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G责任履行、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

2024-01-26和丽芬史雅慧王巧义

会计之友 2024年3期
关键词:融资约束

和丽芬 史雅慧 王巧义

【摘 要】 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大背景下,ESG责任履行能否提升绿色创新持续性进而推动企业低碳发展,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2014—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ESG责任履行对绿色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积极履行ESG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高管薪酬激励发挥了强化二者正向关系的调节作用。机制分析表明ESG责任履行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助力企业持续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显示ESG责任履行对绿色创新持续性的促进作用在成熟期企业、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文章丰富了绿色创新持续性驱动因素和ESG责任履行经济后果的研究,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ESG责任履行; 绿色创新持续性; 高管薪酬激励; 融资约束

【中图分类号】 F230;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03-0058-08

一、引言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紧缺等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实现是一场系统性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将环境生态纳入经济发展总框架,推进产业集群由“粗放型”向“生态型”、企业经营由“能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在此背景下,构建以绿色创新为核心驱动的战略布局尤为重要。绿色创新是减少环境污染和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持续绿色创新更是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别于传统创新和短效RD投入,绿色持续创新强调企业在长时期内投入大量资源并严格控制非期望产出,通过生产绿色产品、研发绿色技术等方式创造持续绿色效益,促进企业长效发展[ 1 ],同时,绿色持续创新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成本收益不确定性进一步加深了企业与利益攸关者的紧密联系[ 2 ]。企业如何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相关者诉求,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综合发展?此过程中ESG责任履行被高度关注。本文探讨ESG责任履行对绿色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效应,为促进企业持续绿色创新能力升级提供理论和经验证据。

当前围绕绿色创新驱动因素的探讨较多,主要聚焦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涵盖环境规制[ 3 ]、政府补贴[ 4 ]、市场压力[ 5 ]等,微观层面则聚焦企业社会责任履行[ 2 ]、董事会治理[ 6 ]、高管团队特征[ 7 ]等因素。现有研究对反映企业长效发展的持续绿色创新关注度不够,仅有文献从宏观层面发现数字经济作为外部驱动力能提升企业持续绿色创新能力[ 8 ]。而ESG责任履行作为微观市场主体关注生态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行为表现,其对绿色创新持续性是否产生积极促进效应鲜有探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积极履行ESG责任有利于获得外部利益攸关者的支持与信任,进而获取更充足资源投入到持续绿色创新活动中[ 9 ]。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企业履行ESG责任会增加财务成本,挤占可用于绿色创新活动的资金[ 10 ]。以上矛盾的产生是由于当前研究主要从基本理论层面探讨二者关系,并未深入挖掘二者间影响的内在机理。因此,ESG责任履行对绿色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效应仍需进一步分析与实证检验。另外,高管薪酬激励作为约束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和缓解代理成本的制度设计,是否会影响ESG责任履行与绿色创新持续性间的关系,也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解释。

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丰富了绿色创新持续性的驱动因素研究,通过证实ESG责任履行有助于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对绿色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补充;第二,拓展了ESG责任履行的研究视角,通过考察高管薪酬激励对ESG责任履行与绿色创新持续性的调节效应,为研究ESG责任履行与绿色创新持续性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三,揭示了“ESG责任履行—缓解融资约束—绿色创新持续性”的传导路径,结合生命周期與产权异质性分析不同企业ESG责任履行与绿色创新持续性之间的差异,为ESG促进企业可持续绿色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启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ESG责任履行与绿色创新持续性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是不同利益攸关者的集合体,不能仅对股东负责,更应对员工、债权人、社区、政府等利益攸关者负责[ 11 ]。在“双碳”背景下,大部分利益攸关者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希望企业践行低碳发展理念,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而企业实行持续绿色创新活动则是对这一要求的有效回应。

