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交通运输规划研究

2024-02-23叶小芳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4年1期

叶小芳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交通方式在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过度消耗能源等。因此,绿色交通理念应时而生,主张通过科学且合理的规划与管理推动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交通运输规划和绿色交通理念,然后分析了绿色交通理念对交通运输规划的影响,继而深入探讨了在绿色交通理念下交通运输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关键词:绿色交通理念;交通运输规划;交通管理方式

交通运输规划和绿色交通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要素,它们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绿色交通理念对交通运输规划有着深远影响,其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交通运输的认知,也提供了新的思考框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落实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绿色交通理念,管理部门可以塑造一个既满足人们出行需求,又能保护环境的交通系统,从而为未来创造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因此,应积极地推广绿色交通理念,以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可持续发展。

一、交通运输规划及绿色交通理念概述

(一)交通运输规划

交通运输规划是一种科学决策过程,旨在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构建高效、安全、便捷且环保的交通系统,这个过程需要深度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并据此制定最优方案。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预测未来交通需求,确定交通网络的布局和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以实现网络高效运行,并制定交通政策和措施,评估交通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二)绿色交通理念

绿色交通理念是一种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全新交通观念。它主张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促进交通运输高效、安全、环保和经济性,从而提高人们的出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推广绿色交通理念,我国已制定了很多相关政策:《关于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2019年)提出构建绿色交通体系的目标,并强调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重要性;《关于推进绿色出行的指导意见》(2017年)提出推广绿色出行的具体措施,包括优化交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推广新能源汽车等。这些政策旨在通过改善交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以及推广新能源汽车等举措推动绿色交通理念实践应用。

二、绿色交通理念对交通运输规划的影响

(一)提升能源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提升能源效率是绿色交通理念的核心之一。传统的交通方式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而这种能源资源有限且不可再生。因此,通过引入绿色交通理念,可以推动交通运输规划朝着能源高效利用的方向发展。例如,推广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低碳交通工具,减少对传统燃料的依赖,减少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此外,鼓励节能技术在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中应用,如采用LED路灯、智能交通信号灯等,都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交通运输对能源的消耗。因此,绿色交通理念能促进能源效率提升,为交通运输规划带来积极影响。

(二)促进多式联运,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

绿色交通理念还促进了多式联运,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传统的交通运输规划往往侧重于单一交通方式,导致交通系统资源利用不均衡,拥堵和能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显。而绿色交通理念强调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与整合,通过建立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物流网络,将不同的交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货物和人员在不同交通模式之间的无缝衔接。例如,通过建设物流中心、货运站等综合交通枢纽,鼓励物流企业采用集装箱运输、铁路联运等多式联运模式,可以减少貨物在运输过程中的转运次数,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因此,绿色交通理念推动了交通运输规划朝着多式联运方向发展,提高了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

(三)促进公平与包容性,提升社会整体福利

绿色交通理念不仅关注环境和经济效益,也关注社会公平和包容性。传统的交通运输规划往往存在地区不平衡和社会不公平的问题,一些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无法享受到便捷的交通服务。而绿色交通理念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鼓励改善交通设施和扩大服务覆盖范围,促进公共交通发展,降低弱势群体的出行成本[1]。例如,通过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完善公共交通线路等措施,可以使更多人的出行更低碳便捷。此外,绿色交通理念还注重解决交通贫困问题,提供适当的交通服务和补贴,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出行机会。总之,绿色交通理念通过促进公平与包容性,能够提升社会的整体福利。

三、绿色交通理念下交通运输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缺乏长远视角

在绿色交通理念的引导下,应致力于建设可持续性、环保、高效和公平的交通系统。然而,当前的交通规划常常缺乏长远视角,导致其不够灵活,无法适应未来需求变化和环境挑战。首先,许多城市的交通规划过度依赖私人汽车,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相对较少,这种规划方式既加剧了交通拥堵问题,也加重了环境污染压力。而且并非所有人都有能力购买和使用私人汽车,这种规划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社会不公平性问题。其次,现行的交通规划往往未能充分预测未来交通需求。例如,在科技发展背景下,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逐渐普及,将对交通需求产生重大影响,但在进行前期规划时并未考虑到这些因素,导致新型汽车在使用上受到限制。最后,现有的交通规划并未全面评估环境影响。例如,在规划高速公路建设时,往往只关注其对交通流量的影响,而忽视了其对环境的影响,如自然环境破坏、噪声污染、碳排放等,从而加剧环境问题。

(二)交通结构不均衡

在当前的交通运输规划中,公路运输仍占据主导地位,这在城市间和城市内部的运输方式选择上尤为明显。对于个人出行而言,私人汽车依然是主要的出行方式,而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相对滞后,绿色出行方式如非机动车和步行在整体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并不高,且相关设施也有待完善。这种交通结构既加剧了道路拥堵问题,也恶化了空气质量。在物流运输方面,以公路为基础的货车等运输方式已成为主流,而铁路、水路等更环保的交通方式却被边缘化。虽然铁路和水路运输在能源消耗、排放量、运输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且其效率和环保性都远超公路运输,但由于受投资成本高、运营难度大等因素影响,其发展速度并未达到预期。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现有的交通结构,以实现更高效、环保的交通系统。

