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区域教研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02-21王倩刘金华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课程

王倩 刘金华

作者简介:王倩,大连教育学院高级教师。刘金华,大连教育学院高级教师。

摘要: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障区域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新课程背景下,大连教育学院以核心素养为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向,充分发挥教研的专业引领职能,积极构建常态化、下沉式、前置性的教研样态,开展聚焦新课程实施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基础教育工作呈现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有序、新课程工作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明显的特色。基于此,大连教育学院将从强化教学管理、推进新课程内涵式发展、提升校长领导力、关注教师队伍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提高区域教研指导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关键词:新课程;素养导向;区域教研;教研转型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印发,开启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篇章,标志着基础教育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时代,推动了育人方式与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切实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新课程实施,强化教研的专业引领作用,2023年7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加强教研支撑引领,健全各级教研体系,推动各地各校常态化有效开展区域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强化基于教学实际问题和课例案例的研究”。面对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聚焦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工作重点,区域教研应将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学校、一线课堂、教师、学生之中,精准把脉新课程实施情况,提供专业的教研指导,促进新课程落到实处,从而培养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连教育学院基于新时代“双新”“双减”提质增效的教育发展要求,立足区域基础教育教学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转化与落实、教师队伍建设三個方面内容,深入大连市近三分之一的基层学校,以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问卷调研、实地调研、访谈调研等方式,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分学科听评课、校长教师座谈交流、教研活动等形式,开展全学段、全学科、全要素的集中调研指导活动。本文基于大连教育学院开学第一周集中调研的情况,对区域教研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反思,深度掌握区域教研动态,明确教研改革方向和重点,以切实发挥区域教研的专业引领与支撑作用。

一、区域教育教学实施工作特色鲜明

(一)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有序

根据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开学十到位”的统一工作部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阶段学校的各项准备工作完善、到位。

1.教学计划安排科学有序

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旧教材的背景下,省市制定、下发了新课程实施办法,对起始年级 “零起点”教学、相关学科教学进度安排等均进行统一安排和部署。绝大多数学校都能统筹安排,严格按照大连市教育局的教学进度表安排教学工作。初中、小学“零起点”教学贯彻落实到位。

2.教学准备精细严谨

各校聚焦“双新”“双减”提质增效的要求,充分发挥教研作用,创新完善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如初中学段的全区集备、校领导包组集备、跨学段集备、集团校集备活动,基于新课程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基于学段衔接的课程内容整合设计等,为教师新学期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研组听课后发现,各学段教师课堂情绪饱满,教学环节衔接流畅,学生学习状态积极,师生互动活跃。

3.“双减”工作持续深化

各学校课后服务传承创新,在承袭传统自习、学科辅导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兴趣社团活动,开放各学科功能室和图书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需求。

(二)新课程工作扎实推进

1.突出重点,促进新课程落实

市、区、校三级通过培训引领、主题推进、教研组落实等策略,持续推进新课程、新课标有效落实。小学、初中从2023年3月开始,在主题化、序列化教研活动中一直聚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开展引领和辐射工作。区级教研以技术赋能课堂教学转变为抓手,加强智慧学习者课堂、思维课堂、可视化教学目标实现等内容的落实。各学校充分利用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平台,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实践,取得了诸多创新型成果。

2.抓关键环节,寻求新突破

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阶段学校都能积极转变育人观念,为学生的深度学习而教,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努力抓住课堂教学、作业、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开展研究。小学各学校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作业管理更加规范,作业设计创新性增强,注重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实践性作业明显增加,充分体现“双新”“双减”要求。初中各学科教师从单元整体性角度重新审视学科教学内容,创设有助于学生有效迁移、建构、生成新知识的应用情境,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角度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概念的意义建构,探究活动凸显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做中学、学中做”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各高中学校努力尝试以大概念的逻辑组织设计大单元教学,注重“教—学—评一体化”的课程实施,探索如何有效将新课标育人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扎实推进与有效落实新课程工作。

(三)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明显

1.名优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显著

名优骨干教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如部分名优骨干教师承担了学校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任务,其以教师基本功为抓手,采用传帮带的形式,引领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现专业上质的飞跃。同时,名优骨干教师在教研组建设上成绩斐然,其通过创新教研组运行机制,建设可视化目标,优化教研组集体备课方式,引领教研组积极开展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等研修活动,尝试以大概念组织的教案和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走在探索新课程理念如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专业前列。

名优骨干教师助力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承担大量市区级教研讲座、示范观摩课、区域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其示范引领作用从校内辐射到区域,带动区域教师队伍质量的整体提升。同时,名优骨干教师勤于积累,梳理、反思教学工作,主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将教学思考转化为研究成果。

2.轮岗交流教师促进义务教育扩优提质

教师轮岗交流政策在大连市全面实施以来取得广泛成效,优势学校的教师轮岗交流到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实现了区域内校际间优质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用和流动,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公平发展。轮岗交流教师在新学校获得专业发展新契机,其教学活力和专业发展动力得以激发,其工作能量和效益得以积极发挥。同时,他们致力于引领区域内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完善教研组建设与学科建设,聚焦高效课堂的创建,提高课堂教学内涵和效能,促进轮岗交流教师和新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步双向提升,从而带动区域内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加速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二、区域教研改革的现实动因

