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阈下基于项目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路径研究

2024-03-07曾义聪王优优

职业技术 2024年3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院校职业

姚 佳,曾义聪,王优优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长沙 410004)

0 引言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2],培养具备过硬的思想素质、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随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的实施,以及高职百万扩招、现代学徒制教育的推广和劳动教育的深入,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数量增长迅速,作为教师队伍中潜力股和中坚力量的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带来了挑战。

2020年,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提出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倡议。新时代工匠精神包含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能力素质、协作共进的团队意识、追求卓越的创新思维,这些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构建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以及组建教学创新团队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存在融合机理,青年教师工匠精神的养成与职业成长的过程具有一致性[3]。因此,在职教改革视阈下探索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匠精神养成和职业成长的有效路径,是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具体体现。

1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方式。青年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使命,要自身践行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养成与个人的职业成长相结合,以身示教,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然而,当前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在职业成长过程中工匠精神欠缺,存在职业专注度不够、专业综合素质能力较低、团结协作能力欠缺、创新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

1.1 青年教师职业专注度欠缺,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还需深化

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完善工作体制机制,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设政治素质过硬、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大都处于职业生涯的初期和上升期,更应坚定理想信念,关注教书育人,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组成多为80后和90后,是伴随着网络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社会上存在的个人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负能量对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职业信仰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有的青年教师对教书育人的工作应付了事,心浮气躁,对教育的投入和专注度较低,把教师职业作为“第二职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行业兼职以获取更高收入;有的青年教师只注重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忽略了教育工作的“育人”本质,诸如课程思政、“第二课堂”育人等活动参与较少,不能做到以德施教、言传身教,传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有的青年教师由于缺乏长期的职业规划以及多因素的限制,容易挫伤职业发展积极性,较早进入职业倦怠期,造成部分教师离职或者“躺平”,阻碍了高职院校的深层次发展。

1.2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实操能力薄弱,精益求精的态度还需加强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学生专业能力的高低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而专业能力需要专业教师通过课程和课堂进行培养。《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出台,指明了同时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然而,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操能力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多为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的培训,缺乏实践的培训,加之后续缺乏长期的培养计划和目标以及效果跟踪,导致许多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流于形式,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升缓慢。

其次,虽然高职院校加大了企业技术能手、产业工匠的引进力度,但目前多数青年教师仍为“学校到学校”的模式引进,部分学校由于缺乏教师,不能派遣全部青年教师赴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派出顶岗实践的部分青年教师还要兼顾一些非教学的工作,如班主任、带学生企业实习等,无法保证全身心投入到企业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之中,顶岗实践的效果较差。

最后,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投入课堂教学之中,较少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改革,导致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缓慢,缺乏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

1.3 青年教师分工合作意识淡薄,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还需加强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很容易产生“专业个人主义”,即教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和课程通常不希望别人进入,有较深的学科本位主义思维,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缺少合作,青年教师更是如此,主要原因和表现如下:

首先,青年教师出生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个性一般较强,不愿意干预他人的工作,也不希望被他人干预,这导致青年教师潜意识里倾向于“单打独斗”,分工合作意识淡薄。

其次,现有高职院校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等教师评价制度一般与工作业绩直接挂钩,致使青年教师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之高职院校很多成果只认第一完成人,导致教师分工协作完成一个项目或任务的场合很少,团结共进的氛围较差。

最后,虽然很多学校对青年教师采取了“老帮新、老带青”等政策,但由于名师和有经验的老教师自身的工作量也很多,帮扶带动青年教师的机会较少,很多青年教师即使在团队中也处于边缘角色,所处团队的项目大多是“挂名”而已,这导致青年教师对团队协作的体验不深,团队精神欠缺。

1.4 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滞后,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还需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热点,学生职业能力中的创新能力越来越被企业看重,这就要求青年教师需提升自身的创新技巧和能力,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针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青年教师创新创业类课程教育理念落后,课程体系滞后且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教学团队组成中,大部分由专业教师或辅导员兼任,且多为青年教师,很少接受系统专业的创新能力相关培训,开发的课程体系通常为通识性的创新课程,专创融合性不强,教学理念落后。大部分的青年专业教师缺少创新设计的实践训练,普遍创新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欠缺,很难较好地指导学生参加创新类的比赛和实践。