一方面,企业积极履行ESG责任,通过发布ESG报告等手段披露相关信息,第三方机构针对企业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情况建立评价体系进行评分评级并予以公布,这一路径能够促进企业与利益攸关者的有效沟通和良性循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其他投资者依据相关信息对公司经营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提升对企业的信任与支持,有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2 ],保证企业有充足资金投入绿色研发活动,进而推动绿色创新长期化、稳定化、持续化开展。同时,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更容易吸引外部人才,为绿色研发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与长效知识积累。充足资金与先进技术的相互耦合会驱动绿色创新持续性的提升。

另一方面,企业ESG责任履行能有效缓解持续绿色创新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成本收益不确定性所引致的创新动力不足问题。首先,企业承担绿色研发活动的全部成本,但新知识、新技术的溢出为市场主体创造了效益,企业自身获得的边际收益低于社会边际收益,影响持续绿色创新积极性,而企业通过履行ESG责任能获得良好声誉,树立绿色品牌形象[ 13 ],有助于建立良性政企关系并获得更多激励性政策扶持,进而加大对绿色研发活动的资源投入强度与持续力度。其次,持续绿色创新活动具有长周期性与高风险性特点,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且可能影响短期绩效,制约企业创新动力,而企业履行ESG责任,展现长期经营发展战略,有助于提升员工认同感及对绿色研发活动失败的包容度,营造了积极良好的创新氛围[ 12 ],促进持续绿色创新活动开展。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ESG责任履行会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

(二)ESG责任履行、高管薪酬激励与绿色创新持续性

依据委托代理理论,管理者拥有企业经营与决策权,持续绿色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撑,研发过程更是面临高风险和不确定性,管理者很可能为维持短期股价稳定而削减绿色创新长效投资。薪酬激励作为缓解管理者短视心理、降低代理成本的制度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高管改变风险偏好,同时弥补高管因开展绿色研发活动而放弃投资短期高收益项目所承受的损失[ 14 ],使得高管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从而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绿色创新持续性作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内外部利益攸关者共同关注资源环境问题的最优解。企业积极承担ESG责任,为持续绿色创新提供了驱动力,同时高管薪酬激励约束管理者短期机会主义行为,促使其考虑企业长期效益与利益攸关者诉求,能积极支持与开展持续绿色创新活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高管薪酬激励会强化ESG责任履行对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的促进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4—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对数据进行如下处理:(1)剔除ST、*ST公司;(2)剔除研究变量和相关数据缺失公司。此外,为减少极端值影响,对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缩尾处理,最终获得10 366个样本观测值。其中,企业绿色创新数据来自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ESG责任履行数据来自万得数据库(WIND),其他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运用Stata16.0及Excel2010进行处理。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绿色创新持续性(OIP)

目前对企业创新多从投入与产出两个层面衡量,但由于绿色创新投入较难从企业研发活动中抽离,本文利用绿色创新产出指标即绿色专利申请数量(OIN,绿色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量之和)衡量绿色创新。借鉴何郁冰等[ 15 ]的研究,用OIN的前后期对比来反映绿色创新持续性程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2.解释变量:ESG责任履行(ESG)

目前学术界主要利用第三方机构公布的ESG评分评级衡量企业ESG责任履行情况。借鉴高杰英等[ 16 ]的研究,选取华证ESG评级衡量企业ESG责任履行情况,将由低到高的九档评级C—AAA依次赋值1—9。

3.调节变量:高管薪酬激励(PAY)

货币激励与股权激励是高管薪酬激励的主要方式,但当前實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数量并不理想,货币激励在上市公司更为普遍[ 2 ]。本文选取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衡量高管薪酬激励程度。

4.控制变量

参考已有文献,本文选择企业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盈利能力(Roa)、成长性(Growth)、企业价值(TobinQ)、股权集中度(Top1)、独立董事占比(Indr)、两职合一(Dual)为控制变量,并控制时间与个体效应。

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三)模型设定

为检验ESG责任履行对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构建模型(1):

为检验高管薪酬激励对ESG责任履行与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关系的调节效应,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高管薪酬激励及ESG责任履行与高管薪酬激励的交互项,构建模型(2):

