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贮玉米“黔青235”的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4-01-26吴佳海冉伟男刘林洋

贵州畜牧兽医 2023年6期
关键词:抗性玉米种子

牟 琼, 吴佳海, 李 娟, 冉伟男, 吴 仙, 高 翔, 刘林洋, 廖 艳

(1.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2.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5;3. 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青贮玉米是将玉米全株收割后,经过切碎、加工、发酵制成的青贮饲料,可在冬春枯草季节饲喂牛、羊等草食牲畜[1,2]。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地上部分可以全部作为饲料,最大化利用地上部分,在推动“以养带种,种养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农牧民收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中国饲料“粮改饲”的主要饲草料作物,选育和推广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品种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要素[3]。“黔青235”是贵州省草业研究所与贵州省旱粮研究所合作育成的青贮玉米新品种,2015年春在贵阳测配组合,2015年冬在海南测配三交种,2016—2019年完成鉴定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21年9月22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玉20210038号)。

该品种适宜在贵州755~1 400 m海拔的地区种植,最适种植密度3 800~4 300株/667 m2。作为青贮玉米新品种,其既有贵州地方种质选系基因,又有热带种质选系基因,具有抗性强、产量高、持绿性好等特点,是牛羊的优质饲料来源,调制成青贮饲料可全年供应,能解决冬春牛羊饲草料缺乏的问题。现将该品种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品种特性

1.1 农艺性状

“黔青235”青贮全生育期94~125 d,比“筑青1号”短0.2~2 d;成株株型半披,株高305.4 cm,穗位高139.8 cm,穗粗5.5 cm,穗长21 cm,穗行数16~18行;雄穗1次分枝19个,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8 cm,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8 cm,雄花紫色条纹护颖,紫色花药,雌穗淡红色花丝,穗白轴,籽粒黄色、硬粒型。持绿性较好,收获时平均乳际线位置25.8%,倒伏率1.3%,倒折率1.5%,双穗率3.7%,空秆率1.8%。综合性状好,丰产性好,制种产量高。

1.2 抗性表现

根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8、2019年贵州省玉米区试品种抗病性鉴定报告:大斑病病级3级,抗性为抗(R);小斑病病级3级,抗性为抗(R);纹枯病病指35.4,抗性为抗(R);穗腐病病级2.1,抗性为抗(R);茎腐病病株率13.6%,抗性为中抗(MR);灰斑病病级5,抗性为中抗(MR);丝黑穗病病株率13.6%,抗性为感(S)。综合评价,其抗逆、抗病性强。

1.3 品质表现

经贵州省草业研究所2019年品质测定:全株(鲜)水分61.8 %,绝干水分13.1%,干物质25.1%,粗蛋白质7.2%,粗脂肪3.4%,酸性洗涤纤维 26.8%,中性洗涤纤维42.4%,粗灰分3.6%,淀粉28.6%。

2 产量表现

2018年在遵义、兴义、铜仁、独山、贵阳、金沙、安顺 7个试验点进行产量测定:平均鲜物质产量4 030.7 kg/667 m2,比对照品种“筑青1号”增产10.44%,增产点率85.7%,产量居第4位;干物质产量1 378.5 kg/667 m2,比对照品种“筑青1号”增产18.4%,排名第3位。2019年经遵义、兴义、铜仁、独山、贵阳、金沙、安顺、大方8个试验点测定:平均鲜物质产量3 978.0 kg/667 m2,比对照品种“筑青1号”增产 8.53%,增产点率75%,产量居第2位;干物质产量1 519.6 kg/667 m2,比对照品种“筑青1号”增产17.11%,干物质产量居第1位。2年鲜物质平均产量4 004.4 kg/667 m2,比对照品种“筑青1号”增产9.48%,在续试组合中居第2位;2年干物质平均产量1 449.1 kg/667 m2,比对照品种“筑青1号”增产17.72%,在续试组合中居第1位。2019年经安顺、道真、都匀、金沙、兴义5个试验点测定:平均鲜物质产量4 161.68 kg/667 m2,比对照品种“筑青1号”增产2.2%;平均干物质产量1 532.95 kg/667 m2,比对照品种“筑青1号”增产11.23%。