(一)亟须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强化学校管理水平在教育教学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節。为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学校应不断研究管理的规律,科学规范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优化内部治理,创新管理办法,加强教研组建设,大力支持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以师生为本,营造和谐共进的学校文化,发挥学校潜在的育人功能,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亟须加强新课程培训的实践性

虽然各学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研究与实践活动,但现阶段学校和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研究尚不系统、深入,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新课程核心素养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虽然多数教师关注从单元主题视角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间的关联,但对于学科核心内容及核心素养的把握不足,转化到课堂教学中的程度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学生评价领域,部分学校虽然能从多维度探索激发学生内驱力的评价方式,但对评价结果的使用浅表化、碎片化,不能充分利用评价改进教学,且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作业难度的层次性、作业结构的有效性、作业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得不到保证,评价仍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评一体化”的课程设计有待优化;部分学校跨学科主题、项目式学习落实不到位,且跨学科课时普遍未达到新课标要求的10%。究其原因,学校和教师缺乏对新课程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亟须开展关于新课程如何精准落地的实践性培训与指导。因此,区域应加大力度促进新课程落地的操作性路径培训与指导,开发新课程实践基地,为教师提供跟岗学习机会。

(三)亟须更加关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新时代,教育迈入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从“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转向“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追求 “质”的高质量内涵式均衡发展。目前,大连市实施配置式均衡的教师轮岗交流制度,通过区域内优质师资的合理流动,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而优质学校如何寻求发展的更大突破,进一步精进学校课堂教学,进一步实现教师专业提升与进阶,实现区域教育协同提质增效等,成为区域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大连市今后应注重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关注优质学校教育生态的长足发展,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轮岗教师与其流入校教师深度合作,将区域教育引向高质量内涵式均衡发展的轨道。同时,大连市应高度关注轮岗教师在流入校的文化融入问题,通过给予其足够的专业自主权,使轮岗教师全身心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三、区域教研改革的思考与展望

“双新”“双减”背景下,大连市以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和突破口,落实新课程实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平衡、某些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未来,大连市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继续加强区域教研工作,打造区域教研新格局,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精准教研工作的发力点,强化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基础,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新课程的实施势必会引起学校教学生态的变化。为保证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环节有序进行,并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教研工作应以强化教学管理为重要抓手,加强对教学过程各要素的统筹,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教育行政部门要常规性督促、检查学校教学管理的工作,持续加强教学管理的整体性、规范性和协作性。研训部门要充分发挥研训系统的教研合力,立足教学,深耕课堂,开展协同开放式的一体化教研指导。同时,推动教学管理常态化、制度化发展,聚焦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将德智体美劳要素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此外,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以教学过程的全链条管理加快推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的整体转型。

(二)精准新课程落地的着力点,以三级联动推进新课程内涵式发展

大连市以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的有效联动促进新课程的精准落地,三级教研体系各自明确职责与分工,协同推动新课程的内涵式纵深发展。市级教研侧重统筹规划,系统科学设计,开展新课程理念、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有效性作业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等方面的通识性示范实践指导工作;区级教研侧重组织新课标落地的操作性路径培训与指导,开展学科间融合和学段间衔接的大教研活动与实践基地的跟岗学习,发挥名优骨干教师在区域内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新课程的校本行动,扎根学校和教师发展,聚焦教师教学实践,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校本研修活动;运用信息技术赋能新课程设计与实施,突出素养导向,加深教师对大概念的理解;加强教学评环节的逻辑性,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推进跨学科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教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持续性,从而丰富新课程的发展内涵。

(三)精准扩优提质生长点,提升校长领导力

新课程改革本质上是一场自下而上的学校变革。为应对新课程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方式、从课堂教学模式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新挑战,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决策者、掌舵人,应努力提高自身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掌控新课程实施的方向,带领学校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重塑学校文化,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动学校组织创新,聚焦课堂教学,优化校本培训,推进新课程进程,促进新课程精准落地。同时,市级研训部门要积极开发校长教育领导力专业课程,探索本土化校长发展模式,加快培育本土化“领航校长”,提升校长领导力,打造专业化校长队伍。

区域应加强对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建设的教研指导,进一步规范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工作,深入分析其薄弱原因,确定生长点;加强教研指导的针对性,制定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可视化目标和有效改进策略,突出学科发展重点,激发学科建设活力,强化学科的实践性,加强教研指导的有效性。

(四)精准新课程改革的支撑点,关注教师队伍文化建设,以文化浸润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价值观和学校文化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实践,在激励教师个人发展、凝聚教师队伍向心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轮岗交流教师快速融入新学校、新教研组,快速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依托学校文化的传承、浸润、凝聚。大连市优化以情感和文化为纽带的非正式管理制度,创设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学校文化,以浓厚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创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这样的教研生态更有利于教师实施新课程和开展教研活动。同时,区域应积极为教师搭建交流展示平台,以文化向心力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文化创生。

参考文献:

[1]周鸿蜀.指向课堂教学改进的区域教研创新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23(9).

[2]焦龙保.面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教师教育研究,2023(1).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正确使用语文教材的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程下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