其中,i表示个体,t表示时间,Controls表示前文所述的一系列控制变量。为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用控制时间与个体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列示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绿色创新持续性的最小值为0,表明存在部分样本企业连续两年均无绿色专利申请情况;最大值为654.346,说明存在部分企业积极投入到绿色研发活动中;标准差处于极高水平,表明不同企业间绿色创新持续性存在明显分化,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状态,因此探究其影响因素颇具现实价值。ESG责任履行均值为4.256,说明样本企业ESG平均评级介于B—BB之间,处于中等水平,有进一步提升空间。高管薪酬激励最小值为13.218,最大值为16.606,标准差为0.667,表明不同企业间存在一定差距。其余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故不再赘述。

(二)相关性分析

表3为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其中,ESG责任履行与绿色创新持续性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初步表明ESG责任履行有助于提高绿色创新持续性。高管薪酬激励与绿色创新持续性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表明高管薪酬激励对绿色创新持续性有正向影响。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基本都在0.5以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回归结果分析

表4为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模型(1)、(2)进行检验的结果。列(1)为单独考虑ESG责任履行对绿色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检验结果初步表明两者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列(2)引入其他控制变量后,ESG回归系数仍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ESG责任履行表现越好,绿色创新持续性水平越高,H1得以验证。进一步检验高管薪酬激励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由列(3)结果可知,ESG与交互项ESG×PAY的回归系数均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高管薪酬激励正向调节ESG责任履行与绿色创新持续性间的关系,H2得以验证。

(四)稳健性检验

1.工具变量法

考虑到ESG责任履行与绿色创新持续性间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同行业企业当年年度ESG评分均值(ESG_mean)和企业滞后一期ESG评分(l_ESG)作为ESG责任履行的工具变量。一方面,以上两者与解释变量密切相关,满足相关性要求;另一方面,同行业ESG评分均值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滞后一期ESG评分因其“前定”特点与模型中当前扰动项不相关,满足外生性要求。表5列(1)、列(2)展示了回归结果。由列(1)可见,ESG责任履行存在行业同群效应,即同行业企业ESG责任履行会对其他企业ESG责任履行产生正向影响;列(2)结果显示,ESG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在利用工具变量控制相关内生性问题后,ESG责任履行对绿色创新持续性仍有显著促进作用。

2.替换被解释变量

考虑到绿色发明专利相较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科技含量与使用价值更高,为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成果,故选用绿色发明专利在第t-1与t年间申请量之和较第t-2与t-1年间申请量之和的环比增长率,再乘以第t-1与t年的申请量之和(EXP)作为绿色创新持续性的替代指标,再次对本文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由表5列(3)可知,ESG的回归系数仍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H1再次得到支持,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稳健性。

3.替换解释变量

考虑到ESG评级数据的广泛性,选取彭博ESG评级(BLESG)作为ESG责任履行的替代指标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见表5列(4)。可见主要变量的回归结果与原结果基本一致,H1仍然得到支持,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稳健性。

4.更换计量模型

选用Tobit模型对模型(1)重新进行回归,结果见表5列(5),仍然与前文结论相一致,表明本文结论具有较强稳健性。

五、进一步分析

(一)影响机制分析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企业通过“ESG责任履行—相关信息披露—第三方机构评级”这一路径向外界传递信息,降低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积极履行ESG责任有利于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提高企业信用评级,获得投资者信任并降低其期望报酬率[ 17 ],进而减少融资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使企业更有能力投入到持续绿色创新活动中。

为检验上述影响机制,本文选用SA指数的绝对值(FC)衡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SA指数为负且绝对值越大,企业融资约束越严重[ 18 ]。借鉴温忠麟等[ 19 ]的研究,构建模型(3)和模型(4),并对模型(1)、(3)、(4)采用逐步检验回归系数法考察ESG责任履行与绿色创新持续性间是否存在“ESG责任履行—缓解融资约束—绿色创新持续性”这一传导路径。

