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核心任务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2024-02-18海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陈振华

新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研心理健康

◎ 海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陈振华

今年主题教育期间,在中央第十一指导组和徐令义组长的指导下,省委将“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调研课题,建立由省委书记冯飞、省长刘小明任组长的“双组长”制,成立6个专项调研组,分别由6位省领导带队,28家省直单位参与,先后赴18个市县开展实地调研,力求摸清底数,找准问题,明确思路,研究举措,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在此基础上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将“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组”调研的有关情况及《实施意见》相关内容汇报如下。

一、“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组调研基本情况

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全面提高质量的应有之义。“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调研组由谢京副省长担任组长、李燕仪副厅长担任副组长开展调研,通过走访学校,实地查看学校设备设施,随堂听课、观课,召开座谈会,访谈校长、教师和学生代表,开展书面调研和网络调研等方式,摸清了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抓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的主体责任尚未完全压实,评价体系不够合理,教学经费保障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各种“进校园”等活动对中小学办学干扰仍然较多。二是学校管理特别是农村学校管理较为粗放。校长治校水平普遍不高,部分学校日常管理松懈,教学管理不到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尤其是农村学校和教学点。一些学校管理缺乏有效奖惩机制。三是教研教改工作较为薄弱,教师培训赋能不够精准,对教师专业成长支持引导不足。教研队伍尚未配齐配强,部分教研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学校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教师培训赋能不够精准。四是教育数字化赋能有待加强。数字化资源利用不充分,教师数字化运用能力弱,数字化环境下教学优化和创新应用能力不足,特别是乡村教师数字化操作水平较低,导致利用数字化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受限。五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环境有待加强。中西部地区普遍缺乏重教氛围。家校沟通未能有效实施,对学生心理健康关注不够。

二、《实施意见》相关内容

经过调研,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由“主要目标”“重点工作”“保障措施”三大部分组成,共35条。针对学生德育和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等方面内容篇幅较多。

(一)实施中小幼德育创新发展工程。一是充分发挥海南红色人文、绿色生态、蓝色海洋和航天的资源优势,构建“红绿蓝”中小幼德育体系。二是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补齐智育短板,强化体美劳教育。持续实施海南中小学生特色印记打造工程,创建一批特色印记示范校和特色课程。推动中小学田园课程基地建设,强化劳动教育。加强国防教育,弘扬爱国精神。持续实施假期文体活动进校园活动。三是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全面落实省教育厅等十三部门印发的《海南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设立定向公费培养心理专业师范生项目,加快培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到2025年全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实现全覆盖,城区中小学校及乡镇中心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咨询室,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构建家校医社政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保护机制。

(二)实施中小学生智育水平提升工程。一是狠抓教育教学常规落实。落实好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以及我省“六项管理”“四个常规”的有关要求,促进提高学校管理规范化水平。省教育厅已针对义务教育21个学科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各地各校要用好,促进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意见》还明确将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纳入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指标。我省2022年底至2023年初首次开展抽查工作,省教育厅印发了通报提出整改要求,近期我厅又组建了180多人的专家队伍,启动开展2023年度抽查工作。二是着力推动高效课堂改革。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开展课堂教学优秀案例评选、优课交流、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说课评课、同课异构等活动,形成校校“赛课”、人人都上“公开课”的浓厚氛围。建成一批高效课堂改革示范校、示范市县(区),推广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和学校有效推进教学改革的实践模式。三是引导校长教师聚焦教学主责。严格落实中小学校领导听课评课制度,将落实教学常规和教学质量目标作为评价校长的重要指标。推动教师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对存在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等行为的教师严肃处理问责。四是发挥教研专业支撑作用。制定新时代海南教研培训行动计划,目前我厅正在征求意见。配齐配强各级教研机构学科教研员,构建省、市、县(区)、校四级教研体系。加快省级教研培训中心项目建设,支持市县教研培训中心项目建设。建设覆盖中小学所有学科的课程基地。建立“省县联动,区域协同”工作机制,整合专业力量协同开展教研。严格执行教研工作常规,落实专职教研员到学校开展教学指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常态化校本教研等制度。

(三)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一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基础教育集团办学全覆盖,探索“同一个教学品牌、同一个教学体系、同一个领导班子、同一个教学骨干群体”等模式,促进教育集团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到2025年全省50%的公办中小学纳入集团化管理。二是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推动一系列教育信息化项目和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建立基础教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基础教育指标监测体系,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构建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互相融通的学习新生态。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全覆盖建设及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变革教学模式,利用大数据支撑个性化学习。

(四)实施乡村教育对口帮扶工程。一是强化对口帮扶和专业指导。以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为重点,建立结对帮扶。采用“1个教育质量优市县(区)+1所省属中学”帮扶一个薄弱市县的方式开展对口帮扶。重视对受援地区学校的专业指导,提高受援方校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受援方自主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引领作用。通过托管帮扶、集团化办学、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等方式,加强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帮扶引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

三、对各地各校的建议

基础教育点多、线长、面广,提高质量是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多方发力。由于时间关系,且各个调研组会讲到其他的问题和建议,我重点讲以下三点。

一是抓紧研究出台本市县的《实施方案》。省里的《实施意见》有很多“干货”,力度很大,“含金量”高。各市县要用好用足这些政策,加快出台本市县的《实施方案》。

二是切实强化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从抓管理入手,各地要坚持依法治校,综合治理,实现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要求具体、管理程序规范、评价体系科学、奖惩合理适度的管理机制。好的学校管理会促进师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积淀优秀校园文化,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放羊式、粗放型的管理,则会产生劣质“土壤”,这个“土壤”不根除,将会不断腐蚀、同化一批批新教师、后来者,提高质量将无从谈起。

三是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提高质量的主阵地,好的教育质量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由一节一节“好课”积累而来的,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于漪老师认为:“好课=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追求+学有方向。”当前,“上好课”应该是我省中小学教师最大的师德。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落后教学方式,构建新型的教与学关系,不断提高上“好课”的本领,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围绕着打造高效课堂,加强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全面加强教研工作。要倡导领导干部关心教学,积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对课堂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尊重。海南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是有优良传统的,21世纪初海南曾是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为新课程在全国的推广实施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受到教育部和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今天我们要重燃火炬、重拾信心、再出发!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教研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