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运行机理与保障条件

2024-03-07高立宁

职业技术 2024年3期
关键词:风采文明育人

高立宁

(冀州职教中心,河北 冀州 053200)

0 引言

以“三全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职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升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实践证明,“文明风采”活动是“提高育人实效的重要抓手”[1],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广大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所认可。在此背景下,扎实开展“文明风采”活动,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就成为更多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着眼点和突破口。自2004年启动并持续开展以来,注重“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贴近中职生,符合时代特征”[2]的“文明风采”活动已成为职教领域独具特色的德育活动品牌。2018年,适应新时代育人要求,教育部将其组织形式由“竞赛”调整为主题活动,并确定了“推进活动常态化规范化”[3]的工作目标,使这一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教育部也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做出“创新开展文明风采等活动”“持续开展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系列活动”等部署。“文明风采”活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主题教育活动和常规德育活动彼此融合、交相呼应为基本组织形式,本着“校校组织、班班活动、人人参与”[4]的活动理念,为广大中职学生搭建起与学校、教师沟通、交流、互动、互促的平台,搭建起展现自我、体验成功、收获自信、提升素养的舞台。尤其伴随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建设工作全面铺开,“文明风采”活动所体现的“在活动中通过活动而且为了活动的道德教育”[5]本质属性,使中职学校“三全育人”重要切入点、关键支撑点、核心突破点、创新生长点的地位更加凸显。“活动是彼此联系的活动所组成的系统”[6],“文明风采”活动同样也需借助“系统”的力量承担和履行“三全育人”职能。这就需要明晰“文明风采”活动推动中职学校“三全育人”的机理,进而明晰保障“系统”有效运行的内外部条件。

1 “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的运行机理

“文明风采”活动之所以能够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是因它在理念和实践上,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彰显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基本原则。探寻其运行机理,就要通过对“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的关键要素和系统生态进行分析,阐明“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的作用机制。

1.1 相关研究现状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推进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变革的重大命题”[7]。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2018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高校全面铺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顺应这一变革,教育部调整原“文明风采”竞赛为“文明风采”活动,要求“将‘文明风采’活动纳入学校整体德育工作中,引导全体学生广泛参与”[3]。为夯实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的重点任务,2022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建设的通知》,各省市也陆续启动中职学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建设工作。这一切,都为中职学校以“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三全育人”提供了时代机遇、现实土壤。

作为对新时代如何培养人这一问题的回答,“三全育人”有着实践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与“文明风采”这一凸显“活动育人、实践育人、以文化人”三育融合[8]特点的中职学校德育品牌活动存在着密切联结。以“文明风采”为篇名,选择时间跨度为2004—2023年,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期刊”数据库,在哲学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三个相关领域进行检索,共检索到123篇有效文献。结果显示,研究者对“文明风采”活动的关注与其开展相同步,但也存在反映、报道活动情况居多,综合性、系统性研究较少的问题。除教育部时任分管领导在历届竞赛活动颁奖大会和座谈会上的讲话发挥了指引、规范和促进作用外,一些散见于各级期刊的“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综述及更多基层学校的实践总结成为本研究回顾和评析“文明风采”活动历程、经验的重要参考。这些文献中,有少量篇目聚焦“文明风采”活动三育融合特征打造中职德育活动品牌[8]、推动中职学校全员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9]、构建以“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的德育课程体系[10]及如何通过活动激发中职学生潜能[11]等进行了专题研究。也有研究者针对“文明风采”竞赛中出现的由“赛学生”变成“赛老师”[12]、部分作品存在抄袭及其内容不能表现中职学生真情实感[13]等负面现象展开积极思考并提出相应建议。而对“文明风采”“三全育人”的组合检索则显示“暂无数据”。可见,以活动调整为时间节点,前期研究对“文明风采”活动的实践经验与指导性泛论居多,后期研究视野还未能及时拓展到如何以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改革探索上。虽然实际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主动探讨,但还局限于从活动指导思想上去强调、在具体组织过程中给要求,真正系统、深入研究不足,相应理论成果基本空白。因而,在推进“三全育人”改革时代背景和学校育人格局创新内需驱动下,以“文明风采”活动为切入点、支撑点、突破点,开展其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运行机理研究,极具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将进一步拓宽“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学校“文明风采”活动机制探索空间,通过研究,弥补理论准备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由“竞赛”变“活动”,使一些带“功利化”倾向的中职学校对活动态度发生变化,致使“活动”出现“孤岛化”“片段化”倾向,通过实践,有助于找到破解问题的“钥匙”,促进“三全育人”落在实处。