3 高产栽培技术

青贮玉米“黔青235”的大田生产技术包括:地块选择与整地、种子质量与处理、适期播种、播种深度、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以及种子生产,适用于玉米生育期≥10 ℃的贵州及与贵州生态区相似的地区种植。

3.1 地块选择与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疏松、保水能力强、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播种前进行翻地,春季撒施腐熟农家肥1 500~2 000 kg/667 m2、复合肥30~35 kg/667 m2作为底肥,旋耕机耙耢拖平混匀,拣净根茬,要求土块细碎疏松。地块起垄留沟,避免多雨时节积水。

3.2 种子质量与处理

按照国家标准(纯度≥96%,发芽率≥85%,净度≥99%,水分≤13%)选择饱满籽粒的种子[4],保证种子质量。播前对选择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发芽率≥85%)、摊晒杀菌、根瘤菌拌种[5],以提高种子发芽率,为苗齐苗壮奠定基础。

3.3 适期播种

春、夏播种均可,春播最迟4月20日,夏播最迟6月15日。春播受地温、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播种期不同。地温10~12 ℃(地温比气温低2 ℃)时,适宜种子发芽,出苗快且整齐,一般 12 d 出土,为播种的最佳时期(10 ℃为最低温度指标)。盐碱地播种期延后,即地温稳定在13~14 ℃时为播种最佳时期。播种过早温度过低,种子易霉烂;播种过晚则成熟度不好,影响产量及质量。

3.4 播种深度

播种深浅不一易导致大小苗,或出苗后瘦弱、幼苗不能出土的现象。因此播种宜深浅一致,覆土应均匀一致,避免覆土过深或过浅。土壤质地黏重、墒情好的(土壤相对含水量65%~70%)可适当浅些(3~4 cm),土壤质地疏松的砂壤土可适当深些(5~6 cm)[6~8]。如果土壤有板结团块要及时在未出苗前用镇压器破除,镇压强度根据种子萌发程度确定。

3.5 合理密植

平栽行距80 cm×株距20 cm,每窝2~3粒种子,用种量2 kg/667 m2左右,留苗4 000株左右。及时查看出苗情况,及时补种,避免株行距过密或每窝株数过多导致减产。育苗移栽一般在2叶1心到3叶1心时移栽为宜。

3.6 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3~4叶间苗,4~6叶定苗,定苗要求留大去小、留壮去弱、留纯去杂,每穴留苗2株,苗不足时要及时补苗。(2)中耕除草施肥:苗期用尿素10 kg/667 m2作苗肥,穗期用尿素25 kg/667 m2,分别结合中耕除草施肥。(3)防治病虫害:坚持“防早治小”原则,不仅要预防地老虎、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螟等病虫害,还要预防野鸟啄食玉米粒、叶,特别是刚出苗的时候。

3.7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是决定生物产量、营养成分高低的关键。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在产量、营养最高的乳熟后期、腊熟初期收获用作青贮最佳。

4 种子生产技术

4.1 基地选择与隔离

制种地应选择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无风沙、树木较少或无树木的集中地块制种。合理轮作倒茬有利于土传性病虫害的防治,以免病虫害严重而减产。在制种地周围300 m内不能同期种植其他玉米,以免串粉。

4.2 播期与行比

每穴保证有2~3粒有发芽能力的种子。贵州地区春播期为4月20日前,海南冬繁适宜播期为10月,父本和母本相间种植,行比1∶6。

4.3 播种密度

保证播种密度在4 000株/667 m2左右(母本4 000株/667 m2、父本3 800株/667 m2)[9,10],中等肥力地块种子产量330 kg/667 m2,高产地块种子产量可达400 kg/667 m2。

