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熹《小学》道德教育思想的时代意蕴和启示

2024-02-26董生辉

甘肃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朱熹道德教育

董生辉

【摘要】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继承了儒家道德教育精髓,自觉践行中华民族重践履、重理性、重自觉内省、重克制欲望的严格自律精神,对中华民族道德的形成具有持久的深远影响。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与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高度契合。朱熹《小学》中蕴含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理念创新、内容丰富和途径拓展,强化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力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朱熹;道德教育;当代价值;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2—0026—03

朱熹道德教育思想在继承并发展自先秦以来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对北宋理学倡导的道德教育思想予以升华,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发展有明显持久影响。朱熹的道德思想及道德教育体系是朱熹教育思想乃至理学思想的重心所在,也影响着我国现当代学校的道德教育。朱熹一生高度重视道德教育,多有论著,其中,他为“授之童蒙资其讲习”而编撰的《小学》,是一本具有独特影响的小学道德教育教科书,影响力尤为深远[1]。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朱熹的《小学》既是我国传统的童蒙教育典籍,也是作为儒家学者,其注重自身修身养性、道德涵养的著作,凝结着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的精华。朱熹《小学》中反映的道德教育思想核心理念是“成人”,即一个人如何从童蒙养成习得后“成为人”,学会“做人的样子”,为“成人”之后如何在“成智”“成圣”的道路上行走奠定基础。他的“成人”思想中倡导的教育理念对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和启示价值。

一、传承朱熹重视道德伦理教化的教育观

朱熹在《小学》中,把明人伦确定为道德教育目的,把培养圣人人格的理想人格作为道德教育的最高层次追求,追求“止于至善”的道德理想目标,朱熹强调目标指向,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明德、为圣”,道德教育的途径是“格物致知、居敬穷理”,教导学生要立“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要持之以恒,修身不懈。上述思想也是要高度重视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要持之以恒,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朱熹道德教育的当代价值,在于他所弘扬的天下归仁、止于至善的理想和积极的人生追求,将个人完善的理想人格与服务社会的现实联系在了一起,他把“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信念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国家、民族、社会和集体的利益要高于个人利益,形成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强烈而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这就是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给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在我们的教育中,不论是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都一如既往地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二、弘扬朱熹道德教育分层教学阶段观

朱熹的道德教育实施场所为家庭和书院,在实施道德教育时,朱熹主张阶段论,要求“学有次序”,他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理解能力、心理认知水平等特性,开展分层次、分阶段的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区分为家庭教育的“蒙学”阶段、教事明伦的“小学”阶段、穷理致知的“大学”阶段。《小学》主要是小学阶段的授课教材。朱熹指出,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是“教人以洒扫、应付、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信友之道”[2],让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遵守伦理道德规范,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达到“明人伦”的目的,这一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是“教事、格物、居敬”;大学阶段的道德教育的任务是“教理、致知、穷理”,要求学生在理性学习中,探究根源,致知穷理,特别在修身养性方面,要明德修身、正心守欲。朱熹还认为,小学道德教育和大学道德教育是相互衔接、相互统一的。小学是大学的基础,大学是小学的扩充深化,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根据朱熹道德教育阶段化的观念,对新时代学校教育中开展道德教育工作,科学规划道德教育目标和内容,具备很强的启发作用。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的生理规律和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他们设定相应的道德目标,实施相应的道德教育内容,且不可揠苗助长,也不可能踌躇不前、因噎废食[3]。同时,学校的道德教育的内容,还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与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形态高度契合,而且教学资源的选择,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有助于实现各个教育阶段的道德教育目标,这对于“思政一体化”的开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当前,从中小学到大学,国家正在推行“思政一体化”教育,思想政治课是国家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大中小幼等各个阶段的道德教育工作,要明确目标、路径、方法。如,朱熹所言要小学阶段“讲而习之于童稚之时”,“教事、格物、明伦”,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学其事”“化与心成”,重在习惯养成,并转化为自觉行为,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在于“格物”“致知”,探究事物本质、增强理性认知的基础上,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在于“养性”“正心”,重在明确政治方向,增强使命担当。中小学阶段道德教育以“学事”“践行”为主,践行新时代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去规范行为,为大学教育、成人教育打好基础;大学阶段应以“穷理”“正心”教育为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使命担当。

三、弘扬朱熹道德教育“知行合一”实践观

“知、情、意、行”,是道德养成的四个方面,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与具体的道德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道不坐论,德不空谈”,道德践行,必是“躬行践履”,将思想认识的收获或感悟运用到实践中。因此,必须在道德修养习得的基础上,突出“力行”教育,知行合一,反躬以践,去检验所学的道德理论[4]。“知”与“行”就是一个同行并重、完整统一的有机过程。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准绳,开展道德教育不仅要传播道德规范、理论、知识,而且要开展道德训练的实践,使学生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实践履证、道德反思等道德教育活动中切实获得道德感悟,实现“致知”“力行”“正心”的良性互动。教育工作者在道德教育中,注重学生对道德认知的思维把握和言语表述,强调知识的习得和逻辑的训练,而较少关注实践;学生学习道德品德修养等课程时,仅限于完成背与写的要求,与社会实践脱节,不仅没有真正学懂弄通,也没有将之运用于生活中。目前,青年中有部分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责任、理想信念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关注这个群体的思想道德状况和道德教育落实情况,不仅关系到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更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教育工作者要严格按照道德教育的要求,落实教育任务,既要传授学生丰富道德理论知识,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到生活中去。教育工作者将讲授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行动能力和丰富生活体验,使道德理论在生活实践中转化为道德需求,并把道德规范逐渐转化成自己日常的道德行为习惯[5],进而激发学生接受道德教育、承担道德责任、主动践行道德义务,达到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这不仅是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实践的要求,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要求,更是“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的时代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们道德行为逐渐从“理想人格、自我完善”的理想境界中挣脱,越来越多地趋向于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外部环境影响而被动遵守道德。道德约束日益他律化,多数人不是为自我完善理想人格而主动遵循道德。“德之不修,行之不远”,“立德树人”的教育之路“漫漫而其修远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实现现代人格的塑造与重建,离不开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背景,更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与重构。梳理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理论,探讨道德教育思想,汲取儒家道德教育的现代价值,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诉求、物质供给与精神涵养之中寻找道德传承,不仅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务、新要求,也对青少年一代如何“成人”提出的具体道德要求。

参考文献

[1]姚进生.朱熹道德教育思想论稿[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2]鄢建江.朱熹《小学》道德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3]郭敏.朱熹《小学》“成人”教育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J].中国德育,2020(02):30-33.

[4]郑娟.朱熹《小学》的德育思想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9.

[5]钟琼芳.朱熹的《小学》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中小学德育,2011(01):16-19.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朱熹《小学》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2]GHB0104)

编辑:宋春宇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朱熹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朱子深衣”与朱熹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