其次,青年教师专业课程教学创新不足。专业课程是教学的核心,其创新和改革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由于高职扩招,青年教师大量引进,很多非师范毕业的青年进入高职教师队伍,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的理论知识比较欠缺;加之教学工作量大,缺乏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指导和时间精力,导致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方面多照搬以往的模式,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老套,不适合高职院校学情快速多变的现状。

2 工匠精神视阈下职教改革助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逻辑

近年来,职业教育进入了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期,“双高计划”推动了高职院校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计划丰富了高职的生源类型;现代学徒制教育已经成为全国推广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劳动教育成为常态化的教育活动,这些对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双高计划”激发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

“双高计划”提出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服务平台,着力培养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发展。这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培养出专业技能水平高的学生,要求青年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要过硬,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和学习,了解产业行业发展,熟悉企业典型工作流程,将企业真实的项目引入课程教学,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其次,服务行业和产业的发展,重点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要求青年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训练新技能,精进自身的技艺,以产业和行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4]。在“双高计划”的大背景下,青年教师在提升专业综合能力的同时激发自身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

2.2 百万扩招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2019—2021年高职院校连续三年实施百万扩招计划,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员可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丰富了生源类型,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非高中毕业生群体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将成为常态,这些学生大部分是有工作岗位和实践经验的,毕业后想在更高的平台发展,这就要求他们有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因此学校创新创业类的课程要更有针对性,要加强实践操作环节,真正做到“专创”融合,对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百万扩招的学生多数学历较低,经历各不相同,年龄层次跨度大,学习能力差别大,对于这些学生的教育不能采用普招学生的模式。课程的教学方式要多采用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教学,增加实践内容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这对青年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教学载体开发运用能力等提出了高要求。在百万扩招的背景下,青年教师在提升专业教学能力的同时促进自身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2.3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强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现代学徒制教育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种有效模式,具有双环境、双主体、双身份的特点。

首先,现代学徒制的学生一般是在学校和企业分阶段交替进行学习,在教学上广泛采用项目制教学,所做的项目多以产品、作品、方案等形式来呈现。为了使学徒在校内阶段的学习与企业的学习无缝衔接,青年教师和企业的师傅需形成教学团队,共同商讨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特别是课程教学项目和载体的选取,要做到避免内容类似和重复,以提高教学效果,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其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内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青年教师有更多机会进入企业技术团队,企业师傅也能作为学校外聘教师,进入学校教学团队;在团队合作机制下,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会有大幅提升。在现代学徒制广泛推广的背景下,青年教师在提升专业教学能力的同时可强化协作共进的工匠团队精神。

2.4 劳动教育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202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进行劳动教育。

首先,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是劳动教育的本质。作为劳动教育传道者的青年教师首先自身要明白劳动教育的真谛,践行劳动精神,做立德树人的表率,热爱这份职业,遵循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潜心教书育人,在开展劳动教育中发挥示范作用。

其次,劳动教育提出的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目标与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劳动教育的实践内容、行动导向的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具有相通性,将劳动教育、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的过程,也是个人的劳动过程与个人职业价值统一的过程。在劳动教育开展的背景下,青年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教学的同时可提升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3 基于项目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路径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兼具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高职院校未来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广义的项目是指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体系化的工作。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项目制教学,以项目作品或成果的形式呈现是体现教学效果的方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水平。同理,在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采用项目制可以目标明确,较快地产出和积累项目成果,获得职业成就感,快速提升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且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成长,从职教新人快速成长为职教“双师”和名师。基于项目的青年教师职业能力和工匠精神养成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青年教师职业能力和工匠精神养成逻辑关系图

3.1 突出青年教师“育人”功能

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做到以德立身、德技互促。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年纪相近,成长环境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与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与支持,从而正确引导学生成长,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3.1.1 “三全育人”项目引领全局

“三全育人”精品项目引领,青年教师全员“育人”。一是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创建“三全育人”精品项目,设置各类育人项目,各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特点进行申报,学校组织评审、过程考核、项目成果考核,青年教师人人参与,学校对项目进行过程管理,并以项目成果为验收导向,促进青年教师产出育人成效,固化成果。

