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清末民初匾额书法特点及意味

2024-01-27田智超

书画世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唐楷匾额点题

文_田智超

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 漓江画派学院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匾额有着悠久历史,书写匾额者多为名家大师,书写在匾额上的文字书写风格或刚劲有力,或娟秀脱俗,或狂放恣意,反映出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成熟程度。除此之外,匾额中还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被后人推崇,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在研究匾额文化时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除了研究匾额制作的工艺技术,还要深挖其内在文化价值,分析匾额文字书写特点,分析其历史背景,向更深刻的内在含义延伸。本文将重点分析清末民初匾额的书法特点及意味,旨在加深大众对我国匾额文化的了解,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我国书法类型多样,有悠远的历史,其中匾额书法在整个书法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并成为当代学者研究历史的载体。对清末民初时期匾额的研究,一方面能够将古代书法文化展现在大众眼前,厘清书法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以书法为基础,可以了解该时期社会意识形态,了解文化背景,分析当时的文化政治生态,让更多人了解该时期的历史文化。

一、匾额书法的历史发展

关于第一个在宫殿匾额上题字的书法家,有研究表明,为西汉著名政治家萧何,汉高帝时期未央宫匾额上的“苍龙”“白虎”等字即为萧何所写。尔后,以大字书写匾额成为古代匾额书写的主要形式,并从宫廷向民间流行开来。以唐朝为分界点,在此之前匾额文化多在达官显贵中流行,匾额也多出现在宫殿及官府的建筑上,匾额内容多赞扬古代贤王,彰显王公贵族的儒雅气派。可以说,此时的匾额多为政治宣传工具。唐朝开始,匾额文化向外延伸;到宋代,已在民间有了较大普及,匾额不再是达官显贵的专属品,不仅宫殿建筑可以悬挂匾额,寺庙、书房甚至商铺均可使用匾额。关于这一历史发展,我们从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见一斑。正是匾额在民间的迅速普及,使得匾额文化愈加丰富,迎来黄金发展期。元、明、清时期,匾额文化空前发展,进入发展成熟期,不仅名流贵族的府邸可以使用匾额,寻常百姓家中也可悬挂匾额。元、明、清时期,匾额用途广泛,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才情与情感的载体,同时也是士子入官进仕的重要途径[1]。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民国初期的匾额创作形式迎来改变,摆脱了封建礼制的桎梏,形式愈加多元开放。此时的匾额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而被赋予更丰富的文化价值。到现代,匾额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如今匾额已成为现代人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匾额源远流长的历史,也给当代社会以启示。

二、清末民初匾额的书法特点

(一)帝王思想的宣扬

唐楷流行于唐朝,宋、元两朝逐渐式微,清朝又有所发展。在书法历史上,唐楷历经起伏,有辉煌也有没落,不过这种书法形式在匾额文化中一直占据关键位置。在古代,皇室在书写匾额时,最常使用的书法形式就是唐楷。唐楷自身端正庄重的气质与帝王所追求的品位相一致,这也是唐楷在匾额书写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主要原因。书写唐楷要求极为严格。只有在掌握唐楷后,书家才能向更深远的书法领域前进,故唐楷也有“楷模”之意。书写唐楷时不允许有半点儿错误,一旦一点一画书写有误,就会削弱整个字的气韵,最终落入俗套,品质丧失。而这恰恰契合了古代帝王的思想。

就唐楷起源而言,唐楷兴盛于唐朝,在唐朝的一众书体中脱颖而出,有着极高的地位。其书风端庄严谨、沉着稳健。而匾额作为标识性极强的物件,被设置在一座建筑的正中位置,人们进入建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匾额。匾额上唐楷恢宏庄严的气质恰好与皇室气质相一致,二者相映成趣,尽显王室气派。

(二)颜体书风兴盛流行

通过研究清末民初的匾额书法,我们可以发现楷书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书写形式,这主要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唐楷在清朝皇室有着极高的地位,而王公贵族也与皇室喜好保持一致。之后,唐楷从宫廷、贵胄府邸延伸开来,成为民间商铺匾额书法的主要形式。清代唐楷以欧、柳、颜三家楷书为主,尤其是偏向颜体。曾有言道:“无颜不匾,十颜九匾。”由此可见颜体在这一时期匾额书法中的绝对地位。匾额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勉励学子、祝福祈祷等用语,这也要求匾额字体必须庄严端正,别具气势。颜体正好满足以上要求,适用于庄严正式的场合[2]。另外,匾额书法也是统治阶级宣传统治思想的有力工具。文人雅士、富贵商人也经常用匾额展现自身品位。而匾额字体有着宣扬思想、体现品位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颜真卿的书法以儒家思想为指引,我们从其字里行间能领会儒家学派的精神境界。

(三)碑派书风的运用

清末民初这一阶段,碑派书风也得到普及,并延伸到匾额书法中。匾额书法不再唯唐楷论,北碑在匾额中留下独特印迹,匾额书法走向多元。例如康有为就是碑派书法的践行者。其对大字书法的理解为圆润包容、大气浑厚、简洁雅静。此外,康有为还在书中列出很多大字碑刻,这些文字对后世学习、了解碑派大字大有益处。在康有为推荐的碑派作品中,《刚山摩崖》风格独特,字形方中有圆,简洁又不失气势,脱俗又不失静穆。这些气质恰好与龙门造像方硬的外观相适应。《刚山摩崖》是隶书大字的优秀作品,值得后世学习与钻研。除此之外,康有为还提到唐隶《泰山铭》、宋隶《山河堰》。这些书法端庄遒劲、婉润雄浑,是碑刻作品中的佼佼者,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为大字学习带来借鉴。康有为在诸多作品中均表达了他个人对大字书法的见解与研究,从他的阐述中可以总结出匾额上碑派书法的运用妙法,推动匾额书法的发展。

