、小组合作(教师根据学生在小组任务综合表现进行成绩评定)、自主学习(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学习笔记(包括课堂教学笔记也包括学生课后学习内容的补充)。然而,基于线下线上的混合教学评价内容理应对接线上的自主学习、线下的主动学习。具体而言,评价内容应涵盖课前预习测验、课中线上参与讨论和团队贡献以及课后检测、自我反思和单元作业作品等,换言之,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评价必须包括对在线学习行为的评价,例如:观看课件和教学视频的次数和时长、资源上传和资源下载次数、线上互动讨论和发布帖子的数量和质量、提交作业的时间和成绩等。此外,课程评价的内容必须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就英语课程而言,在对语言知识与技能测评的同时,将思政目标具象化为教学活动,包括课程思政育人活动,通过赋分强化其重要性,真正落实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同时也可以增加中国元素阐释能力的思政评价指标。由于立德树人、价值塑造是一个持续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课程思政教学是否入脑入心、见行见效还需要学习生涯实践层面的跟踪与考察。因此,教师也可以从学生持续性的学习生涯实践、教师课堂观察、学生反思日志等维度收集学生质性评价数据,对学生实施增值性评价。

3.1.3 评价主体多元化

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创建教师评价、平台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五维一体的评价体系。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客观地从多方面、多视角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动态评价。自我评价属于语言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通过学习日志和学习档案等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和自我激励的意识,学生可以填写自评表(Can-do List)完成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的前提是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底子差和学生内部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基于组内分组异质化的原则,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前的诊断性测试的结果将学生按照强弱搭配原则进行分组,英语水平较强的担任组长,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组内和组间的同伴互评的可行性较高。教师评价过程中要从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过程的指导和评价数据的收集三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而言:一是要制定评价标准并依次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二是在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开展有效的指导工作;三是教师要定期、常态化地跟踪学生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线上学习行为的相关学习数据信息的全方位收集、多维度分析和针对性处理,定期监测学习行为、时刻关注个体变化、动态调整教学活动。

3.1.4 评价方式多样化

主体维度上,可构建平时表现与综合考试相统一的评价方式;时间维度上,可构建平时考核、定期考核、期末考试相衔接的评价方式;方法性质维度上,可构建定性与定量、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5]。运用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弊端,依托智慧学习平台、英语口语训练系统等教学平台和语言学习平台,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既有线上平台自动生成的评价,又有线下来自不同评价主体的多维度评价;既有基于学习平台大数据的客观评价,又有来自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评判;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即时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做到三结合原则:坚持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评价过程全面性和评价结果长效性相统一。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过程中,针对某些难以量化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建议采取定性评价的方式,若是对阶段性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则适宜使用量化评价的方式,由此,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方能达到取长补短,提升教学评价的合理性。

3.1.5 评价过程动态化

传统的纸质标准化评价量表只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进行静态的评价。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基于线上学习的学习轨迹留痕,智慧学习平台能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展,采集学生在线学习的行为数据,为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和变化,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与策略提供动态数据支持;并且根据线上提供数据的实时监控与诊断,教师能够适时对学生进行干预和调整,有必要时进行学业预警提醒,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形成“自适应”学习路径。

3.2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

秉承“产出导向法”的教育理念,构建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针对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阶段,分别实施课前诊断评价、课中过程性评价和课后总结性评价的高职英语混合教学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由此贯穿教学全过程。

表1 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图1 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前,诊断性评价。一是教师在平台发布任务、上传微课、创设情境。为保证发布任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建议教师不要将所有学习资源和任务清单一次性发送给学生,而是采取分批次、有节奏的方式推送,并设置任务的完成截止时间。二是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线上学习任务,通过讨论区的留言板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反馈预习情况。平台会自动批阅在线测试卷并生成成绩,对学生的答题时长、正确率和典型错误都会提供数据分析。三是教师根据学生视频资源的完成率、观看时长、答题的正确率以及对讨论区高频词的提取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困难进行精准预判,并据此调整本单元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诊断和改进作用。

课中,形成性评价。以过程为导向的横向评价方式是从发展性评价视角强化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应该强化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纵向增值评价。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一环是在课堂内的即时评价,教师要关注每次课堂的学习行为采集,重视学生活动的参与度与达成值。评价内容涵盖答题互动、出勤情况、团队作品等方面。利用平台的签到功能可以记录学生的迟到缺勤情况,平台自动记录并保存学生的考勤情况。利用智慧学习平台开展抢答、头脑风暴、摇一摇随机选人等交互性强的教学活动,平台即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此外,也可以开展线上随堂测试进行阶段性的即时考核,评价的主体可以是由平台、教师和小组以及学生构成多元主体。

课后,总结性评价。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三类任务。第一类是探究类任务,即针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标准,设计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实践性较强的学习任务,录制诸如参访接待、产品推介、反馈处理等职场情景任务的短视频,学生进行组间互评、组内互评,教师点评与总结,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吸纳相关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第三方评价,由此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第二类是学生的反思日志,即对本单元的学习收获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逐渐成为高效的自主学习者。第三类是针对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而设计的单元小测,教师和学生能得到来自智能评分系统的及时反馈。借助学习平台的统计功能,教师可提取后台的学习数据,为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创建一份可视化、即时化和个性化的电子学习档案,使教学评价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4 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

为了验证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成效,选取两个班级作为试验对象,以入学后学生的英语摸底考试为前测,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选取其中一个班为对照班,另一个班为实验班,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评价模式,而实验班则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评价模式,在学期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后测,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平均分超出对照班5.5分,通过SPSS检验,p值<0.01,表明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实验班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这说明形成性评价体系,增强了学生内部驱动力,提高了课堂参与度,最终有利于学习成效的提升。将所有学习活动得分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的内驱力,改善了学生的学业效能感,提升了任务的完成度,课堂的参与度与学业的投入度,促进教与学的双向反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除了量化数据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够促进英语学习和改善英语教学的作用,试验后进一步的访谈数据也证明该评价体系能够监控学业质量,有助于学生成为积极的自主学习者。试验后,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代表进行访谈,大部分受访学生认为该评价体系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学习平台能自动记录、存储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痕迹,学生可以利用平台生成的数据,便于对自己的形成性评价进行纵横比较。二是线上的留言、点赞、发帖、回帖和头脑风暴等交互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小组进行的组间和组内互评有利于发挥互帮互助的精神,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共同参与任务的完成,提高了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活跃度。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制定者和实践者,教师的身份实现了由课堂教学的主体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和促学者转型,根据学习平台的数据持续跟踪、监督和指导学生全过程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据此适时对某些学生进行干预和指导,根据数据反馈出的普遍性问题,及时优化调整教学设计,实现因材施教和精准施教。与此同时,形成性评价无形中增加了师生间互动频率,有助于培养师生感情,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5 结语

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具有智能化、规范化和体系化的特点,体现了考核评价对英语教学应有的导向作用、反拨效应及激励效果,为英语教学的诊断和改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促进英语学习、改善英语教学、监控学业质量的功能。同时,评价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形成性评价的标准和方案有待进一步细化和优化。

猜你喜欢

高职教学模式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