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神经性酮病诊治

2024-01-27张涛边成丽周国燕陈彬符俊

四川畜牧兽医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体况酮体神经性

张涛,边成丽,周国燕*,陈彬,符俊

(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西昌 615000;2.四川省西昌市农业农村局,四川 西昌 615050;3.凉山科华奶牛繁育有限公司,四川 西昌 615041)

酮体(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酮病又称为醋酮血症,是反刍动物的,以酮血、酮尿、酮乳和低糖血症为特征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病牛以消耗性和神经性症状为主要特征,表现为产奶量下降、食欲不振。

奶牛酮病是规模化奶牛场的主要代谢性疾病,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较大。

1 临床表现

某奶牛养殖场高产牛舍奶牛出现发病,病牛站在卧床上,紧张不安,吼叫,呼吸深快,不停冲撞挡颈杆,频繁抬头流涎,空嚼、磨牙,尿频、少尿。对病牛进行检查时,其不愿下卧床,并有攻击行为。随后为病牛肌肉注射10%硫酸镁注射液30 mL,10 min 左右将牛赶下卧栏,但其步态不稳,频繁摔倒。上枷之后牛还一个劲儿地往前冲撞,前肢多次跪地。病牛体温39.6 ℃。

该牛约5 岁,第三胎正产一体重39.5 kg 的公犊,胎衣自落。发病前该牛体况良好,食欲精神好,体况评分为3.75分,产后10 d酮病例行抽样检测时,该牛未检测。

2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饲养管理情况调查,初诊牛发生神经性酮病。

随后立即尾根静脉采血,用血酮检测试纸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血酮值为4.3 mmol/L,远高于3 mmol/L的临床酮病的标准值。根据血酮检测值确诊该牛患神经性酮病。

3 治疗

根据酮病“升糖抗酮”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方案如下:

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2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加入10%VC 50 mL;5%碳酸氢钠注射液500 mL。

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5 mg;复合VB 30 mL。

输液过程中病牛逐渐平静,神经症状消失。牛口服生糖先质液体丙二醇300 mL 后转入病牛舍护理。次日早上病牛状态好转,仍按以上处方用药,每日1 次,连用3 d。3 d 后该牛血酮值检测为2.8 mmol/L,随后停止用药。病牛观察期间用优质燕麦草、苜蓿草饲喂,一周后复测血酮值为1.2 mmol/L。

4 预防

干奶期供给奶牛充足并有长度的粗饲料,以刺激瘤胃功能,可用宾州筛检测饲料颗粒度。奶牛不能过肥,体况评分在3.5 分左右为宜,酮病和脂肪肝密切相关。可根据奶牛体况调整日粮营养浓度,日粮改变应逐渐进行,防止牛出现应激。

干奶后期牛不能通过调整饲料减肥,因为奶牛产前21 d 开始动员体脂,人为干预可能造成奶牛能量不足,增加体脂动员而加剧脂肪肝的程度,故主动控制体况的措施应在产前1 个月前完成。产前两周适量增加精料的摄入,调整瘤胃微生物菌群,以便奶牛产后尽快适应高产日粮。

围产期牛饲料中可加入丙酸钠或固体丙二醇等生糖先质,但其可能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导致防病起效慢。

5 小结

5.1 病因 奶牛酮病常见于妊娠最后2 周和泌乳早期。酮病可分为原发性(生产性)、继发性、食源性、饥饿性等类型。日粮高蛋白和低糖(碳水化合物)是导致奶牛酮病的主要病因。

酮病是由于能量负平衡、生糖物质(如丙酸)不足或饲料中含有过量的丁酸盐等导致脂肪代谢紊乱,酮体生成过多所引起,故该病更易发生在产后。

5.2 酮病检测方法 奶牛酮病临床可用专用快速血酮检测仪检测。牛只尾根静脉采少量全血,将试纸条插入血酮检测仪,血酮仪显示进血图标后将全血滴入指定位置,读秒后显示酮体数值。

数值即是β-羟丁酸值含量,其值高于1.2 mmol/L 小于3 mmol/L 为亚临床酮病,其值大于3 mmol/L为临床酮病。

5.3 治疗原则 酮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有三条:尽快恢复血糖水平;补充肝脏三羟酸循环中必需的草酰乙酸,使体脂动员产生的脂肪酸完全氧化,降低酮体的产生速度;增加日粮中的生糖先质,特别是丙酸。

常用治疗方法是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0 mL,10~20 mg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口服300~500 mL 丙二醇5 d(每天1 或2 次),这些治疗方法可根据临床表现联合使用。

神经性酮病牛表现异常兴奋,可先注射抑制神经兴奋的药物,使其稍安静后再进行检查治疗,避免牛只在保定时肢蹄受伤。

猜你喜欢

体况酮体神经性
母猪体况卡尺的应用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奶牛产后不同体况对产奶量和亚临床酮病的影响
尿酮体“±”或“+”代表啥
母猪体况卡尺的开发
藏母羊妊娠后期补饲时间对其体况和羔羊初生重的影响分析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
妊娠期妇女尿酮体检测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