1.2 系统生态分析

教育生态学认为,以教育为中心,施教者、受教者、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构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动态、开放的生态系统。在系统中,施教者、受教者及相关环境所产生、提供的“教育影响、教育资料、教育中介等”[14]密切联系、相互作用,促进着系统有机平衡和发展。“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教育生态系统中,根据要素类型及作用差异,分为内、外部生态要素,见图1。内部生态要素既包括“文明风采”活动所能直接呈现的显性要素,即施教者、受教者、活动资料(活动内容、形式、材料、载体等),又包括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对于开展“文明风采”活动非常重要的校内其他“三全育人”资源;外部生态要素则指政府部门、党政群团、工商企业、社区村庄、学生家庭、社会人士(工匠、大师、劳模等)、地域环境、社会风尚等校外“三全育人”资源。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生态要素以“三全育人”为目标和理念,围绕“文明风采”活动进行合作交流、形成彼此作用、产生相互影响,保证着这一教育生态系统的正向、良性状态,“使受教者的情智和人格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14]。

图1 “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教育生态要素构成

统一于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视域下的“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建设、中职学校“文明风采”主题活动实践,为“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教育生态系统运行提供了特定时空。这一时空内,承担管理督导职权的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组织实施职能的中职学校、承担协同配合职责的社会力量等生态要素,以“文明风采”主题活动为衔接融通“关口”,持续进行信息互通传递、资源互补共享、能量交换循环,不断促进着这一生态在“态”“势”上趋于稳定、平衡。“态”即“文明风采”活动健康开展并带动多方积极因素形成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水平不断提升的发展趋势;“势”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重视“文明风采”活动、“三全育人”改革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中职学校对抓牢“文明风采”活动突破口以推动“三全育人”走向深入的认识高度、行动力度,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所能提供教育资源、平台、空间等的契合度和有效性。

1.3 运行机理

运行机理指为实现某种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遵循原理[15]。通过以上分析,可形成一个基本认知,即“文明风采”活动通过促进“三全育人”的校内外环境,在与多种生态要素产生联系、彼此作用、相互渗透过程中,融会并成为这一“环境”的组成部分,实现推进“三全育人”的功能。该过程中,“施教者”“受教者”及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学生家庭中所参与进来的“协同者”,通过“活动”平台,发挥着“他教”“自教”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活动中不作为被动“受教者”存在,而是在“施教者”“协同者”的组织、配合下,带着浓厚兴趣和被唤醒的道德成长需要、自我完善需要主动参与。展示自我、体验成功、树立自信、提高素养,是参与活动的初衷,更是参与活动的结果。“三全育人”落脚点在学生,确保其处于这一生态系统最佳“生态位”,必须以“人”为本,驱动“文明风采”活动的“时”“空”双轮,使活动自身与中职学校“三全育人”二者借助“推进”的力量成为有机统一整体。这里的“人”,既包括学校组织、管理、实施、指导“文明风采”活动的德育管理人员、班主任、教师及后勤人员,直接参与活动中的社会人士、相关人员,还包括给予中职学校“三全育人”关注支持的各方力量,以及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角——“文明风采”展现主体、“三全育人”作用对象——学生。对“人”的全面把握,体现着“全员育人”价值意蕴。“时”对应“全程育人”要求,有三层含义:一是“文明风采”活动中的单项活动都存在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周期;二是每年“文明风采”活动都体现着鲜明的时代要求;三是“文明风采”活动具有延续性和“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4]的发展方向。“空”则指向“全方位育人”,即通过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教育资源、便利条件,为“文明风采”活动开展、“三全育人”深化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信息、技术、平台支撑与服务。“人”“时”“空”三者合一,“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教育生态系统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社会文明风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时代风尚、国家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行业企业等非政府部门参与职业教育社会责任、职业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需要、包括用人单位及家长在内的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以“三全育人”为导向的育人方式变革要求、发展职业教育的国际视野,以及作为内部生态要素的“文明风采”活动资料、作为外部生态要素的“三全育人”教育资源等,构成了这一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见图2。其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中职学校打造、完善这一教育生态的内在原动力,满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需要是学生主动融入这一生态的内在原动力,二者分别对生态系统发挥着驱动、拉动作用。其他方面则是促进形成这一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动力。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可以感受不同场域给予自身的成长满足,从而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中进行德技并修,实现人生发展。