表6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列(1)显示ESG责任履行能提高绿色创新持续性,这与前文研究结论相一致。列(2)ESG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ESG责任履行对融资约束有负向影响,即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列(3)ESG回归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FC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融资约束在ESG责任履行提高绿色创新持续性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即ESG责任履行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进一步分析发现,?酌1为-0.003,?啄2为-102.283,?啄1为2.357,?琢1为2.688,?酌1×?啄2与?啄1符号相同,进而计算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的占比,即?酌1×?啄2/?琢1为11.42%,表明融资约束在ESG责任履行提高绿色创新持续性的过程中发挥了11.42%的作用。

(二)异质性分析

1.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异质性分析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等同于资本市场中的一个生命体,需经历类似于自然生物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周期,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发展战略存在差异。有研究认为上市公司已度过初创期[ 20 ],本文认同该观点,依据上市公司现金流特征将其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

成长期公司的重点目标是抢占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快速扩张,虽然积极履行ESG责任有利于获得资金供给方的信任与支持,但企业倾向于将筹得的资金投向风险较低并能迅速扩大产能的项目[ 21 ],这挤占了绿色创新活动资源;同时,企业对研发活动经验积累不足,创新失败概率较大,绿色创新难以持续。因此,ESG责任履行对成长期公司绿色创新持续性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

成熟期公司的生产经营日趋稳定,运营目标转为可持续发展,绿色创新意愿较为强烈,企业通过积极履行ESG责任能获得更多资金流入与技术支持,绿色研发投入强度较上一阶段明显提高。此外,企业通过不断实践摸索积累研发经验,创新失败风险逐渐降低,绿色创新活动得以持续开展。因此,ESG责任履行会显著提升成熟期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

衰退期公司的发展能力逐渐减弱、利润空间下滑,虽然企业通过ESG责任履行向利益攸关者传递有望积极发展信号,但投资者对其财务特征与整体风险進行考量后会慎重决策,投向企业资金受限,企业出于生存考虑会将更多资金投向常规经营项目而非绿色创新活动。因此,ESG责任履行对衰退期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借鉴Dickinson[ 22 ]的现金流量组合法,根据企业经营、投资与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的正负组合,将样本企业按照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并就ESG责任履行对绿色创新持续性的影响进行分组回归,表7列(1)—列(3)展示了回归结果。由列(2)可知,成熟期企业ESG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对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而言,积极履行ESG责任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提高绿色创新持续性;由列(1)、列(3)可知,处于成长期与衰退期的企业,ESG回归系数虽为正但并未通过统计检验,说明ESG责任履行对成长期、衰退期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前文分析得到了验证。企业应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逐步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2.基于产权异质性的分析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力量,肩负政治、经济与社会责任多重使命,需做出保护生态环境和落实低碳发展的表率。国有企业较非国有企业具有天然的政治关联性,积极履行ESG责任更易获得激励性政策支持与投资者的资金投入,进而有充足资源开展持续绿色创新。非国有企业的目标是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良好的ESG表现虽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但因绿色创新本身的溢出效应,使企业可以较低成本获得绿色成果向社会外溢带来的福利,故大部分企业倾向于将资源投入到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项目而非持续绿色创新活动。因此,ESG责任履行在国有企业中对绿色创新持续性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样本公司按产权性质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两组,就ESG责任履行对绿色创新持续性的影响进行分组回归,表7列(4)、列(5)展示了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在国有企业组,ESG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ESG责任履行对绿色创新持续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在非国有企业组,ESG系数虽然为正但并未通过统计检验,前文的分析得到了验证。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持续绿色创新是企业落实低碳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4—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ESG责任履行对绿色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论如下:ESG责任履行能显著提高绿色创新持续性;高管薪酬激励进一步增强了ESG责任履行与绿色创新持续性间的关系;ESG责任履行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绿色创新持续性;基于企业生命周期、产权性质的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责任履行对绿色创新持续性的促进作用在成熟期企业、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

