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探究

2024-01-25许凤伟

文教资料 2023年18期
关键词:职业导向时代特征大思政

许凤伟

摘 要:在全面依法治国和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未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其教学不仅包含法律基本知识,而且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及未来职业要求,突出其实用性、针对性。在“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中法治教育应突出时代特征以营造课程大格局、突出职业导向以拓展学科大视野、探寻适宜策略以提升课程实效性。

关键词:“大思政” 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 时代特征 职业导向 适宜策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还就法治建设方面进行了重要阐释,要“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1]。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法治素养对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关键作用。对于高职学生法治教育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高等教育阶段,涉及高职院校的研究相对较少,就如何提高优质高效的法治教育供给方面的着墨较少。[2]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构建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教学路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2022年12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其中指出职业教育要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参与等,该文件的相关内容为开展“‘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中法治教育教学路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研究现状与问题

就现有研究来看,首先,诸多学者对高职院校思政课中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给予肯定。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实施,高职教育步入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的新阶段。[3]法治素养培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从而为更深入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奠定基础。[4]其次,学界对“大思政”理念的认识基本一致。“大思政”要求充分运用好社会大课堂[5],以马克思主义整体观为统领,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方法论指引,促进思政教育资源要素有效整合。[6]再次,在该理念下有的学者指出了高职思政课法治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比如,课程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课堂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7]最后,针对现实问题,我们亟须从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加强法治教育。[8]有的学者在分析了高职学生法律素质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指出要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管理制度等方面集中发力。[9]但与普通高等教育阶段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相比较而言,学界围绕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的研究较少。如在中国知网中选择高级检索,设定检索条件为期刊检索,主题为“高校法治教育”或“大学生法治教育”或“大学生法治素养”,期刊来源为 CSSCI和北大核心,共检索出文献204篇(检索日期为2023年4月 29日),而设定检索条件为期刊检索,主题为“高职法治教育”或“高职法治素养”,期刊来源为CSSCI和北大核心,共检索出文献 13 篇(检索日期为 2023 年4月29日)。通过梳理文献内容,我们发现从“大思政”视域出发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中法治教育展开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就如何提高优质高效的法治教育供给方面的着墨较少。[10]

学界对高职学生思政课中法治教育问题已有一定研究,一方面,针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上文可知,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现有研究更多地停留在认识层面,就如何提高优质高效的法治教育供给方面的着墨较少。[11]另一方面,在“大思政”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教学路径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鼓励高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技能人才;2022年5月,新修訂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2022年12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其中指出职业教育要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参与等。在此背景下,诸多学者就“大思政”理念的内涵、实践导向以及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推进中的有益经验、路径方法展开研究。各高职院校应落实“大思政”理念,以有效回应当前领域的现实困境。因此,我们亟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指引,落实“大思政”理念,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中法治教育的实效性。[12]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及其性质、特点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及其性质

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是指以高职院校思政课为载体,以高职学生为教学对象的法治教育。目前,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的,并且强调“学校法治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其中普及法律常识、法律知识,其根本指向是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坚持学校法治教育的德育性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教育,是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中法治教育的特点

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应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指的是高等职业院校,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规定,师范、医学专科等学校校名后缀是“高等专科学校”,其他类别的校名后缀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职教育要与企业需求相接轨[13],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是其最大特点。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除了要包含法律基本知识理论,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及未来从事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应用法律知识的教育,突出其实用性、针对性。

三、“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中法治教育的路径构建

(一)结合时代特征,营造思政课程大格局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14]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性思想指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在社会中通过交往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学生希望思政课程更加贴近社会现实,能够为其解决困惑。因此,思政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应以“大思政”理念为指引,突出时代特征,立足社会现实,将教学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营造思政课程大格局。

具体来说,一方面,广大思政课教师应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要坚持时代导向,服务于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复兴伟业,将党的最新的创新理论、大政方针政策与法治教育相联系,讲符合时代需要的“硬道理”。[15]教师在深刻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最重要的方向指引和实践指南,不断寻找国家治理实践与法治教育之间的结合点,解决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从而增强高职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另一方面,聚焦热点问题。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征程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当前大学生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瞬息万变,各种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对于热点问题十分关注,但由于自身经验、阅历有限,加之信息化时代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于一些问题难免会有认识偏差或产生困惑,甚至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而引发违法行为。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做到及时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回应,为学生解疑释惑,引导学生从法治的视角、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来对问题进行辨析和认识。

(二)突出职业导向,拓展思政学科大视野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相比,既具备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有属性,又有特殊属性,即需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培养 。[16]笔者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发现,高职学生普遍对实用的法律知识有强烈的学习需求,而目前的法治教育素材中,相关内容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思政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应以“大思政”理念为指引,从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出发,在教学素材选择上突出职业导向,拓宽学科大视野。

对任何一个行业而言,工作人员的行业专业素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就包括行业相关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对高职学生而言,行业法律法规的学习至关重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融入不同的法律内容,比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设计中可融入2013年通过并且在2016年、2018年历经两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及《旅行社条例》《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从旅游经营、服务合同、旅游纠纷与处理等多个角度认识与旅游专业相关的法律内容;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设计中可融入2019年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能够使学生从法律角度较全面地认识电子商务这个行业。如此有助于高职学生从本专业的视角深层次认识法律,促进自身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的養成,提升在专业学习和问题处理上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探寻适宜策略,提升思政课程实效性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定位,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自主选择、个性追求的机会,鼓励其在参与中学习及锻炼实践能力,在参与式的互动中提升学习主动性,实现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治、平等与公正等理念的理解和内化。

四、结语

在全面依法治国和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中法治教育应以“大思政”理念为指引,将教学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从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出发,探寻适宜策略以提升课程实效性,提升高职学生的法治素养,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合格的法治公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2.

[2] [3] [10] [11] 郝占辉.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职学生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2):177-179.

[4] 陈建辉,张克新.助力“中国之治”全面依法治国[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67-72.

[5] 黄蓉生,杨瑞.高校思政课增强适应性的几个关键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7):95-100.

[6] 尹晓敏.系统论视域下“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的科学蕴意与实践路径[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3(2):80-87.

[7] 丘丽丹.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方式培育路径探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22(1):37-40.

[8] 陈飞.高职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及教学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17):151-152.

[9] 黄仲贵,韦莲青.新时代高职学生法律权利和义务意识培育途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21(22):145-146.

[12] 陈建辉.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134-135.

[13] 陈德仙.基于四维评价的高职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31-32,36.

[14] 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N].人民日报,2021-04-14.

[15] 李俊峰.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三个维度[J].江苏高教,2023(3):100-105.

[16] 池瑞楠,张健,聂哲.云计算与大数据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11-21.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22年度课题“‘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中法治教育专题教学路径研究”(2022-H-111)。

猜你喜欢

职业导向时代特征大思政
充分认识品牌时代特征 努力提高品牌创建水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创新教学研究
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思政教育模式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五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