图2 “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教育生态系统动力机制

根据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及运行规律,“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活动资料”“教育资源”“用人需求”“人才规格要求”等可对应“无机环境”,“文明风采”活动作为以活动形式呈现的育人实践行动可对应“生产者”,政府部门、党政群团、工商企业等从事管理、协同支持的力量可对应“分解者”,中职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可对应“消费者”,各自在系统中发挥着作用。作为德育创新的重要承载形式,学校“三全育人”新思路新举措都会围绕开展“文明风采”活动的行动予以体现,活动只有真正与课程教学、学生管理、职业指导、创建文明校园相结合,才能保证“三全育人”理念落地生根。适应新时代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变革要求,不断吸收、转化、增强“文明风采”活动育人成效,使中职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承担了系统“消费者”的角色。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作为“分解者”,为系统运行提供着强大驱动力。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不仅体现在规划、政策、投入上,对学校如何有效实施立德树人同样负有重要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开展“文明风采”活动、“三全育人”工作的全面督导,努力发挥“文明风采”活动对提高学生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才能“牵线搭桥”吸引党政群团、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这一教育生态建设实践,不断增强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形成多方协同、信息畅通、资源共享的育人局面,也才会催生中职学校更多的“三全育人”创新行动,这一生态系统运行机理见图3。

图3 “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教育生态系统运行机理

2 “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的保障条件

作为一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通过展示中职学生良好精神风貌“以涵育其德行”的德育活动,“文明风采”活动的特色品牌形象、三育融合特性和在新时代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开展态势,使它充分契合了“三全育人”的实践要求。这也成为“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成逻辑。而这一系统的现实建构和平稳运行,更离不开一系列基本条件的保障,以“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必须在主体区分、主客观条件创设和完善上下功夫。

2.1 主体条件

“人是思想的主人,掌握着开启每一种环境的钥匙,并且拥有使自己转化与重生的力量”[16]。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确保其主体地位。“文明风采”活动既有管理主体(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党组织)、组织主体(学生处、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及全体班主任、相关教师),还有活动主体(全体学生)、协同主体(相关非政府部门及老干部、家长、工匠大师等)。各主体明确责任,各担分工,摆正位置,才能确保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走上这一系统最佳“生态位”,完成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飞跃。反过来,这种飞跃的逐步实现,也会进一步增强各主体参与这一生态的“角色”意识,增进其主体自觉,从而在密切配合中形成促进系统正常运行运转的合力。唯有如此,“文明风采”活动才能真正成为中职学校“三全育人”的“推进器”。

管理者、教师、学生、社会力量等对“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这一育人创新实践的认识与觉悟,反映出他们对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观态度。“满腔热情”和“敷衍应付”绝不会是同样的效果。调查显示,凡是办学规范、德育基础较好、社会声誉高的学校,领导层面也更重视“三全育人”,更能将“文明风采”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抓手,教师育德责任心也更强,学生“人人参与”比例也更高,“文明风采”活动组织与开展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得到社会群众好评、用人单位认可,同时,也使学校获得更多显性或隐性教育资源。但有的管理者只把“重视”“喊在嘴上、写在纸上”,对工作缺乏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活动内容陈旧、形式老套,难以满足学生心理期待,教师只能被动唱起“独角戏”。这种“应付式”的“文明风采”活动,不仅起不到育人效果,得不到家长、社会理解和支持,也使学校逐渐丧失了“协同育人”主导地位。因而,管理者、教师、学生、社会力量各方对照自身角色,旗帜鲜明地亮明自身对致力这一生态系统打造的“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教书育人、培根铸魂的责任担当”“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成才追求”“协同共育、资源共享的社会责任”主观态度,是下好这盘育人“棋”、拧紧这股育人“绳”的思想保障。

2.2 客观条件

2.2.1 政治条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文明风采”,回答着中职学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17],决定着“文明风采”活动、“三全育人”实践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认知自觉,树立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的奋斗理想。必须将这一教育生态置于“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大格局,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大视野,扎根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一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肥沃土壤,确保“文明风采”活动在教育内容、活动形式、方法手段各方面“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2.2.2 文化条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三全育人”,势必要满足育人所需的文化条件。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全社会推动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旨在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的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以及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的时代新风,如春风吹遍中职校园。同时,“体现现代职教思想、职业特质、学校特色、可传承发展”[18]的学校核心文化,融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全过程的职业文化、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教学文化,以及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志愿服务等活动文化,都为中职学校实施文化育人提供了文化条件。“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9]。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要求,既指明了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也增强了基层学校德育工作者开展“文明风采”活动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的创新探索底气。

