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并非疑病,背后的元凶可能是老年抑郁症

2024-02-05胡卫红李霄凌

祝您健康 2024年2期
关键词:抗抑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胡卫红 李霄凌

胡卫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二科副主任,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擅长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记忆障碍等各类老年期精神障碍的诊治。

截至2023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已达2.8亿,占总人口的19.8%。我们往往重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躯体疾病对老年人的影响,却忽视了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给晚年生活带来的破坏性。在老龄化趋势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老年抑郁症远远未被社会所重视。

75岁的李奶奶目前一个人生活,老伴去世多年,子女也因工作原因常常不在身边。李奶奶性格内向,平时爱好不多,也很少与周边邻居往来,生活较为孤独。

最近几个月,李奶奶的家人发现她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对日常生活失去了兴趣。她常常独自在家里坐着,家人关心询问时,她总是说自己没事,却越来越疏远家人。渐渐地,李奶奶的饮食和睡眠也受到了影响,身体逐渐消瘦,甚至感觉活着没意思,想一“走”了之。

在家人的劝说下,李奶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经过详细的询问和评估,诊断李奶奶患有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指发生于老年期(年龄大于60岁)人群的抑郁症,患者在青年或成年期已发病,老年期复发或持续至老年期,有些是在老年期始发。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保守估计在10%—15%,甚至某些特定区域估计范围高达45%。老年女性抑郁症患病率高于男性,但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接受治疗的人数不足10%,农村地区未接受治疗者是城市的2倍。

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需要面对身体机能减退,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身患多种疾病,以及退休、收入减少、亲友离世等生活压力,这些变化都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影响情绪稳定。

没有抑郁症状就肯定未患有抑郁症吗?答案是否定的。

相比年轻患者,老年患者的抑郁症并不太好识别,诊断的困难之处在于,老年抑郁症的症状往往不很典型。青年人的抑郁可能会表现食欲衰退、睡眠障碍、迟缓、觉得生活无意义、有轻生念头等。然而,老年人的抑郁则更多表现为主诉躯体不适,或者有疑病观念。很多老年抑郁症患者最初的感受并非情绪低落,而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周身不适感,很难讲清楚自己的躯体症状。

一些患抑郁症的老年人不像抑郁的年轻人那样表现出精力衰退的症状,反而出现容易发怒、发脾气,甚至产生攻击。如果情绪波动很大,又不能很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他会表达轻生的想法,如“不想活了”“活着没意思”。这些可能很多时候都被当作“老了”的一种反应,而不被认为是抑郁。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若继发于情绪低落,往往需要在情绪有所改善之后,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请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填写患者健康状况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见下表),总分就是9个问题得分的简单加和,且界值很容易记忆——5分、10分、15分、20分分别为轻度、中度、中重度及重度抑郁的阈值。结果小于4分属于健康,5—9分可能有轻度抑郁,12—13分可能是中度抑郁,超过15分则可能是重度抑郁,超过17分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损害比普通抑郁症患者更严重、更持久。在循证医学研究中,很多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情感症状已经完全改善,但仍然殘留一些明显的认知损害。这些认知损害往往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逐渐发展为老年期认知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在老年人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中分别排一、二位,而老年抑郁症容易被当成阿尔茨海默病,在临床诊断中,阿尔茨海默病也很容易被误认为抑郁症。作为常见症状,两者甚至会交替出现。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虽然相近,且有可能重叠,但二者还是有标志性的区分特征,主要有以下6点:

(1)病程差异: 抑郁症的发作和进展速度较快;相比之下,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通常较长且发展速度较缓。

(2)情绪表现差异: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的状态持续时间较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并在发病后可能表现出类似儿童的行为特征。

(3)认知影响差异:抑郁症造成的认知损害通常是暂时性和部分性的,且在不同检查中可能表现出不一致的结果;阿尔茨海默病则会导致全面的、持续的认知损害,通常超过3—4个月。

(4)记忆力改善差异: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力问题可以通过适当提醒得到缓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记忆力损伤难以通过简单提醒改善,且经常出现回答不切题的情况。

(5)定向能力差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常出现定向能力下降,例如在户外可能会失去方向感,甚至迷路或走失;抑郁症患者却很少出现这类定位障碍。

(6)对药物反应差异: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后通常能恢复正常;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则不明显。

除此之外,部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早期也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到了中晚期才显现出阿尔茨海默病的真面目,对此尤须小心。

(1)确立生存意义:老年人应客观地认识到岁月不饶人并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同时,老年人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认真过好每一天,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老年人应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保持接触,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调整自己的行为,更好地适应环境。

(3)生活规律、适度脑体劳动:老年人应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和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地进行运动,如跑步、打球、爬山、打太极拳等体力运动和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衰退,提高思维能力和精力。

(4)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子女应多关心、陪伴老年人,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

(5)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老年人遇到心理困扰时,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目前抗抑郁藥物种类较多,新型抗抑郁药也在不断推出。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除此之外,常用的物理治疗如电休克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功能治疗等,也可通过调整改善脑功能起到提升疗效的作用。

老年人的药物使用受到许多因素影响,由于个体在衰老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各异,因此,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应遵循合理用药和个体化用药的原则。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在门诊接受治疗;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即使病情稳定,也要坚持用药数月以上以获得良好疗效。患者必须严格遵守医嘱,不能急于求成,避免随意增加用药剂量、频率或频繁更换药物。通常,抗抑郁药需要2—3周才能改善抑郁症状。如果用药6周后没有明显好转,应在医生综合评估后考虑更换药物。

老年人的肾脏排泄功能减退、肝脏血流减少,药物在肝脏的代谢效率降低、半衰期延长,药物排泄慢,因此,他们的用药剂量应低于标准日剂量,一般为年轻患者的一半或更低,避免药物服用过量。药物加量的速度比年轻患者要慢一些,停药时也应逐渐减少,以免出现停药反应。

另外,老年患者通常伴有其他身体疾病,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较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并尽量选择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

期望通过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够减少心理问题给自己带来的困扰,尽情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编辑    董    玲、黄奕言)

猜你喜欢

抗抑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下)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上)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