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棋盘山的星火

2024-02-29莎羽

铁军 2024年2期
关键词:陈洪武功山游击队

莎羽

棋盘山在江西萍乡市境内,与太平山、柑子山、铁镜山等数十座大小山峰拱卫在武功山周围,翠岭叠盖,秀色可餐。

棋盘山村今属莲花县神泉乡,村内有红军井、红军桥、垄上改编旧址、“白皮红心”碉堡遗址等多处红色旧址。90年前,这儿一度成为湘赣临时省委的驻地,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在这儿主持召开了棋盘山会议,确定分散隐蔽的游击战方针,为后来走出大山,走向华中抗日战场保留了革命火种。

清风吹动山林,仿佛回到烽火燃烧的年代。

1934年8月,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下突围西征后,留给湘赣边区5个独立团,加上各县区游击队,总兵力约5000人枪。国民党集中5个正规师和江西省3个保安团重兵压境,分割包围,一时风声鹤唳。审时度势,湘赣省委、省苏维埃、省军区决定突围转移,10月,率领党政军机关和独立五团,从永新牛田出发,经过吉安的天河、敖城、安福的金田、严田、许坑,历尽艰辛到达武功山的泰山根据地,省委機关驻袁家村。此后,湘赣的三年游击战争便基本依托武功山进行。

转移至武功山,时任湘赣省委书记的陈洪时是赞同的,因他老家就在武功山下,家里是大地主,原配妻子和亲生骨肉都在,他已经离家多年,回家乡自然高兴。辗转激战几月,省委与一、二、四团已失去联系,能直接指挥的武装力量只有红三、五团及莲安萍中心县委领导的游击队,仅余2000多人枪。

但陈洪时此时并没有从“左”倾盲动中冷静下来,仍然指挥部队到处烧碉堡,打民团,贴标语,搞宣传,突击筹粮,扩大红军,暴露了目标。敌人调重兵连续“进剿”,逼迫红军向大山更深处转移,致使湘赣苏区最后一小块苏区陷入敌手。

亲历者段焕竞回忆:进武功山后,陈洪时继续着原来“左”的做法,大部队行动,正规作战,死打硬拼。“打开了村镇,逮住了封建头子、作恶军官,就召开群众大会进行斗争,没收地主财产,仓库粮盐发给群众。有一次斗争大会上,广场边的一排树干上五花大绑了十多个恶棍,他们都是杀死农民、强奸妇女的罪犯。他们被群众吐口水、丢泥巴,已经面目全非。有几个脚边还流着血。这些人公审后当然一律枪决……”

敌人以牙还牙,报复也是无比血腥。“铲共队”“挨户团”抓到革命群众就采用酷刑,什么“炭火包”“满身刺”“生割活剥”“开肠裂肚”等等,据说有40多种酷刑。草田某村敌人秘密侦察员罗根元一人就杀害群众12人,被称为“杀人魔王”,后被游击队李发姑等化装铲除。莲花县保安团头子贺元益,因抓不住共产党员贺志明,一家6口人全部被杀害。

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卓绝,唯一的一部电台在战斗中损失后,湘赣游击队与上级联系中断,陷入绝境。

段焕竞回忆:1935年的除夕,老百姓在国民党和地主恶霸的反扑之下,屋里屋外,都没有换春联、贴门神。枪声代替了爆竹,埋尸体代替了烧年饭。敌人手段十分毒辣,他们依靠地主土豪,夺回分地,恢复保甲,编起“铲共义勇队”,强迫“移民并村”,把山区群众驱赶到大村上集体住宿,还实行五家或十家的“联保联坐”“一家通匪,十家同罪”,保安队、义勇队经常化装进山侦察,见人就抓,见房就烧。如此种种,都是为了断绝我们的群众支援,困死、饿死我们。

高山野岭,寒冬腊月,没有粒米,只能食水煮的野菜,十天半月吃不到一点盐,四肢无力。时任三团政委刘培善回忆:有一次,我一星期没吃到一点盐,浑身没劲,敌人在后面追得很紧,我却倒地不起,战士们见状,轮番地把我背上了山。

很快,在敌人封锁下,游击队便陷入断炊断粮的绝境。穷山露营,野兽出没,数九寒天,冻饿交加,今晚躺下,明早不知能否起来。

时任省委常委谭汤池回忆:有个同志饿得实在受不住了,跑进寺庙里,把破鼓皮撕下来煮着吃。

敌军围困数月,红军游击队的兵力损失约达90%,红一团仅剩6人,红二团所剩无几,红三团剩数十人,红四团剩30余人,红五团约百人,苏区的党政军组织多数损失,湘赣边区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在极尽绝望面前,意志薄弱者信仰坍塌,有的人投降,有的人逃跑,有的人去当土匪。

主力长征后,新的湘赣省委、省苏维埃、省军区的领导干部有10人组成,10人中竟有5个投敌叛变。而组建的5个独立团前后12个团长政委中也有6个临阵脱逃,成了可耻的叛徒,真可谓大浪淘沙。

5个叛变的省级领导有:省委书记陈洪时、省委秘书长龙承绪,省苏维埃副主席、北路特委书记肖行麟,省委常委、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旷光明,湘赣政治保卫局局长刘发云。

此外,叛变投敌的领导还有湘赣军分区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贺振芳、莲安萍中心县苏维埃主席尹学鉴……

后来新任省委副书记曾开福、省委宣传部长周杰、省游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朱水生等人也相继叛变投敌。

