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天府金融指数”出炉

2024-03-07中国人民大学天府金融指数团队

西南金融 2024年1期
关键词:深圳广州成都

中国人民大学天府金融指数团队

天府金融指数包括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两个分指数,每个分指数又由四个子指数组成,客观评价、动态反映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情况。2023天府金融指数主要评价2022年度的金融发展情况,评价结果显示,2022年各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总体稳健,新兴金融发展较为迅速。

总指数综合评估

根据2023天府金融指数,我国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指数得分总体上升,总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重庆、武汉和天津,其中,广州上升2名,重庆、武汉各上升1名。具体来说,北京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固;深圳、广州得分上升,金融业发展前景广阔;成都推动文化金融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杭州、南京、天津、长沙基本盘稳健,差异化发展;重庆、武汉、西安、青岛举措频出,助力金融发展。

图1 2023天府金融指数总指数情况(前十城市)

分指数评估

本期传统金融分指数前十城市排序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南京、成都、重庆、天津和武汉。新兴金融分指数排序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杭州、长沙、武汉、重庆、西安,新兴金融指数得分各城市间的差距较上期有所扩大。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传统金融业态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方面都名列前茅,金融领域的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成都在农村金融、文化金融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重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文化金融均取得进步,带动新兴金融分指数从第十一名进步到第九名。

表1 2023天府金融指数分指数情况(前十城市)

金融市场指数

金融市场指数上,北京、上海和深圳位居前三,得分差异有所扩大。其中,北京在各个市场上均有显著的领先优势,得分明显上升;上海得分基本保持稳定,深圳得分有所下滑,上海和深圳在信贷市场、股票市场上表现相近,上海在债券市场、保险市场和其他市场的表现更为优异,深圳则在货币市场表现更加出色;杭州在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持续表现突出;广州和南京在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其他市场相较其他城市有竞争优势;重庆和天津凭借其在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保险市场上的出色表现,跻身全国第六和第八;成都、武汉在各个市场上的排名比较均衡,无明显的短板。

图2 金融市场指数得分情况(前十城市)

金融机构指数

金融机构指数上,北京、上海、深圳的领头雁效应明显,在各个指标上均与第二梯队城市拉开较大的差距。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众多金融机构总部所在地,在银行、保险机构得分上保持领先优势,北交所稳步发展,北京券商业务快速进步。而上海、深圳则借助两大证券交易所的区位优势,券商、资产管理得分高于北京。广州和杭州发展较为均衡,其中广州在券商和其他金融中介方面表现突出,杭州在保险方面优势明显。成都在银行领域保持相对优势,成都的银行数量较多,但在规模方面尚待进一步提升。天津在资产管理领域的优势突出。南京的券商业务具备一定优势。重庆凭借银行业的快速发展进入金融机构指数前十。

图3 金融机构指数得分情况(前十城市)

从业环境指数

从业环境指数上,北京、上海、南京和杭州(并列)位居前三。北京在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方面表现突出,上海在制度环境方面高居榜首。南京和杭州并列第三名,南京在从业环境的三个方面均表现良好,城市环境方面进步明显,排名从第六名上升至第三名,而杭州则凭借在制度环境上的出色表现上升1 名。厦门的城市环境建设成效突出,进步至全国第六名。广州在各个指标中表现较为均衡,但受到头部激烈竞争影响,从业环境指数排名由第五名下降至第七名。得益于良好的城市环境与制度环境,宁波在从业环境指数上进步1名。成都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但在城市环境、制度环境上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图4 从业环境指数得分情况(前十城市)

人力资源指数

人力资源指数上,北京凭借全国优质高校集聚地的优势,在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基础和潜力方面均有显著的领先优势,但得分明显下降。同样依托教育资源聚集的优势,上海在人力资源三个指标上得分比较稳定,排名仅次于北京。深圳凭借其在人力资源数量上的优势以及人力资源潜力上的实力,从第五名进步到第三名。成都是西部地区教育资源荟萃之地,在人力资源三个方面表现均衡,排名第四。广州CFA会员数量等人力资源数量领域优势明显,排名由第八名上升至第五名。杭州和南京拥有优秀的人力资源潜力。武汉、西安和天津在人力资源数量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科技金融指数

科技金融指数上,北京以绝对优势位列第一,在科技投入、发明专利、并购交易和PEVC等方面均有明显领先优势。上海与北京的得分差距有所缩小,在科创板上市公司方面领跑各大城市。深圳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8.17%,超过京沪。杭州在科技类企业并购交易、PEVC和上市融资方面表现优异。广州在研究经费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及收入方面表现突出。南京在研究经费和PEVC方面存在一定优势。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数和科技类企业A股上市公司家数突出。合肥大力支持科学技术发展,取得成效。成都有大量的A股上市科技公司且市值方面表现优异,科技投入方面优势显著。

图6 科技金融指数得分情况(前十城市)

绿色金融指数

绿色金融指数上,北京和深圳得益于绿色金融发展的突出表现继续领跑全国。上海和广州单位GDP 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大幅低于其他城市。武汉有全国第二高的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额,碳市场活跃,且绿色PPP 项目数较多。成都加快构建适应“双碳”目标的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大力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绿色金融基础坚实。杭州有大量环保公共服务类上市企业,绿色债券发行额也位于全国前列。青岛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低。厦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图7 绿色金融指数得分情况(前十城市)

文化金融指数

文化金融指数上,北京以显著优势位居榜首,得分进一步上升,突出优势在于文化产业上市企业数量、并购家数和PEVC投资家数。上海稳定在第二名,文化金融基础的领先优势继续保持。成都得益于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利润及资产的优秀表现,文化金融从第六名进步至第三名。广州产业企业A 股上市公司存量市值仅次于北京,但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数量有所减少。深圳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数量、利润和资产位居全国前列。重庆在文化金融基础指标上表现较好。长沙在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规模和盈利方面表现突出。西安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文旅体育与传媒占比有所增加。

图8 文化金融指数得分情况(前十城市)

农村金融指数

农村金融指数上,成都以明显优势继续位列第一,各类指标均表现突出,其中农业相关的上市公司市值和农村金融机构指标均稳居全国前列。长沙继续保持第二名,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标上升,农村金融基础得分仅次于成都。郑州、合肥排名保持稳定,得分明显上升,主要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方面进步显著。青岛小型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数具有明显优势。哈尔滨农用机械总动力优势较大。南宁第一产业增加值表现突出。广州和济南的农村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标增长明显。

总之,我国35个中心城市在2023天府金融指数中各有所长,金融供给结构持续改善,金融服务模式不断优化,金融发展成效突出,更好地发挥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猜你喜欢

深圳广州成都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深圳
成都
深圳医改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