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局部振动对脑卒中后偏瘫53例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2024-01-18陈祥科邢莉菊孙恒聪邢小贝张雪海

安徽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兴奋性偏瘫肢体

陈祥科,邢莉菊,孙恒聪,邢小贝,张雪海

作者单位:1三亚市人民医院,a康复医学科,b神经内科,海南 三亚572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康复科,广东 广州510006

近年来,随着救治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病死率大幅度降低。但约有3∕4 的存活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瘫可致病人运动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肌力异常、活动困难等,显著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1]。对于卒中后偏瘫(HAS),多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开展康复训练,但康复效果无法令人满意。为此,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局部振动等方法在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偏瘫干预中。tDCS 可通过对大脑皮质施以微弱电刺激而改变其兴奋性,从而改善受损脑神经功能,并部分修复遭到破坏的肢体功能[2]。局部振动可通过对局部肌肉实施有效的振荡刺激,使肌群协调性增强,肌肉收缩异常状况得到改善,同时能够调节大脑兴奋性,促进损伤脑区功能重建[3]。目前,缺乏tDCS 结合局部振动在HAS 治疗中的研究。为此,本研究探讨了tDCS结合局部振动对HAS 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更有效地对HAS进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接收的106例HAS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4]有关卒中的诊断标准;(2)既往无卒中史,且病情恢复稳定;(3)一侧肢体偏瘫,且患侧肌张力Ashworth 痉挛分级<Ⅱ级;(4)卒中发病时间在3 个月内;(5)病人神志无异常;(6)未采取过任何治疗偏瘫的方法;(7)病人或其近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重大躯体疾病者;(2)存在tDCS禁忌证者;(3)本体感觉异常者;(4)视听力、认知障碍者;(5)未有效配合训练或治疗者;(6)病情恶化者。将所有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tDCS组(n=53)和联合组(n=53),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有关要求。

表1 卒中后偏瘫106例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所有病人均使用改善脑代谢药、营养神经药,同时开展常规康复措施,如良肢位摆放、主被动关节活动、体位转换训练、床边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上述内容30分钟∕次∕天,5次∕周,连续治疗8周。

tDCS 组在上述治疗措施基础上开展tDCS 治疗,所用仪器为北京佳恒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DCS 治疗仪(型号OASIS Pro),刺激治疗上肢时将阳极、阴极电极片分别放置在运动皮质C3 位置、侧前额区,刺激治疗下肢时将阳极、阴极电极片分别放置在Cz区、侧眶上区,刺激频率、电流强度分别设置为2 Hz、2 mA,治疗频次20 分钟∕次∕天,上、下肢刺激治疗间隔时间为0.5 h,5次∕周,连续治疗8周。

联合组在tDCS组基础上实施局部振动治疗,所用仪器为美国DMS 深层肌肉振动仪,头部材质为钛合金,振动频率为60 Hz,治疗时将一柔软毛巾置于治疗位置以起到缓冲作用。上肢治疗方法:将振动头置于前臂前侧中1∕3 位置与肱二头肌肌腹中部,对上臂、前臂均振动治疗15 min。下肢治疗方法:先用振动头顺着臀大肌缓慢往复移动4 min,随后顺着髂胫束缓慢往复移动4 min,最后顺着小腿三头肌缓慢往复移动4 min。治疗频次为1 次∕天,5 次∕周,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于治疗前、治疗8 周后对两组以下指标进行对比。(1)神经功能:使用中国卒中量表(CSS)[5]对两组进行评定。CSS 总分45 分,其中≤15分判定为轻型神经功能缺损,16~30 分判定为中型神经功能缺损,>30 分判定为重型神经功能缺损。(2)肢体运动功能:使用Fugl-Meyer 评估表(FMA)[6]、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7]对两组进行评定。FMA 包括50个均按3级评分法(0~2分)评分的项目,总评分范围为0~100 分。WMFT 包括15 个均按6 级评分法(0~5 分)评分的条目,总评分范围为0~75分。FMA、WMFT评分越高,病人运动功能越好。(3)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量表(MBI)[8]对两组进行评定。MBI包括进食、如厕、二便控制等在内的10项内容,共计10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4)血清指标:取空腹静脉血5 mL,常规离心获得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均购自上海润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水平,采用免疫层析法(试剂盒购自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血清S100-β蛋白(S100-β)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3.0 软件分析,CSS、FMA、WMFT、MBI 评分及血清学指标等计量资料经S-W 检验确认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述,用t检验;性别、卒中类型、偏瘫肢体等计数资料用例(%)描述,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CSS、FMA、WMFT 评分治疗后两组CSS 评分明显降低,FMA、WMFT 评分均明显增高,且联合组CSS 评分明显低于tDCS 组,FMA、WMFT评分明显高于tDCS组(均P<0.05),见表2。

表2 卒中后偏瘫106例治疗前后CSS、FMA、WMFT评分比较∕(分, ± s)

注:CSS为中国卒中量表,FMA为Fugl-Meyer评估表,WMFT为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tDCS为经颅直流电刺激。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tDCS组联合组例数53 53 CSS评分治疗前16.38±4.26 15.94±3.21治疗后9.47±2.13①7.21±1.76①FMA评分治疗前43.94±8.37 44.51±9.28治疗后63.87±9.24①71.28±10.59①WMFT评分治疗前33.72±4.85 34.94±5.13治疗后52.11±4.27①59.36±5.73①t值P值0.60 0.549 5.96<0.001 0.33 0.741 3.84<0.001 1.26 0.211 7.39<0.001

