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螃蟹的征途》:由蟹看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

2024-02-28掉线

餐饮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蟹粉狮子头蟹肉

掉线

中国人的吃蟹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人民的螃蟹食用技术日臻成熟,北魏时期已经有农林专家贾思勰在自己的论文里介绍了腌制螃蟹的方法。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螃蟹给穷凶极饿的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出现必全文背诵的大文豪李白和苏轼,也都是螃蟹的钳下之臣。

在众多的美食纪录片中,提及螃蟹的不计其数,但没有一部能够以螃蟹担当主角,更多的只是作为最基础的食材做简单介绍,而纪录片《螃蟹的征途》的出现填补了这部分空白。

剧情简介:

中国人把对美食全部的想象力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螃蟹,大快朵颐的瞬间,刷新认知的吃法,螃蟹与中国人餐桌之间的故事,让老餮的眼中也绽放新的光芒。纪录片从“南北、日常、生熟、行家”四个角度,讲述螃蟹如何一步步走上餐桌,焕发出美食特有的光芒。

中国人的食蟹史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时期,尽管确切的第一位食蟹者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人食用螃蟹的历史几乎与中华文明的历史一样悠久。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如上海青浦崧泽遗址和浙江余杭良渚遗址,考古工作者已经发掘出了大量的河蟹蟹壳,这些是祖先们食用螃蟹后留下的。在《周礼·天官·庖人》的记载中,有一道名为“蟹胥”的菜肴,是用蟹肉制成的酱,这是先秦时期人们食用螃蟹的一种方式。到了明清时期,吃蟹的风俗习惯和烹饪方式已经与今天非常接近。例如,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就有精彩的吃蟹桥段,描述了人们如何持螯赏桂,并以此为灵感作诗。

影片从一只螃蟹的出生开始,向人们展示了螃蟹在神秘莫测的大海中茁壮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看到螃蟹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还能深入了解到螃蟹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展示人们对食材的采集、制作和呈现,影片将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和风土人情融入其中,展现了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虽然《螃蟹的征途》在表现螃蟹与人类的关系时,可能有所偏重于美食制作方面,对螃蟹作为生物个体的价值有所忽视,但仍然能从中感受到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此外,尽管影片所展示的螃蟹种类较为单一,但这并不影响人们领略中国螃蟹文化的丰富多彩。

本片的镜头语言丰富,从全景到特写都有涉及,展现了螃蟹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和生存环境。纪录片的配乐和音效也相当出色,为观众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本片采用了类似《风味人间》的叙事方式,通过不同地区的人物故事串联起来,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螃蟹的成长历程。影片中的人物故事也呈现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

通过本片,观众可以了解到种类繁多的螃蟹,从大闸蟹、梭子蟹到帝王蟹等,它们各具特色,为烹饪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可能性。观众还将看到丰富多彩的食用方式,无论是清蒸、红烧,还是香辣炒,都能呈现出螃蟹的鲜美滋味,让观众垂涎三尺。

《螃蟹的征途》还强调了螃蟹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意义。在中国,螃蟹寓意着富贵吉祥,是节庆时节的必备佳肴。通过对螃蟹文化背景的解读,觀众们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人对螃蟹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蟹酿橙

蟹酿橙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道特色传统名菜,属于浙菜系;该菜品新颖、鲜美、气味特殊。这道菜并不是现在才有的,1984年,杭州曾成立宋代古菜研究组,将众多失传菜肴复刻重新端上餐桌,蟹酿橙就是其中一道。早在宋朝的《山家清供》里就有记载:先将橙子挖个洞,然后填上蟹肉,加醋、橙汁、盐等,蒸熟之后就可以吃了。

吃蟹酿橙也是有讲究的。会吃的人要用手打开热腾腾的橙子壳,橙盖的热度率先通过指尖,用触觉传递温度;接着橙内的蒸汽夹带橙香和蟹鲜扑面而来,嗅觉瞬间感受到复合型的香味;再来是蒸到表皮如玉的橙皮呈现金黄色泽,用视觉表达丰收般喜悦的色彩。

芙蓉蟹斗

芙蓉蟹斗因其芙蓉洁白、蟹粉鲜美,极受人们欢迎,成为上海地区历史悠久的地方特色名菜。把大闸蟹洗净蒸熟,拆出蟹粉待用,取蛋清打成蛋泡糊待用。锅烧热,放入生油,葱姜末煸香后,放入蟹粉煸透,放入调料,炒透后取出。将炒好的蟹粉放入蟹壳内,用蛋泡糊封好,再放油锅内过几分钟,捞出装盘即成。

蟹粉狮子头

蟹粉狮子头是江苏扬州地区特色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系。口感松软,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红烧、清蒸,脍炙人口。主要原料是蟹肉和用猪肉斩成细末做成的肉丸(扬州人俗称“斩肉”)。斩肉的做法很多,有清炖的,有水氽的,有先油煎后红烧的,有先油炸后与其他食物烩制的,有用糯米滚蒸的。所谓狮子头则是菜肴造型——大而圆,夸张比方为狮子头。

猜你喜欢

蟹粉狮子头蟹肉
蟹柳里面有螃蟹肉吗
淮扬狮子头
红烧狮子头
不同冻藏时间熟制中华绒螯蟹蟹黄、蟹肉品质比较与快速鉴别方法(下)
蟹粉狮子头
蟹粉入菜(一)
认真拆蟹粉
狮子头
樱花季,一起去日本吃蟹吧
秋浓蟹香?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