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家禽产业发展情况及建议

2024-01-26杨家荔罗华伦龙芝友

贵州畜牧兽医 2023年6期
关键词:兴义黔西南州家禽

陈 鹏, 杨家荔, 罗华伦, 龙芝友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贵州 兴义 562400)

1 产业发展情况

1.1 品种及规模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西南州”)家禽养殖类型主要有鸡、鸭、鹅、鸽、鹌鹑。其中鸡养殖量占比约90%,蛋禽主要有罗曼粉(灰)、海兰褐(灰)等蛋鸡品种,肉蛋兼用型鸡品种主要有三黄鸡、铁脚麻、矮脚鸡、乌骨鸡、瑶鸡等,麻鸭、兴义鸭、鹅等禽类养殖量较少。据行业统计,黔西南州2019年家禽存栏930万余只,出栏1 280万余只;2020年存栏960万余只,出栏1 310万余只;2022年存栏1 000万余只,出栏1 350万只,家禽产业存、出栏数量逐年增加。2022年已基本建成中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及经营主体:兴义市黔农汇农业科技公司、贞丰县“绿森源农业发展公司”、望谟县“贵州金绿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望谟县“黔湖农牧公司”等近20家。

1.2 区域布局

黔西南州根据各地区养殖传统习惯、经验和资源优势进行区域布局,努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中大型家禽养殖企业。以兴义市、兴仁市、贞丰县、晴隆县、望谟县为蛋禽养殖重点县(市),年饲养量1 000~<50 000只蛋禽规模养殖场占全州的65%;兴义市、普安县、安龙县、册亨县则以地方特有肉禽品种和引进优良禽类品种养殖为主,年饲养量1 000~<50 000只肉禽规模养殖场占全州的64.8%,如:“兴义矮脚鸡”“兴义鸭”“普安盘江乌鸡”等。

1.3 发展成效

1.3.1 产业结构日趋完善

近年来,黔西南州家禽产业以经济发展为主线,产业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助农增收为宗旨,不断推动产业链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规模养殖企业由散到聚。一是以兴义、贞丰、望谟、晴隆现代化蛋鸡规模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家禽产业结构,稳定家禽产业规模。二是构建生态畜禽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生态家禽产业结构,稳步推进“种源提质、规模饲养、定点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行业规范,加快家禽产业提质增效,鼓励家禽企业和种植大户发展休闲林下养禽示范场,因地制宜科学开展生态养殖,有效进行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发展家禽养殖业,助力乡村振兴。逐步形成了“上规模、调结构、提品质、增效益、防风险”的发展格局。

1.3.2 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结合本地实际,精心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主体,立足农村经营体系,力促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成长壮大。截至2022年末,全州年饲养量1 000~<50 000只的生态家禽经营主体有70余个,其中存栏5万只以上的蛋鸡规模养殖场18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

1.3.3 产业链条得以补强固延

2022年,黔西南州进一步强化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对家禽生产、加工、屠宰、冷链、物流进行了产业链配套服务的补足和强化。在兴义市、普安县、兴仁市、义龙新区均设置有家禽屠宰点。部分特色肉禽(如:“普安盘江乌鸡”“兴义矮脚鸡”)产品不断拓展销售渠道,从原来单一的线下销售发展成了线上、线下齐发力的新格局。

1.3.4 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

立足地方特色生态家禽品种(禽蛋产品)的品牌打造,不断优化产地环境,进行种源提纯扶壮,提高产品质量,“兴义矮脚鸡”“普安盘江乌鸡”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创建了“兴仁薏芝乡鸡蛋”品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1.3.5 利益联结趋向紧密

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合作社+基地带动+农户”合作模式,带动养殖户脱贫致富。一是中大型蛋鸡场按照“保底分红”模式带动周边乡镇农户发展致富,每年向带动农户固定分红。另外,还采用“非现金入股”和“进场务工”方式,带动周边乡镇种植经济作物,保价回购,吸纳农户进场务工。二是有的养殖企业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入股的方式,公司每年按一定收益分红给村集体,村集体又将分红按比例分给农户。三是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尽可能为当地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四是有的养殖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能人+农户散养”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家禽养殖产业,在当地通过能人带动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家禽养殖。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养殖用地问题突出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养殖场建设选址困难,建设分拣、加工、仓储等配套设施受限,制约了家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项目推进迟缓