3.1.2 课程思政项目贯穿全程

课程思政项目贯穿全程,青年教师课程“育人”。一是青年教师通过参与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项目,加深对专业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认知,自身的职业精神也得到提升。二是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课程思政案例遴选等项目,使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实施课程思政,使课程思政贯穿专业课程,落实课程“育人”效果。三是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课程思政教学竞赛项目,通过比赛促交流、促思考,让青年教师在比赛过程中提升个人境界。

3.1.3 劳动教育项目抓落实

劳动教育项目抓落实,青年教师实践“育人”。一是将劳动教育以项目的形式落实到专业实践类课程中,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一些专业类的实践课程中,很多教学项目或教学载体的实施本身就是很好的劳动教育,如理工科专业的金工实习课程。二是落实到学生寝室管理项目中,在个人卫生标兵评选、优秀寝室评选、优秀班级评选中多加入劳动教育的考核内容,将劳动教育落实落细。青年教师在进行劳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自身也是一种劳动教育过程,劳动教育项目抓落实,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可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3.2 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5],教师是这一任务的执行者,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改革创新能力是教学能力的三个主要方面,通过设计相应的项目可有效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目标。

3.2.1 企业顶岗项目学技能

企业顶岗项目学技能,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主流,当前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以应届毕业生为主,专业知识较强,但普遍专业实践能力比较薄弱,企业顶岗是一个很好的方式[6]。

首先,学校设置半年以上的脱产顶岗项目,青年教师可以学习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将企业的项目内容、6S管理、职业素养等引入教学之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其次,利用假期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项目,这类企业组织的培训一般专业领域性很强,青年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参加合适的项目,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3.2.2 教学比赛项目练能力

教学比赛项目练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首先,学校设置各种教学能力比赛项目,如教案比赛、教学设计比赛、课堂教学比赛、实训设备操作比赛等,通过参与这些项目,锻炼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从而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其次,参加省市各级教学比赛项目,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等,青年教师通过与其他同类院校教师的同台竞技,可拓宽自身的视野,找到差距,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

3.2.3 教学改革项目探路径

教学改革项目探路径,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可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改革研讨平台,设置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参与项目的教师定期进行教学活动展示,青年教师相互学习,应用到自身教学中,不断打磨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其次,有能力的学校可以在部分专业中引进国外职业教育先进模式,以项目的形式来进行。青年教师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通过吸收新理念、新方法,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可以较快地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整体师资质量的提升。

3.3 增强青年教师“创新”担当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但同时也需服务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其职业成就不仅体现在教学方面,还体现在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青年教师是伴随着科技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发现解决处理复杂问题、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科研能力是职业发展的必需;同时部分科研项目可以转化为教学项目,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两者相互促进,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

3.3.1 纵向课题拓领域

纵向课题拓领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首先,设置纵向课题教师激励管理办法,将校级、市级等纵向课题多向青年教师倾斜,省级以上课题青年教师多参与,增加青年教师主持和参加纵向课题的机会,提高积极性。

其次,组建纵向课题跨专业研究团队,现有的教学研究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组建不同专业的青年教师研究团队,可以拓展团队研究领域,有助于多产生成果,并形成各级各类教学创新团队。

3.3.2 横向课题强技术

横向课题强技术,增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创新能力。

首先,学校出台“横向课题专项资助计划”项目,支持教师服务行业企业产品升级和技术改造,鼓励将横向课题转化为教学项目。

其次,采用企业“导师”制度,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青年教师企业师傅,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帮助青年教师聚焦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方向,增强专业创新能力。

3.3.3 创新项目训思维

创新项目训思维,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

首先,设立创新创业导师培养项目,培训青年教师成为双创导师,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专业类的创新比赛和综合类的创新创业比赛,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思维。

其次,设立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支持青年教师进行专创融合研究,将创新创业项目转换为专利、科研论文,鼓励进行成果转化,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

4 结语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的生力军和潜力股,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高职院校应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高度关注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工匠精神为引领,通过项目制不断完善现有的青年教师发展路径,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和专业教学能力。学校需建立并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和长效管理体系,打造具有坚定职业理想、专业教学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在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更好地服务学校内涵水平建设,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职业写作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爱的职业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