4.4 田间管理

3~4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结合浅中耕除草。母本间苗1~2 d完成,留均匀一致的中间苗,父本只拔特旺苗和异株苗,可留弱小苗。7~10叶期追施尿素10~15 kg/667 m2、复合肥20 kg/667 m2。

4.5 去杂去劣保证纯度

在间苗、定苗、10叶片、拔节期等不同生育期多次进行去杂去劣,必须保证父本100%无杂株。

4.6 及时去雄

母本去雄是制种的关键环节,必须做到摸苞带叶去雄,不能看见母本雄穗抽出和花粉散出。拔出的雄穗集中收集处理,严禁乱丢,防止雄穗散粉污染[11,12]。

4.7 后期管理及收获

采用人工授粉,收集新鲜的父本花粉,置于授粉筒或喷粉器内,逐个授粉;根据母本自交系的粒色、穗型等特征进行选择。当籽粒水分达到20%以下时,可进行脱粒;水分达到13%及以下时,方可入库贮藏。

5 病虫害防治及施肥注意事项

5.1 防治地下害虫

常见的苗期害虫为:金针虫、蛴螬、地老虎、旋心虫。解决方案:对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方,可以对种子进行2次包衣,种衣剂的选择以70%吡虫啉为主。前期没有做好预防工作,后期发生虫害的解决方案:(1)毒饵:用48%毒死蜱或50%辛硫磷,拌棉籽饼或麦麸、玉米面,再加适量水制成毒饵,于傍晚撒于作物行间地面。(2)灌根:48%毒死蜱或50%辛硫磷。(3)地表喷施杀虫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或10%氯氰菊酯,于傍晚喷施。

5.2 避免肥料“烧苗”

发生“烧苗”最常见的原因是种肥隔离不够及底肥太浅。正常情况下底肥与种子的距离应为12~15 cm,且肥料位于种子的侧下方。

5.3 合理使用除草剂

通常情况下不建议施用除草剂。常见情况为:盲目增加用量、品种使用单一、各种农药混配、用药时间不合理及与有机磷的使用间隔期短等。(1)除草剂施用环境:土壤湿润,相对湿度80%,温度适当(≥15 ℃),避免高温(≥30 ℃),大风天气及土壤干旱时禁止喷施除草剂。(2)苗前除草剂最佳施药时期:玉米播种后4~6 d至出苗前5~7 d。(3)苗后除草剂最佳施药时期:玉米出苗后3~5叶期。

6 青贮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6.1 完善推广体系

目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青贮玉米种植户大多采用传统种植方式,依靠经验种植,对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缺乏了解,在产量和品种上都达不到最好,种植积极性不高[13~15]。因此,在大力推广青贮玉米的同时,还要注重建立并完善栽培技术推广体系。需要当地农业部门加大青贮玉米栽培技术推广力度,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进行技术推广及现场教学,帮助种植户解决种植问题。大力推动科特派工作,依据不同的农业技术,给予不同侧重的推广培训,扩大青贮玉米种植推广范围、培训范围,解决好如何种植、如何做好田间管理、何时收获、如何进行病虫害防治及施肥等问题,使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少走弯路,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

6.2 种植示范田

建立种植示范田,全程开展指导、示范、观摩,供种植户学习、比较。让种植户对比示范田种植技术和自身种植技术的优势,了解应用标准青贮玉米栽培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促使种植户积极参加各项技术培训,保证技术、品种顺利推广[16,17]。

6.3 扩大机械化耕作

贵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受地理环境影响,玉米种植面积小且分散,许多山地不能使用大型农机设备,犁地、播种、收获的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高,造成种植户积极性不高[18]。需要设计、选择适合山区播种、收获等工作的小型机械化设备,并配套高产种植技术,提高机械化应用程度,使农民能全面运用现代化种植技术,达到增收增产的目的。

猜你喜欢

抗性玉米种子
收玉米啦!
一个控制超强电离辐射抗性开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我的玉米送给你
桃种子
甲基对硫磷抗性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可怜的种子
甜玉米常见病害的抗性鉴定及防治
用于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的InDel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