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画中话文化

2024-02-07马越晴

初中生写作 2024年2期
关键词:游春图空灵山野

马越晴

自幼我便喜爱画画,偶然一次接触到国画,便如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尤为钟爱国画里的山水画,一开始懵懂不知,只觉点墨渲染空灵曼妙,后经深入学习才觉山水画里的文化是泱泱中华文明江流中的一湍清流,奔腾不息。

提笔,蘸墨。此刻,我临摹的正是展子虔的《游春图》。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春日的山野间,人们踏青游玩。湖边一條曲折的小径,蜿蜒到幽静青翠的山谷。人们或骑马,或步行。湖面波光粼粼,有人在湖中划船,乐不思蜀。

我用中锋蘸饱墨汁,先勾勒出群山连绵的轮廓,再添加皱褶体现山的巍峨之意,然后用石青、石绿填入山峰。近处的山峰用较为深的绿色,体现春日树木郁郁葱葱;远处群山则用微淡的青绿色,体现青翠绵延之意。加以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构图凸显画面贴近现实生活。

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偌大的山野间,感觉清润入肺的潮湿空气在我肺腑间环绕。清脆银铃一般的鸟鸣在山中回响,恍如诗中所述“鸟鸣山更幽”那般。微风起,云卷舒,山脚下,水随微风被激起丝丝涟漪,波光潋滟,金色的光芒如细细的针线在水中穿梭游动。波澜起,意未平。尽管身在书房,心却在那空灵寂静的山谷间流连忘返。

山水画中话文化,在于用“皴、擦、点、染”描绘出一幅使人身临其境的水天相接图。

再观山水画,不仅赏其精妙绝伦的高超技法,更在于观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古代山水画的更迭,到隋代出现了较大的转变,而《游春图》正是独具匠心的一幅。从前的山水画,主要以人为主,称为“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人物几乎占了整个画面的大半部分,显得远近、层次不真实。而这幅画中,作者把人物融入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温润地渗透给我们,毫不矫揉造作,而是清新灵动。

两三点人物的笔墨,描绘出人们徜徉在绿意盎然的山野间,尽显自由自在的快意。自然的宏大衬托着人类的渺小。我静静思索着其中蕴含的哲理,人不正是自然的一部分吗?自然孕育了人类,而人类好似大自然乃至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人类不能妄想主宰自然,人类一直在自然母亲的怀抱中生长着。

如此,我更加认识到山水画里的文化和智慧,更能感悟其中的道理,以及作者别出心裁的构想和哲思。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临摹的《游春图》终于画好。后退一步,观其全景,虽然笔画还有些稚嫩,但我知道,我早已感受到画中自然的生机与张力,品味出山水画中丰饶的文化。

点评

由一开始接触山水画的懵懂,进而顿悟生感,情绪渐入佳境,笔在手中走,思绪在脑中游,最后落笔之时,不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经过了一次超于身体之外的心智的游历。作者构思成篇,不在停留于叙述一次临摹山水画经历的表面,也不在老生常谈刻画自己多么用功努力,更不在简单且刻意地去抒发自己前后的成长转变,而在于将大量笔墨挥洒在对临摹画作真正的理解,在于细致且多角度地分析画面写出真情实感,在于透过临摹这一行为自然而然地连通古人,深刻体悟蕴藏在画作里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能够从文中读出作者与画作的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也就进一步读出了作者的成长。同样是写一次绘画的经历,本文在众多同类型主题的习作中脱颖而出,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及成熟的语言表达值得同学们细细品味。

(羽嘉)

猜你喜欢

游春图空灵山野
游春图意境空间的虚拟现实具身交互设计研究
空灵清爽 蓝色仲夏
奔赴山野
罗绮映春辉——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品鉴
古人的流行运动击鞠——《八达游春图》
古人的流行运动击鞠——《八达游春图》
《山野的风》
龙盘山野
空灵、轻盈、秀雅的瞿利军
花不只在山野烂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