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调理养精神

2024-02-05周逸宁

祝您健康 2024年2期
关键词:证型西药脾胃

周逸宁

李 艳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称号、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羊城好医生称号。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精神疾病在中医里属于神志病范畴,产生的病因和病机错综复杂,但不外乎先天致病、内伤七情、劳逸所伤、外感六淫、外伤、痰饮、瘀血几种。中医认为,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即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精气、血液与津液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这就是说,人的气血、津液、思维活动的循环规律,源于自身的调节,而自身调节功能长期失调,则会导致精神的异常。

依据焦虑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精神方面变化,可归属于中医的惊悸、郁证、不寐、善恐、脏躁等多个中医情志病症状群。依据焦虑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伴随躯体症状,可见于中医的心悸、怔忡、头痛、头晕等多种以症状命名的疾病。

因此,中医认为,现代社会大家精神压力普遍过大,更兼过度思虑,这些因素作用于“心”,损伤心神,暗耗阴血,心失所养而引发一系列癥状,继而形成焦虑。患者往往有焦虑紧张、情绪不宁、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另外,当心阴不足,则心火偏亢,此时也容易出现心烦易怒、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等症状。可以说,心血耗损,心阴亏虚,这是产生焦虑的两个核心病机。抓住这样的病机,再来论治,往往有所收效。

焦虑症选择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焦虑、抑郁多属于情志致病,功能性的因素比较多,中医中药擅长内调外养、以偏纠偏的方法,以疏肝理气,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等为原则进行治疗,把体质的偏性纠正过来后达到正常的阴阳平衡状态,配合心理疏导进行心身同治,达到缓解抑郁症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选择肝经、脾经、心经上的穴位进行针灸,配合艾灸,刮痧,拔罐来疏通经络,达到理气解郁的目的。

抑郁症给患者和家人带来很大的痛苦,不过这也是可治疗和恢复的。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包括西药、汤药、中成药;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疗法;心理治疗。早期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抑郁症的复发。

中医无“抑郁症”病名,一般称之为“郁病”,治疗亦从解郁调神入手。针灸具有平衡气血、解郁调神的作用,能够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躯体症状,为抑郁患者制订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从疾病中恢复。对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产后哺乳以及对西药不耐受的人来说,针灸尤为适宜。对合并使用西药的患者,针灸也可增加疗效,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此外,走罐也属于中医的特色治疗,通过对背部经络、穴位的刺激,达到平衡五脏、安神定魄的作用,可缓解抑郁症状,对有痰湿、瘀血的患者很合适。对能够服药的患者,医生会根据证型、体质、病程、严重程度等,制订中药或中药、西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调整处方,帮助患者尽快缓解症状,恢复社会功能。

在抑郁症的治疗中,患者的自我调整也尤为重要。每天坚持运动,增加和他人的交流,排遣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对抑郁症患者的恢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失眠会带来多种躯体和心理症状,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中医无“失眠”病名,而称之为“不寐”。中医对失眠的治疗和调整会根据患者不同的表现和证型,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和调整建议。因此,在了解助眠食物之前,先要知晓自己的失眠属于哪种证型,对证食疗,才能取得好效果。失眠常见证型有4种。

肝郁化火型失眠的患者常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日久化热,肝火上扰心神,神志不宁,而出现夜不安寐,常见症状有:失眠、难以入睡、情绪急躁易怒、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口苦、胁肋胀痛、食欲减退、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

对于这类患者,可以选择菊花5克、白梅花3克、合欢花3克代茶饮。其中菊花性微寒,归肝、肺经,可清肝热、平肝阳。白梅花疏肝合胃,《本草纲目拾遗》云其可“安神定魂”,《饮片新参》谓之“清肝解郁,治头目痛”,对于肝郁化火,神志不宁的失眠患者尤为适宜。合欢花为解郁安神之品,常用于治疗失眠、健忘等,与前两者合用,共起疏肝清热安神之效。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饮用此茶饮,有助于调整身体状态,促进睡眠。

痰热内扰型失眠的患者可能由于饮食不规律,压力较大,脾胃转运功能欠佳,酿生痰湿,郁久化热,热扰心神,而出现失眠,常见症状有:失眠、难以入睡、多梦、头重、身沉、口苦、口中黏腻、食欲缺乏、大便黏滞等。

此型患者建议先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食用肥甘厚腻和辛辣的食物,避免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饮食应以清热化痰兼护脾胃为主。可用冬瓜适量、白萝卜适量、薏苡仁20克、陈皮10克煲汤。其中,冬瓜性凉,可清热利水消痰;白萝卜性平,归脾肺经,可除痰下气;薏苡仁健脾利水;陈皮理气除痰。四味合用能够帮助调理中焦,起到清热化痰而助眠的作用。除此之外,也建议脾胃不足的患者食用莲子山药粥,可固护脾胃,促进运化,提高治疗的效果。

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患者常见心血不足,脾胃虚弱,或思虑较多,伤及心脾,血不养神,而出现失眠,常见的症状有:失眠、多梦、早醒、头晕、乏力、心慌气短、食欲减退、月经量大色淡、大便溏稀、舌淡苔白等。

此型患者可适当食用龙眼肉。龙眼为药食同源的一味中药,其味甘性温,归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本草求真》云其“于补气之中,又更存有补血之力……为心脾要药”。龙眼肉也是中医归脾汤的主药,对于气血生化无源、心神不宁而失眠的患者具有很好的作用,每日食用5—10克即可。

阴虚火旺型失眠的患者常见肝肾不足,肾水亏于下,虚火扰于上,心肾不交,而出现失眠,常见症状有:失眠,入睡困难,早醒,身热,盗汗,情绪急躁,视物模糊,腰膝酸软,大便秘结,舌干红等。

对于这型失眠患者,可用枸杞5克、石斛3克、莲子心3克代茶饮。其中枸杞归肝肾经,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石斛益胃生津,养阴清热;莲子心味苦性寒,具有清心安神、交通心肾的作用。三味同用,共养肝肾,清虚火。阴虚火旺患者可适当饮用。

中医认为失眠的发生和长期身体气血失衡有关,治疗和调整也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施以不同的药物或食物、茶饮。在确定自己的证型后,大家可以尝试上述饮食方,相信会对您的睡眠状况有所帮助。对失眠时间较长、程度较重,合并一些情绪问题,或者不能确定自己证型的患者还是要到医院及时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通讯员    查冠琳)

(编辑    黄奕言)

猜你喜欢

证型西药脾胃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