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除夕夜,二奶奶在守岁

2024-02-29铁袀平

铁军 2024年2期
关键词:骨肉爱子守岁

铁袀平

依辈分她是我的远房伯母,因为她的男人排行老二,乡亲们都管她叫二奶奶,所以从小也这么跟着叫惯了。

晚年时二奶奶一人过。逢年过节她总是在饭桌对面放上板凳和碗筷,边吃边叨叨:“乖乖,快吃呀,快吃。”乡下人过年守岁,二奶奶也不例外。每逢除夕,她一定会独自面朝大门静静地端坐屋中央,哪怕刮风下雪滴水成冰也不让儿孙关门。到了子夜,老人家走出家门,仰天长喊:“荣仁哎,回家来过年哟”。那一刻,乡邻们便知新的一年开始了,小小的村庄瞬间被数不清的爆竹炸得惊天动地。鞭炮声中,二奶奶喃喃自语,谁说我家老大死了,你听,你听,他正在天边打仗哩!

二奶奶育有5子,以“仁义礼智信”排行。郭村保卫战前夕,大儿子荣仁带着小牛等几个伙伴跑到郭村投奔了新四军,从此杳无音信。解放军打过长江不久,小牛负伤复员回乡,对二奶奶说,荣仁打仗时被一颗子弹打中了。开始老人家说啥也不信,后来政府送来了烈士证明书,老人还是不信。再后来她就变得每年除夕为大儿子守岁了。

儿是母的亲骨肉。烈士张朝荣母亲夏翠仙,在儿子牺牲后一直不肯搬家,独自守在破旧的老屋,恋的就是老屋里有着儿子长大的印记。不仅如此,夏妈妈还按照当地习俗坚持每天做饭时带上一份,然后拌水泼洒到屋外,好让儿子能和家人一起吃饭。30多年一天不落给亡子送“泼水饭”,夏妈妈泼出去的饭食粒粒都是慈母思子的心灵泣血。

骨肉分离娘心痛。106岁的母亲千里奔波,第一次出远门赴西南烈士陵园看儿子的画面让人动容。儿子李加友倒在战场后,老母亲省吃俭用,终于在自己走向人生终点之前攒够了路费,她不顾亲人劝阻执意到儿子的墓地看一看。见到“儿子”的那一刻,风烛残年的老人扑倒在儿子的墓前,亲吻着冰凉的墓碑,撕心裂肺地呼唤着儿子的乳名。那一遍遍亲吻,那一声声呼唤,与其说是慈母吻其爱子,呼其骨肉,不如说是思子之痛积压在胸的瞬间迸发。

母子连心情切切。消防烈士的母亲罗小雙,在过年时给亡子写下一首题为《思念》的长诗,坦陈了一位痛失独子的母亲如泣如诉的心语:“风儿轻轻地吹,雨儿丝丝地下,眼前又是一场春意,我站在窗前思念远方的你,望着那望不见的月亮,雾也朦胧,泪也朦胧,全是那缠缠绵绵的思念。真的真的思念你,我最亲最近的人哪,知音隔断,天各一方……”长诗长思长长泪,烈火融化了消防烈士的身躯,却熔不断母亲与爱子的血脉。

人都说烈属的名号是无尚光荣的,可谁能体会到烈士母亲的难眠长夜却是那么倍受煎熬。我曾扪心自问,为什么二奶奶在世时总对人说害怕过年过节?守岁不让关门,是否害怕儿子归来进不了家?夏妈妈坚持做“泼水饭”,是否担心儿子挨饿?消防烈士的母亲罗小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对儿子倾诉的话语,是否想呼唤长眠的爱子能够醒来?李加友的母亲在骨肉走向了远方不再回头,她那遥望儿子背影的眼神,连同那满头的白发、满脸的沧桑,还有那几十年的盼子归来,怎能不让人心生丝丝怜悯。想到这些,不禁仰天长问,烈士亲人的无尽思念谁来回应,烈士父母痛失骨肉的心灵之痛如何抚慰?每当听到人们把祖国比作母亲时,我总想补上一句,热爱祖国母亲,岂能忘了成千上万为国牺牲的烈士和他们白发苍苍的母亲。

过年了,生活在幸福安宁中的你我他,何不想想烈士,想想烈士的母亲,若是如此,这个年或许会过得更有一番滋味。

猜你喜欢

骨肉爱子守岁
颤抖
魏晋南北朝:饮酒,放炮,“守岁”
爱子的力量
运动场上夺金牌
The Roles of Culture in Translation
守 岁
守岁人
右军骨肉 禅林笔精——智永、智果二家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