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探索

2024-01-26吕兆华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积极心理学大学生

【摘要】本文以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和积极心理学为基础,针对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特点,探索设计了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的具体方案,让大学生在体验、自我探索、交流互动中培养积极心理品质,领悟和掌握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学会积极地进行认知重构,进而探索和选择积极、合理的应对策略以缓解压力、管理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 压力管理 团体辅导 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3-0106-05

在变革快速的现代社会,人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层出不穷,压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不强、社会阅历不足,面对自身一系列的重大发展任务(如生活适应、专业学习、恋爱交友、生涯规划、就业择业等)时,往往会手足无措,产生较大心理压力。有研究发现,约27.14%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王雅馨、谢佳东、时修雯,2023)。大学生长期面对过高的压力,如果无法有效应对或调整,那么会增加罹患生理疾病、产生心理痛苦或障碍的可能性。因此,提高压力管理能力以维护心理健康成为大学生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有研究表明,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压力(陶漫、胡文靖,2018)。而团体辅导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方案的设计是前提和保障。本研究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分析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压力管理的优势,探索提高大学生压力管理能力的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实践。

一、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压力与压力管理

心理学领域的“压力”也称为“应激”,指个体身心感受到威胁时的一种紧张状态(车文博,2001)。压力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不可避免。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激发个体应对问题的动力,提高注意力,提高效率,使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过高或持续的压力,则会使得个体应对或重新调整的能力超负荷,耗尽其生理或心理资源,增加罹患生理疾病、产生心理痛苦或障碍的可能性。

压力管理是指接管、引导和控制个体对压力源的反应,从而改善个体对压力的总体感受(江光荣,2020),其目标是使压力保持在适度的范围之内,消除压力可能导致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利影响,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亚健康与压力管理密切相关,压力管理不当是导致亚健康和疾病的危险因素(陈洁瑜、安启元、陈泽伟,2018)。有效的压力管理,可以避免压力的消极影响,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和增加幸福感。

(二)压力认知评价理论

压力认知评价理论由理查德·拉扎勒斯(Richard Lazarus)和苏珊·福尔克曼(Susan Folkman)于1984年提出,该理论认为,压力源作用于个体后,产生压力的性质(积极或消极)和大小,主要受两个关键过程——认知评价与应对的影响(如图1所示)。

在压力认知评价理论中,压力源指个体面临的潜在威胁、挑战或需求超出其应对能力的情境。面对压力源时,个体会对情境和自身应对资源进行认知评价,包括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初级评价是个体对压力源的重要性和是否具有威胁性或挑战性的评价。次级评价是个体对自身应对压力源的能力和资源的评价。

在认知评价的基础上,个体会选择相应的应对方式来应对压力。应对是指通过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来管理特定的外部或内部需求。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又可称作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张林、车文博、黎兵,2005)。应对策略主要分为两大类: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侧重于解决问题和采取行动来改变情况,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侧重于调节、管理情绪和情感反应。

应对是缓解压力的重要机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郑红,2006)。有效的应对策略可以给个体带来积极的结果,如压力减少、幸福感增加等。而不良的应对策略可增强压力源的负性影响(潘敏、石麗、周金莲等,2005),如长期的压力、情绪困扰和健康问题等。

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强调了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认知评价和应对策略选择的重要性,为大学生压力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的目的是促进心理学的焦点的改变:从只专注于修复生活中糟糕的心情到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品质。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包括三个部分:积极情绪、积极特质、积极环境。积极心理学相信人的潜能,致力于发掘个体的优势与资源,增进个体的积极情绪,营造积极环境,使个体在遇到困难时,不会落入消极的状态中,能更好地掌控问题、解决问题。可见,积极心理学在帮助大学生做好压力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积极心理学强调以积极正向的视角看待自身、看待世界和面对问题,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思维、积极观念。对压力源的认知评价影响个体的应对以及心身反应性质和程度,是压力源引发压力反应的关键中间因素之一。具有积极观念的个体能够用积极视角看待自身和压力源,发掘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发现压力事件的积极意义,调整对自身及压力源的认知评价,减轻甚至消除压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郭英、谢雨菲、张妍,2013)。

