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防风险、增价值视角的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与审计效能提升的研究

2024-02-23杨位奎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风险防范内部审计

摘 要: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和提升审计效能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对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与审计效能提升必要性的分析,深刻探讨了防风险、增价值视角下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为企业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风险防范;内部审计;审计效能

在现代经济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挑战和竞争压力。内部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对于企业的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审计成果运用与风险防范衔接度低、缺乏运用保障机制等问题,导致审计效能较低。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如何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和提升审计效能,以加强风险防范和增加企业价值。

一、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与审计效能提升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内部审计成果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审计,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化。例如,审计可以揭示出企业内部的腐败现象或违规行为,及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其次,企业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可以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效能。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预防和控制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审计可以评估和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效能和有效性[1]。通过审计的过程,可以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和漏洞,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

再次,企业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审计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通过审计的结果,可以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降低风险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企业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合规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合规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2]。审计可以评估企业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发现企业存在的违规行为,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以保证企业的合法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防风险、增价值视角下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面临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防范衔接度较低

第一,内部审计与风险防范的目标和职责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内部审计的目标是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理和运营绩效等方面的情况,为企业提供建议和改进措施。而风险防范的目标则是识别、评估和管理企业的各类风险,以保障企业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由于审计与风险防范的目标不一致,导致内部审计成果在风险防范过程中的应用受限。

第二,内部审计与风险防范的方法和工具存在差异。内部审计主要采用的是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通过抽样、检查和分析等手段来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运营绩效。而风险防范则需要采用更加系统和综合的方法,包括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管理和控制、风险应对等方面[3]。由于审计方法和工具的不同,导致内部审计成果在风险防范中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內部审计与风险防范的周期和频率不一致。内部审计通常是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的,例如每年一次或每季度一次。而风险防范则需要进行持续和实时的监测和管理。由于审计和风险防范的周期和频率不一致,造成内部审计成果往往无法及时应用于风险防范中的问题,增加了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风险。

第四,内部审计与风险防范的沟通和协作不够紧密。内部审计与风险防范的沟通和协作是保障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关键。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内部审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存在障碍。审计部门往往缺乏对风险管理的深入了解,难以提供具体和有效的建议;而风险管理部门则对审计成果缺乏充分的重视,难以有效运用。

(二)对内部审计结果重视程度不足

第一,企业高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内部审计的成果对于风险的预警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4]。不过,一些企业高层未能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往往将其视为一项例行公事,缺乏对内部审计结果的实质性重视,使企业不能有效地利用和运用审计成果。

第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不足。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该保持独立性和专业性,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但是,一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存在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性受到干扰的问题,审计结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第三,企业文化和治理环境不利于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一些企业存在以利益至上、短期行为为导向的文化和治理环境,导致内部审计成果往往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在这样的文化和环境下,企业高层更关注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目标,对于内部审计成果的长远价值和意义缺乏认识[5]。这使得内部审计成果无法对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产生影响,降低了企业管理者对审计结果的重视程度。

(三)缺乏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保障机制

企业面临着缺乏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保障机制的问题。缺乏明确的审计结果运用目标和指标、责任分配和监控机制、培训和指导以及评估和反馈机制,都造成了审计结果的运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

第一,缺乏明确的审计结果运用目标和指标。在企业中,审计部门完成审计工作后,往往没有明确的审计结果运用目标和指标。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标使得审计结果的运用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衡量审计结果对企业运营的实际影响和贡献。

第二,缺乏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责任分配和监控机制。在企业内部,对于审计结果的运用责任缺乏明确的分配,往往由相关部门自行决定是否采纳审计结果,导致审计结果的运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缺乏监控机制也使得审计结果的运用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影响其运用效果的实现。

第三,缺乏对审计结果运用的培训和指导。审计结果的运用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企业往往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指导。缺乏对审计结果运用的培训和指导,使得企业内部人员难以理解和应用审计结果,影响了审计结果在实际运营中的有效运用。

第四,缺乏审计结果运用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在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对审计结果运用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机制。缺乏对审计结果运用效果的评估和反馈,难以了解审计结果的实际运用情况和效果,也无法及时纠正和改进运用方式和方法。

