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新时代首都转型发展的行动指南

2024-01-23刁琳琳

前线 2024年1期
关键词:联动经济转型

[摘要]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度聚焦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伟大实践形成的系统化、原创性理论成果。这一科学思想体系系统指引新时代十年首都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发生深刻转型、高质量发展形成标志性成果,打造了习近平经济思想首都实践的生动样本,引领北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航程。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新时代首都发展;  经济转型;  “五子”联动

[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1-0044-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总结新时代十年理论创新重大成果,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作出系統阐述。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内国际经济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深刻研判、深度阐发的科学理论体系,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精髓,又集中涵盖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根本立场、历史方位、指导原则、路径选择、制度基础、战略举措等基本问题,构建起一座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实践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奋斗指引。

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新时代首都发展纲举目张、引领方向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应时代变迁、循发展大势、解改革之问的理论创新,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力和现实解释力。新时代首都发展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历史观指导超大城市探寻规划、建设、改革、发展、治理规律的重要实践结晶,标志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极其鲜明的首都特色,充分体现了继承性和时代性、历史性和现实性、目标和路径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引领方向。超大特大城市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多要素高度集中的复杂巨系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其建设发展的外部环境、基础条件、发展动力等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北京作为大国首都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决定了这座城市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城市工作走过接管、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现代化五个阶段,为适应与承载新的政治要求、经济功能与发展环境变化,首都城市功能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地域结构中不断调整、转型,始终做到与党和国家的使命任务紧密相连、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超大城市运行规律,科学遵循人民城市建设历史脉络,以“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四个服务”的总体要求赋予首都新的时代方位和工作坐标,为事关首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规划、重点任务、重大政策定纲指向。从首都建设到首都经济,再到首都发展,首都中心任务在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经历深刻转变。

以新时代首都发展统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全部要义,就是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新时代首都发展,关键在于深刻把握好“都”与“城”的关系。围绕“都”的功能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用大历史观、以更高标准、在更深层次上准确把握新时代“都”与“城”的关系,对首都长远发展进行战略谋划。另一方面,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支撑点都源于首都功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是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四个服务”的经济形态就是首都的现代服务业。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积极稳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以减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领和“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在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北京通过有效解决非首都功能超常规发展制约首都功能更好发挥作用这一瓶颈问题,让有限的城市空间容纳更多支撑首都发展的核心功能和优质业态,着力构建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高质量发展保障“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四个服务”水平提升,探索走出一条以新时代首都发展统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现实路径。实践证明,习近平经济思想在统领首都发展新局面、开辟都城之治新境界中彰显出磅礴伟力,为破解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宝贵的“金钥匙”。

首都转型发展成就展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和时代特质

新时代北京经济转型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展现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逻辑和时代特质的实践成果。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长主义”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走向终结,北京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面临崭新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北京城市规划的“减与增”、空间布局的“内与外”、产业发展的“舍与得”等关系作出深刻阐释,这些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习近平经济思想首都实践的重要内核,深刻阐明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辩证施策方向、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关键路径部署。

北京自觉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在“破与立”中谋全局。习近平总书记以透视历史、揭示规律、放眼世界、引领未来的战略眼光决策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从全局高度阐述其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在每一个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亲自指导、亲自推动。以此为遵循,北京进一步提高工作站位,积极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破立并举促进优质资源要素在京津冀更大范围协同配置,在推动区域重大战略的创新实践中发挥首都辐射带动作用,以打通城市大动脉支撑发展大格局。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方面,巩固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推动跨省高速公路实现规划同图、建设同步,强化海空陆港联动发展,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联治方面,健全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一体化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快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产业对接和协同创新方面,充分发挥北京创新资源富集优势,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强化三地自贸区协同联动,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推进中小学跨省合作办学,建设京津冀医联体,加强人才支持政策协调,共同发布京津冀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多项商事登记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已有实践证明,京津冀在要素市场一体化、生产力布局优化、城市群功能提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新举措,促进协调协同、融通互补,推动北京走上以区域协同发展牵引城市发展格局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正确道路。

北京坚定不移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在“舍与得”中促转型。坚持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坚决舍弃“白菜帮子”、精选“菜心”,以疏解功能的“减法”换发展势能的“加法”,在“舍”与“得”的辩证法中破解难题。坚定不移“舍”,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形成引导和倒逼机制,动态完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加快推动标志性疏解项目落地,下决心解决产业“大而全”的问题,切实为首都减负减重;勇开新路“得”,持续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统筹利用疏解腾退空间,以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先布局高精尖要素增强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与竞争力,将新旧动能转换对潜在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已有实践證明,北京用有力的集中行动、精准的政策设计、科学的运行机制,推动发展方式由“集聚资源求增长”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深刻转型,彰显了辩证施策的发展能力、攻坚克难的改革魄力和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这是对习近平经济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创造性践行。与此同时,关于为何疏解、何为疏解、如何疏解、疏解可能带来的影响、疏解与稳增长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由困惑争议到趋向明晰、共识渐成,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内涵与外延在长期实践中得以丰富和完善,进一步推动了对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超大城市发展内在逻辑认识的新跃升。

“五子”联动筑牢首都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观和方法论基础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基本逻辑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条件的区域要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1这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采取的重大举措。北京作为科创资源富集、市场条件成熟、制度型开放程度高、综合优势突出的“有条件区域”,具备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必需的功能集成和无可替代的战略担当,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题中之义。而开放条件下,遵循系统观念的内在规律与实践要求,推进经济循环内外联通、交互作用,加强各环节彼此依赖、相互制约,是驾驭高质量发展这一复杂系统实践的关键方法论。

以减量发展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新进展。一方面,作为全国首个实施减量发展的先行城市,北京探索形成了以功能调减增效、结构调优升级、空间调疏有序为鲜明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减量发展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取得丰硕成果,成为新时代重塑首都城市格局的关键力量。随着减量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减量的目标变量已突破传统规划领域规模减量的单一视角,扩展至密度、结构、强度、布局等多维度和人口资源环境多领域的全面减量。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同时包含对城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领域“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考量,亟须统筹考虑“功能—产业—人口—空间—公共服务”,在人口布局、产业转型、功能重组、空间更新、区域协同等多领域“一盘棋”谋划,以高品质的产业形态塑造高品质的城市形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高效能治理、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起充满活力的城市发展梯度格局。

以“五子”联动重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在国家经济治理大棋局中,北京主动探索以“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独特路径,通过项目共促、任务共担、政策共享,五大举措构成一个完整系统,形成叠加效应,推动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和经济形态,打造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第一“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在发挥资源禀赋和制度优势,对标“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重要引擎;第二“子”“两区”建设,利用北京“两区”叠加优势,强化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服务业开放等优势领域制度创新和政策集成,以高质量制度型开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第三“子”数字经济,持续培育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新优势,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构建数据驱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数字经济新体系;第四“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着力扩大内需,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北京样本,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双升级;第五“子”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坚定不移抓牢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一核两翼”联动,形成上位统合、机制协同、要素畅联、互利共赢的一体化格局,加快形成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和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已有实践证明,“五子”联动正是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每一“子”都是首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精妙招法,既立足国家战略,又汇集首都优势,“五子”成局成势、落子有声,牵一发而动全身,“子”落而全局活。落好“五子”的北京行动,既切中了以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观、实践观引领改革发展,以改革发展筑牢习近平经济思想方法论基础的内核要义,也彰显了北京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作者简介:刁琳琳,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 / 张蕾磊

猜你喜欢

联动经济转型
大策划意识的实用型广告人才培养方式探究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多展联动:“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三区”联动培养体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