陈洪时投敌后,被国民党任命为“招募专员”,国民党的报纸上登载通栏大标题:“共党中央委员省委书记陈洪时弃暗投明。”油印传单的内容是:你们在山上没有出路,不投降会饿死。快下山投诚吧!上面有陈洪时的亲笔署名。

叛徒不仅可恨而且危害极大。段焕竞回忆:坐第一把交椅,掌握全面情况的头子叛变了,当然会把一切机密都报告敌人。刘士杰得势时告阴状,把湘赣省苏维埃的老主席袁德生、永新县老县委书记、红八军政治部主任陈韶等许多同志当AB团抓了,害死了许多同志。为了个人利益,他不惜牺牲别人,哪怕是亲人、朋友,更何况是同志。

板荡识忠诚,烈火炼真金,大浪淘沙,当然不乏可歌可泣的英雄。

1934年9月下旬,独立三团从永新石灰桥突围北上,激战中团长刘启明英勇牺牲,这是团长中第一个献身者。4个月后,湘赣省军区司令员彭辉明在虎头岭与敌拼杀、重伤身亡,年仅27岁。彭辉明是广西人,参加过百色起义,有文化,骁勇善战,他的牺牲是湘赣地区一大损失。

萍乡县委书记林瑞笙在大山中被敌人追击,子弹打完,无路可走,乃拆毁枪支,纵身跳崖牺牲。

共青團永新中心县委书记王志强受省委指派,带领十几名战士去赣南寻找项英、陈毅,途中遭敌包围,坚决抵抗,全部壮烈牺牲。

莲安萍中心县委妇女部部长李发姑和女战士刘瑞英、冯秋姑在晚间被敌人追击时,宁死不降,纵身跳崖,一死两伤,后李发姑和冯秋姑被打柴老人救活。

莲花境内某村,敌人抓住妇女王桂莲逼她带路去抓游击队,她明知游击队在东山,却将敌人引向西山,敌人恼羞成怒骂她打她,又用银洋引诱她,她就是不讲游击队的真实地方。敌人将她衣服脱光羞辱她,她怒骂敌人,敌人兽性大发,竟割掉她的乳房,挖掉她的眼睛,活活将她折磨而死……

刘培善回忆:在永新有一个班长和5个战士,黄冈战斗后和部队失去联系,从莲花到攸县,在大山里找了1个多月,露宿山林,食草饮泉,衣服破得不能遮体,胡子头发长的像茅草,这些钢刀架在脖子上都不会哼一声的人,在找到部队后竟泪流满面,他们说:“没有党,我们活不下去,死也要找到党。要和白鬼斗争到底!”

白色恐怖中,真正的革命者无所畏惧,豪气干云,宁折不弯!

滚滚乌云压在武功山顶,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他在棋盘山上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进行队伍整顿,重建省委、省军区和部队。这次会议成为湘赣边区游击战争的转折点。

那年谭余保只有三十六七岁,看上去却像五六十岁的“老头”,脸上道道皱纹,眼窝深陷,又黄又瘦,头发乱蓬蓬,胡子半寸长,穿一件补丁摞补丁的农家对襟小褂,十足一个病晃晃的农家大爷。段焕竞说:“这样一个‘赤匪’头子、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保安团的兵擦身走过也不会抓他的。”

段焕竞也是条硬汉,他带领一个营的兵力,迂回辗转,到达棋盘山会合时仅剩18条汉子。初见面段焕竞便将自己用米袋背着的150块银洋从身上解下来如数交给谭余保,说:这是我们从湘南带回来的独立五团筹款剩下的经费,现在当面上交。

谭余保两眼放光,高兴地握着段焕竞的手说:“革命不会失败的,总有一天会胜利!”

棋盘山会议,称湘赣紧急干部会议。到会的有40多人,谭余保向大家通报了陈洪时等人叛变投敌的事实,他气愤地说:“陈洪时向蒋介石写了效忠书,向湘赣各地散发了劝降信,当了国民党的‘招募专员’。他当然把他所知道的湘赣各地区的一切秘密都报告了国民党,并且带领和指引白军向我们搜索进攻。6月下半月以来大家遭到的袭击和牺牲,都是这无耻叛徒犯下的罪行!”

谭余保原来是坐在一条长板凳上说话的,说着说着站起来激动地挥动手臂说:“湘赣边区是毛泽东、朱德亲手建立的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走了陈洪时,带不走老百姓的心,竖在这里的红旗决不会倒!”

谭余保提出了鼓舞人心的口号:不怕死,不动摇,执行党的方针,紧紧地依靠群众,坚持斗争到底,胜利必属我们!

段焕竞回忆:谭余保文化不高,他提出的30字口号很好记,几十年后我还背得出来。

会议决定组成临时省委,谭余保为省委书记,曾开福为副书记。成立了湘赣游击司令部,谭余保任政委,曾开福任司令(后叛变),段焕竞任参谋长等。起草了《告群众书》,表达了任何时候都不离开湘赣地区,坚持斗争直到胜利的决心。

湘赣地区真正的游击战从此始,湘赣游击队以武功山为依托,以四周相邻山区为回旋之地,隐蔽分散、保存实力、灵活机动、伺机出击,“我要打你,每打必中;你要打我,无影无踪”。就这样一直坚持到1937年底,才在陈毅召集下走出深山,走向抗日战场。

(责任编辑徐良文)

猜你喜欢

陈洪武功山游击队
陈洪设计作品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al and dynamic basis of kinesin dissociation from microtubule by atomistic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武功山晚霞
相约武功山
第八章超声游击队——声能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游武功山
家乡的武功山
陈洪音乐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论评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