2.2.3 机制条件

从2018年“推进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到2023年“推进活动育人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教育部对开展“文明风采”活动有着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要求。“常态化”是对活动持续性的要求,即“文明风采”活动应成为中职学校日常德育工作组成部分,要常抓不懈;“规范化”是指活动在目标制订、内容确定、途径方法、平台搭建及成效评价等各环节、全过程,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想道德成长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科学性要求,以杜绝活动盲目性、随意性;“系统化”不仅包括对活动内容要突出主题、层次衔接的要求,还包括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系统整合要求。因此,必须建立起三个机制:

一是德育工作领导机制。落实、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党建标准和要求统领包括“文明风采”活动、“三全育人”改革在内的立德树人工作,避免出现“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看上去都在管,实际上没人管”的情况发生。

二是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学校决策必须通过相应执行机制才能实现,要建立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统筹学校财力、物力、人力等现有条件和社会力量、社会资源等条件,满足德育实践需要。

三是责权利明确的制度机制。建立覆盖学校各处室、每名教职员工的德育职责制度,责权一致,权限分明,激励创新;将成效与评优评先挂钩,培育一支过硬的德育骨干力量。

2.2.4 实践条件

作为系统性很强的综合育人实践,“文明风采”活动内容覆盖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活动过程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实习各层面,活动组织涉及校内校外各力量,活动空间延伸到红色基地、科技场馆、城乡社区、厂矿企业等。这势必对“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这一教育生态系统运行所需的实践条件提出更高要求,以确保系统所需物质和能量的补充、循环。

首先,这一生态系统作用对象是学生,目的是育人,这就需要保证活动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追求的渴望,对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需求。活动内容上,让学生在认识社会、感受发展基础上体悟肩负的责任;活动形式上,尽最大可能给学生提供“可参与、能参与、愿参与”的多样化选择;活动种类上,促进学生“人人参与”,结合其思想、学习、心理、技能、体能、艺术、创业等全方位成长需求,打造专门化、专业化学生社团,由学校安排指导教师提供服务和相应保障,为他们搭建提升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

其次,用好用活社会实践条件。目前,中职学校可以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实践的渠道主要是企业实习和志愿活动,还有少量参观调查、公益活动等。学校必须与合作企业加强沟通与协作,借企业环境平台促“德技并修”,让学生锤炼技能、培塑品质、展现风采。还要积极与党政群体、社区村庄等对接,利用红色基地、科技场馆、产业园区等资源共同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最后,邀请老干部、工匠大师、优秀毕业生等进校园,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同时,对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提升其成长成才的成就感。

2.2.5 评价条件

对这一系统运行状况的评价,归根结底是对学生“精神风貌”背后所折射的德行发展水平的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激励和约束是评价的主要目的。

首先,要有对学校领导、组织管理、教师参与层面的评价,有对“文明风采”活动、“三全育人”改革融入组织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全过程乃至服务育人各环节的评价,以保证该生态得以确立并保持应有状态。

其次,要有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教育资源投入状况的评价,一切教育资源都育人,但并非所有资源都可拿来做教育资源。利于育人的教育资源整合与发掘,需要学校主导、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支持,更需要社会力量积极配合,这就决定了这一生态系统运行的开放性属性。评价什么、怎样评价、谁来评价、结果如何运用,是非常现实的课题。

最后,对学生的评价。这一评价没好坏之分,只有进步大小、成长快慢的差异。对文化基础较差、自信心普遍不足的学生来说,勇于报名参加活动也要给予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差异较大,能够结合自身能力水平参与相应的活动得到锻炼、取得成长,就是一种成功。必须将学生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阶段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积极吸引家长、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评价。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优秀成果等,学校相关部门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表彰,以激励学生不断获得进步、调整自我评价、激发成长动机,从而实现“人人成才,个个出彩”。

3 结语

将“文明风采”活动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度融合,是立德树人的应然要求和实然选择。基于系统育人视角,深刻剖析“文明风采”活动推进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教育生态系统构成及动力机制、运行机理和主客观保障条件,是对“文明风采”活动这一常规德育实践活动如何适应新时代育人要求取得有效突破的新思考、再认识。深入探究之,将有助解决当前一些中职学校存在的“文明风采”活动开展与“三全育人”理念落地之间缺少有机衔接的问题,拉动教学改革、教师队伍、校园文化、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协同育人等多方面在协作、匹配中实现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风采文明育人
学人风采
学人风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人风采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庆丰收 展风采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