其次,积极心理学注重培养个体的积极情绪,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积极情绪即正性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郭小艳、王振宏,2007)。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 L.Fredrickson)提出的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可以扩展个体的注意力、认知和行动范围,使个体能以更开放、更灵活、更具创造性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应对压力;积极情绪可以建构个体身体、智力和社会资源,为个体应对压力提供有利的条件;积极情绪能够避免消极情绪带来的不利后果,使个体能以更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应对压力。

最后,积极心理学重视构建积极的环境,尤其是积极的人际环境。积极的人际环境有助于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扩展社会支持系统,增加应对压力的外部资源,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等。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内容

(一)设计思路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在面临挫折和压力时基本上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能主动寻求各种心理调节措施去减少压力带来的消极后果(张林、车文博、黎兵,2005),但在面对高压力时往往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彭顺、胡祥恩,2021)。消极应对方式是个体评估压力过大且自身缺乏有效的应对能力和资源而做出的选择。消极应对方式包含推诿、幻想、退避、压抑等(张林、车文博、黎兵,2005)。越是高压力状态下的大学生越倾向于采用幻想、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赵波、陆晓花,2010)。

针对大学生压力应对的特点,以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和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本研究确定了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思路,即以自我评估压力较大或压力调试能力不强、应对方式消极的大学生为对象,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团体辅导的全过程,针对大学生的压力认知评价和应对进行干预,帮助大学生调整对压力源的认知评价,改变消极的应对方式,形成积极适当的应对策略以管理压力。主要通过培养积极情绪、积极思维、积极观念等方式,发掘大学生自身的优势资源,提供正向的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等,让大学生在体验、自我探索、交流互动中领悟和掌握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学会积极地进行认知重构,进而探索和选择积极、合理的应对策略以缓解压力,有效地管理压力(如图2所示)。

(二)团体目标

团体目标是团体工作的指引,为团体指明努力的方向。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的总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情绪、积极思维、积极观念、乐观心态等积极心理品质,学会正确认识压力,探索和掌握压力应对的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以更好地管理压力。

基于积极心理学和压力认知评价理论的相关内容,本主题团体辅导的总目标可细化为5个具体目标:①帮助大学生形成对压力的科学认识;②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③帮助大学生形成对环境的积极认识;④帮助大学生探索并掌握以问题为中心的积极应对策略;⑤帮助大学生探索并掌握以情绪为中心的积极应对策略。

(三)团体性质

为有效促进成员间的互动和讨论,本主题团体性质确定为半结构式、封闭式团体。通过结构化团体活动减轻成员焦虑,拉近成员间的人际距离,营造出适宜工作的团体氛围,同时通过体验性活动引发针对焦点问题的讨论;采用非结构式团体开展工作,让成员在自由的互动过程中发生观点的碰撞,引发思考,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厘清乃至重构自己的认知模式和压力应对方式。

(四)成员构成

参加本主题团体的成员为具有良好表达能力、自我评估压力较大或压力调试能力不强、应对方式消极的大学生。团体成员通过自主报名及入组访谈筛选确定。为充分照顾每个团体成员的需要,并确保团体成员之间的充分交流和反馈,团体人数控制在6—8人。

(五)单元设计

根據压力认知评价理论,结合杰拉尔德·科里(Gerald Corey)提出的团体发展四阶段理论,本主题团体辅导共设置8个单元的团体工作,每个单元工作时长为120分钟,单元名称依次为“缘聚你我”“你我一样”“压力何来”“探寻美好”“自我寻宝”“直面问题”“拥抱快乐”“迈向未来”。下面是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各单元的具体设计。

