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概念视域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析

2024-01-27庄敏曹育红陈晨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大概念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庄敏 曹育红 陈晨

[摘 要]大概念视域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更是新时代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路径。文章阐释了大概念视域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与优势,并以“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单元整体教学为例,从教材编排逻辑和教材文本内容的角度分析大概念视域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提出了大概念视域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施流程,并归纳了基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大概念;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9-0058-04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要将学科内容结构化,确定核心概念,形成学科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助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为适应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新课标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课程目标及评价目标的理论依据[1]。因此,大概念教学是实现学科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单元教学不是几个小单元知识的简单拼凑,而是让学生在宏观上了解和理解整个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整个单元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知识,具有整合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优势[2]。如何在大概念视域下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呢?本文以“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单元整体教学为例,对大概念视域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行探析。

一、大概念视域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

(一)从教材编排逻辑研究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地位及价值

大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将若干个相关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更完整、更有条理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更容易建立概念并理解知识的本质,提高思维层次,同时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深入开展教学改革[3]。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材中的“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单元,以海水中含有的元素及相关物质为研究对象,以氯气及氯的化合物、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为例探究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4];同时,渗透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的方法:富集与转化。显然,研究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是教材内容的明线。另外,教材还从原子结构的微观角度解释了氯气和钠的化学性质,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去分析氯气的反应、钠的反应,并力图揭示氧化还原反应和溶液中部分离子反应的本质,在此基础上研究综合利用海洋资源提取粗盐和制备镁、溴、碘等单质的方法、原理及工艺流程。这是教材内容的暗线。“氯及其化合物”和“钠及其化合物”作为高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承载着丰富的教学功能及价值。氯和钠分别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和典型的金属元素,“氯及其化合物”和“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涉及元素价态之间的转化、物质性质与用途。我们可以从物质类别、氧化还原反应及结构与性质等方面来设计本单元的整体教学思路,以促进学生“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等化学观念的建立,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通过本单元的整体教学,可促使学生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在生产生活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可见,本单元的整体教学具有较为丰富的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

(二)从教材的文本内容中提炼“大概念”

“大概念”是指在某一领域有影响并能推动学科发展的根本性观念,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是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中,同时又是具体的、有意义的。大概念提供了大单元的整体性框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各个小单元的主题和内容,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学科的本质问题和核心概念,帮助学生发展深层次思考的能力[6]。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单元内容主要包括“氯气及氯的化合物”“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從小单元标题来看,前两个小单元标题都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与之对应的教材内容则是围绕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进行表述,比如“氯气的性质及应用”一节,教材开头用两行字简单介绍氯气的物理性质、液氯及氯气的储存后,以大篇幅呈现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水成分的探究等知识内容,后面用一小段文字加图示的方式展现氯气的用途。再如“碳酸钠 碳酸氢钠”一节,教材开头也是用一两行文字介绍这两种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物理性质等,然后用较大篇幅介绍它们的化学性质,最后再用一小段文字简单介绍用途。也就是说,前两个小单元文本的重点都在物质的化学性质上。第三个小单元的标题虽然是“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但是教材的文本内容主要以“物质的转化”为线索进行统领,而物质的转化又是以物质的性质及其化学变化为基础。基于上述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同时参考新课标的要求,确立“物质的化学变化”作为大概念统领本单元教学。

二、大概念视域下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

(一)实施流程

第一步,组织单元教学。在确立了统领本单元教学的大概念后,如何组织单元教学是关键。实践表明,以与单元学习内容密切关联的大问题来驱动单元教学是富有成效的。我们在充分研究新课标、教材内容及学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作为单元教学的大问题。第二步,确立单元教学主题。根据《课标》中的必修课程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的内容要求、教材内容的编排逻辑以及教学参考书的教学建议[7],确立每一个小单元的教学主题,主题名称应与教材单元名称高度契合。第三步,确立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中的必修课程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的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确立单元教学目标。第四步,确立单元评价目标。按照“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制订单元评价目标。本单元的整体教学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二)课时设计

分课时教学是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落脚点和关键点。可参考《课标》中的必修课程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教材內容容量与难易程度以及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等来进行课时设计。本单元整体教学的课时设计如表1所示。

(三)设计说明

本单元各课时之间看似相互独立,实则相互关联。第1课时,基于教材中的化学史料及实验现象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证据推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后续各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第2、3课时是典型的探究型新授课,让学生在学习物质(氯气和氯水)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第1课时中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第4课时既是对初中化学中的“物质的化学变化”的补充与拓展,又是对本单元前三个课时的巩固与提升。第5、6课时主要围绕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展开教学,不可避免地会用到第4课时的知识与方法。第7课时与第4课时的作用相似;第8课时虽以实验为载体,但也是第7课时的巩固与延伸;第9课时则是本单元核心知识与观念的综合与融合。

三、大概念视域下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

大概念视域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单元教学,它更突出大概念的统领性。以“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这一单元为例,上述9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中,都能找到“物质的化学性质”这一核心概念,就算理论性较强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初步建立”、实践性较强的“粗盐的提纯”等课时,也是以“物质的化学性质”为课堂支撑。而怎样学习和把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呢?显然,本单元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初步建立”及“离子反应”两个课时的内容为学生学习“物质的化学性质”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值得说明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此时只是作为下位概念来呈现,而真正起统领作用的是它的上位概念,即大概念“物质的化学变化”,因为“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的依据。因此,“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初步建立”及“离子反应”这两个课时应该从大概念“物质的化学变化”的角度进行梳理。

四、结语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尝试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是实施“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的应然路径。以教材为主要内容,依据新课标以及教学参考书,并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生活经验来设计大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知识结构化和功能化,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关键。为了让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落地,教师需要不断增进对化学学科的理解,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提炼各学习主题的大概念,进行大概念视域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更多聚焦学科本质,关注学科观念和学科思想,关注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庆生.化学大概念单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化学教学,2021(8):38-42.

[2]  杨玉琴.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内涵解析及基本框架[J].化学教学,2020(5):3-8,15.

[3]  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4):1.

[4]  王祖浩.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 必修第一册[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0.

[5][7]  王祖浩.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必修第一册[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

[6]  卢明,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单元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0(合刊3):58.

猜你喜欢

大概念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整体感知策略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