(三)环保技术应用不足

尽管环保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有所增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环保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其一,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速度并未达到预期。虽然新能源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等优点,但高售价、短续航里程和长充电时间等因素影响了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此外,政策支持如购车补贴、免税优惠等也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其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滞后,这也是限制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2]。目前,我国的充电桩数量和分布还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需求,特别是在一些小城市和乡村地区,充电设施缺乏问题更为严重,给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带来了不便,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其三,公路运营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环保技术应用,缺乏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无法进一步优化车流组织,减少车辆的怠速排放和尾气排放。

(四)公众意识不足

公众的环保意识无疑是推动绿色交通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社会大众对于绿色交通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对绿色出行方式的认知不足。由于公众对于绿色交通的知识和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很多人对于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人并未意识到汽车尾气排放是导致空气污染和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长时间处于交通拥堵过程还会增加心脏病等健康问题的风险。其次,对环保技术的理解不足。许多公众对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系统等环保技术的了解不足,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来缓解交通污染。最后,对绿色生活方式的接受度不高。尽管绿色出行方式可以带来环保效益,但由于生活习惯、舒适度等因素,更倾向于选择私人汽车等出行方式,而不愿意采取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等方式。

四、绿色交通理念下交通运输规划优化策略

(一)建立长远视角的规划,确保规划可持续

建立长远视角的规划是实现绿色交通理念下交通运输规划的关键,在制定交通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当前需求和问题,还要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基于此进行规划。在规划时要明确绿色交通的基本原则:可持续性、环保性、高效性和公平性,这四个原则应贯穿整个交通运输规划过程。然后,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全面了解未来人口流动、城市发展、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交通需求的影响,以提前规划和建设足够的交通设施,满足未来需求。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如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流量控制、收费管理标准等,以保证交通顺畅。并且公众作为交通运输的主要使用者,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对交通运输规划非常重要,因此,在进行规划时要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创新交通管理方式,促进交通结构均衡发展

绿色交通理念下的交通运输创新管理方式应该是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实施差异化的交通管理策略,并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管理,以促进交通结构均衡发展。首先,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是关键。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主体,其效率、便捷性和环保性直接影响交通结构的均衡发展[3]。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比如通过引入智能调度系统,优化线路布局,提高班次频率等方式,使得公共交通更加吸引人,从而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碳排放。其次,实施差异化的交通管理策略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设置拥堵费、限行限号等措施引导驾驶员选择公共交通或者非高峰时段出行,以此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或者降低公共交通价格,甚至在某些时段提供免费乘车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公众使用公共交通。最后,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管理。比如,ZY公司开发的一款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具备实时监测和统计服务区电力产能及能源消耗的功能,并借助云计算平台,优化能源和负荷的流向。此外,该系统还整合了道路监控和客流量分析等功能,用于计算服务区的碳排放指标,从而创建出一个“能源管理+路面管理”的综合性智能数字化管理模式。

(三)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广环保技术和设备

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广环保技术和设备,能有效地降低交通运输的环境影响,实现绿色交通的目标。一方面,可以建立示范项目,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运输项目,推广使用环保技术和设备。例如,最近,由JT集团推动的“JS大桥服务区零碳高速公路服务区样板”项目在嘉兴市国资委的推荐下,成功被选为全省“2022年度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这个项目不仅展示了如何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嘉兴市提供了一份鲜活的样板。另一方面,建立与环保技术和设备供应商、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加速绿色交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比如在JS大桥服务区内正在建设“光储充”一体化车棚,其通过光伏绿电直接供应充电桩充电,并将多余电量储存于储能系统中,目前该服务区设有57个充电桩车位,完全能够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会大大提升新能源车主在高速公路的出行体验。

(四)开展绿色交通宣传活动,普及绿色出行知识

推动绿色交通实践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开展绿色交通宣传活动,普及绿色出行知识。这不仅能提升公众对环保问题的认识,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出行习惯。首先,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多元化的媒体平台,向公众广泛传播绿色交通的理念和益处[4]。例如,制作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展示绿色出行方式以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积极影响。同时,邀请专家在各类媒体上发表文章或演讲,深入浅出地阐述绿色交通的科学原理和实施策略。其次,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举办各种形式的绿色交通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徐婵枝.绿色交通理念背景下交通运输规划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25):124-126.

[2]劉涛.绿色交通理念下的交通运输规划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2(09):164-166.

[3]胡文喆.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交通运输规划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2(06):155-157.

[4]赵延朋,徐红领.绿色交通理念下的交通运输规划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44(01):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