第1单元:缘聚你我

单元目标:①协助成员了解团体的主题、目标、工作方式和单元结构;②认识和连接彼此,消除成员的陌生感;③确立团体规范。

单元内容:①团体说明,带领者介绍团体主题、目标、工作方式和单元结构;②“滚雪球”活动,成员自我介绍,相互认识;③“解开千千结”活动,成员共同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交流互动;④“分享期待”活动,成员分别分享自己对团体工作的期待,增进相互理解;⑤订立团体协议,商讨确立并签订团体契约,明确团体规范,增强成员的安全感及参与团体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2单元:你我一样

单元目标:①认识到压力存在的普遍性;②发现压力的积极作用,正确看待压力。

单元内容:①“我的烦恼”纸笔练习,成员在稿纸上写下自己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感觉压力最大的三件事及其给自己带来的影响;②“寻找伙伴”活动,成员分享“我的烦恼”,并在分享与交流中给予彼此积极正向的反馈,建立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③“问题聚焦”活动,根据成员的分享和交流,聚焦共性问题并展开讨论,使成员认识到压力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压力不可避免;④“苦中作乐”活动,成员各抒己见,探讨压力的积极作用。

第3单元:压力何来

单元目标:①了解压力反应;②理解压力认知评价理论;③学习对压力源进行重新评价。

单元内容:①“左右为难”活动,成员在“压力”情境下体验和觉察自己的生理、心理、行为反应;②“问题探讨”活动,探讨“为什么面对相同的惩罚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压力感受”“为什么同一个人面对不同的惩罚会有不一样的压力感受”;③“理论讲解”活动,主要讲解压力认知评价理论;④“压力过程”纸笔练习,成员回顾过去一周内给自己带来较大影响的生活事件,运用压力认知评价理论绘制“压力过程”图;⑤“分享交流”活动,成员分享“压力过程”图,相互反馈不同认知评价及感受,引导成员运用积极正向思维对压力源进行重新评价。

第4单元:探寻美好

单元目标:①学会用积极视角看待自己和世界;②获得积极情绪体验。

单元内容:①“我的大学”活动,成员分享交流大学学习和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并通过倾听他人的分享和交流审视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学会用积极视角看待自己与世界;②“硕果累累”纸笔练习,成员在稿纸上绘制挂满果实的果树,并将自己上大学期间的收获写在“果实”上;③“分享果实”活动,每个成员分享展示“果实”,说明每一个“果实”的含义,相互反馈补充;④“二次结果”活动,成员在“果树”上用其他颜色的笔绘制新的“果实”;⑤“分享快乐”活动,成员体验并分享收获“果实”的积极情绪。

第5单元:自我寻宝

单元目标:①发现隐藏的、未知的自己;②探索自身的优势;③思考利用自身优势应对压力。

单元内容:①“自我探索”纸笔练习,成员填写“自我探索”表格,内容包括“我的优势”“我的不足”“我的目标”“自我评价”;②“认识自我”活动,成员分享交流“自我探索”内容,相互给予正向反馈;③“自我反思”活动,引导成员通过自我反思和他人的积极反馈认识自己的优势,并觉察自我认知与他人回馈的差异;④“优势利用”活动,引导成员思索并分享在面对压力时自身的优势有何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第6单元:直面问题

单元目标:①探索聚焦问题的应对策略;②学会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

单元内容:①“压力山大”纸笔练习,成员简要写下近期感觉压力较大的一件事以及自己的感受;②“分享交流”活动,成员分享“压力山大”纸笔练习内容及自己针对压力事件做了哪些应对,效果如何;③“小结提炼”环节,对成员分享的应对方式进行归纳并分类,说明“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④“头脑风暴”活动,以大学生群体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为例,让成员思考如何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以消除或降低压力感受;⑤“取长补短”环节,引导成员学习他人有效的问题应对策略,改进自己的问题应对模式,同时学会灵活运用多种应对策略解决问题。

