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2024-02-18江苏省教育学会朱卫国

新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品质优质办学

◎ 江苏省教育学会 朱卫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因此,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应该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聚焦到教育上来就要求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如何认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架构

高质量教育体系应包含现代教育体系、现代育人体系、现代教育评价体系和现代教育保障体系,构建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为主的现代教育体系,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现代育人体系,涵盖党政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用人评价的现代教育评价体系以及以投入、师资、办学条件、教育生态等为主的现代教育保障体系。

(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任务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应该是更高的普及水平、更高的公平程度、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首先,更高的普及水平,在操作层面至少要把握四层意思,即每个幼儿都能在正规幼儿园接受学前三年教育;要严格防止辍学学生的增加;要有更加合理的高中教育结构;特殊教育要实现向两头延伸、全面覆盖的普及。其次,更高的公平程度,要做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特殊教育全面融合发展。最后,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要保障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实现应助尽助;面向青少年学生的卫生健康、文化体育、就业创业等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应保尽保。

(三)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人的高素质

人的高素质发展应包含两方面内容,即以立德树人、情感价值、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为主的核心素养和以责任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合作能力、开放能力、交往能力为主的非智力因素,应该从以认知发展为主向注重非认知发展拓展,从认知能力向核心素养深化,从全面发展向个性化发展提升。

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江苏省从1986年开始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到1996年全面完成“两基”任务。紧接着用20年时间推进高水平“普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5年实现义务教育县级基本均衡全覆盖。从2012年开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省已有46个县(市、区)通过省级评估,其中12个县(市、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预计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验收的县市区比例,2025年达60%,2030年达100%。也就是我们将在基本均衡的基础上,用15年时间实现优质均衡。这也意味着,从1986年算起,我们用近50年时间,到2035年全面教育现代化前,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一)怎样认识优质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质是前提,均衡是关键,发展是目的。优质即优化的资源配置,缺不缺,好不好,均不均;优越的政府保障,人、财、物、教育生态优越;优良的教育质量,质量监测结果,质量保障条件,教育教学过程。均衡即城乡一体化,校际差距小,教育思想一样正,办学条件一样好,教育投入一样多,教师队伍一样优,教育质量一样高,校园环境一样美,学校管理一样强,学生发展机会一样有。发展即高质量发展,高普及水平,高公平程度;促进事业发展,促进深化改革,促进师生成长,促进和谐稳定。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分区域教育质量、学校教育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教育质量应从质量检测结果、质量保障条件、提高质量过程三个方面考察。质量检测结果有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考平均成绩、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等。结果包括质量监测、中考平均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条件包括校舍、设备、师资、校园文化等;过程包括立德树人、课程体系、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综合实践等。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1.认识认知方面:(1)公平与效率上,政府办学不能厚此薄彼,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老师,培养好每一位学生。(2)城镇与乡村比城镇挤、乡村弱。(3)硬件与软件上,硬件条件普遍改善,软件不硬普遍存在。(4)学校与家庭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2.规划布局方面: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由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学校建设由非标准向标准化转变;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的特殊时期。在“转变”阶段,做好规划布局的困难比较多、比较大。

3.区域质量方面:在资源质量(校舍、设备)、运营质量(体制机制、学校活力、教学过程)、教育质量(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突出矛盾是不平衡、不充分。

4.人口波动方面:正处在义务教育学龄人口高位期。人口波动受三大因素影响:人口自然因素(历史、生育观等),外来人口因素(经济发展),城镇化因素。三大因素有的有确定性,有的没有确定性。所以,我们既要考虑总体资源配置,又要考虑结构性资源配置。