三、企业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提升审计效能的策略

(一)提升对内部审计结果重视程度,发挥其价值

企业通过提升对内部审计结果的重视程度,能够实现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和提升审计效能的目标。这需要企业高层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部门的专业能力和独立性的提升以及倡导积极的企业文化和治理环境。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推进,企业才能真正利用内部审计成果来优化风险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要加强高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和支持。企业高层对内部审计的支持是提升审计结果重视程度的首要条件。高层管理人员应明确内部审计对企业风险评估和管理的重要性,将内部审计的成果作为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高层应积极参与和关注内部审计工作,督促各部门和人员配合内部审计工作,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问题和缺陷。同时,高层也应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确保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二是应优化内部审计部门的专业能力和独立性。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确保审计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企业还应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障机制,确保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不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和压力,并保持中立和客观的立场。

三是要倡导积极的企业文化和治理环境。企业应倡导以诚信、透明和追求长期利益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以及健全的治理机制。企业高层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践行良好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以确保内部审计成果能够真正被重视和运用。

(二)提升内部审计成果运用与风险防范工作的衔接度

首先,明确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目标。企业应明确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目标,将其与风险防范工作的目标相衔接。例如,通过审计成果改进内部控制体系,减少潜在风险,或通过审计成果提高决策的有效性,降低经营风险等。明确的运用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和推动内部审计成果在风险防范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其次,加强内部审计与风险防范方法和工具的协调。企业应确保内部审计与风险防范工作采用的方法和工具相互协调。例如可以将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工具与内部审计的方法结合,共同应用于风险防范工作中,实现风险的全面管控。此外,可以将内部控制评估和改进的方法与内部审计的方法结合,提高内部控制的效力和有效性。

最后,加强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培训和指导。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相关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为内部审计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审计成果。此外,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将内部审计与风险防范的经验和最佳实践进行分享,促进知识的传递和交流。

(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成果运用保障机制

第一,建立内部审计成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企业应确保内部审计成果的生成和报告过程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例如建立内部审计工作手册,明确审计程序和方法,确保审计工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同时,建立内部审计报告模板,确保审计报告的内容完整、准确、清晰。这些标准和规范可以提高内部审计成果的质量和可信度,有助于其运用的有效性。

第二,加强内部审计成果的传达和沟通。企业应建立起内部审计成果传达和沟通的机制和渠道。内部审计部门应及时将审计成果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负责人。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明确审计结果的意义和价值,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通过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提高对审计成果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促进审计成果的运用。

第三,建立内部审计成果的跟踪和落实机制。企业应对内部审计成果的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和落实,确保相关问题和缺陷得到及时的改进和解决。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定期跟踪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同时,企业可以建立内部审计成果的监督机制,例如内部审计委员会或监察机构,对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审计成果得到有效运用。

(四)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首先,建立信息化审计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实现对审计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该系统可以包括审计项目管理、任务分配、进度追踪、数据分析等功能,将各个审计项目的成果集中管理,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信息化审计管理系统,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审计项目的进展情况,加强对审计成果的跟踪和控制。

其次,推动审计数据的数字化采集和存储。传统的审计工作通常依赖于手工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耗费时间和精力,容易出现错误和遗漏。企业可以推动各个部门采用数字化的方法来收集和存储审计相关的数据。例如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将各个业务系统和数据库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加快审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过程。

最后,应用数据分析技术提升审计效能。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来加强对审计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提升审计效能。通过应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快速识别潜在风险和问题,发现异常和模式,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此外,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风险预警和预防,提高内部控制的效能。

结束语

运用内部审计成果和提升审计效能对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价值,积极采取提升对内部审计结果重视程度、提升内部审计成果运用与风险防范工作衔接度、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成果运用保障机制等措施,为实现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晓慧.基于价值增值视角的企业內部审计成果运用与审计价值提升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3(34):33-36.

[2]夏永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实践与思考[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11):13-15.

[3]关改霞.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现状与改进措施[J].中国中小企业,2022 (06):78-80.

[4]王霄.企业内部审计整改成果转化的方法及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0):129-130.

[5]孙春胜.探索加快企业内部审计整改向成果转化[J].经济研究导刊,2021(06):65-67.

作者简介:杨位奎(1986.12-),男,汉族,河南周口人,本科,审计师,研究方向:审计。

猜你喜欢

风险防范内部审计
银行金融理财风险研究与对策
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