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4-01-31李晓毅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实践路径

李晓毅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概念是“三农”工作与时俱进的最新认识成果。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经历了漫长的认识和探索过程,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我国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仍然面临着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民增收乏力、产业结构单一、新型农业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久久为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路径

一、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现代化始终是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关键所在。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党不断深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将农业、农村与农民紧密联系起来。

(一)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

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首次将农业与“现代化”联系在一起,他认为要引导农业和手工业向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1959年,他提出著名的论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时期的农业学习和借鉴了苏联集体大农庄下的机械化大生产模式。20世纪60年代,我国不再将苏联作为唯一学习借鉴的国家,而是把目光投向美国、日本、荷兰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了解到这些国家的农业发展状况后,周恩来同志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概括为“机械化、化肥化、水利化、电气化”,这一概括涵盖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工具和配套基礎设施等内容。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年)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认为农业现代化不单单指机械化,他将农业现代化置于国家整体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背景下,指出农业现代化更要依靠科学和先进的技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安徽小岗村率先进行了改革试验,开创了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先河,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促进农业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并进而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提出要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新的宏观环境和新的思路。1992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产品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农民可以依据市场规律来调控农副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农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21世纪以后,胡锦涛同志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农产品也随之进入世界市场,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激发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热情,农业农村发展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概念,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单指农业现代化,还包含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是在乡村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以形成一个平衡的健康发展的生态圈。

二、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领域的现代化,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农业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必然结果。农业现代化有广义和狭义上的区分,狭义上的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涵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广义上的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促进劳动工具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还包括影响农业发展的其他要素,如土地、化肥和种子的现代化,以及农村与农民共同发展的愿景。

我国农村与城市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得城镇化速度加快,而传统乡村相应地面临着衰落的风险。农村现代化直接将地域限定为农村,是指传统村落要与时俱进地增加现代化要素,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农村现代化包括乡村经济模式现代化、乡村生活环境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文化繁荣等多个方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基于乡村发展缓慢、乡村发展速度落后于城市的现实作出的战略部署。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对广义上的农业现代化的继承和发展,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但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还包括城乡融合现代化等内容。农业农村现代化旨在构建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发展为目标、以农村兴旺发达为导向的现代化体系,在本质上与“三农”工作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党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反映出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必须协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是近两亿人就业的产业,农村是近5亿农民常住的家园,只有把农业农村搞好了,广大农民安居乐业,他们才有充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新时代,我国农业稳步健康发展,农产品从“量”到“质”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村也取得了脱贫攻坚的胜利。尽管如此,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仍面临着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民增收乏力、产业结构单一、新型农业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

(一)农村劳动力流失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但这一领域劳动力存在明显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方面,种地耗时长、收益较低、收支不平衡,很多人不愿种地;另一方面,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重要作用,城市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对人力资源有更多的需求,在农村生长的青壮年基于现实考量及个人价值诉求,选择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农村劳动力流失使得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阻碍农村可持续发展。

(二)农民增收乏力

“要想富,先修路。”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句话仍在农村地区广为流传。20世纪80年代,时任四川省洪雅县县长的徐启斌为了改变当地农民贫穷的生活面貌,提出了这句至理名言。随着交通的便利,该县农民的收入也跟着翻了一番。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遍布全国。然而,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城乡差距仍然较大。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 88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 28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13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远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制约农民富裕的因素由交通转变为其他因素。内在原因是农民的综合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外在原因是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业相关产业结构单一等。由此可见,农民的“钱袋子”要鼓起来需要多方努力。

(三)产业结构单一

在农村,粮食作物的普遍交易方式为直接兜售,粮食经销商会根据时令到村里收取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然后将收取的粮食作物统一卖给国储库,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原因在于,一是乡镇企业竞争力弱,二是专业人才匮乏。第一产业深度加工需要以高素质的农民为核心、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以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为保障,依据相关政策、遵循市場规律,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四、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和农村发展得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石才能打得牢。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必须秉持系统观念,探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广大农民吃上饭、吃饱饭,农村土地的主要承包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1992年,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重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土地闲置,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2014年,针对土地闲置问题,进行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即“三权”分置,形成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提高了农村土地的利用率;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农村土地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二)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

农业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扎根基层的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吸引高素质人才扎根农村,一方面,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水平;另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以政策为导向,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同时,还要培育本土人才。可以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加强培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积极发展绿色农业,要采取绿色生产方式,重点推广绿色、有机、循环农业耕作方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坚持保护生态优先,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全面提档升级,突出绿色生态导向,提升农业产业绿色化水平;要建设现代仓储设施,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直播、精简包装等,提倡节约和绿色发展。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明确方向、规划路径,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以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184.

[2]李伟.中国共产党处理农民与土地关系的百年实践与启示: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谈起[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3):47-53.

[3]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新长征,2023(7):4-11.

[4]王承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使命意识培养路径[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5):189-192.

[5]杜志雄.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辨析、问题挑战与实现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1-10.

[6]包晓斌.以绿色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EB/OL].(2023-01-12)[2023-01-12].https://m.gmw.cn/baijia/2023-01/12/36296881.html.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