项目建设存在用地审批困难、企业融资难、资金不足等问题。项目实施出现不同程度落地难、实施难等情况。

2.3 家禽养殖行业风险大

大多数养殖企业受市场变化和疫情的影响较大,中小型养殖企业甚至出现亏损状态,部分生产企业持观望态度,养殖信心不足,无法继续加大投资扩大规模。

2.4 品种开发不足

黔西南州虽然有矮脚鸡、乌骨鸡、兴义鸭等独具特色的家禽品种,但由于历史原因未得到较好保护、开发和利用。目前种源缺乏,没有集禽苗供应、技术指导、饲料配送、兽药供应、产品回收一条龙服务的家禽养殖龙头企业。有的家禽养殖企业虽有很好的资源但未充分开发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2.5 供给和消费不平衡

一是受市场的限制和产品深加工资金影响,优质禽产品体量小,供给不足,供给与消费存在脱节现象;禽蛋产品较为单一,大部分为传统鸡蛋,无特色,未形成产业化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二是没有知名品牌,多数家禽养殖企业在品牌打造上没有下功夫,未突破普通产品到精品的关键一步,缺乏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供给和消费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3 对策建议

3.1 建立完善家禽良种繁育体系

重点加强对地方资源的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加大种源场、良种场的建设力度,开展本品种、品系选育和配套系杂交利用,充分挖掘地方品种的遗传潜力,提高个体、种群的生产性能和整齐度,提高供种质量,扩大供种能力,满足全州家禽产业发展的需要。继续联合重点龙头企业、贵州大学、省农科院等企事业单位开展以品种繁育为重点的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形成“专班+专家+企业”的有效协作局面。持续抓好“兴义矮脚鸡”“普安盘江乌鸡”的提纯复壮、选种选育研究,保持地方家禽品种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的优点。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优良家禽品种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培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系。

3.2 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产业化水平

进一步推进家禽标准化生产,推广标准化技术,出台相关养殖技术标准,指导规范生产,提高产业化水平,促进家禽产业化、可持续发展[1]。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技术推广、科研、院校等部门的优势,通过“企业+”和“主管部门+”结合的方式,以培训标准化、现代化技术为核心,培养能手,提升养殖技术水平。采取“抓大带小”的方式,结合黔西南州家禽产业的区域分布,针对蛋禽和肉禽养殖重点县(市)进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做到精准指导和谋划。同时要持续巩固现有大型规模蛋禽场产能,提高标准化水平和禽蛋产品的加工水平,增加禽蛋产业的附加值,利用好现有的家禽特色资源,延长产业链,推进产业发展,力争1个品牌做成1个产业,如“兴义矮脚鸡”“普安盘江乌鸡”等。

3.3 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家禽产业

家禽产业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规模效益好等优点,是畜牧业的重要支撑。要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家禽产业项目和东西部对口帮扶资源,按照“示范场+家庭牧场”的模式,引进和培育行业重点龙头企业,采取“跨区域整合、全链条布局”的思路建设生态家禽示范场。深挖全州家禽产业存量资源,探索有效的产业发展措施,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在示范场建设的基础上,采取“龙头企业+家庭牧场”的组织方式和“五统一”的管理模式(统一禽苗供应、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控、统一保险支持、统一回收销售)[2],培育1批“1220”家庭牧场(1个家庭牧场、单批饲养2万只鸡、年收益20万元),持续优化生态家禽养殖模式。按照“规模适度、收益稳定、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广果园、茶园、竹林等林下家禽养殖,探索种养循环生态养殖模式。

3.4 转变传统观念,加强产品加工流通

改变“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和紧迫感。目前黔西南州家禽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家禽产品价格起伏大、变化快,有的养殖户停养观望市场行情,有的养殖户出现生产经营亏损。要通过成立行业协会、拓展家禽精深加工产品、树立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措施发展家禽产品加工流通业,有效推进全州家禽产业发展。

3.5 强化招商引资,确保要素保障

建立家禽产业招商引资目标企业库,紧盯全国家禽行业前列企业,适时进行精准招商,确保企业引得来、落得下、发展好,形成 “一点突破,多点对接”“引来一个,带动一串”的倍增效应。同时总结工作经验,压实工作责任,制定长效机制,强化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后续服务、跟踪问效和督查考核,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

3.6 打造特色品牌,全力拓展消费市场

以“羽出黔山”公共品牌为引领,以产业重点县市为带动,突出打造“兴义矮脚鸡”“普安盘江乌鸡”“薏仁米鸡蛋”“金银花鸡蛋”等特色品牌,加大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力度和广度,以品牌提升价值,扩大销量。在公共品牌的引领带动下,积极支持黔西南州各县(市、区)到主流消费城市推销生态家禽产品,不断拓宽主流电商平台线上销售渠道,推进可视化线上交易平台建设,提升线上市场份额[3]。

猜你喜欢

兴义黔西南州家禽
黔西南州安龙县“十四五”石材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重返三叠纪——兴义国家地质公园
兴义万峰林
骑行在兴义
赏花——兴义万峰林
称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