(二)启示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得出如下启示:第一,企业层面,应构建ESG顶层设计蓝图,强化ESG责任履行意识,强调企业自主投身于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活动以获得外界资源支持,并配合高管激励措施抑制其短视心理,提升绿色创新持续能力,实现企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可根据其生命周期阶段部署相应发展战略,非国有企业更应重视ESG履行以获得政府与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与支持。第二,投资者层面,应建立ESG投资理念,培养长期投资意识,不仅要将企业绩效作为投资因素,而且要考虑企业对气候治理、社会责任等的承担情况,以获得长期投资收益。第三,政府与监管层面,应积极制定ESG信息披露规则与监管制度,引导企业对相关信息进行实质性披露,鼓励和强化第三方ESG评级机构参与信息披露监督,为上市公司ESG责任履行提供“软监管”,实现企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立生,王倩,柴鑫.基于SBM-DEA模型的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效率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34(5):102-112.

[2] 肖小虹,潘也,王站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吗?[J].经济经纬,2021,38(3):114-123.

[3] 齐绍洲,林屾,崔静波.环境权益交易市场能否诱发绿色创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8,53(12):129-143.

[4] 解学梅,王若怡,霍佳阁.政府财政激励下的绿色工艺创新与企业绩效: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20,32(5):109-124.

[5] 曹洪军,陈泽文.内外环境对企业绿色创新战略的驱动效应:高管环保意识的调节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6):95-103.

[6] 王锋正,陈方圆.董事会治理、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科学学研究,2018,36(2):361-369.

[7] 曾春影,罗明忠,和欣.高管的高质量生态环境经历与企业绿色创新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2,37(3):82-97.

[8] 周雪峰,韩露,肖翔.“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对企业持续绿色创新的影响: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中介视角[J].证券市场导报,2022(11):2-12.

[9] CASTILLO M.From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global conscious innovation with Mandalah[J].Global Business and Organizational Excellence,2015,34(4):42-49.

[10] GALLEGO-AIVAREZ I,PRADO-LORENZO J M,GARCIA-SANCHEZ I.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nnovation:a resource-based theory[J].Management Decision,2011,49(10):1709-1727.

[11] PARMAR B L,FREEMAN R E,HARRISON J S,et al.Stakeholder theory:the state of the art[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10,4(1): 403-445.

[12] 项东,魏荣建.ESG信息披露、媒体关注与企业绿色创新[J].武汉金融,2022(9):61-71.

[13] 陈玲芳,于海楠.ESG表现、融资约束与企业绩效[J].会计之友,2022(22):24-30.

[14] COLES J L,DANIEL N D,NAVEEN L. 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risk-tak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79(2):431-468.

[15] 何郁冰,周慧,丁佳敏.技术多元化如何影响企业的持续创新?[J].科学学研究,2017,35(12):1896-1909.

[16] 高杰英,褚冬晓,廉永辉,等.ESG表现能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吗?[J].证券市场导报,2021(11):24-34.

[17] ALBARRAK M S,ELNAHASS M,SALAMA A. The effect of carbon dissemination on cost of equity[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9,28(6):1179-1198.

[18] 鞠曉生,卢荻,虞义华.融资约束、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13,48(1):4-16.

[19]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5):614-620.

[20] 陈红,张玉,刘东霞.政府补助、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绩效: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9,22(3):187-200.

[21] 刘诗源,林志帆,冷志鹏.税收激励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了吗: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检验[J].经济研究,2020,55(6):105-121.

[22] DICKINSON V.Cash flow patterns as a proxy for firm life cycle[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6):1969-1994.

猜你喜欢

融资约束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融资约束是“瓶颈”吗?
金融业规模结构、信息披露质量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
金融融资与企业投资的实证研究
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成效的因素分析
PPP模式下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研究
农户融资约束的后果分析
文化传媒企业并购对价与融资方式选择:融资约束、控制权转移与风险分担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盈余质量对投资效率影响路径的理论分析
融资约束对中国企业出口规模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