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浦镇机厂一张合影的红色记忆

2024-02-29白莹

铁军 2024年2期
关键词:浦口雨花台合影

白莹

南京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此兴建烈士陵园,开始征集收藏相关烈士的遗物及档案史料,并于1988年建成雨花台烈士纪念馆。30年后的2018年,我有幸成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一名文物史料保管员,参与到管理与保护馆藏革命文物史料的工作中,守护起这些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珍贵红色资源。

我在從事馆藏照片档案整理的过程中,一张老照片中的英式建筑吸引了我的目光,仿佛是我所熟悉的浦镇车辆厂的一座厂房。在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后得知,这是一张20世纪20年代浦镇机厂工人的合影。照片中,11名浦镇机厂工人一字排开,左边第三位是牺牲在雨花台的陈兆春烈士。他们身后的英式建筑是当年浦镇机厂的火车机车厂房,也正是如今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简称“浦厂”)仍在使用中的客车车间。之所以特别关注到这张合影,源于我与浦镇机厂、与浦镇之间的一层特殊关系。

20世纪30年代,我的曾祖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来到南京浦口地区的浦镇,成为了浦镇机厂的一名工人,此后便在工厂附近的工会后街定居下来。20世纪80年代末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已经是当年浦镇机厂工人的第四代子孙,面对这张合影,关于浦镇的儿时记忆瞬间被唤醒——耳畔响起火车的鸣笛声、眼前浮现出废弃的浦镇火车站仓库、足底感知到走在铁轨道碴上的硌脚感觉。这些血液中流淌的浦镇基因,指引着我走进合影中的那个年代,去追寻那段被尘封很久的红色记忆。

历史的齿轮开始转动,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百年前。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打着帮助清政府修筑铁路的旗号,疯狂攫取中国铁路资源的巨大权益。1908年,北起天津、南至南京浦口的津浦铁路开工建设。这条重要的南北铁路干线,以山东韩庄为界,由德英两国分别承筑。与此同时,获得南段筑路权的英国政府选址浦口地区的浦镇,建设起一座铁路机车修理厂——浦镇机厂。

随着津浦铁路运输的日益繁忙,浦口码头、浦镇机厂所在的两浦(浦口、浦镇)地区迅速集聚起大量铁路工人。一方面,处于外国资本家剥削和压榨下的铁路工人,开始自发地进行斗争与反抗,因而受到新生的中国共产党的重视。另一方面,铁路在交通方面的便捷性,也便于党组织利用铁路线路进行思想传播、串联工人运动。故而与长辛店等其他中国早期的铁路工厂一样,浦镇机厂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党活动的一个据点。

1919年6月初,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爱国学生运动。浦镇机厂工人也举行罢工,走上浦镇大街游行示威,参与到反帝爱国运动中。1921年3月14日,浦镇机厂的先进工人创建了南京地区第一个工会组织——浦镇机厂中华工会。在党组织的协助下,1922年秋,南京地区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浦镇党小组建立起来。1923年2月7日至9日,为声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两浦铁路千余工人举行总罢工,以鲜血和生命进行卧轨斗争并取得胜利。

此次罢工斗争中,涌现出一批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陈兆春就是其中之一。陈兆春1887年出生于南京江浦,是浦镇机厂的一名油漆工,在新潮影响下走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1923年2月,作为纠察队员的陈兆春走在声援京汉铁路工人斗争的最前列。由于在各项斗争中的英勇表现,1925年,陈兆春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3月,根据中共南京地委的指示,陈兆春等人积极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贴在浦口宪兵队门口的标语更是提振了革命队伍的士气。此后,南京四一〇反革命事件发生后,包括浦镇党小组在内的中共南京地方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面对残暴的白色恐怖,浦镇机厂的共产党员根据上级指示,继续团结工人群众坚持革命斗争。1929年起,陈兆春等党员借助浦镇机厂工人运动逐渐复苏的契机,又积极地在工人队伍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1930年8月6日至8日,沪宁、沪杭、津浦、陇海四路铁路工人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提出反对黄色工会、加强赤色工会、准备武装暴动等任务,陈兆春等党员立即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举行罢工反抗斗争并取得了胜利。9月14日至19日,第二次四路铁路工人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确定了总的政治方向是组织四路同盟罢工,为夺取政权做准备。

为传达此次会议精神,配合南京地区的武装暴动,浦镇机厂党支部把制造革命声势的任务交给了陈兆春党小组。

接到任务后,党小组组长陈兆春立即将小组全体党员召集至秘密地点三元庵,传达了大会精神,并布置了张贴标语的任务。9月22日夜,小组成员兵分浦镇、东门、浦口三路,将印有“打倒蒋介石!”“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革命标语贴满了从浦镇到浦口的大街小巷。国民党当局对此大惊失色,立即派出大批便衣特务四处搜捕张贴标语者。

不幸的是,由于工人岳云山叛变革命,9月26日至翌日清晨,陈兆春等人陆续被捕,羁押于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部。1930年10月8日,陈兆春、杜秀山、许立双、张学堂、吕占先、袁鸿鸣、袁德昌、徐明德8位来自两浦地区的共产党员,以及一位由花旗营捕来的铁路工人、共产党员王松亭,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后人称8位来自两浦的共产党员为“两浦八烈士”。

当时的报刊对此进行了报道,据1930年10月9日《南京民生报》登载的消息称:“首都卫戍司令部拿获共匪张学堂等九名,均经供认加入共产党,担任工作并秘密集会,图谋暴动,昨日上午绑赴刑场,执行枪决……”。1930年10月10日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在专电《疯狂的白色恐怖》中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这次罪行也进行了强烈谴责。

此后,浦镇机厂党组织活动一度中断。然而,浦镇机厂的工人罢工和争取解放的斗争从未停止。从1933年中共南京特支书记顾衡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七二大罢工取得完全胜利,浦镇机厂党组织的革命火种一直在燃烧。正是在共产党人这种接续奋斗革命情怀的激励下,一代又一代的“浦厂”工人坚守信念、锐意创新,将浦镇机厂从津浦铁路南端的修理厂,打造成轨道交通装备的国际品牌,亲历了我国百年工业发展史,更见证了百年前南京最初点亮的红色星火。

当我从这段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中走出,再次凝视这张浦镇机厂工人合影,不禁感慨万千,虽然它的相纸因岁月的痕迹而黯淡失色,但其蕴含的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无惧牺牲的革命斗争精神,却使其愈发熠熠生辉。浦镇机厂的工人斗争是早期南京工运史上极其光辉的一页,在百年党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身为浦镇机厂工人的后代,我有机会在一个世纪后,以守护人的身份与这张浦镇机厂工人的珍贵合影相遇,与有荣焉,幸甚至哉。今后,我也将以我的先辈为荣、以雨花英烈为镜,以做好新时代红色资源的守护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为己任,用心用情用力把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红色资源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

(责任编辑孙月红)

猜你喜欢

浦口雨花台合影
倾力打造侨海联盟 探索服务经济的浦口实践
从线下到云端:探索让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浦口路径”
常宴铭
聚焦三个“多元”着力打造涉侨纠纷多元化解的浦口模式
瞻前·顾后·融会·贯通
——以“分式”为例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南京科学城(欧洲)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落户浦口
《与顾明远并坐合影》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雨花石文化博物馆
要不要和明星合影
合影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