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实践
——以A Gift for Little Zeke故事课教学为例

2024-01-26唐山市开平区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李秋丽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语篇意义文本

○ 唐山市开平区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李秋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主题意义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主题意义的探究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本文以A Gift for Little Zeke一课为例,从单元分析、语篇研读、活动设计三个维度,探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

一、立足单元分析,明确主题意义

教材是生活的浓缩,反映了孩子们真实的生活,承载了文本的主题意义。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深入分析教材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将不同板块的知识进行整合,以此增加横向关联,进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明确文本所承载的主题意义。本课所属单元的话题是Did you have a nice trip?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涉及历史、社会与文化主题群中的“中外名胜古迹的相关知识和游览体验”内容。本单元中,李明和小伙伴结束了在北京的旅行,给家人带来了礼物的同时也拍摄了照片以作留念。基于这样的单元分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感知和理解文本中人物的活动以及活动背后所承载的浓浓真情,帮助学生在理解单元主题的过程中理解旅游后为家人准备礼物、懂得感恩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开展语篇研读,解析主题意义

教师在进行语篇研读时,要尝试回答What、Why、How 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确定文本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意义与写作目的是什么以及语篇结构和语言有什么特点。本课中,通过结合单元主题以及阅读文本分析,我们作出了如下解读:

1.主题与内容(What):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介绍了琼斯老师在班级派对中为孩子们准备礼物的温馨故事。

2.意义与写作目的(Why):作者通过琼斯老师为Little Zeke 以及同学们准备礼物的温馨故事,向学生传递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爱;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关爱和感恩,珍惜当下的亲情和友情,进而对主题意义进行升华。

3.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How):语篇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围绕关键词gift 交代了故事的背景:艾玛的班级举行了聚会,琼斯老师为每个同学都准备了礼物。语篇结构上涉及一般过去时,词汇方面则涉及gift/party/everyone等新词。

三、优化活动设计,深化主题意义

新课标提出了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的建议,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1.学习理解类活动——创设语境,感知主题。

活动1:师生自由交谈,感知关注主题。

教师通过出示故事标题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发生的背景、预测故事内容。学生通过阅读,逐渐感知故事内容,进而关注故事内容背后的主题意义。

活动2:观看故事视频,整体感知故事。

接下来,教师为学生播放完整的故事视频。学生通过观看故事视频,验证自己对故事问题的预测,进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整体感知故事。

活动3:寻读问题答案,梳理故事框架。

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故事各部分的细节信息进行梳理,各个问题聚焦关键词gift,形成了问题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逻辑框架。

活动4:梳理故事图片,完成故事导图。

在师生问答的过程中,教师逐渐完善课堂板书,学生合作完成故事导图,为后面的复述活动提供语言支架。

活动5:跟读故事录音,内化语言知识。

在对故事文本进行了整体和细节理解后,学生跟读故事录音,体验故事情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信息,聚焦核心语言:一般过去时以及句型Mrs.Jones has ____________for____________.

学习理解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获取故事大意,梳理细节信息,补充、丰富和建构对主题意义的深层认知和理解,并基于主题提炼和梳理语篇知识结构。

2.应用实践类活动——聚焦主题,探究意义。

活动6:围绕板书导图,整理复述故事。

学生在板书和导图的提示下回顾和梳理故事的情节和内容,为后面的故事表演作铺垫。

活动7:故事角色表演,创新人物语言。

教师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关注Speech/Thoughts/Emotions/Actions/Looks(即语言、思想、情感、动作、外貌),对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进行再加工和创编。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给予了人物新的语言与思想,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应用实践类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依托思维导图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故事情节进行复述和角色表演。通过表演活动,学生深深地感悟了文本的主题意义和价值。

3.迁移创新类活动——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本课的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人物评价和准备礼物两个活动。

活动8:回归故事文本,评价主要人物。

学生角色表演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Mr.Jones?What do you think of Tess?评价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爱,进一步感知了主题意义,使语言主题得到了深化。在对人物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也做到了有理有据,逻辑性思维得到了提升和发展。

活动9:联系生活实际,深化主题表达。

最后,教师将故事中的情境转化成学生真实的生活——暑假马上就到了,你会去哪里旅游?旅游之后你会给父母或者朋友准备什么礼物?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表达的平台,学生有了更多个性化表达的机会,在深化主题表达的同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训练和发展。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从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单元主题、语篇研读以及活动设计等方面入手,深挖语篇背后所承载的育人价值,设计多样且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实现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语篇意义文本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诗里有你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