第7单元:拥抱快乐

单元目标:①探索聚焦情绪的压力应对策略;②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

单元内容:①“情绪万花筒”纸笔练习,成员写下自己过去一周出现的各种情绪,并为情绪涂上颜色;②“分享交流”活动,讨论“‘万花筒上的情绪哪些是负面的,哪些是积极的”“针对负面情绪有哪些方法应对”;③“小结提炼”环节,归纳总结成员分享的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方法,补充并教授其他有效应对不良情绪的方法,引导成员学习他人有效的情绪应对策略,改进自己的情绪应对模式;④“放松训练”环节,教授成员正念练习、腹式呼吸、健手操等放松方法,帮助成员培养觉察情绪、调节情绪的能力。

第8单元:迈向未来

单元目标:①回顾团体历程及处理未尽事宜;②整合团体收获并尝试应用于生活中;③处理团体成员的离愁别绪。

单元内容:①“再回首”活动,回顾过往各单元的议题,询问成员是否有未能在团体中完成的事情,邀请成员分享可以继续努力的方向;②“分享收获”活动,邀请每位成员整理团体中的发现与收获,分享自己在辅导过程中各方面的变化;③“情感表达”活动,成员分享团体辅导过程中以及团体辅导即将结束时的感受,成员相互感谢,互赠卡片祝福;④“团体结束”环节,带领者给每一位成员积极的反馈,并鼓励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团体辅导中收获的方法。

三、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的注意事项

第一,营造安全、包容、支持性的团体氛围。良好的团体氛围是团体辅导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在团体工作过程中,带领者应注意及时给予成员积极正向的反馈,倡导成员之间进行积极反馈,营造安全、包容、支持性的团体氛围,为成员表达情绪、缓解压力、自我探索提供积极正向的环境,促进成员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减轻成员的孤独感、压力和焦虑,培养成员的积极情绪。

第二,发掘成员的积极特质和优势资源。积极心理学注重发掘个体的优势与资源。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带领者应注意引导成员通过互动、讨论和积极正向反馈发掘自身的积极特质以及应对压力的优势资源,发现并学习他人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整对压力的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从而更好地管理压力。

第三,关注积极事件及事件的积极面。以压力管理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在辅导过程中成员难免会将注意力聚焦于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引发消极情绪,影响团体氛围。带领者要保持敏感,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在接纳消极情绪的同时进行有效引导,帮助成员思考和发现负性生活事件的积极意义,促使其聚焦积极的事件和事件的积极面,让成员在团体工作中练习用积极观念、正向思维面对生活事件,并鼓励其运用于生活实践。

本研究以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和积极心理学为指导,以压力的认知评价和应对作为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的切入点,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结合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团体辅导方案,旨在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大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有效管理压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本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基于科学理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符合大学生的实际,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工作者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文丽,张晖.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体育干预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1(5).

[2]王雅馨,谢佳东,时修雯,等.中医体质类型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23(6).

[3]陶漫,胡文靖.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压力管理中的效果评价初探[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4]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长春人民出版社,2001.

[5]江光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6]陈洁瑜,安启元,陈泽伟,等.大学生压力管理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8(7).

[7]拉扎勒斯,福尔克曼.压力:评价与应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8]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1).

[9]郑红.大学生压力应对研究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6(4).

[10]潘敏,石丽,周金莲,等.不同学科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性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44).

[11]Martin E.P.Seligman,Mihaly Csikszentmihalyi.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

[12]郭英,谢雨菲,张妍.积极心理治疗在灾后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3(7).

[13]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7(5).

[14]Barbara L.Fredrickson.What Good Are Positive Emotions[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2(3).

[15]彭順,胡祥恩.大学生压力与疲劳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1(4).

[16]赵波,陆晓花.大学生压力应对与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7).

[17]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注:本文系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非结构式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的干预研究”(2019MSZ02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吕兆华(1986— ),广西桂林人,讲师,广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积极心理学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成长辅导中的应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