2.2 比较两组MBI 评分及血清指标治疗后两组MBI 评分及血清NGF、NT-3 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S-100β 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MBI 评分及血清NGF、NT-3 水平明显高于tDCS 组,血清S-100β 水平明显低于tDCS组(均P<0.05),见表3。

表3 卒中后偏瘫106例治疗前后MBI评分及血清指标比较∕ ± s

表3 卒中后偏瘫106例治疗前后MBI评分及血清指标比较∕ ± s

注:tDCS为经颅直流电刺激,MBI为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NGF为神经生长因子,NT-3为神经营养素-3,S-100β为S100-β蛋白。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tDCS组联合组t值P值例数53 53 MBI评分∕分治疗前44.36±6.14 43.70±5.79 0.57 0.570治疗后64.58±7.62①73.28±6.57①6.30<0.001 NGF∕(ng∕L)治疗前128.35±16.07 126.80±14.19 0.53 0.600治疗后139.81±15.37①147.96±17.51①2.55 0.012 NT-3∕(ng∕L)治疗前7.86±1.38 7.53±1.14 1.34 0.182治疗后9.62±1.53①11.25±1.94①4.80<0.001 S-100β∕(μg∕L)治疗前1.76±0.42 1.83±0.49 0.79 0.432治疗后0.93±0.28①0.67±0.22①5.32<0.001

3 讨论

脑卒中后病人易遗留后遗症,其中以偏瘫最为多见。偏瘫病因为卒中后由于脑血液循环异常,致使脑神经受到损害,甚至神经元发生坏死,继而丧失对肢体的支配能力,最终出现肌无力、步态异常、活动受限等问题[9]。偏瘫病人因运动障碍,致使其生活中一部分甚至完全依赖他人,给其家庭带来较大负担。研究表明,卒中后3 个月内受损脑神经仍具有可塑性,通过给予适宜的康复措施可实现功能重组[10]。故对HAS 病人实施有效的早期干预极为重要。常规治疗方法包括主被动关节活动、肌力训练、步行训练等,可对HAS 病人功能康复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有限。故临床主张在对HAS 病人实施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其他干预策略。

tDCS 为一种无侵入性、易于操作的脑干预手段,可通过利用不同极性电极对大脑皮质进行刺激,调节皮质的兴奋性,进而发挥治疗效应。其中阴极刺激可下调皮质兴奋性,阳性刺激可增强皮质兴奋性,且兴奋性变化可维持1 h 左右[11]。研究表明,通过tDCS可改善因“胼胝体抑制”所致的运动皮质兴奋性失调状况,使卒中病人运动障碍减轻[12]。故tDCS成为HAS病人治疗的重要手段。此外,近年来,局部振动被应用于HAS 治疗中。研究显示,通过局部振动刺激可调节异常的肌张力,改善肢体痉挛,从而促进患肢功能恢复[13]。目前,在行局部振动治疗时,有关振动参数的设置尚不统一。但结合本院前期研究及张伟等[14]研究发现,将振动频率设置为60 Hz 时,对偏瘫的治疗效果较佳。陈思等[15]研究认为,将作用部位不同、但治疗目的相同的干预手段联用可提高HAS 病人康复效果。为此,本研究尝试联合应用tDCS与局部振动对HAS进行干预,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CSS 评分明显低于tDCS组,提示本研究联合干预方法对HAS 病人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这是由于tDCS 可通过电刺激效应改变皮质兴奋性,调节突触活动,从而使神经功能重建。而局部振动可增加作用部位的感觉输入,刺激本体感觉器兴奋,从而利于神经元修复。而两者联合使用可同时增强中枢、外周的调控机制,从而可提高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FMA、WMFT 评分明显高于tDCS组,提示tDCS联合局部振动可更有效地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分析其原因,除和脑神经中枢对肢体运动的支配能力增强有关外,还在于加用的局部振动通过对上、下肢的肱二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等关键肌进行振荡刺激,可松弛过度兴奋的协同肌与伸展性欠佳的对抗肌,增加主动肌的参与度,为肌肉的收缩提供良好的募集方式,从而增强病人运动能力[17]。在本研究中,治疗后联合组MBI 评分明显高于tDCS组,这是由于加用的局部振动可使HAS病人患侧肢体出现持续的浅、深感觉输入,从而有助于增强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NGF 为一种影响递质合成、神经细胞存活的多功能因子,其水平升高可诱导神经元生长加速,促进神经功能修复。研究表明,NGF 水平和HAS 病人神经功能呈负相关关系,即其水平越高,病人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越轻[18]。NT-3 为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调控神经元的发育,且能够诱导受损神经再生。S-100β 为一种胞内蛋白,当脑损伤后血脑屏障因遭到破坏,致使胞内的S-100β 进入血液中,从而导致其在血清中的含量增高[19]。故血清S-100β 水平可对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做出一定反应。在本研究中,治疗后联合组血清NGF、NT-3 水平明显高于tDCS 组,血 清S-100β 水平明显 低 于tDCS 组,提示tDCS 联合局部振动还可能通过调节血清NGF、NT-3、S-100β水平而减轻HAS病人神经功能损伤。

综上所述,tDCS联合局部振动在HAS治疗中应用,可有效调节血清NGF、NT-3、S100-β 水平,明显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显著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但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尚未确切清楚该干预方法调节HAS 病人上述血清指标的具体机制,有待后续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兴奋性偏瘫肢体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肢体语言
准备活动在田径运动中的作用
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及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分析
肢体写作漫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减轻宫内窘迫诱发的新生鼠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认知障碍
蔗糖铁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