(四)积极推进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统一思想,担当责任。用不负中央、不负百姓的人民情怀走在前、做示范,为了下一代负起责任担当。二是统筹规划,配置资源。要根据城镇化规划、外来人员的发展、老百姓进城读书的趋势进行规划;下好规划“先手棋”,学校建设“标准化”,配置资源“补短板”,用好质量评价“指挥棒”。三是城乡一体,优质均衡。比如,开展集团化办学、推进教师流动,探索农村学校信息化、智能化新路径。四是五育并举,强化课改。抓好新课程的落实、落地,从备课、听课、说课等教学常规抓起,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实施教学、开展教学评价。建议抓好典型课例;抓好课题研究;抓好活动课程。五是建好队伍,提高质量。特别是建好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多帮助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导师制、校本教研、参与课题研究都是值得推行的方法。

三、推进普通高中提高办学品质

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是我省高中教育在星级评估基础上创设的一个重要的引领性发展项目。为了建设一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引领普通高中提升办学品质。江苏省教育厅先后印发了《关于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意见》《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评估实施办法》《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评估细则》等文件,确定遴选培育、创建评定一批具有高品质理念、高品质队伍、高品质课程、高品质生活、高品质文化和高品质管理,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品质示范高中,引领并带动全省普通高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品质。

(一)解决高中自身问题

一是面对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太苦、太累,办学太功利、太短视等现象,同质化太明显,特色化、多样化显得不足。二是实施素质教育、执行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改革等主要基于学校、校长的自觉行动,还没有成为办学过程中的自然状态。三是许多学校追求的重点是高考升学率,一些学校升学率也确实很高,但教育思想、内涵建设、办学品质等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四是江苏省有一批非常优秀的高中,形成所谓的“高中高原”,但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学校不多,没有形成所谓的“高中高峰”。

(二)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1.遴选条件及任务。将省级课题项目获奖数、特级正高教师数、名特优教师学科覆盖率、国家级教学比赛获奖数、主持国家级课题教师数、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教师数、国家竞赛获奖学生数、出版专著数量、选科数等方面作为遴选条件。重点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践行独特办学思想、造就卓越师资队伍、建设优质课程体系、健全学校治理机制、不断丰富校园生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智慧教育范式、深度开展国际交流、创造良好教育生态等十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2.基本要求。坚持“八有”基本要求,即有科学鲜明的办学思想,有优秀敬业的教师队伍,有优质适合的课程体系,有丰富和谐的校园生活,有特色厚实的学校文化,有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有公认显著的办学业绩,有地方党政的大力支持。三年建设期间要做到“六无”要求,即无违规招生收费,无违规补课,无随意改变国家课程计划,无下达升学指标公开考试排名,无重大影响的安全稳定责任事件,无违法违纪案件。

3.建设情况。目前,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项目,第一批示范性建设学校20所,培育学校12所,已经完成评估程序;第二批正在申报,约100多所申报高品质特色学校,40所申报高品质示范学校。

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

教学改革是永恒主题,教学改革是系统工程,教学改革是教育人应尽职责。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标志着实施新课程进入有组织行动的新阶段。为贯彻《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精神,2015年启动实施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目的是调动全省基础教育系统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聚焦学生学习,聚焦课程建设,聚焦教学创新,激发群体智慧,深化教学改革,建设思想高地,引领教育未来,形成校校有项目、人人都参与的局面。

为此,江苏省实施基础教育内涵建设“5+2”项目。“5”即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薄弱初中课程建设、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建设、特殊教育发展工程建设。“2”即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将学校工作总结作为项目申报材料,通篇展示的是学校的常规工作、全面工作,没有深层次内容的呈现;二是没有问题意识,教学改革项目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基本没有阐述,仅仅将研究论文的逻辑思考作为成果申报材料;三是在核心概念和核心内容的提炼上不严谨、不聚焦,重点不突出,成果框架不清晰。

截至2022年,全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共立项480项,2018年和2022年获国家成果奖共59项。促进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一批新的教学改革示范校产生、促进了全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了江苏基础教育思想高地的逐步形成。

猜你喜欢

高品质优质办学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光伏扶贫如何保证高品质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