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2024-01-27吴恒梅薛艳萍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减数分裂SOLO分类理论教学评一体化

吴恒梅 薛艳萍

[摘 要]为了改变教学评脱节的现象,教师需要明确评价的促进作用及教学目标的统领作用。文章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第2章第1节第一课时“减数分裂”为例,探讨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利用SOLO分类理论指导教材与学情分析、制订可视化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与评价,以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减数分裂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9-0081-04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核心素养理念应运而生。2018 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强调学科教学的育人作用。在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学评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过程偏离目标、教学评价时忽视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教学、学习、评价三者未能保持一致性。教学评价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环节,教师应在课堂中将评价与教学相结合。教学、学习、评价三者之间应该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保持一致。为解决忽视教学评价的问题,实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本文基于SOLO分类理论进行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减数分裂”为例,尝试将SOLO分类理论作为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手段,并利用其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划分,从而科学、量化地分析教学设计各环节,探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策略,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理论依据——SOLO分类理论

SOLO分类理论是由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等提出的、描述学生学业发展的理论,SOLO意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分类理论认为,学生总的认知结构是不容易测量的,但是可以根据学生在回答某个问题时的表现判断他们的思维结构。SOLO分类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评估自己“教到什么程度”和评估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如“我要去哪儿?我进展如何?下一个目标是什么?”。SOLO分类理论将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呈现的思维结构水平按层次划分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五个思维层级(见表1)。

二、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旨在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教材知识的呈现层层深入,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因此,按照教材的知识脉络,首先激发学生思考: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如何产生的?引发其学习兴趣;接着介绍魏斯曼的预言,展示这个预言的观察实证——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引入生物小组的合作形式和模型构建的科学研究方法,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最后根据小组展示和任务评价表进行实时评价。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知识,有一定的细胞学知识基础与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思维水平是逐级发展的,学生的认知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层级的转变,关注“质”的目标的实现。

(二)制订具体可观测的教学目标

要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应要保证教学各环节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要明确具体可观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所要达到的具体水平,重视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测评。在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等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可观测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新课标中以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目标,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四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又划分为四个逐级递增的水平层次。同时,SOLO分类理论认为学生的思维结构的发展是螺旋式、层级化的,不同结构层次有不同的学习表现,总体来看表现为逐级递增的趋势。因此,通过分析SOLO分类理论和新课标中关于核心素养的各素养水平的平行关系,将教学目标可视化(见表2),进而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提高生物学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过程

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学习、评价要围绕共同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实施。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多个学习任务,层层递进,使教与学相互关联。同时,结合学生相应的具体表现来判断学生的思维结构,使评价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见表3),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评价,并给予相应反馈。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为表现,判断自己所处的思维水平,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1.设疑导入,建构新知

播放介绍有丝分裂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回忆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变化。展示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图,使学生思考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是否合理。通过观察黑腹果蝇雌雄个体的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示意图(任务1),可以得出“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结论。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阅读魏斯曼的预言,并继续设疑: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对学生的思维结构进行评价。例如,有些学生认为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由此可判断其思维还处于前结构水平,需引导其观察黑腹果蝇雌雄个体的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示意图,使其认同产生生殖细胞不是有丝分裂的结果。这时学生只是从示意图中获得单一的信息得出相关结论,处于单点结构水平。

2.布置任務,层层深入

要真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规律,就要对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进行充分理解。学生先阅读课本,并在教师指导下分组构建生物模型,完成任务2。利用染色体模型认识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四分体,以及判断四分体与染色体、DNA分子之间的关系。可以展示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图片,让学生辨认不同时期内的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以此判断学生的思维结构是否到达教学目标要求的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精子形成过程的示意图,布置任务3: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构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模型。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的变化,随后思考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应该如何变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能确定细胞要经过两次分裂才能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教师提问:“两次分裂是如何进行的呢?”有的学生会在有丝分裂的基础上,先分离姐妹染色单体;有的学生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分离姐妹染色单体,而是将同源染色体分到同一极。学生讨论并初步修正模型,分析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是如何进行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可视化,教师鼓励学生用科学性的语言描述精子的形成过程,展示过程中可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元化评价,促进师生之间的学情沟通、生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最后,总结归纳减数分裂的概念及不同时期的特征,引导学生分析AaBb个体能产生几种配子,分析精子染色体组成多样性的原因。

归纳总结精子的形成过程后,布置任务4“观察精细胞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示意图,比较异同”。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细胞名称的变化,注意到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情况,关注细胞分裂时的細节,掌握辨认细胞类型的方法。再次展示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图片,让学生辨认细胞类型及对应的时期,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表现,判断其思维结构水平是否达到要求。

布置任务5“推测13三体综合征是如何形成的”。利用教材课后习题进行拓展,学生尝试通过构建模型推测13三体综合征的形成原因,考查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如能将整合的信息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则可判断其思维水平达到拓展抽象结构水平。

3.课后评价,及时反馈

借鉴SOLO分类理论思维水平的划分,设计评价量表(见表4),将SOLO分类理论应用于课后的评价。课后布置绘图作业,绘制体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雄性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一方面,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可视化的评价,教师能收到学生思维层次是否提升的及时反馈;另一方面,学生在做绘图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思维上的训练,能将所学的知识拓展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将评价标准细化,判断学生是否掌握知识,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水平。

三、结语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将SOLO分类理论与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相结合,根据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明确教学目标所对应的各个层次,设置有层次性的任务。同时兼顾多方面的评价,以教学目标指导评价活动及标准的设计,让评价贯穿课堂始终,灵活使用多种评价方式,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诊断学生的基本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  韦珺.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以“群落的结构”教学为例[J]. 广西教育, 2022(8): 97-102.

[3]  王君.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原理的运用分析[J]. 高考,2021(25):33-34.

[4]  卢保伶.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D].汉中:陕西理工大学,2023.

[5]  凌宗伟.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基于“SOLO分类评价法”的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22(6):9-11.

[6]  鲁静,李慧敏,周璇娜,等.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单元教、学、评一体化学习进阶设计: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13):42-47.

猜你喜欢

减数分裂SOLO分类理论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策略在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研读,孕育成长勇气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问题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SOLO分类理论探讨化学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与教学衔接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沙盘实操”助解细胞分裂
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资源与模型的巧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