(四)匾额书法的章法布局

书写匾额文字有其特定的布局要求。匾额上的文字形式大多选择大字书法,且以四字居多。这就要求字的间距和排布有所设计,以获得雅观端正的视觉效果。古代匾额大多设于气势雄伟的建筑之上,为与建筑的气势相契合,匾额上的文字也多为方正大字,尽显浑厚大气,整个章法布局则以茂密来强调建筑的气势。分析清末民初时期的匾额,我们可以发现这一阶段的匾额布局仍延续了过去的紧密形式。但这样的章法布局有其不足之处:字距过近,会在视觉上给人压迫混乱之感,匾额的优雅气韵无法体现,相反会给人紧张密闭的感受,影响整个匾额的气势。所以说匾额书法创作具有较大难度,字距决定着整个匾额的题字布局与视觉效果。只有字距恰到好处,疏密适宜,匾额书法才是成功的,受人称赞。一幅好的作品必须注重点画的搭配,从而形成合理结体,再以结体整合去决定章法。以上三方面务必做到搭配适宜,讲究合理性,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章法布局[3]。

三、清末民初匾额书法的意味

(一)点题意味

匾额最早出现在古代宫殿建筑、贵族的府邸中,悬挂在建筑正中央,用来彰显建筑的气势。后来,匾额逐渐流行开来,在道观、寺庙、商铺甚至普通民宅中均有所应用,起到标识点题的作用。匾额的点题功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也正因这一功能的基础性与原始性,即使到了今天,匾额的点题功能依然占据主要位置,具有极高的应用率。匾额多以四字为主,因为题字有限,故字贵如金。题字者必须在有限的字数内发挥创意,展现匾额的点题功能。为宫廷建筑的匾额题字时,多数人会遵循儒学思想,将书法与优雅辞藻相结合。如“太和殿”(图1)、“保和殿”(图2)、“中和殿”,这些都是清朝宫殿上的匾额题名。我们从以上匾额的题名可以体会到古人对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殷切希望。匾额上的题名显示出古代帝王的中庸思想,具有点题功能。

图1 故宫太和殿匾额

图2 故宫保和殿匾额

(二)教育意味

匾额除了具有点题功能,还是古代统治者宣传政治思想、实现太平久治的重要途径。人们能够从匾额精简的文字中感受古人的经世哲学,体悟圣贤思想,从而规范自身,体现匾额教化育人的功能。孔庙就将匾额的育人功能发挥到极致。清朝时期,皇室宣扬儒家思想,用儒学教化民众。孔庙中的匾额凝结了儒学之大成,宗教、文学、人生、书法高度融合,题字引人入胜,文字中蕴含的哲学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的内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民国初期,虽然此时封建统治已灭亡,但儒家思想依然是办学育人的核心思想。这一时期,学者希望通过儒家圣贤的教诲引领中华崛起,使风雨飘摇的民国社会不至于走向灭亡,在动荡中迎来曙光,而将儒学经典与匾额相结合,则能发挥出显著的育人功能,彰显匾额书法的教育意味。

(三)商业意味

清末民初的匾额同样具有商业意味。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匾额文化已流传久远,日渐普及,匾额文化走向民间,为商铺所用。商铺上的匾额除能为商家招揽顾客,带来经济效益,还能记录一个店铺的历史,提升经济活动的文化品位,激发企业潜在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匾额之于商人群体的重要意义。商人利用匾额宣传自家店铺,起到广告宣传作用。清末民初商铺上的匾额等同于当下的广告招牌,人们通过匾额上的文字明确店铺的经营方向,感受店铺的文化内涵和待客态度等。商业牌匾的题写是十分讲究的,引经据典来装饰自己的品牌。匾额上的书法文字更要出自大家之手。如北京的百年老店匾额“鹤年堂”题名就出自明朝大臣严嵩家厅堂的名字。随着严嵩败落,由他亲手题写的匾额流落民间,后来这家药店的主人找到这块匾额,使药店更具历史感,散发文化气息。

应用在商铺上的匾额是店铺的门面,给人留下重要的第一印象。因此,商人在选择匾额时,会慎之又慎。匾额上的文字不仅要言简意赅,展现出商家的经营理念,寓意深刻,且匾额书法还要具有一定品位,以此烘托出商铺的气质。匾额的商业意味也拓宽了匾额文化发展领域。匾额不仅是一种标识性工具,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非物质层面的文化力量,给人一种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结语

清末民初的匾额书法气质鲜明,在唐楷、碑派书法融入后,更显无穷魅力。匾额书法要求严格,对章法布局、字形、点画有着特殊要求,且匾额书法蕴含着古代圣贤思想。这也使匾额走出标识性工具的局限,拥有更多元的功能。点题功能、育人功能和商业功能丰富了匾额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感,促进了匾额文化的发展,为后世提供指引,以此加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播与发扬。

猜你喜欢

唐楷匾额点题
明镜自高悬,一块匾额的多重解读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金昌浩、王正油画作品选
匾额下的刺猬
“唐楷”在高职书法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书法临摹教学刍议
咬定青山不放松——谈高中议论文点题策略
新时代下“唐楷”的现状分析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